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0.90KB ,
资源ID:163667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3667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礼记》全文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礼记》全文Word格式.docx

1、故国有患君死社稷谓之义大夫死宗庙谓之变 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 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故天秉阳垂日星地秉阴窍于山川播五行于四时和而后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五行之动迭相竭也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五声六律十二

2、管还相为宫也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质也 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以日星为纪月以为量鬼神以为徒五行以为质礼义以为器人情以为田四灵以为畜以天地为本故物可举也以阴阳为端故情可睹也以四时为柄故事可劝也以日星为纪故事可列也月以为量故功有艺也鬼神以为徒故事有守也五行以为质故事可复也礼义以为器故事行有考也人情以为田故人以为奥也四灵以为畜故饮食有由也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故龙以为畜故鱼鲔不淰凤以为畜故鸟不獝麟以为畜故兽不狘龟以为畜故人情不失 故先王秉蓍龟列祭祀瘗缯宣祝嘏辞说设制度故国有礼官有御事有职礼有序 故先王患礼之不达

3、于下也 故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也祖庙所以本仁也山川所以傧鬼神也五祀所以本事也故宗祝在庙三公在朝三老在学王前巫而后史卜巫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 故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焉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极焉礼行于祖庙而孝慈服焉礼行于五祀而正法则焉故自郊社祖庙山川五祀义之修而礼之藏也 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 夫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时协于分艺其居人也曰养其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昏丧祭射御朝聘 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朿也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 故唯圣人为知礼之不可以已也故

4、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櫱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 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故礼也者义之实也协诸义而协则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协于艺讲于仁得之者强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也讲之于学而不合之以仁犹耨而弗获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乐犹获而弗食也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肥也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

5、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大顺者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故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缪细行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间连而不相及也动而不相害也此顺之至也故明于顺然后能守危也 故礼之不同也不丰也不杀也所以持情而合危也故圣王所以顺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也用水火金木饮食必时合男女颁爵位必当年德用民必顺故无水旱昆虫之灾民无凶饥妖孽之疾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皇麒麟皆在郊棷龟龙在宫沼其余鸟兽之卵胎皆可俯而窥也则是无故先王能修礼以达义体信以达顺故此顺之实也。学记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谀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

6、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

7、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

8、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

9、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荅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曾子问文王世子礼运礼器郊特牲内则玉藻明堂位

10、丧服小记大传少仪乐记杂记丧大记丧服大记祭法祭义祭统经解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坊记中庸表记缁衣奔丧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深衣投壶儒行大学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丧服四制被选入语文书中.礼记,儒家经典之仪,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述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编辑本段礼记编定及地位礼记又名小戴礼记,东汉郑玄的六艺论、晋代陈邵的周礼论叙和隋书经籍志都认为是西汉礼学家戴圣编定的。这是传统的说法。经近代学者研究,断定这种说法有问题。西汉时期立于学官的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所谓礼,指的是士礼,也就是晋代以来所称的仪礼。先秦礼学家们传习仪礼的同时,都附带传习一些参考资料,这种资料叫作“记”。所谓

11、学所记也。”西汉礼学家们传授仪礼的时候,也各自选辑一些“记”,作为辅助材料。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一、都是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抄写的;二、附仪礼而传习,没有独立成书;三、因为是附带传习的资料,往往随个人兴趣而有所删益,即使是一个较好的选辑本,它的篇数、编次也没有绝对的固定性。西汉的礼学纯属今文学派,尽管礼学家们彼此的学术观点也存在着歧异,但他们都排斥古文经记,再说当时一些古文经记都藏在皇家秘府,一般人也见不到。西汉末期,掌管校理古文经籍的刘歆,建议把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列为官学,结果遭到学官博士们的一致反对,刘歆斥责他们“抱残守缺”。内此可以推知,西汉礼学家们各自选辑的“记”,不会也不可能收

12、进他们所排斥的而当时尚未行世的古文经记。可是由东汉中期传留至今的礼记中,就羼进了古文学派的文字。比如“记”,就是对经文的解释、说明和补充。这种记,累世相传原是很多的,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到了西汉时期,礼家传抄的记就不多了。东汉史学家班固在他的汉书艺文志礼家项目中说:“记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奔丧、投壶就是逸礼中的两篇。因此,不能说今天所见的这部礼记是西汉礼学家戴圣编定的。西汉平帝时期,王莽当政,把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立于学官,此后大力推行古文经学二十多年。东汉王朝建立后,立经十四博士,都是今文经学,礼的方面,立的是大戴、小戴两家,把王莽时期所立的各种古文经学再次排斥在官

