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163.47KB ,
资源ID:163808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3808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传播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传播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1、第二、人类传播的形态。 人类传播活动的不同类型 第三、人类传播的过程和结构。 动态的过程或静态的结构 传播活动是个自组织和他组织结合的系统。他组织: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就是他组织;自组织: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和立足点是:人与人之间如何借传播的作用而建立一定的关系。传播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其中又以大众传播为主。研究传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人与其它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影响,怎样互相影响;研究人怎样报告消息,怎样接受新闻,怎样受教于人,怎样消遣与

2、娱人。3基本问题探索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运行的机制。P11-12 4学科定位 P1:传播学又是一门边缘学科。传播学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跨学科研究的产物。如何理解?威尔伯施拉姆(WilburSchramm):传播学就是一个公共汽车站,任何一个学科的学者都可以在这里上车,也可以随时在这里下车。总结像人类传播这样一个领域的困难在于,它没有只属于它自己的土地。凡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语义学、神经病学、等等,都与传播学相关。5学科体系1997年,新闻学由过去的二级学科调升为一级学科,列为“新闻传播学”,下设新

3、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传播学的学术地位在中国得到正式确认。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八大板块:(1)人类传播总体论(2)人类传播本体论(3)人类传播主体论(4)人类传播客体论(5)人类传播载体论(6)人类传播受体论(7)人类传播技法论(8)人类传播环境6几种错误认识 (1)有人认为传播学就是广义的新闻学新闻学是报刊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研究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侧重于理论研究或“学”的研究。新闻学以古老的报学研究为基础,偏重于微观研究、局部研究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的知识为基础,侧重于宏观研究、整体研究和双向研究。新闻学是一种专业研究,其研究对象是新闻采编现象;传播学

4、是一种社会研究,其研究对象是传播活动现象。(2)有人认为传播学就是宣传学传播学是将人类社会中一切信息传播现象都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中自然也包括宣传现象;而宣传学只把具有政治性、阶级性、观念性的传播现象看作是自己的研究对象。传播学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视野来提示一般信息传播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可以用来指导包括宣传活动在内的一切传播活动;而宣传学只能从它本身来揭示宣传规律,并且用来指导自己的传播活动,但不能简单地用来指导一般的传播活动。三、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 1、精神交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的重要组成部份 2、马恩“交往”的含义P133、马恩“精神交往”的含义P144、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辩

5、证关系 P16-17第2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人类传播的四次革命) 1964年,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出版理解媒介:人的延伸 :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媒介即迅息 一 动物传播的普遍性和局限性 局限性: 1.动物的信息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 2.动物的信息传递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不伴随能动的意识活动。动物传播知识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被动的适应,而不是创造性和能动性的。 二 人类传播的进程1前语言传播时代 人类的传播和动物的传播并没有根本的区别,这个时期也无所谓真正意义上的媒介,在人们不得不交流信息时他们更多借助于实物而不是抽象的符号或者专门的媒介。 这个时期的人类从肢体到精神都没有得到什

6、么延伸,他们只是固守着生理活动的时空范围,信息交流十分有限。2口语传播时代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在传统的口语社会里,人们以面对面的形式用口语交流信息。3手抄传播时代文字发明的意义:(1)克服了声音的转瞬即逝性,能够长期保存。(2)能够打破空间和距离的限制,扩大了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文字的出现 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文字的出现,也使掌握文字的人开始了更深层的思索和交流 。文字还延伸了人们的视觉 。与口传时代相比,文字传播大大提高了信息的确定性。因为书写的复杂费力、书写材料的昂贵使普通人难以企及,所以,读书识字就逐渐成为上等社会的特权。文字

7、另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政治的专制和领土的扩张。4印刷传播时代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开始掌握文字信息的复制技术,并有了批量生产的意识。1450年前后,德国工匠谷登堡印刷术和印刷机的发明,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现实。与手抄时代相比,印刷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量的低成本的复制。印刷时代由于复制的简单易行,渐渐形成了专业的传播中心或者说机构,形成了职业的传播者。5电子传播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电子媒体风起云涌的时代。1876年,电话发明; 1895年,电影诞生;1920年,世界上第一座获得联邦执照的广播电台KDKA开始播音;1936年,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BBC开始传

