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其主要目的是为历史上的造反者翻案,论证农民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的理解。史学研究要得出历史真相应该尽量客观,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才能尽可能的还原历史。3. 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户分九等,按户等征税。宋代则按土地权益划分主户、客户,其中主户分五等,纳税当差,客户则指的是佃户。造成这种纳税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宋代A. 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B. 土地政策的改变调整C. 均田制实施遭遇困难D. 积贫积弱局面的发展【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初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兼并现象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农民丧失土地沦为佃户,使得原有的税收政
2、策不再适用,因此有所调整,B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是农业税收政策的调整,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A不正确;唐代中后期均田制已经瓦解,C不正确;积贫积弱局面出现与北宋中后期,材料没有明确的时间指向其是北宋中后期的政策,D不正确。本题考查了宋代赋税制度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要明确赋税制度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往往受经济基础的变化影响较深,在此基础上回答即可得出赋税政策的变化实质上受土地制度变化的影响。4. 在修养理论上,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思想,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王阳明的这一主张A. 体现出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萌芽B. 有效提升了普罗大众的个人修养C. 解放了宋明
3、理学对人们的束缚D. 被明清三大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答案】A【解析】据材料“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可以得出其反对心灵的管辖,体现了平等与叛逆思想的萌芽,A正确;BCD说法均不正确。5. 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由此可见,当时的中英贸易A. 英国有明显的优势B. 中国处于出超地位C. 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D. 未满足列强的预期【解析】由材料“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可知
4、在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贸易中,仅中国出口的丝茶就能抵偿英国向中国输出的出鸦片以外的商品的价值,说明英国商品在中国销量有限,D符合题意;A与材料所述不符;材料没有贸易总额的比较得不出出超入超的结论,B不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危机的影响,C不正确。鸦片战争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外国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但由于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外国商品并没有像西方国家想象的那样在中国畅销,基于此其要求进一步的打开中国的市场,为此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6. 戊戌政变后不久,唐才常东渡日本,与康有为洽谈起兵勤王。1899年7月,康有为在加拿大成立保皇会,领海外140余分会。1900年,保皇会在澳门设立总局,康有为拟定
5、“以全力取桂、袭湘、攻鄂而直捣京师焉”。以上史实说明A. 当时国内革命形势渐次高涨B. 清王朝统治危机加剧C. 康有为重视革命力量的联合D. 海外与大陆联系紧密【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戊戌政变后,康有为等人联合国内外实力准备起兵抗争,说明海外与大陆维新实力联系紧密,D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主要是海外的活动,A不正确;注意材料的时间信息,戊戌政变之后,说明维新变法已经失败,清王朝的统治得以延续,B不正确;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革命”的说法不准确,C不正确。7. 1934年,上海时代漫画杂志刊载一幅作品,题为遵命天子。作品反映的政治现象是A. 中国全面抗战B. 日本扶持傀儡C. 汪伪政权卖国D. 民
6、族主义高涨【解析】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A不正确;有图片信息可知,所述为日本人用绳索牵着新建立的中国政权的皇帝,体现了日本扶持傀儡政权的信息,与伪满洲国的建立的史实相符,B正确;汪伪政府成立于1940年,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C不正确;D与材料无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日本推行了以华制华的方针,在日本的扶持下建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作为其统治中国的工具,材料所述即为其扶持傀儡政权的信息。8. 公元前3世纪起,罗马法学家开始直接运用亚里士多德的“种属”理论:要充分了解某个事物,就要去分析它所从属的体系。他们据此将市民法的18卷系统地分类并定
