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5.08KB ,
资源ID:1635287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3528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检查员工作手册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检查员工作手册文档格式.docx

1、a.以预防为主,重在过程控制。b.在过程中以“质量控制点”的监控为主。c.在现场管理上以规范施工行为和“纠偏”为主。d.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 及时反馈、及时处理,并对处理情 况 进行跟踪和确认。e.严把出厂质量关,确保工程(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f.坚持实体和质量保证资料同步。g.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1.5职业道德规范 质检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守以下职业道德规范:a.坚持科学、公正、守法的态度和原则。b.坚持以相关标准、规范为评定质量的准则。C.重数据、讲事实,决不能凭印象、想当然或凭人际关系处理质 量问题。d.要抱着为公司信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质 量工作,杜绝弄虚作假、欺上

2、瞒下的不良行为。e.遇到不懂、不清楚的问题要虚心学习,刻苦钻研,不断积累业 务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f.要爱岗敬业,努力培养自己对本公司和本职工作的感情和热 情。1.6工作对象 质检员的工作对象包括以下内容:a.本公司承担的厂内生产任务。b.本公司承担的厂外施工生产任务。C. 厂内技改、技措项目。d.本公司对外分包和外协的任务。1.7工作制度质检员在工作中必须认真执行以下制度:a.合同、设计文件、工艺文件审查制度。b.原材料、外委外购件报验制度。c . 技术交底制度(设计交底、总工办交底、车间项目部交底)d.开工报告签证制度。e.工序交接报验制度。f.质量控制点(关键工序、 特殊过程、隐蔽过

3、程)专检专控制度g.特殊过程(取样、试压、试漏、热处理、无损检测、预拼装) 隐蔽工程实行旁站、见证制度。h.质量问题、质量事故处理制度。i.产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标识确认制度。j.交(竣)工验收制度。k.检查记录和会议记录制度。l.在用计量器具确认、校对制度。m.样板、工装检查确认制度。n.质量管理体系审查制度。1.8工作方式质检员在工作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a.放样及样板检查。b.首件检查。c.抽样检查。d.全数检查。e.旁站见证。f.工序交接签证。g.软件资料检查。h.质量体系审查。i.质量管理检查。1.9工作范围 对形成产品质量过程中的所有因素(人、机、料、法、环)进行管理、监督、检查

4、和控制。质量控制流程图,见图一。2.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2.1设计文件的审查 审查设计文件应注意以下要点:a.图纸的完整性、正确性、时效性和可靠性。b.设计单位的合法性。c.设计单位、设计人员、审核人员、批准人员签章。d.特种设备的施工图需盖专用章(红章)且报当地锅检所审查确 认。2.2技术准备的控制技术准备工作应控制以下要点:a.技术人员审图、填写审图记录、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b.设计变更、材料代用手续的审批,且应在施工图上进行相应 修改并由修改人签字。c.所用技术标准、规范是否齐全。d.合同及其附件(包括技术质量协议、会议记录等)是否发至相关部门并经有关人员审阅。e.是否根据需要编制了工

5、艺文件,并按要求进行审批和发放。f.是否进行了技术交底并做了记录。g.焊接工艺评定是否齐全。2.3质量检验准备工作 在进行质量检验前,质检中心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a.重点工程项目要编制项目质量控制计划。b.一般项目要编制检验计划(工艺) 。c.准备好所用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仪器) ,并经检定合格且在 检定期内。d.与相关方(业主、甲方、监理、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沟通和 交流。e.组织质检员学习有关法规、 标准、规范、工艺文件、 检验计划、 项目质量计划。2.4对施工单位进行质量体系审查 质量体系审查的主要内容有:a.组织机构是否健全,管理制度、标准是否完善。b.技术、管理人员是否齐全且具备相应资

6、格,岗位职责是否明 确。c.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能否满足工程需要。d.技术、质量工作是否有专人负责。e.所需法规、标准、规范、工艺文件等是否齐全。f.计量器具、检测设备 (仪器 )能否满足需要,是否经检定合格且在检定期内。2.5原材料和外委、外构件的质量控制。2.5.1采购部门进行入库验收,合格后填写入库验收单,并有责任人 和负责人签字、盖章。2.5.2需复验的材料(如钢材、焊材、油漆、高强螺栓、阀门等)应 由公司质检员(必要时由监理、业主等相关人员)进行见证取样、送 样。2.5.3采购部门向质检中心报验,主要内容有:a.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包括产品合格证、 材质证明、 检验试 验报