8、送电视节目。人类从此超越了只能传送单维信号的局面,进入声画合一的多媒体传播阶段。 广播电视是伴随着西方社会进入高消费时代而产生的,而广播电视的繁荣又进一步促进了离散社会和消费文化的形成。 从本质上说,电视也许是更适宜于娱乐的媒体 三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1、两个概念:信息社会和信息爆炸 (1)信息社会 含义 P35 特点 P38:在经济结构上的四个特点 产业 主体 交易 贸易(2)信息爆炸 P36提到该词“媒介发达带来的最为直观的社会结果是信息量以指数函数的速度急剧增加,信息爆炸所产生的信息洪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形态,并迎来全新的信息社会。”信息

9、绝对量增加的速度如同爆炸一般,瞬间产生巨多的信息。2、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哈特的媒介三分法 P35-36 贝尔的社会发展三大阶段P37 托夫勒的三次浪潮 P38如何理解媒介进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3、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战后社会信息化的两个阶段(初级、高级) P39社会“高度信息化”阶段的三个特点 P39世界各国建设信息社会(NII,GII) P39我国信息化建设 P39-40对人类发展史的概要认识 P40如何理解“体外化信息系统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的过程,正在迎来一个重新统合的时代 ”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 一 符号 人类传播在本质上是信息流通的行为。 那么信息是怎样流通的呢?

10、 传播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符号 信息是凭借符号才能流通的 那么“信息”又是什么? 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在人类的社会传播活动中,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而意义是信息的精神内容。在社会传播中,任何信息都携带着意义,而任何信息也都必须通过符号才能得到表达和传递。 (P42) 即:信息=符号+意义 (一) 什么是符号(P42)海德格尔:人是说话的动物 卡西尔 :人是符号的动物。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符号起着指代或表达意义的作用。 P42符号是负载或传递信息的基本元素,一般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及代码系统,如声音、图形、姿态、表情等。辞海中“符号”这个词

11、条的解释是:信息的携带者。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记号、标记(二) 符号行为人类通过符号或符号体系传递信息,但符号并不是人类社会的独有现象,即人类有符号行为,动物也有符号行为。动物的符号行为:基于先天的、本能的机制人类的符号行为:能动的(三) 符号的分类1.信号(signal)+象征符(symbol) 2.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 信号+象征符(P44 )(1)信号的特点 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自然的、客观的) 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表达具体事物信号可以是自然符号也可以是人工符号(2)象征符号的性质 象征符号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 不仅

12、能表达具体的事物,而且能表达观念 不是遗传,而是通过传统、学习来继承的 可以自由创造,与其所指代的事物之间不需要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具有随意性。2.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P45)(1)语言符号 有声语言传播(口头语言传播)即人们通过口头语言进行传播,又可分为两种:A对话:这是有声语言传播的低级形式B独白:有声语言传播的高级形式 无声语言传播即人们通过书面语言进行传播,也可分为两种:A书面对话:如通信,这是书面无声语言传播的隐蔽形式。具有形式规范,内容较系统等特点。 B书面独白:如文章,这是书面无声语言传播的公开形式。除具有以上特点外,还有大众性持点,因为这是面向大众的传播。(2)非语言符号

13、P45 语言符号的伴生符体态符号(前两种是语言符号的辅助物)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沟通双方相互理解语调(38%)+表情(55%)十语言(7%) 非语言符号可以分为两大类: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听觉性非语言符号。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包括两部分动态的视觉非语言符号和静态的视觉非语言符号。 A动态的视觉非语言符号,其中包括体语(包括舞蹈)、运动画面等等。 B静态的视觉非语言符号,如衣着、摆设、环境、雕塑、绘画、图片等等。听觉性非语言符号:包括两部分,即类语言和其他声音符号。A类语言,指人类发出的没有固定意义的声音。它是一种类似语言的符号。它包括辅助语言和功能性发声。B其他声音符号,如鼓声、口哨、汽笛、

