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6.59KB ,
资源ID:163756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3756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表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表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 无遗力:不遗余力。 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 这一行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有所成就。(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这两句诗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遣余力地下苦功夫。 5 理解第三、四诗句的意思。(1)读第三、四行诗,理解“终”、“绝知”、“躬行”的意思。(2)说说第三、四行诗的意思。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3)体味第三、四两句的含意。 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6 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1)指名读

2、评价再读。(2)齐读。(3)指导背诵。三、布置作业 1、背诵并抄写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2、完成补充习题作业。教后记板书设计集体备课教案 六 学科:刘荣华2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观书有感。3.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一、品读名句初识作者。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有四句名言,请你去读一读,力争读懂它们。【出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到老,学到老。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2、学生自由读能读懂吗?它们都是关于读书的,能给我们很好的警示,我们一起熟记于心。【齐读】3、知道这些耳熟能

3、详的名言是谁说的吗?(朱熹)【板书,强调“熹”的写法】4、这就是朱熹,【课件出示简介】默默地看。【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他学问广博,治学勤奋,一生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其中很多思想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写的诗善于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寓意含蓄,具有哲理。】一起来读一读这段简介中的首尾两句。5、过渡: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他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于是,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一首诗观书有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二、品析诗句理解诗意1、首先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自学提示,初步自学这首诗。【出示

4、自学提示: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诗的韵味;2、理解重点词语,说说各诗句的意思。3、借助插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生开始自学,师巡视,提示要扎扎实实把这三个要求落实到位了。一半时间后,可以建议学生互相交流交流。2、检查诵读。1) 同学们,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错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你能声音响亮、准确清楚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相机正音“鉴”“徘徊”,再指名读】2) 诗有了节奏,就会给人美的享受。谁又能读出这七言绝句的节奏来呢?【指名读,评价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出示标注的节奏提示,男生齐读】3)古诗大多运用逗号和句号,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你发现没

5、有?(?)所以这句要读出问的语气,我们一起来!【齐读三四句,体会一问一答的句式】4)小结:其实,读诗不在于语调的高低,也不在于摇头晃脑,在于把诗的节奏和韵味读出来,待会儿我们理解了这首诗,读出的韵味会更足。3、品读一二句。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你知不知道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景物呢?【板:方塘】多大的方塘?半亩】这是怎样的半亩方塘?用诗中的一个字眼来回答【板:清】2)浏览全诗,哪几句描绘了它的清?(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出示一二句,一起读】3) “鉴”是个生字,什么意思?(镜子)古人用的是铜镜,不用时,用软布把镜面遮住,用的时候再把它打开,这就是一鉴开。“半亩方塘

6、一鉴开”,短短7个字,包含了一个多么美妙的比喻句,把半亩方塘比作一面(打开的镜子),写出了方塘的清澈明净。清澈明净】水的清澈明净还表现在哪?4)(“天光云影共徘徊”)这句什么意思?方法:连词成句,调整词序,添加词语。(蓝天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来回地移动)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慢慢地移动着,它暗示了我们什么呢?(池塘的水在缓缓地流淌)5)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明丽清新的自然风光总是让人非常喜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来朗诵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读,生交流】 6)同学们,虽只是一方小小的景观,却很能够感染人,它清新、自然、清爽、明朗,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

7、面会读得更好,再指名读女生齐读一起美美地背一背这两句】4、品读三四句。1)过渡:诗人好学善问,看到眼前的方塘美景,他不禁产生疑问问渠哪得清如许?翻译一下,他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池塘的水如此清澈呢)是啊,到底什么原因呢?诗人自问又自答为有源头活水来。【出示三四句】2)“为”是一个多音字,在这儿读“wi”,第四声,作什么意思?(因为)它向我们解释了池塘清澈的原因是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源头活水】怎样的水才是活水呢?(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3)我们可以想象:远处山上的瀑布流下的水汇成小溪,溪水源源不断流入方塘,所以方塘的水才能那样新鲜清澈。)4)连起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5)如果没有活水涌来,方塘会怎样

8、?(水面就不会那么清澈了,池塘就会变成死水一潭,水还会被污染,天光云影也徘徊不起来,诗人更不会喜欢这半亩方塘了)可见,源头活水对于小池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5、小结:同学们,诗人看到这半亩方塘虽然小了些,但因为有活水不断流进,水如此清澈,怎能不喜欢呢?配乐读全诗,读出诗人心中的喜欢之情。三、辩论明理享受诗趣。1、朱熹说:“读书须有疑,方有长进。”整首诗的意思都理解了,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相机出示填空题: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使池水 。不断地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使

9、人_。板书:人的心智: 更加聪明 读书汲取 】2、教师小结:作者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含在诗中,把美丽的方塘风光和读书感想融合在一起,使这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这正是朱熹的高明之处,所以这个题目真是妙不可言!不能改!3、此时此刻,再读这一首诗,我们又该如何去读?(重点读好“哪得”,“如许”,“活水”,及问号。后两句要读得意味深长,一语双关)【指名读(2人)齐读】四、拓展延伸温故知新。1、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观点,真不愧为一个杰出的理学家。而像这样的诗叫作“说理诗”。【板书:说理诗】2、其实我们接触过许多这样的诗,试一试,你能回忆吗?【出示:我们常说