7、告、热处理报告等)b.入库验收合格记录。c.复验合格报告。2.5.4需紧急放行的材料(包括外委、外构件)应及时办理紧急放行 手续,并由发料部门采取可追溯措施。2.5.5钢材复验的一般要求a.国外进口钢材。b.混批的钢材。c.板厚40mm,且设计有 Z向性能要求的厚板。d.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大跨度钢结构中主要受力构件所 用的钢材。e.设计或合同有复验要求的钢材。f.对质量有疑义的钢材。2.5.6焊材复验的一般要求。a.设计或合同、规范有复验要求的焊材。b.重要钢结构采用的焊材。2.5.7高强螺栓复验的一般要求a.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应进行扭矩系数复验,在待安装的 螺栓批中随机抽取试样,

8、每批应抽取 8 套。b.扭剪型高强螺栓副应进行预拉力复验,在待安装的螺栓批中随 机抽取试样,每批应抽取 8 套。2.5.8高强螺栓连接摩擦面应进行抗滑移系数检验a.制造厂 和安装单位应分别以钢结构制造批为单位进行抗滑移 系数试验。每批三组试件(制造厂和安装单位各三组) 。当选用两种 以上表面处理工艺时,每种处理工艺应单独检验。b.抗滑移系数试验用的试件应由制造厂加工,试件与所代表的 钢结构件应为同一材质、 同批制作、 采用同一摩擦面处理工艺和具有 相同的表面状态, 并应用同批同一性能等级的高强螺栓连接副, 在同 一环境下存放。2.5.9涂装材料复验的一般要求a.设计、合同中有复验要求的涂装材料

9、。b.对质量有疑义的涂装材料。c.钢结构防火涂料。3.制造过程质量控制要点3.1下料前准备工作的控制a.对所领用材料应进行复查和确认。b.审查排版图,对重要构件或容器的排版图需报请有关部门审批。c.对放样、号料、样板进行检查。重要零件要号出检查线。d.加工及焊接收缩余量是否考虑且量值合理。e.板材及型材拼接是否符合工艺及规范要求, 等强拼接的焊缝是 否无损检测且合格。3.2下料切割的质量控制a.采用剪切时,钢板厚度宜小于12m m。当剪切碳素结构钢时, 环境温度不得低于是-20C ;剪切低合金结构钢时,环境温度不得低 于-15C。b.采用火焰切割时,对长条形零件宜使用多嘴头切割,使两侧 同时气

10、割,否则应分段气割。c.下料切割质量应符合设计、工艺或标准、规范要求。3.3试板制作应在质检中心监督下进行。3.4工装胎具和模板必须经质检中心检查确认方可使用。3.5零件矫正和成型的质量控制 .a.当采用冷矫正和成型时,环境温度应符合碳素结构钢不低于 -16C低合金结构钢不低于-12C的规定。b.当采用热矫正、成型时,加热温度应控制在 800C 900C,当 采用热成型,加热温度应控制在 900C 1000C,矫正后,低合金结 构钢应缓慢冷却。c.矫正、成型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损伤,划痕 0.5mm。d.冷矫正后的弯曲最小曲率半径和最大弯曲失高及允许偏差应 符合有关规范要求。e.弯曲成型的

11、零件应采用弧形样板检查, 样板制作应符合规范要 求。3.6边缘加工零件的边缘加工采用机械加工或半自动切割机进行, 并符合下列 要求:a.构件进行边缘加工时,其加工量玄2mm.b.边缘加工允许偏差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或工艺。3.7制孔质量控制a.螺栓孔径、孔距、表面质量应符合有关工艺标准、规范要求。b.螺栓孔径、孔距超差时可用与母材相匹配的低氢型焊条补焊 磨平后重新制孔, 也可用铣刀或铰刀进行扩孔, 扩孔直径不应大于螺 栓直径的 1.2倍。c.对于重要零件或构件当孔径或孔距出现错误时, 应由技术部门 根据具体情况,制订严格的返修工艺。3.8构件装配质量控制a.装配平台及工装胎具是否经检测并满足精

12、度要求。b.零件加工、校正是否经检验合格。c.装配顺序及方法是否符合工艺要求。d.装配尺寸及形位公差是否符合设计及工艺要求,是否预留焊 接收缩余量或二次加工余量。e.隐蔽项目是否经有关人员验收签认。f.刨平顶紧面是否符合规范要求。g.定位焊所用焊材要与母材相匹配, 位置应布置在焊道以内, 焊 缝长度不宜小于25mm,厚度不宜超过设计厚度的2/3。h.有起拱要求的梁和桁架等,其起拱高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i.安装标记是否齐全、清楚(包括定位线、定位点及构件号) 。3.9端部铣平的控制a.端部铣平部位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b.外露铣平面应做防锈保护。3.10安装焊缝坡口的控制 安装焊缝坡口的允