14、乐声等等。(四) 符号的基本功能表达和理解功能 符号化传播者将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成符号的活动; 符号解读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中意义的活动。传达功能思考功能 二 意义(一)什么是意义 意义是信息的精神内容,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二)符号意义的分类 诗学和语义学:明示性意义、暗示性意义 逻辑学:外延意义、内涵意义 符号学:指示性意义、区别性意义 (三)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社会传播活动中除被传播的符号意义外,参与进来还有的三个方面的意义。 P49-50 传者的意义 受者的意义 情境形成的意义 三、象

15、征性社会互动 (一)人类的象征行为 “象征行为”的含义 P51 以象征符为媒介进行传播的前提 P52 (二)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象征性社会互动 P52 意义交换的前提(共通的意义空间) P53 米德的“自我”“主我”“客我” P53 唯物主义的象征性社会互动观 P54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第一节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传播过程通常表现为:某个人(A)(信息源)通过特定通道向另一个人(B)(接受者)传播一定信息,得到一定的效果。这一效果被信息源A认识和解释,并相应地对受传者B做出反应,对此受传者B也相应地做出反应。A与B之

16、间的互动被称为反馈。这种互动可称为传播相互作用。 1、传播者(communicator or source) 信息的来源和制作者。是处于传播过程一端的人或组织机构。传播者通常是传播活动的引发者,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一个主体性要素,也称为信息源或信源。 2、受传者(receiver) 信息接收者 受传者是传播过程中的另一个积极的主体性要素,他与传播者的关系绝不是作用与作用对象、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3、讯息(message) 传播的内容和事实。它由一组相互关联且有意义的符号所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的意义。 4、媒介(通道)(channel) 讯息在从传播者到受传者

17、的传递过程中所经过的途径或赖以传送的手段,是连接传播者和受传者双方实现信息交流的桥梁。如果没有传播通道,信息就不可能传递,传播者和受传者双方就无法进行交流和沟通。 5反馈 (feedback) 受传播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 第二节 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传播过程是个多要素互动的动态过程。 什么是模式? P59 所谓模式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其结构与现实的或预料的现实的结构相同。但模式本身并非一种解释,只是在表述理论方面有十分重要的、直接的辅助作用,因为它的特点在于能够体现出各种关系。” 模式是指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双重性

18、质:模式与现实事物具有对应关系,但又不是对现实事物的单纯描述,而具有某种程度的抽象化和定理化性质;模式与一定的理论相对应,又不等于理论本身,而是对理论的一种解释或素描,因此,一种理论可以有多种模式与之相对应。模式虽然具有不完全性,但它是人们理解事物、探讨理论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传播学研究中,模式的使用是很普遍的。一、直线模式 把那些视传播过程为单向流动的观点称为直线性传播。 拉斯韦尔模式 申农一韦弗模式 1、拉斯韦尔5W模式 1948年 哈罗德拉斯韦尔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谁(who) 说什么 (says what) 通过什么渠道 (in which channel)对谁 (to whom

19、) 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贡献: 首次提出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并进行排列 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五大领域 ,对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进行独立的研究 缺陷: 高估了传播效果 忽视了反馈要素 这些是早期研究的共同特征 2、申农一韦弗模式 包括五个要完成的正功能和一个负功能。 五个正功能是: 信源:发出讯息。 发射器:将讯息转换成信号。 信道:负责传递信号。发出的信号与接收到的信号不同。 接收器:将信号还原成讯息。 信宿:讯息的日的地。 一个负功能是: 噪音:对正常信息传递的任何干扰。P61噪音他们的模式也有自身的缺陷。他们没能在模式中更多地顾及人的因素、社会因素

20、,忽视了讯息的内容、传播的效果等等。可以理解的是他们进行的这项研究本身就是技术科学的问题(描述电子通信)。 3、线性传播过程模式的缺陷(1)没有信息的回路与反馈。(2)将传播过程视为非环境互动的静态过程。二、循环互动模式 1948年控制论使控制论成为研究动物和机器中控制与通讯科学的新观点。 控制论的基本思想就是运用反馈信息来调节和控制系统行为,达到顶期的目的。这种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线性模式研究传播过程的局限,因而将后来带有反馈的双向交流过程的传播过程称为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即带有反馈回路的闭环控制系统。1、奥斯古德一施拉姆模式 P62 编码就是将意义或信息转化成符号的过程,这是传播过程中极其重要