7、义为“继承法”“人法”“物法”和“债法”四个属概念。这一现象说明A. 罗马法体系将物权与人权相提并论B. 希腊辩证法推动了罗马法的体系化C. 民法大全追求对事物的精准定义D. 法学家的钻研导致罗马法长盛不衰【解析】材料所述是罗马法利用亚里士多德的“种属”理论对罗马法进行了分类,使其更加的体系化,B符合题意;由材料信息,“人法”和“物法”自成体系,体现了二者是有区别的,A相提并论的说法不准确;民法大全产生于公元六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法长盛不衰的信息,D不正确。9. 对于法国大革命,埃德蒙伯克(1729-1797)强调尊重既定的社会政治秩序,它是历史地生成的,因而其合法性
8、在历史和传统中;托马斯潘恩(1737-1809)则明确否定诉诸过去的权利,主张现存制度与政府要根据每个时代的人的自然权利来加以衡量和改革。他们之间的思想冲突所争辩的是A. 是否应以理性来构筑社会制度B. 实行直接民主还是间接民主C. 是否应以激进态度推翻旧政府D. 发起群众运动还是依靠精英【解析】由材料“强调尊重既定的社会政治秩序”伯克不主张推翻现有政府;“主张现存制度与政府要根据每个时代的人的自然权利来加以衡量和改革”表明潘恩主张推翻现有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建立新政府和秩序,C符合题意;ABD均与材料所述无关。10.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有一条极富争议的规定:“总统的每一命令须给部
9、长副署方能有效”。有学者据此判断,总统的职权徒有虚名;但也有学者反对称,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反对者的合理依据应是A. 部长地位过低导致无法与总统抗衡B. 第三共和国宪法依然保留封建残余C. 宪法规定总统拥有最高人事任免权D. 君主派的实力在当时的政坛占上风【解析】依据材料“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并结合1875年宪法的相关信息,可知反对者的认为部长副署对总统不能起到限制作用,原因在于总统掌握行政权,拥有最高人事任免权,部长是由总统任免的,C符合题意;AB均与史实不符;材料没有涉及君主派和共和派之争,D不正确。11. 苏
10、俄人民委员会颁布的一个法令称:“如无供给委员会的证明而私自运输、买卖产品者,应当没收全部财产,判处三年以上的监禁,并强迫其劳动。”这一做法造成A. 物价高涨,只能凭证供应物资B. 劳动力减少,工业化受到阻碍C. 政府加强干预,计划经济形成D. 产能低下,只好引进西方资金【解析】由材料“如无供给委员会的证明而私自运输、买卖产品者”可以得出当时物资供应必须有供给委员会的凭证,不允许私人买卖,导致市场上商品供应缺乏,物价上涨,A符合题意;BCD均与材料无关。12.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的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箱子上写着“NuclearWar”,用双手按住箱子的是表情惊恐的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两人,标题为
11、“Letsgetalockforthisthing”。该漫画主旨所对应的历史背景是A. 局部战争的激烈战况伤害了美苏利益B. 第三世界的崛起对两极格局形成冲击C. 欧洲一体化成为美苏合作的历史契机D. 超级大国争霸将世界置于核危险之中【解析】由材料“NuclearWar”可知,所述为核战争的威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述应为,美苏两国核军备竞赛将世界置于核危险之中,D符合题意;ABC均与材料中箱子上的信息不符。第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的边疆地区是各少
12、数民族主要的聚居地,因此古代边疆问题与民族问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都面临着自身的或大或小的边疆问题。即便是分裂战乱,抑或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也从未能中断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古代边疆问题也就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朝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方向演进。近代资本主义殖民者入侵以后,中国的边疆危机与以往中国边疆问题性质截然不同。由于列强入侵的不断加深加剧,中国各民族在抵御外敌的过程中,逐渐凝聚成了一个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材料二在19世纪,我国出现了一批杰出的边疆研究专家,编著出一大批边疆研究新著,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边疆研究的高潮。这次高潮酝酿于康雍乾时期,形成
13、于嘉道成时期。嘉庆九年(1804年),祁韵士被遣戍伊犁,在此他编撰了西陲总统事略。也是在嘉庆年间被遣戍伊犁的洪亮吉则著有天山客话伊犁日记。鸦片战争爆发后,姚莹在台湾击退英军五次进犯,却因此获罪而被贬官,在去往西藏期间写下著名的康輶纪行。随着中外关系的发展,一批有关界务的著述和舆图也开始大量问世,这包括吉林勘界记滇缅划界图说广西中越全图等。1842年,魏源编成50卷的海国图志。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大正、刘逖等人的著作(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边疆问题与近代边疆危机的不同。(2)依据材料二,概述19世纪中国边疆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何变化,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边疆研究高潮形成的历
