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4.53KB ,
资源ID:163540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3540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十二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十二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1、本市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出口额之比为35 055 5;对美国、欧盟、日本和香港等传统市场的出口占本市出口总额的64%,对东盟、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出口比重逐步提高,东盟成为本市第四大贸易伙伴。(四)吸收外资增长平稳,利用外资水平提高。“十一五”期间,上海实际利用外资467 7亿美元,比“十五”增长63 2%,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064亿美元。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大幅提高,服务业合同外资占比从2005年的52 9%增加到2010年的81 1%。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合同外资达到584 8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的77 8%。到“十一五”期末,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05家,批准设立投资性

2、公司213家、外资研发中心319家,世界500强企业已有74家在沪设立地区总部。(五)“走出去”步伐加快,跨国经营能力增强。“十一五”期间,上海对外直接投资总额58 4亿美元,比“十五”增长2 76倍。上海企业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443亿美元,比“十五”增长4 6倍。完成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29 1亿美元,累计外派劳务人员76653人次。上海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与地区达到101个,有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77个。2009年至2010年期间,跨国并购占全市对外直接投资总额50%以上。(六)贸易流通中心地位进一步提升,商贸流通业社会贡献度加大。“十一五”期间,上海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于全国城市前列,商品销售总额位于全国城市首位,上海关区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23%以上。2010年,非国有商业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 3%,非国有贸易企业进出口占本市进出口总额78 7%,商贸行业协会和投资贸易促进体系作用加大,内外贸一体化管理体制形成,商贸业发展的综合环境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国内领先。上海商业从业人员稳定在220万人,外贸相关行业吸收就业400万人,外资企业吸收就业290万人。2010年,外贸相关企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额1/3左右,商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额19 1%,商业对全市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3 6%。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虽然已取得重要

4、进展,但以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目标来衡量、与现代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相比较还存在明显差距:商贸业综合实力还不强。上海服务业增加值是香港的1/4、东京的1/10,社会消费品零售规模和商品销售总额不足纽约的1/6。市场定价和资源配置能力相对较弱。除了铜的价格外,其它大宗商品基本没有体现定价话语权。中小型专业服务业不发达,国际性贸易机构较少,贸易投资促进体系不完善;以通关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便利化以及完善贸易投资环境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商务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二、“十二五”国内外贸易环境分析加快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世界历史上,国际贸易中心的变迁与国家经济地位的提升紧密相承。20世

5、纪90年代以来,国家多次强调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发展定位。在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上海有条件率先建成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未来几年,随着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上海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可以积极承接以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为主的产业转移,适应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必须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经济金融危机不会改变世界经济长期增长趋势,但国际贸易投资形势的不确定性加大,国际竞争加剧,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出现新变化。从国内看,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紧迫性加大。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内

6、需、促进消费,是未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发展商贸大有可为。从上海看,上海的国际社会形象和对全球商务人士的吸引力正逐步提高,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相互支撑和联动,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也要求上海继续发挥好龙头作用,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任务。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传统贸易方式调整趋势。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不是简单地将上海建成国际国内贸易的中心,而是要学习借鉴国际经济体制机制和政府规制创新的做法和经验,推进上海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全方位的实行开放和管理制度创新,在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三、“十二五”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指导

7、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四个率先”,围绕到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战略目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高市场开放程度,简化市场准入程序,吸引中外贸易主体集聚;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贸易要素通畅流动,提高贸易效率;加快建设以要素市场和消费服务市场为重点的现代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国际国内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流通对生产和消费的先导作用;加快营造国际一流水平商贸发展环境,全力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航运中心提

8、供重要支持。(二)发展目标及主要预期指标1.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现代服务业发达,万商云集,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与我国经济贸易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贸易中心。到2015年,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框架:基本形成“四个中心”互为支撑,内贸与外贸互相融合,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同步发展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市场开放度与贸易便利化程度高,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等生产要素流动顺畅的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并存,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相通,要素市场与消费品市场并举,贸易要素集聚、贸易主体活跃、知识产权保护有