21、的环节。 译码就是将符号还原为信息或意义的过程,与编码过程相对应。 特点:奥首创,施拉姆提出,是一个高度循环的模式。 (1)在这个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即是制成符号者、解释者,也是还原符号者;受传者也是如此;(2)传受双方互为传播过程的主客体,行使着相同的功能,即编码、译码和释码;(3)该模式比线性模式进了一步,它特别适用于人际传播;它认为传播是完全对应的、平等的,这与实际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往往不对应、不平等相出入。2、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1)明确地提出了反馈; (2)此模式的中心是媒介组织,它集编码者、译码者和释码者于一身,它们可以从受众处获得推测性反馈; (3)编码就是将意义或信息转化

22、成符号的过程,是传播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译码就是将符号还原为信息或意义的过程; (4)受众往往是由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分属于各个基本群体和次级群体;3、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1)克服了前者单向直线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 (2)拓展了噪音的概念,认为噪音不仅对讯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都会发生影响。 第三节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一、P65 研究的必要性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是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的,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

23、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二、传播的系统模式 1、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结构模式 2、马莱兹克的系统传播模式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人类传播类型的划分 1、二分法 内向型行为:个人内部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外向型行为:可以被他人觉察出来的活动 2、四分法 自身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3、西方人际传播、小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 4、其他的一些划分方法 一 人内传播 P73 内向传播、内在传播、自我传播 1、含义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个体是信息接收装置、信息传输装置、信息记忆

24、装置、信息处理装置等的有机统一体。2产生:既是人的自我需要,也是人的社会需要。3特点:是一种最隐蔽、最自由的传播。(1)是个体(个人)信息系统内的传播活动。(2)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3)它的过程由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环节和要素构成,是能动的意识、思维和心理活动,具有生产性和创造性。 人内传播的主要环节和要素 (4)是其他一切社会传播的基础,与其他类型的传播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1)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弗洛伊德: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2)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主要观点:人类社会是由具有自我的个人组成的,人类创造

25、并使用符号来表示周围的世界。互动是个人、他人和群体之间意义理解和角色扮演的持续过程。符号互动创造维持和改变社会结构。社会学方法必须着重于研究人们作出情景定义和选择行动路线的过程。理论应能解释互动过程,并指出一般行动和互动发生的条件。只有持续的参与观察-检验方法才适合于互动分析。(3)内省式思考 内省式思考过程,与周围的社会环境、他人有着密切联系。内省式思考不仅是横向的社会过程,而且是一个将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的、纵向发展和创造的过程。二 人际传播P81信息源 刺激 传播者(he) 信息 受传者(him) 归纳、推理、判断 受传者(him) 反馈 传播者(he) 调节1含义 P81作为行为主体的个

26、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 。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可以是面对面的信息传播,也可以是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进行的传播 镜中我理论(The Looking Glass Self)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 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我。初级群体库利在1900年出版的著作社会组织中,提出了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的概念

27、,又被称为“首属群体”,是指成员间面对面的交往与合作的群体是一个直接的、自然的关系世界。2特点P83 (1)传播的直接性(2)获得反馈的机会多 (3)传播规模较小 (4)传播的范围容易控制 3影响人际传播的因素(1)情感因素 (2)个体差异 一是,个体客观差异;二是,个体主观差异 (3)时空因素 人的气质分为四种:胆汁质(兴奋型) 多血质(活泼型) 粘液质(安静型) 抑郁质(抑制型) 第六章 大众传播一 大众传播的定义二 大众传播的特点 三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四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1945年11月 伦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传播者;渠道、手段;受传者、受众;性质二 大众传播的特点传播者、受传者、传播渠道、内容(信息、产品)、反馈、性质等1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2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