14、史原因。【答案】(1)前者主要是由国内分裂、战乱、民族压迫引起,后者主要是外国入侵造成;前者是内政、民族问题,后者是国际、中外冲突;前者加快了民族融合,后者激化民族矛盾。(评分细则:答案分三个角度计分,第一个角度为发生边疆危机的背景和原因的不同、第二个角度是边疆危机的表现或性质的不同、第三个角度是边疆危机造成的后果的不同。三个角度的答题语言可适当放宽,例如第三个角度可以表述为“前者造成国内民族间的战与和,促成民族大融合;后者造成民族解放战争,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考生答案大段照抄材料原文的,不计分。三个角度各计。每一角度的答案都必须谈对立双方,如果只谈前者或只谈后者,则该角度只计。)(
15、2)变化:由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调查和研究,转向中外边界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海外列强的研究。变化计,必须以动态语句来阐述事物的前后变化,如果考生只谈“变成了”,则只计。)原因:清朝时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开边、平叛、戍边等活动需要进一步了解边疆;近代中外冲突增多,进一步刺激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清代学风崇尚“经世致用”,也促使知识分子关注边疆以及外敌研究;国内各地及与外国经济文化交流增多、士人执着的学术探求等也是边疆研究高潮出现的原因。答出清代民族关系的其他符合史实的表述也可得分;围绕“中外冲突”的其他相关表达也可得分;“清代朴学的影响”“顾炎武开一代朴实学风”或者其他涉及学术研究层面
16、的符合史实的表述,也可得分;围绕“中外交往”的其他相关表达也可得分。【解析】(1)据材料“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都面临着自身的或大或小的边疆问题。”、“近代资本主义殖民者入侵以后,中国的边疆危机与以往中国边疆问题性质截然不同。由于列强入侵的不断加深加剧,中国各民族在抵御外敌的过程中,逐渐凝聚成了一个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从边疆危机的背景原因、性质表现和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即可。(2)第一问,变化据材料“在此他编撰了西陲总统事略。”、“。随着中外关系的发展,一批有关界务的著述和舆图也开始大量问世”可以得出。第二问原因,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现实和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以及经世致用
17、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加以回答。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后半期英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统计表1801年时,整个英国的人口仅为1590万人,1851年增加到2740万人,1901年又增加到4150万人。在一个世纪中,英国人口增加了一倍多。维多利亚女王共生育了四子四女,她对生孩子感到厌烦。当她的长子爱德华的第四个孩子于1868年出世时,她已有14个孙子孙女了。维多利亚感叹道:这件事“令人兴味索然。对我来说,这好像与温莎公园中兔子的繁殖没有什么差别!”。1893年6月15日发行的基督教世界就同意使用“安全期”避孕法。因此,英国家庭平均拥有子女的数目不断减少。19世纪60年代为6.16人,
18、70年代为5.8人,80年代为5.3人,90年代更减为4.13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9世纪后半期的英国人口变化状况。(要求:评价观点明确,态度鲜明;分析过程运用史实准确;论证充分。【答案】示范:英国人口状况的改变反映了社会的变革。19世纪后半期英国人口总数迅速增加,死亡率也在逐渐下降。这是因为19世纪后半期英国通过议会改革,民主政治日趋完善,社会稳定,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所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加。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成为人口增长的物质基础,人口增长又为社会提供更多劳动力,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养育子女的成本增大,人们的生育观念逐渐
19、发生了更新,节制生育开始流行;另一方面,海外移民和女权运动的兴起,也导致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因此,人口状况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密切相关。评分建议:【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相关信息并加以说明,由表中信息可知19世纪后半期英国的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据材料“1851年增加到2740万人,1901年又增加到4150万人。”可以得出是19世纪后半期英国人口总量不断增加,由此可以得出人口状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人口增加的原因和出生率下降的原因两个方面加以说明,要求学生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
