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357.77KB ,
资源ID:163690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3690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2章税收的视角辽宁经济结构的演进与变迁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2章税收的视角辽宁经济结构的演进与变迁Word格式.docx

1、182.0163.42435.3441.812000年347.41194.8256.08460.9542.262001年456.01213.0346.72561.1337.962002年485.18239.0049.26626.6838.14 注:本图表中全省财政收入口径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基金收入及税收返还的快报数之和。 在国税收入中,每年都有相当的比例通过国家财政的渠道返还本省作为地方财源。从绝对额看,通过国税组织的地方收入由1996年的171.61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39亿元,尽管在国税收入和地方财源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但2002年仍有近50%的国税收入成为辽宁的地方财源,所占比重

2、为38.14%。 2、影响税收的相关因素 1997年2002年,辽宁省国内生产总值按现价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13.45%、8.35%、7.47%、11.92%、7.87%和8.45%,国税收入的增长幅度分别为16.33%、5.86%、5.13%、21.07%、31.24%和6.40%,地税收入增长幅度分别为10.95%、9.44%、6.52%、5.87%、20.13%和10.34%,国税收入、地税收入与GDP三者增长率的变化形成的曲线如图表1-4所示。图表2-4 税收与GDP增长率变化图 (单位: 国税收入、地税收入增长幅度变化与GDP增幅变化并不完全一致,其中反差最为明显的为2000年和200

3、1年。为具体量化税收与经济总量增长的关系,我们对各年间国税、地税收入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进行了计算,结果如图表1-5所示。图表2-5 税收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97/9698/9799/9800/9901/0002/019602国税1.210.700.691.774.011.091.51地税0.811.130.870.482.581.22 尽管各年间税收收入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变化较大,其中国税收入增长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最高达4.01,但从总体上看,实行分税制以来,辽宁省税收收入对GDP增长总的弹性系数并不很大,特别是地税收入总的弹性系数为1.09,基本上与GDP增长保持了一致。200

4、0年和2001年弹性系数出现的较大幅度变化,主要是由于国家相关政策调整的原因(如银行年终提前结算等)造成的。 税收增长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实质上反映了宏观政策的取向。弹性系数小于1,说明税收增长慢于GDP增长,对于涵养税源有利;弹性系数大于1,说明税收增长快于GDP增长,对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但这只是在税收政策和纳税环境稳定的情况下而言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由于法制环境和人们的纳税意识以及税收征管环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弹性系数的大小只能作为一项参考指标。因为即使税率不变、GDP增幅不变,在目前的环境下,通过加强征管,打击偷漏税行为等仍可使弹性系数有所增加。作为宏观政策的取向,

5、在某一时期内,适当调整税收政策,或减少税收促进经济,或增加税收扩大财源,都取决于这一时期的宏观调控目标,其弹性系数以多少为最佳,并没有固定的标准。 为了进一步分析税收与GDP增长及其它相关因素变化之间的关系,我们对1996年2002年辽宁税收收入及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和整理。从总量变化分析,影响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价格总水平变化、税收政策调整、加强征管。由于我们的研究目的,对税收政策调整及加强征管之处合并成为宏观税负变化进行统筹考虑,因此,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在我们的分析中成为三项,即GDP增长、价格总水平上升和宏观税负调整。 主要思路是: GDP增长增加的税收收入:假设价格总

6、水平和宏观税负保持不变,GDP增长增加的税收收入即为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当年税收收入与保持上年税收占GDP比重不变的情况下可实现税收收入的差值,即: 经济增长增加的税收收入=可比价GDP上年税收占上年名义GDP比重上年税收收入 价格总水平上升增加的税收收入:假设宏观税负保持不变,按上年税收收入占GDP比重计算现价GDP和可比价GDP能够实现的税收收入,两者之差即为价格总水平上升增加的税收收入,即: 价格总水平上升增加的税收收入=(现价GDP可比价GDP)上年税收占名义GDP比重 宏观税负变化增加的税收收入:假设价格总水平保持不变,宏观税负变化增加的税收收入即为当年税收收入与保持上年税收收入占GDP

7、比重不变情况下可实现税收的差值,即:宏观税负变化增加的税收=当年税收收入(现价GDP上年税收占名义GDP比重)图表2-6 影响国税收入的各因素分析 (单位:项 目合计当年GDP3157.73582.53881.74171.74669.15033.085458.2GDP指数%100108.9108.3108.2109110.2可比价GDP3438.73879.84200.04543.05089.35546.5国税收入347.46上年国税占GDP比重%7.0207.1987.0326.8797.4429.060按现价GDP计算当年国税收入251.50279.41293.36321.20374.55

8、494.53按可比价GDP计算当年国税收入241.41279.27295.35312.52378.73502.522009.81经济增长增加的国税收入19.73 21.40 22.38 25.54 31.27 46.51 166.84价格总水平上升增加的国税收入10.09 0.13 -1.99 8.68 -4.19 -8.00 4.73税负提高增加的国税收入6.37 -6.44 -6.38 26.26 81.46 -9.35 91.93图表2-7 影响地税收入的各因素分析 (单位:地税收入153.12169.88185.92198.04209.48251.64277.65上年地税4.8494.