9、力、诚信体系健全、贸易标准化程度高的市场结构。基本形成口岸货物集散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与定价中心、贸易营运与控制中心、国际会展与跨国采购中心、国内市场流通中心、国际购物中心等功能构架。基本形成贸易设施完备、信息化程度高、服务体系发达、法制环境完善、政府廉洁高效、社会治安良好、人居环境舒适的商贸环境。2.主要预期指标(至2015年)市场流通规模全市商品销售总额突破8 7万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达到13%左右;电子商务交易额1 2万亿元,占全市商品销售总额比重达到13 8%。贸易总量规模上海地方进出口总额5400亿美元,年均增长达到8%左右;上海关区进

10、出口总额1 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达到10%左右;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其中离岸服务外包总量规模45亿美元,年均增长达到30%。服务竞争力专业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到15%以上。取得国际认证的注册会计师、律师、咨询机构及人员大幅增长。初步形成十大服务全国的贸易和投资促进平台体系。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0个以上。在虹桥商务区建成国家级大型会展场馆。贸易便利化基本实现信息数据共享,推进“一次录入,同时申报”。所有与对外贸易有关的部门政务信息实现公开、透明。推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全过程贸易便利化。(三)主要任务1.提高市场开放程度与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

11、,简化审批手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深化贸易管理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方便企业;深化口岸通关模式改革,加强口岸监管部门协作,提高口岸通关效率。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建设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试验区域;进一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建设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先行区域;整合提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建设市场开放和贸易便利的示范区域。2.加强贸易流通对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作用促进贸易流通与产业结构调整互动。结合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互动,与金融业、航运业和物流业发展互动,促进二、三产业互动。发挥贸易流通对扩大内需带动作用。推进流通现代化,积极引导和促进商品消费和

12、服务消费,发展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方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优化和提升贸易流通结构和功能。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提高服务贸易水平;促进服务外包发展,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推进电子商务规模化和规范化;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外资、外经、外贸协同发展,促进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口岸贸易和转口贸易、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协同发展。3.构建具有国际国内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市场体系构建货物贸易市场体系,重点完善生产要素期货市场和辐射全国的批发市场体系。建设若干个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交易规模在世界交易总额中占比较大,价格话语权和价格指数对全国和世界市场影响力较大;构建商品消

13、费和服务消费市场体系,形成具有多层次商业中心、多样化商业业态、多元化商品和服务消费、良好的购物和服务环境,引导消费潮流;构建服务贸易市场体系,重点培育和扶持运输、旅游、金融、计算机与信息、工程承包与建筑、专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等比较优势行业,成为亚太地区一流的国际服务贸易中心城市;构建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加快培育企业对企业(B2B)和企业对个人(B2C)市场,优化电子商务发展支撑环境,发展现代新型业态;构建与贸易相关的专业服务业市场体系,形成专业覆盖面广、市场公信度高、知名专业人才和专业服务机构集聚的市场格局。全力打造和继续完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各类市场交易平台。4.集聚高能级、有活力的贸易主

14、体集聚国内外大企业和地区总部,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事业部全球总部和各种功能性机构,吸引国内大企业总部、民营企业总部,培育大型跨国经营企业;集聚采用现代国际贸易运行新模式的企业,吸引国内外企业的营运中心、物流中心、分拨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等集聚;集聚商品和服务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企业,吸引国内外企业产业链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环节,汇聚研发中心、创意设计中心、增值服务中心、品牌培育中心和旗舰店;集聚国际国内贸易组织、贸易促进机构和行业组织,吸引国际贸易组织分支机构入驻并开展重要的商务活动,集聚国际国内贸易促进机构、行业组织、检验检测、认证和评级机构。坚持贸易

15、主体市场化多元化,支持中小贸易主体发展。5.打造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功能载体围绕一手抓整体提升,一手抓优化布局,依托浦东“三港”(洋山深水港、外高桥港、浦东空港)、“三区”(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形成我国重要的口岸集散功能载体;依托大型展馆设施和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后续利用,形成具有商品信息、商品展示、商品交易、跨国采购等功能的载体;结合虹桥商务区建设,打造长三角高端商务区和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标志性新平台。依托产业基地布局和物流园区布局,形成具有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等功能的载体;依托黄浦江、海港、空港等区域,形成具有航运交易、航运服务等功能的载体;依托服务外包示