13、学之外。虽然如此,由于古文经学已大兴于世,从总的情况来看,今文古文两个学派日趋混同。东汉时期的大多数今文学派的礼学家,为了适应皇朝的礼制需要,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不再甘心“抱残守缺”地传习士礼,而致力于“博学洽闻”,从而在资料的汇揖上也趋向并蓄兼收。因此西汉经师们选编传抄下来的各种选辑本,经过东汉经师之手,自然不免羼进了一些已经行世的古文记。经过长时期的流传删益,到东汉中期大多数“记”的选辑本先后被淘汰,而形成和保留了八十五篇本和四十九篇本。前着篇数多,遂名之为大戴礼记;后者篇数少,遂名之为小藏礼记。其实这两个“记”的选辑本,都不是大戴(戴德)小戴(戴圣)各自附仪记而传习的“记”的选辑本的原貌

14、。关于这个问题,洪业先生在他的礼记引得序中有极为精细的考辨。东汉学者郑玄给东汉中期定型的收有四十九篇的“记”的选辑本礼记做了出色的注解,这样一来,使它摆脱了从属仪礼的地位而独立成书,渐渐得到一般士人的尊信和传习,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不少有关礼记的著作。到了唐朝,国家设科取土,把近二十万字的左传和十万字的礼记都列为大经,五万字的仪礼和周礼、诗经等列为中经。因为礼记文字比较通畅,难度较小,且被列为大经,所以即使它比仪礼的字数多近一倍,还是攻习礼记的人多。到了明朝,礼记的地位进一步被提高,汉朝的五经里有仪礼没有礼记,明朝的五经里有礼记没有仪礼。礼记由一个附庸蔚为大国了。而仪礼这个往昔大国则日趋衰落了

15、。从西汉到明清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为什么礼记越来越受重视,而仪礼越来越被漠视呢?因为仪礼记的是一大堆礼节单子,枯燥乏味,难读难懂,又离现实生活较远,社会的发展使它日益憔悴而丧失了吸引力。而礼记呢?它不仅记载了许多生活中实用性较大的细仪末节,而且详尽地论述了各种典扎的意义和制礼的精神,相当透彻地宣扬了儒家的礼治主义。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使封建统治阶级越来超深切地认识到,在强化国家机器的同时,利用以礼治主义为中心的儒家思想,吸引广大知识阶层,规范世人的思想和行动,是维护统治联序从而获得“长治久安”的不容忽视的大政方针。这就是礼记受到历代王朝的青睐,以至被推上经典地位的根本原因。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意识

16、形态影响最大的书是儒家的书。从所起作用的大小来估计,礼记仅次于论语,比肩于孟子,而远远超过荀子。西汉以后,礼记由一部儒学短篇杂编上升为泱泱大国的一部重要经典,这史实本身,就值得注意。编辑本段礼记内容及价值由郑玄作注而能够传世的礼记,共收四十九篇文字。目录是:曲礼上第一,曲礼下第二,檀弓上第三,檀弓下第四,王制第五,月令第六,曾子问第七,文王世子第八,礼运第九,礼器第十,0郊特牲第十一,内则第十二,玉藻第十三,明堂位第十四,丧服小记第十五,大传第十六,少仪第十七,学记第十八,乐记第十九,杂记上第二十,杂记下第二十一,丧大记第二十二,祭法第二十三,祭义第二十四,祭统第二十五,经解第二十六,哀公问第

17、二十七,仲尼燕居第二十八,孔子闲居第二十九,坊记第三十,中庸第三十一,表记第三十二,缁衣第三十三,奔丧第三十四,问丧第三十五,服问第三十六,间传第三十七,三年问第三十八,深衣第三十九,投壶第四十,儒行第四十一,大学第四十三,冠义第四十三,昏义第四十四,乡饮酒义第四十五,射义第四十六,燕义第四十七,聘义第四十八,丧服四制第四十九。礼记这部儒学杂编,内容很庞杂,大体上可分成以下几个方面:有专记某项礼节的,体裁跟仪礼相近,如奔丧、投壶。有专说明仪礼的,如冠义、昏义、乡饮洒义、射义、燕义、聘义、丧服四制。它们是份别解释仪礼中土冠礼、昏礼、乡饮酒礼、乡射礼、大射仪、燕礼、丧服各篇的,跟仪札关系最为密切。