9、7424.7904.7474.4875.000按现价GDP计算当年地税收入173.72184.07199.81221.65225.81272.89按可比价GDP计算当年地税收入166.75183.98201.17215.67228.33277.311273.20经济增长增加的地税收入13.63 14.10 15.25 17.63 18.85 25.67 105.12价格总水平上升增加的地税收入6.97 0.09 -1.36 5.99 -2.52 -4.41 4.76税负提高增加的地税收入-3.84 1.85 -1.77 -12.17 25.83 4.76 14.66由以上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各因素

10、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图表2-8 影响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分析 (单位:相关因素经济增长增加的税收63.32%84.41%价格总水平上升增加税收1.80%3.82%税负提高增加税收34.89%11.77% 从图表2-8中可以看出,1996年2002年,辽宁税收收入的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对国税收入的拉动作用占63.32%,对地税的拉动作用占84.41%;其次为税负提高的影响,税负的提高不只是税率的提高,其中包含了加强征管工作、减少税收流失所增加的税收。事实上,由于近年来国家在税收政策方面并没有做出明显的调整,税率没有大幅度提高,因此,在本研究中所指的税负提高主要反映出加强征管所取得

11、的效果。税负提高对国税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为34.89%,对地税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为11.77%;最后,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为价格水平的上升,对国税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为1.80%,对地税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为3.82%。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分析结果是建立在假设的前提下的,即分析每一因素时均假设其它二因素保持不变。但在事实上,这种假设是不可能存在的,也就是说,在每种因素变化的同时,其它因素也在发生变化。因此,从理论上讲,上述结果并不十分精确。但就本研究所确立的目的而言,从总体上把握各因素对税收的影响,尽管在数值上与实际情况有所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影响对事物性质的判断,是可以接受的。 3、本节综述 通过

12、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一是增加税收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只有经济持续发展,经济的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才会有充分稳定的税收。二是用提高税率的方法可以增加税收,但这在短时期内可行,加重税负将带来经济速度减缓,这样在暂时的税收增长背后,却隐含着税源不足的危机。三是在市场机制不完善和法制观念不强等社会背景下,加强税收征管力度,打击偷逃税等不法行为,即可增加税收,减少流失,同时也对建立全社会的法制意识逐步依法纳税具有重要意义。 二、税收经济结构分析国有经济比重大幅降低,混合经济格局已经形成 我国经济正处在体制转轨、经济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明显特征就是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尤其作为老工业基地辽宁

13、,其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相当明显,不仅反映在一些宏观指标中,同时也体现在税收的经济结构变化中。 1、纳税登记户企业类型的变化 企业纳税登记户的经济类型最为突出的变化就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纳税户数急剧减少,个体、私营、股份公司迅速增加。 国有独资企业 在国税系统的纳税户数由1996年的4.29万户减少到2002年的2.06万户,减少51.85%,占国税纳税户的比重由8.66%下降到4.14%;在地税系统的纳税户由5.94万户减少到3.79万户,减少36.20%,占地税纳税户的比重由11.31%下降到5.36%。 集体企业 在国税系统的纳税户数由1996年的13.70万户减少到2002年的4.59万

14、户,减少66.51%,占国税纳税户的比重由27.68%下降到9.20%;在地税系统的纳税户由16.43万户减少到6.47万户,减少60.65,占地税纳税户的比重由31.27%下降到9.14%。 私营企业 在国税系统纳税户由1996年的1.48万户增加到2002年的4.55万户,增加2.08倍,占国税纳税户的比重由2.98%提高到9.12%;在地税系统的纳税户由1.53万户增加到5.80万户,增加2.79倍,占地税纳税户的比重由2.91%提高到8.21%。 个体经营企业 在国税系统纳税户由1996年的28.46万户增加到2002年的33.53万户,增加17.28%,占国税纳税户的比重由57.48

15、%提高到67.19%;在地税系统的纳税户由26.86万户增加到47.82万户,增加78.02%,占地税纳税户的比重由51.12%提高到67.62%。 股份及股份合作制企业 在国税系统纳税户由1996年的0.64万户增加到2002年的4.06万户,增加5.38倍,占国税纳税户比重由1.28%提高到8.13%;在地税系统纳税户由0.70万户增加到4.89万户,增加5.99倍,占地税纳税户比重由1.33%提高到6.91%。各经济类型企业纳税户的变化见图表2-9、2-10和2-11。图表2-9 纳税企业经济类型变化 (单位:户)企业类型国税系统地税系统增减户数国有企业4285020633-222175

16、942037907-21513集体企业13701345889-9112416432164668-99653私营企业147744549630722153025803142729个体经营28456233525950697268612478184209572联营企业1679612-106721251892-233股份及股份合作制企业6357405563419969904885541865外商投资企业485574942639552278852363港澳台投资企业29812726-25522342437203其它企业27694373086365图表2-10 国税系统纳税企业各经济类型所占比重 (单位:图