16、范区和专业园区,形成具有服务外包功能的载体;依托地标性商业布局,形成具有国际购物功能的载体;依托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各区县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商贸功能区载体。6.营造国际一流水平商贸环境进一步提升设施环境水准,加快洋山国际深水港、浦东国际机场、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会展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制度环境,注重市场开放、公平竞争、企业诚信、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立法、执法以及仲裁服务;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建立贸易紧缺人才教育培训和人才市场体系,形成国内外贸易专业人才的吸引机制;建设一流人居环境,全面实践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建设国际国内认同的最宜居城市;完善内外贸

17、一体化商务管理体制,形成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四、推进服务全国的贸易和投资促进平台建设“十二五”期间,以推进服务全国的贸易和投资促进平台建设为重要抓手,显著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服务功能和国际化水平。(一)建设国家级会展设施平台,提高会展业发展水平规划和建设中国博览中心国家级国际会展场馆,提高中国在世界会展业的地位和影响力,吸引国际会展资源,促进上海发展成为国际会展中心城市。进一步做专做强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上海)国际跨国采购大会、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国家级品牌展会,做专做强世贸商城等展馆的常年展示,大力培育进出口商品博览会和国际专业展。

18、加强对全市会展场馆和配套设施的统一规划,制定关于本市鼓励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研究修改上海市展览业管理办法,启动会展业行业标准建设。(二)建设国际贸易和海外营销促进平台,构建全球贸易网络枢纽节点建设国家级产品设计与贸易促进中心,吸引全球设计资源,带动自主品牌商品发展和出口产品附加值提升。在浦东“三港”、“三区”、虹桥商务区、五角世贸商城、长风生态商务区、世贸商城等地区建设全国性进口商品基地,国别商品中心和各省市商品中心,长三角地区消费品和重要工业原材料进口交易平台。建设国家级汽车零部件、中医药出口基地,进一步建设出口加工区,完善国家级跨国采购平台,搭建全国商品国际市场推广平台。拓展海外营销网络

19、,形成世界主要商务城市贸易和投资服务网络布局。(三)建设中国技术进出口促进平台,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建设中国技术进出口促进中心项目,集技术进出口交易咨询、交流展示、产权交易、成果转化、综合服务于一体,同步推出网上交易平台和常态化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展。提升上海软件外包国际峰会品质,完善外高桥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功能,在浦东先行先试服务贸易开放示范区,完善和深化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按照“发展高端、承接离岸、完善功能、集聚总部、区域合作”的总体思路,营造服务外包发展的良好环境。(四)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依托主题商贸功能区,打造一批相应的电子商务功能区,构建

20、全球性资源配置平台。构建电子商务产业和创新集群,鼓励创新型电子商务企业集聚,推动电子商务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应用模式创新,构筑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网上载体。鼓励市、区县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成立网络销售机构,在采购、仓储、销售、配送及商品展示等各环节建立专业的网络平台。推动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等商业街和一批上海老字号品牌的网上销售,构建网络特色商业街。扶持中小流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五)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增强市场体系价格发现功能加强生产要素期货市场和辐射全国的批发市场体系建设,形成国内外大宗商品的定价中心和交易中心;提升有比较优势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服务周边区域的辐射力,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形成辐射

21、海内外的钢铁、汽车、化工、有色、天然气、黄金珠宝、工艺品、时装、医疗设备等专项商品交易平台;培育保税交易市场,在外高桥保税区建设国外高新技术产品和进口消费品的保税展示与保税交易平台;编制和完善市场景气指数、价格指数和风险指数,形成市场产销和商品流向的风向标。(六)打造服务业集聚区平台,大力发展和贸易相关的服务业完善服务业集聚区功能,加强总部经济与服务业集聚,发展好商务楼宇,形成服务种类齐全、服务水平较高且与贸易相关的专业服务业体系框架。深化专业服务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试点没有特别规定的行业或项目,实行告知承诺制或登记备案制,变事前审批为事后监管,先选择若干需要加强的行业在浦东新区进行试点。