13、许偏差及外观处理应符合规范的规定。3.11焊接的质量控制3.11.1焊材使用应控制以下内容a.焊材是否与母材相匹配且经验收或复验合格。b.焊条、焊剂是否按产品说明书或工艺文件要求进行烘干和存放。低氢型焊条经烘干后应放入保温筒内,随用随取。c.焊接时不得使用药皮脱落或焊芯生锈的焊条和受潮结块的焊 剂以及熔烧过的渣壳。d.焊丝在使用前应清除油污、铁锈。e.CO2 气体应保证纯度,并去除水分。3.11.2焊接工艺控制a.是否有有效的焊接工艺。b.是否对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材、焊接方法、焊后热处理等进 行了焊接工艺评定,并以此确定了焊接工艺。c.对于需进行焊前预热或焊后热处理的焊缝, 其预热温度或后热温

14、度应符合有关标准或工艺, 预热区在焊缝每侧的宽度应大于焊件厚 度的1.5倍以上且不小于100mm,焊后热处理应在焊后立即进行,保 温时间应根据板厚每 25mm 板厚 1 小时确定。d.是否在焊道首尾设置引弧、熄弧板。e.试板焊接应在与构件焊接相同条件下进行。3.11.3对焊工的要求a.是否持有效的资格证上岗。b.是否在考试合格项目范围内施焊。3.11.4焊缝外观质量控制a.焊缝感观应达到:外形均匀、成型较好、焊道与焊道、焊道与母材间过渡较平滑,焊渣和飞溅物基本清除干净。b.所有焊缝表面均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c.一级焊缝表面不得有气孔、 夹渣、弧坑裂纹、 电弧擦伤、咬边、 未焊满、根部收缩等

15、缺陷。d.二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 陷,其它缺陷如未焊满、根部收缩、咬边等应符合规范规定。e.三级焊缝的缺陷应符合规范规定,且三级对接焊缝应按二级 焊缝标准进行外观检查。3.11.5焊缝尺寸控制对接焊缝余高及角焊缝尺寸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3.11.6. 焊缝无损检测质量控制a.探伤员必须持有合法的资格证书并从事与之相适应的探伤工作。b.探伤操作必须执行与工程要求相适应的国家标准。c.原则上一级、二级焊缝为全熔透焊,需进行探伤检验 ,探伤 数量及评定标准符合规范或设计规定;三级焊缝为非熔透焊或角焊 缝,不进行探伤检验。d.探伤报告要按规定要求进行填写。e.碳素结构钢

16、应在焊缝冷却到环境温度、 低合金结构钢应在焊后 24小时之外进行探伤。3.12构件矫正及外观处理的控制a.钢材矫正部位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划痕深度不得大于0.5 mm,且不应大于此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的 1/2。b.处理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焊渣、焊疤、飞溅、毛刺、油污、 飞边、水和灰尘。c.采用冷、热矫正均应符合本手册 3.5条规定。3.13构件尺寸及形位误差的复检构件焊接及矫正后,其尺寸及形位误差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3.14构件预拼装的控制a.预拼装可分为单体构件预拼装、 平面预拼装和立体预拼装。 应 按照监理、用户等要求选择拼装单元,并绘制简图。b.拼装场地应平整、坚实,平台或支垫应通过

17、测量进行调整, 达到精度要求。c.在平台或支垫上设置基准点或线, 并设定测量基准点、 标高等。d.在构件上设置基准点或线。e.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的结构,预拼装时可用普通螺栓临时固定, 但螺栓直径须与设计相同, 且每个连接点临时螺栓数量不多于该连接点螺栓数量的1/3,但不应少于2个。f.预拼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g.预拼装过程中应填写预拼装记录。h.预拼装合格后应标注中心线、控制基准线等标记,必要时应设置定位器。3.15涂装前表面处理的控制a.钢结构表面除锈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与设计采用的涂料 相适应。b.通常采用的除锈方法及除锈等级和与之相适应的涂料见下 表:除锈方法除锈等级具体内容适