17、表2-11 地税系统纳税企业各经济类型所占比重 (单位:2、各类型企业纳税额变化 各类型企业的纳税额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国有独资企业的绝对优势已经消失,纳税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 2002年,国有独资企业纳税额(国税、地税合计)由1996年的207.69亿元减少到202.23亿元,占全省税收收入的比重由61.18%下降为27.75%,在税收收入中所占的绝对优势已经消失。 集体企业纳税额由70.47亿元减少到49.72亿元,占税收收入的比重由20.76%下降到6.82%。 在此期间,其他各类型企业的纳税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股份及股份合作制企业、个体经营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

18、资企业纳税额都有较大幅度增加,其中最为明显的当属股份及股份合作制企业。 2002年,股份及股份合作制企业纳税额236.54亿元,比1996年增加17.06倍,占税收收入的比重由3.86%猛增到32.46%。 私营公司纳税额由2.72亿元增加到32.06亿元,增加10.79倍,占税收收入的比重由0.80%提高到4.40%。 个体经营企业由16.39亿元增加到52.14亿元,增加2.18倍,占税收收入的比重由4.83%提高到7.15%。 外商投资企业纳税额由16.70亿元增加到111.66亿元,增加5.68倍,占税收收入的比重由4.92%提高到15.32%。 港澳台投资企业纳税额由10.91亿元增

19、加到38.95亿元,增加2.57倍,占税收收入的比重由3.21%提高到5.34%。各类型企业纳税额以及在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详见图表2-12、2-13。图表2-12 各类型企业纳税额变化 (单位:税收收入国税地税合计#国税收入#地税收入增减207.69 202.23 -5.46 129.50 130.80 78.19 71.43 70.47 49.72 -20.75 34.49 18.63 35.98 31.09 私营公司2.72 32.06 29.34 1.52 17.37 1.20 14.69 16.39 52.14 35.75 11.16 34.40 5.23 17.74 1.37

20、1.95 0.58 0.86 0.73 0.51 1.22 股份制企业13.10 236.54 223.44 7.36 154.37 5.74 82.17 16.70 111.66 94.96 11.96 95.56 4.74 16.10 10.91 38.95 28.04 9.32 33.30 1.59 5.65 其他0.12 3.55 3.43 0.00 0.02 3.53 图表2-13 各类型企业纳税额所占比重变化 (单位: 3、不同类型企业平均纳税额比较 2002年,平均每户企业缴纳地税由1996年的2.60万元增加到3.44万元,缴纳国税由4.16万元增加到9.72万元。由于企业的规

21、模、效益的不同,各类型企业的平均纳税额存在很大的差别,并且随着总体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发生较大的变化。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国有独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 国有企业在1996年是地税系统平均纳税额最高的,在国税系统纳税额居第二位,平均每户企业缴纳地税13.16万元,缴纳国税30.22万元。到2002年,尽管其纳税绝对额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分别为18.84万元和63.39万元,但所居位次明显后退,在国税和地税系统都排在第三位。 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平均纳税额增加幅度最大,每户企业缴纳地税由1996年的8.59万元和7.12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20.42万元和23

22、.16万元,缴纳国税分别由24.63万元和31.26万元增加到127.52万元和122.16万元,分别增加4.18倍和2.91倍。图表2-14 不同类型企业平均纳税额比较 (单位:万元)每户缴纳地税每户缴纳国税平均2.60 3.44 4.16 9.72 13.16 18.84 30.22 63.39 2.19 4.81 2.52 4.06 0.78 2.53 1.03 3.82 0.19 0.37 0.39 2.39 6.43 5.12 11.93 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企业8.21 16.82 11.58 38.06 8.59 20.42 24.63 127.52 7.12 23.16 31.2

23、6 122.16 1.25 4.83 0.72 4、本节综述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国有企业改革在辽宁取得明显成效。国有独资企业户数的减少以及在税收中所占绝对优势的消失,充分说明国有企业转制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国有企业在户数大幅度减少的过程中,纳税额明显提高,也说明国有企业经过改革和三年脱困,经营状况有所好转,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企业活力不断增强。 混合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在国有经济逐步在竞争性生产经营领域退出的同时,个体、私营、股份公司等经济类型得到快速发展,纳税主体多元化的局面正在逐步显现。这对于延续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以国有经济实力雄厚而见长的老工业基地而言,具有特

24、殊重要的意义,反映出辽宁人在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招商引资的集聚效应开始释放。经过全省上下多年的努力,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由于过去所实行的各种优惠政策,特别是税收的减免,其效果表现并不十分明显。在培植、扶持多年以后,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在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方面已经步入正常轨道,对税收的贡献也日益增大,目前已经成为各种经济类型企业中平均纳税额最高的经济类型。 企业发展的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壮大,需要良好的企业成长环境。辽宁个体企业占企业数的2/3以上,纳税额却只占8%,私营企业与集体企业户数大体相当,而纳税额不到集体企业的2/3,说明在培植、抚育中小企业发展方面还有许多急需改善之处,应千方百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拓展其不断发慌的成长空间,使民营经济不仅在数量上获得较快增长,而且在质量上也迅速提高。 三、税收产业结构分析二次产业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工业基础雄厚 1、税收产业结构的总体分析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辽宁,其第二产业的优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