18、有杂记丧服丧事的,如檀弓、曾子问、丧服小记、杂记、丧大记、奔丧、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丧服四制等。有记述各种礼制的,如王制、礼器、郊特牲、玉藻、明堂位、大传、祭法、祭统、深衣等篇。有侧重记日常生活礼节和守则的,如曲礼、内则、少仪等篇就是。有记孔子言论的,如坊记、表记、缁衣、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哀公问、儒行等,这些篇大都是托名孔子的儒家言论。有结构比较完整的儒家论文,如礼运、学记、祭义、经解、大学、中庸。此外还有授时颁政的月令,意在为王子示范的文王世子。以上所列并非科学分类,只不过想通过它粗略地反映各篇的性质。礼记是部儒学杂编,里面包含儒家的思想史料相当丰富。研究早期儒家思想,需要读论语,研

19、究战国秦汉时期的儒家思想,就不能不读礼记了。读论语能够看到儒家学派的确立,读孟子、荀子、礼记能够看到儒家学派的发展。从礼记这部书里,可以看到儒家对人生的一系列的见解和态度。王制、礼运谈到了儒家对国家、社会制度的设想。如礼运展示的理想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谓大同。”这类光辉的语言,并不因为年长日久而失去亮度,它极为精炼地反映了我们祖先对美满而公正的社会的强烈向往。礼记有不少篇章讲修身作人的,象大学、中庸、儒行等篇就是

20、研究儒家人生哲学的重要资料。专讲教育理论的学记,专讲音乐理论的乐记,其中精粹的言论,至今仍然有研读的价值。曲礼、少仪、内则等篇记录了许多生活上的细小仪节,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古代贵族家庭成员间彼此相处的关系。今天看来,这些细节极为繁琐、迂腐、呆板、缺乏生气,不过有些地方,还是可以借鉴的。读了这些篇,我们可以知道,说中国是个文明礼义之邦,绝不是个空泛的赞语。礼记关于丧祭之类的篇章占了很大的比重。这类文字有四大特点:琐碎、枯燥、难懂、远离今天的生活。可是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是研究中国宗法制度的人们来说,实是珍贵的文字资料。其中有很多地方是对仪礼丧服的补充和说明。礼记中还有不少专篇是探讨制礼深义的

21、。这类文章是研究儒家礼治思想的重要依据。举例来说,昏义是解释昏礼制定意义的专篇。一开始就解释为什么要重视婚礼,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所以要在家长主持下搞一套隆重礼节。从而得知,结婚一事之所以重要,儒家并不着眼于当事男女的幸福,而是:一,密切两个家族的关系;二,男方死去的祖先,有人祭祀了;三,传宗接代。儒家认为,结婚只能是家族中的一件庄重的事,不是个人的美事。传宗接代意味着新陈代谢,这样,做人子的不能无所感伤,所以郊特牲说“昏礼不贺,人之序也”。郑玄注说“序犹代也”。此外,儒家对各种祭礼、丧礼、冠礼、乡饮酒礼、射礼、聘礼等等,在礼记中也都有一套解释。

22、显然,研究这些都有助于全面理解儒家的思想体系。众所周知,儒家思想中有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起消极作用的部分,如全力维护等级制度,顽固宣扬男尊女卑等等。这些,在礼记中都得到了充分反映。总之,礼记是了解和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史料。编辑本段礼记版本认为现存版本可分两系统,一为唐石经宋监本系统,抚州本、八行注疏本属焉;余仁仲本、纂图互注本及十行注疏本、闽、监、毛本属另一系统。清代校勘礼记的两部代表性著作礼记注疏校勘记、抚本礼记考异都未见到余仁仲本及纂图互注本,因而未能辨识十行本众多讹误的由来。今校余仁仲本,知十行本经注文本的底本是余仁仲本或类似余仁仲本的别本,十行本与抚本、八行本之间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至于岳本,应视为这两种系统的混成品,实不足珍重。这种认识也推翻了十行本在经注、疏汇刻本的基础上附入释文而成的通俗概念。编辑本段礼记思想成就反映思想理论性的集中在礼运、礼器、学记、乐记、大学、中庸、儒行等篇,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