20、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12年1月9日,中华民国教育部正式成立,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采取了诸多改革措施。1月19日,中华民国教育部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指出:“各省都督府或省议会鉴于学校之急当恢复,发临时学校令,以便推行。”此外,通令还包括:清末各项学堂均改称学校,监督、堂长一律改称校长;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布之教科书,一律禁止使用;注重小学手工科,体操科应注重兵式;中学不分文、实科。2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认为清末教育宗旨中“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1912年4月,蔡元培邀请范源濂担任教育部次长。蔡元培说:“现在
21、是国家教育创制的开始,要撇开个人的偏见、党派的立场,给教育立一个统一的、智慧的百年大计。我之敢于向您提出这个请求,是相信您会看重国家的利益超过了党派的利益和个人的得失以上的。”蔡元培聚集了一大批思想新、视野开阔、有学识、积极肯干、朝气蓬勃的教育人士。记者黄远庸评论说:“教育部新旧杂用,分司办事,俨然有建设气象。”鲁迅也曾回忆道:“说起民元的事来当时我也在南京教育部,觉得中国将来很有希望。”摘编自田正平蔡元培与民初教育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颁布通令的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初教育改革的影响。(1)目的:尽快恢复受战乱破坏的学校教育;适应新的国体政体,反对专制体制
22、;树立新的伦理道德;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式人才,注重经世致用。(每点,满三点计(评分细则:考生摘抄“学校急当恢复”也可得分;答“维护共和”或“反对尊孑L”也可得分;答“树立信仰自由”“树立民主意识”等语句也可得分;答“为了中国将来的希望”等语句也可得分。(2)影响:使教育系统形成了积极、认真的办事作风;培养了新式人才;为民国教育发展奠定基础。(每点,(评分细则:“新旧杂用、分司办事,有建设气象”也可得分;出现“培养人才”的用语即可得分;“是民国教育创制的开始”也可得分。.(2)据材料“教育部新旧杂用,分司办事,俨然有建设气象”可以得出使教育系统形成了积极、认真的办事作风,结合所学知识从人才的培养,
23、教育的发展等方面加以回答。16.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查理卓别林,1889年生于英国伦敦。1918年卓别林在洛杉矶好莱坞开设了电影公司。1925年主演淘金记,讲述了一个流浪汉凭借自己的善良、勤劳和坚毅而收获财富和爱情的故事,这也是卓别林第一部获得学院奖的作品。1931年的城市之光展现了流浪汉和盲人卖花女之间的“悲与喜”“笑与泪”。卓别林从现实细节出发,营造大量笑料,但影片也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与批判性,卓别林通过执着的流浪汉与反复无常的富翁的际遇将美国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表达出来。1936年的摩登时代被认为是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工人查理在工厂干活、发疯
24、、进入精神病院,在艰难的生活中,查理和孤女相濡以沫,场面温馨感人,焕发着人性的光辉。1940年的大独裁者是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影片刻画了一个残酷迫害犹太人,企图统治全世界的大独裁者。卓别林通过表演对大独裁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并在片末的演讲中说出了他的心声:“独栽者会死去,他们从人民手里夺去的权利即将归还人民。”新世纪周刊曾评价:肥裤子、破礼帽、小胡子、大头鞋,再加上一根从来都不舍得离手的拐杖,卓别林用他的表情和动作将美国默片带到最高峰。摘编自盛瑞祥每天了解一个人查理卓别林(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卓别林影片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卓别林取得成功的原因。(1)柯
25、立芝繁荣期间,美国社会充满乐观情绪,相信个人奋斗就能取得成功;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社会生活水平大幅下滑,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加剧了美国社会的不公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专制独裁对人类社会造成重大威胁。本题答案按照由远及近的相关性来组织语言。卓别林的第一部获奖影片是1925年的,所以考生回答经济大危机前的社会繁荣均可得分;答“经济大危机”的其他相关表述均可得分;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其他相关表述均可得分;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其他相关表述均可得分。(2)科技进步推动电影工业的发展;卓别林的作品体现出对人性美好品质的歌颂和对社会弊病的思考;卓别林的卓越努力。(答出一点,两点,三点(评分细则:答有关“科技”的其他表述,如“摄影技术的发明和发展”“1895年电影的问世”等等,均可得分;答卓别林的电影作品的积极内涵的其他相关表述,均可得分;答卓别林的个人因素的其他方面的表述,均可得分。(2)据材料,从无声到有声体现了科技进步对电影事业的推动;从材料对其作品的描述可以得出作品质量较高深受民众的欢迎,电影的发展也与其个人的主观努力密切相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