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8.93KB ,
资源ID:163640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3640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材料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材料文档格式.docx

1、 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吸引和相互矛盾的基本属性 肯定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和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相互联结、相互制约:同一是斗争中的同一;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使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基本趋势。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推动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使事物发生量变; 使矛盾双方主次地位发生改变,使事物发生质变。 A(主要方面)矛盾双方 力量对比不断发生变化,B(次要方面) 物处于量变状态 B(主要方面)当矛盾双方的主次发生易位 A(次要方面) 事物发生

2、质变,新事物取代旧事物3、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侧面各有其特点。*现实意义:矛盾普遍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有勇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并采取恰当的方法去解决矛盾。 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从矛盾的性质入手,区分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从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入手,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

3、次要方面。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方法论意义: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做到统筹兼顾;并且还要注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转化,不失时机地转移工作重点。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及方法论意义:在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不能忽视支流,并且要注意主流和支流的转化。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矛盾问题的精髓) 共性比个性深刻相互区别 个性比共性丰富 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相互联结 个性中包含共性相互

4、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重要意义1. 这一原理是科学的认识方法、领导方法、工作方法、思想方法的理论依据;2. 这一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3.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武器。4、简述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以及应该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1意识的能动作用即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自觉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

5、造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三,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作用。第四,意识能通过指导人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3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第一,认识和尊重客观事物的规律,是正确和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第二,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际,物质的世界必须用物质的力量来改造。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重要条件。第三,正视并处理好事物和环境的关系,才能使意识的能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第二章1.简述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离开了社会实践,离开了辩证法,把认识过程简单化、片面化,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引入认

6、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正确地指出了认识的本质及其过程,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2.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3.简述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且这个反映是在创造过程中实现的,也就是说主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也反过来指导实践。认识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最终目的,而认识正确与否,也要靠实践来检验。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4.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

7、和相对性?绝对真理:从内容看,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就承认了绝对性);人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反映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就承认了绝对性)。相对真理:从广度上讲,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的正确反映(承认了客观世界的无限性就承认了相对性);从深度上讲,任何真理都是对事物一定程度和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承认了客观世界的层次性和发展性就承认了相对性)。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相区别:同一真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不同属性;相统一: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反对割裂二者的关系,即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第三章1.

8、如何理解经济基础的范畴。与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构成了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不包括生产力。经济基础相对于生产力而言称生产关系,相对于上层建筑而言称经济基础。2.为什么说生产方式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

9、程;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方式是划分社会类型的基本标志。第四章1.如何理解资本的本质。能够在运动中增殖的价值。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这种增殖表现为获取剩余价值。它是通过物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资本家剥削工人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运动中使其自身的价值不断增殖,构成了资本最一般的属性和特征。(即资本本质上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剥削失去生产资料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2.超额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采用先进技术的个别企业的工人的必要

10、劳动时间缩短和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创造的.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 *因此,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首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全社会资本主义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3.简述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劳动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劳动力的价值由维持劳动者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所决定;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其特点在于可以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超出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第五章1、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后果?经济全球化的正

11、面效应:1、经济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2、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机遇和挑战的机会;3、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优质服务的好机会;4、经济全球化将会促使世界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5、经济全球化将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6、经济全球化加速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7、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国际间政治的协调;8、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减少国际冲突。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1、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使贫富差距拉大;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强;3、现行的全球经济运行规则不尽合理,大多有利于发达国家

12、;4、经济全球化还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5、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所付代价巨大;6、经济全球化必然对民族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2、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原因:资本主义的变化不是偶然的,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这些变化从根本上讲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实质:1、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2、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最大限度的追求剩余价值的剥削制度。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实现形式不断随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变化,但是私有制

13、的本质没有改变,仍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二)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1、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核心内容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劳动关系的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雇佣劳动这一经济基础;2、分配关系:分配关系的变化是劳动关系变化的结果。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事实;(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五)政治制度的变化*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要策源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自然进程中的一次巨大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初到五六十年代

14、,核能、半导体、合成化学等技术接踵诞生并得到初步发展;80年代后半期,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宇航技术、新材料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所有这一切,仿佛巨大的羽翼,把人类从机器大生产时代提升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自动化生产时代。2、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就业结构的调整。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一、第二产业大大下降,第三产业迅速上升,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目前已达到23左右。第三产业的领头雁是高科技产业,而雁头就是信息产业,它们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和16左右。与此相随,蓝领工人减少,白领工人增多;非知识型工人减少,从事信息处理的知识型工人增多。近年来,在美国数百万新的就业者

15、中,知识型工人约占90左右。工人阶级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组织形式发生变化。战后,银行信用体系膨胀,金融组织不再仅有商业银行,而且还有大量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金融资本与工商资本进一步融合,形成更为庞大的金融资本,扩大和加深了金融资本的统治。股份公司进一步发展,吸收的社会资本更多,企业组织管理更加严密,垄断资本可以用更少的股份控制整个公司,进而垄断市场,榨取更多的利润。从事高新技术行业的新型公司异军突起。公司兼并之风此起彼伏,资本日益集中和垄断,跨部门跨行业的超级企业集团和巨型跨国公司联翩涌现。从某个方面来看,企业组织形

16、式的这些变化,增强了垄断资本抵御风险、增殖自身的能力。4、国家从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干预者。国家或者利用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或者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实行一定的发展计划,直接投资某些产业特别是公共设施,交替实行国有和私有,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或者实施一定的税收政策和社会再分配政策,限制过高收入和过度垄断,建立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所有这些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5、加速推进经济全球化,为资本的扩张和增殖开辟了新的天地。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继续存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

17、、科技甚至军事优势,扩大资本输出,进行不等价交换,甚至操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巩固它们在经济全球化以至整个世界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把广大第三世界变成它们的廉价资源供应地、获取高额利润的投资对象和推销剩余产品的市场,从而造成了西方财富的不断增加。无偿利用巨额世界资本,是国际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重要条件。3、如何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1)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反映了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能允许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变化;在保证垄断资产阶级

18、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同时促进了经济发展。国家利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矛盾和利害冲突得到缓解;通过社会福利、收入政策和直接干预劳资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2)历史局限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无产阶级被雇佣受剥削的地位,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主要表现在:国家干预不可能解决生产盲目扩大和劳动人民消费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国家调节不可能根本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消除经济结构的失衡;国家对分配、工资的调节及福利政策等不可能解决失业、贫富悬殊等问题;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也不能保证经济稳定增长,不能消除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