10、,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 ) ,( )。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 ),( )。 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那些困难,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这正是( ),( )。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努力奋斗,莫等岁月消逝,机会失去,空悲切,直后悔。这正是( ),( )。】五、反复诵读,完满总结。1、同学们,好的诗句能流传百年,而朱熹的这两句诗却流传了几千年,现在在“南溪书院”的“活水亭”上,还能清晰地看得见朱熹的这两句饱含哲理的诗【出示,引读】2、我想,在我们大家的心里也一定深深烙上了这两句让我们思考一生的诗,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

11、头活水来。3、朱熹的诗那么含蓄,这不仅是景,更是一种理,【板:景 理】一景一理,融合的那么巧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让这首诗启迪你一辈子,定格在你心里一辈子。【配乐读】(把自己的感受放到诗里去,这就叫读出韵味。4、总结:当今世界,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即使你已经拥有很多的知识,如果停止不前,不再补充新的知识,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朱熹先生这首诗中所讲的道理,在今天显得更为重要。记住:学习是一件终身大事。六、作业布置。1、阅读朱熹的观书有感(二),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并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读书道理。(灵活机动处理,若时间宽裕,就作为课堂上补充阅读)2、搜集一些读书名言

12、和富有哲理的诗和同学分享。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学生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积累,更是沟通,是学会带着情意去沟通。因此,古诗教学中,读是基础,悟是关键。要以读为本,重在悟情、传情。在教学中,教者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中,朗读、品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在朗读与吟诵中走进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并着眼课题,启发思考,回扣主题,补充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观书有感半亩方塘: 清澈透明 源头活水 (写景) 更加聪明 读书汲取 (喻理)23、学与问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熟

13、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课文朗读光盘、教学课件。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揭示课题:23、 学与问、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二、初读指导、自学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检查自学情况。()认读词语。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大致交流词义。()指名读课文,读通顺。、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

14、叫别人,拜能者为师。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四、写字指导、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学生在书上描红。五、布置作业、抄写词语。2完成补充习题作业1、再理解诗句的意思。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课文朗读光盘、课件一、听写词语钥匙疑团殿堂日新月异好奇强健探求瞬息万变二、精读课文、学习第

15、1、2自然段。(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2)理解“不懈追求”。(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学习第3自然段。()知名朗读。()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问:向谁问?()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引读第3自然段。3、学习第4自然段。()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读第4自然

16、段。()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理解古诗意思,知道沈括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4、学习第5自然段。()指名读。()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指名读课问。、指名说说主要内容。、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完成补充习题作业24、大自然的文字1、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

17、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一、由“文字”引出课题。1、板书“文字”。 问: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吗?2、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石头书吗?除了石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事物有文字呢?3、揭示课题。二、自学课文。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2、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3、弄懂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三、检查自学情况。1、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议。2、交流字词的意思。铁砧星座罗盘3、说说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四、引导学生琢磨、体味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从小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举了哪些例子说明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18、”对人类的作用,划出有关句子。2、交流勾画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如:“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征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从这句话我知道了云也是大自然的文字,飞行员可以根据砧状云的位置预测到雷雨,及时避开它,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3、朗读课文2-6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历史的沧桑。4、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指名说一说。、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五、小结课文,拓展延伸。1、小结课文。谈一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拓展延伸。、你还收集到大自然的哪些文字?、各组指定人员

19、向全班汇报。六、作业完成补充习题作业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知道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知道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一、自学课文。.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二、了解全文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结构。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大家交流读报的好处以及收益。.理解:()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这样,报纸就天

20、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三、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篇末点题。.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教后记练习七1学习有关读书的方法、故事和名言,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学会读书。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学习读书方法,受到潜移默

21、化的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学会读书。一、学习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读题,思考老师所说的话的意思。(2)学生思考后回答。(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中善于提问的重要性。(4)指导学生总结:在学习时问问为什么,是一个好习惯,她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2学习第二部分 (1)教师范读, (2)学生试读,大致了解意思。(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你对“煮书”是怎样理解的?你觉得那些书需要煮?你认为该怎样煮书?(4)师生共同讨论。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这四个句子 (2)学生大致了解每句话的意思。(3)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是有

22、讲究的,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好的学习方法,还要善于在学习过程中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二、教学第二题 1诵读古今贤文读书篇。(1)请同学自由读这一段话,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教师范读。(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大致意思:都是阐述读书的作用和方法。(4)学生反复诵读。(5)学生练习背诵。 2指导朗读、背诵。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2继续练习写好毛笔字,练习写好“坐、器”等字。注意写字的正确姿势,注意写毛笔字的正确运笔。一、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导读题,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要求学生朗读要写的内容,指明这段话选自学与问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字与字之

23、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之间的位置。(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邻的字繁简相差太大,笔画的间架结构要匀称。(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插上、强健、翱翔、奥秘”等词语的间架结构和布局。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3)学生仿写。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并强化训练。二、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习的内容:学写“坐、器”。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这两个字的写法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范写,并讲解书写的方法。(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3练习 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4反

24、馈、总结。口语交际:推荐一本好书 培养学生的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习文明地与人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指导学生表达与交流,学习与他人交往。(1)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说话的要求。要求归纳如下:你喜欢哪一本书?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口语交际训练的技巧 (1)学生先想一想自己喜欢的是哪一本书?(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的交流。(3)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说话时要按照本次练习的要求。(4)同桌之间练习说,互相帮助,提出各自的建议 (1)学生到讲台前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一本书。(2)集体评议补充,互相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使台上的同学的口语说话内容更加完善。4反馈 (1)教师进行点评。(2)拓展: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并把好书想同学推荐,共同提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