22、引进国际高端专业服务龙头企业,大力培育竞争力强的本土专业服务企业。积极争取先行先试,进一步扩大外资参与中介、文化、教育、医疗、贸易等服务领域发展。研究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探索在海关特殊监管区进行服务业对外开放创新试点。(七)建设近悦远来的购物和消费平台,推动上海“购物天堂”建设充分展现区县商贸优势,丰富上海商业文化,建设繁荣与繁华的大都市商业。发展好市区地标性商业中心和特色商业街区,加快建设新城和郊区商业商务中心,完善社区商业。促进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共同发展,提升外来消费比重。探索选点建立“免税商品购物店”。实施商品品牌、标准化建设和商业诚信战略,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争取上海市著名商标和

23、中国驰名商标、每百万人拥有注册商标显著增长,培育一批能与国际知名品牌媲美的上海产品和服务品牌,保护和提升老字号。鼓励企业遵循和参与制定国际国内产品标准和管理标准,建设国家级检验和标准认定中心,加强食品安全和监督体系建设,广泛开展“诚信兴商”教育与实践。在商贸领域,广泛运用信息技术、保鲜技术、冷链技术、节能技术、物流技术、互联网与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八)构建内外贸一体化平台,提高贸易主体市场竞争力培育具有产业链整合能力,面向内外贸两大市场、批发零售一体化运营、实体和虚拟网络协同发展的特大型贸易集团公司。以零售企业或贸易企业为主体,探索打破内外贸企业经营在盈利模式、结算方式、风险机制等方面的差别和

24、阻隔,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贸流通企业模式。培育本土跨国贸易企业,推动商贸流通企业“走出去”。修订流通业相关地方性法规,促进内外贸企业融合发展。(九)建设财经信息国际信息港平台,促进财经信息服务业发展建设集多种媒体、贸易金融数据库和多语种财经信息终端于一体,全天候对接海外市场的中国综合财经资讯权威服务平台,形成国际经贸信息港功能。以财经类主要媒体为载体,促进其加快推出覆盖国内主要大宗商品市场和大型专业市场的代表性较强的数据库和指数库,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财经资讯平台。整合资源,培育和扶持具有国际水准的商业财经信息提供商。建设高水准财经统计信息平台,与证券、期货、外汇、黄金、钻石市场等专业信

25、息系统构成基本信息库。举办虹桥全球贸易活动,组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高端智库。(十)建设国际贸易机构集聚平台,形成贸易中心枢纽功能加强集聚国内外贸易性机构,形成“总部经济”新元素,提升贸易辐射效应和商务活动枢纽功能。鼓励一流的贸易组织和促进机构集聚,打造国际贸易组织和贸易促进机构集聚区。研究制定支持政策,在资产购置、税收缴纳和人员出入境等方面进一步借鉴国际惯例。五、“十二五”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主要政策和保障措施一是进一步研究贸易便利化政策。扩大浦东“三港”、“三区”功能作为服务业对外开放创新试点。在外高桥国际贸易示范区试行离岸贸易便利化政策,扩大新型国际贸易结算方式试点范围。推进海关与出入境

26、检验检疫部门的联网,实行“一次录入,同时申报”。支持跨国公司贸易总部业务整合发展。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二是进一步研究扩大对外开放政策。研究并推动制定符合国际惯例的服务业、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等税收政策。进一步扩大外资参与文化、教育、医疗、中介等专业服务业领域的发展。对服务贸易进出口业务给予支持政策。支持融资租赁企业业务发展,研究并推动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征收和减免政策适用范围。三是进一步研究营造贸易发展环境政策。支持贸易结算、贸易信贷、保理业务、信用担保、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等贸易金融服务业在上海创新发展。推动建立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中心。推广保单融资、订单融资、专利权质押融资等业务。推动建立国

27、家级贸易和投资促进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便利外籍商务人士出入境。四是加强法律服务、智力引进和增加财力投入。加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相关法规和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推进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相关地方性法规。实施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人才战略,建设开放型智库机制,将上海打造成我国贸易流通领域人才及智力高地。加大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财力支持力度。五是建立多层次合作共建机制。深化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精神,充分发挥“两个中心”建设部际协调机制功能,深化商务部与市政府紧密型部市合作机制、长三角经贸合作联动机制、本市各部门间的协调推进机制,市商务部门与各区县政府加强合作,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不断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