18、用范围适用的涂料手工和动力 工具除锈St2彻底除锈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无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锈蚀和油漆等附着物。一般构件油性酚醛、醇酸等底漆或防锈漆。St3非常彻底除锈达到St2要求,且底材表面具有金属光泽。较重要构件喷射或抛射 除锈Sal轻度除锈锈蚀和油漆等附着物Sa2达到Sal要求,且残留 物牢固附着,部分表面 呈现金属光泽。高氯化聚乙烯、氯化 橡胶、氯磺化聚乙 烯、环氧树脂、聚氨 酯等底漆或防锈漆。Sa2.5达到Sa2要求,且残留 物仅是点状或条状的 轻微色斑,大部分表面 呈现岀金属光泽。无机富锌、有机硅、过氯乙烯等底漆。Sa3表面洁净除锈表面无可见附着物,且 显示均匀的金属光泽。重要构件

19、3.16 构件涂装质量控制a.涂装时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涂料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环境温度宜在 5C 38 C之间,相对湿度不应大于 85%; 涂装时构件表面不得有结霜、水汽等;涂装后 4 小时内应不受雨淋。b.当有雨、雾、雪和较大灰尘时,不得户外施工。c.施工前应对涂料名称、 型号、颜色等进行检查, 应符合设计要 求。d.涂料的配制应按涂料说明书的规定执行,当天使用的涂料应 在当天配制,不得随意添加稀释剂。e.涂装遍数、涂层厚度及厚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和和规范要 求。f.涂装应均匀, 底漆、中间漆不允许有针孔、 气泡、裂纹、脱皮、 流挂、返锈、误涂、漏涂等缺陷,无明显起皱,附着

20、良好。面漆涂层 允许出现上述缺陷。g.一般涂层的间隔时间不少于 4 小时。h.与混凝土接触或埋入其中的部件、安装的加工面、高强螺栓 连接的接触面、待焊接的焊缝部位、钢管内表面,如无特殊要求,一 般均不需涂装。i.防火涂料的涂装施工、检验机构、生产厂家应具有相应资质, 方可从事相关工作。3.17 摩擦面处理质量控制a. 摩擦面的处理方法及所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见下表:表面处理方法表面粗糙度喷砂或抛丸处理45 50 m砂轮打磨50 mb.采用砂轮打磨,应使打磨方向与受力方向垂直且打磨均匀。c.摩擦试件表面处理选用的方法应与构件摩擦面处理方法一致4.入库验收或购进场的质量控制4.1实体检查应符合本手册

21、6.1-6.3有关内容的要求。4.2出厂资料应符合本手册646.5有关内容的要求。4.3构件标识完整、清晰、基准点、线准确。4.4出厂资料应符合验收条件,主要包括以内容:a.产品合格证。b.施工图和设计变更文件。c.钢材、焊材、螺栓副、涂装材料的质量证明或试验报告。d.有关技术文件以及技术问题处理的协议。e.高强螺栓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报告。f.焊缝无损检验报告。g.焊接工艺评定报告。h.主要构件检验记录。i.预拼装记录。j.隐蔽工程验收记录。5.安装过程质量控制要点5.1基础复查a基础轴线、标高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b.地脚螺栓规格、位置、尺寸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c.当以基础顶面或基础顶面预

22、埋钢板作为柱子的支承面时,其位 置、水平度及顶面标高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d.当采用坐浆垫板时,其位置、水平度和顶面标高应符合设计及 规范要求。e.当采用杯口基础时,杯口尺寸(包括底面标高、深度、垂直度) 和位置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f.基础强度及回填状况符合安装条件。5.2测量控制要点a.建立测量控制网,提高测量精度;b.从制作、基础放线到构件安装,尽可能使用统一型号、经过统 一校核的测量仪器和工具;c.各基准控制点、轴线、标高等都要进行三次或以上的复测,以 误差最小为准;d.测量时,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环境条件;e.严格执行“三校制度”,即钢柱就位、柱接头连接后的“初校” 柱、梁等连接、调整

23、后的“重校” ,高强螺栓终拧或焊后的“复校”5.3原材料及成品构件进场验收、复验按前述要求进行。5.4施工中各工序、专业间应进行交接检验,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 可,形成记录。5.5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经有关单位进行验收确认,并形成记录。5.6安装偏差的检测应在结构形成空间刚度单元并连接固定后进行, 合格后,应及时对柱底板和基础顶面的间隙进行二次灌浆。5.7钢结构安装检验批应在进场验收、焊接连接、紧固件连接等分项 工程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验收。5.8以下检测项目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a.柱子安装误差,包括定位轴线、柱底板位移、上柱与下柱扭转、柱底标高、柱顶标高、垂直度等;b.主梁、次梁、屋架及受压

24、杆件的垂直度和侧向弯曲矢高的实测值;c.梁的标高、拱度、水平度实测值;d.主体结构的整体垂直度和整体平面弯曲的允许偏差;e.墙架、檩条等次要构件安装误差;f.钢平台、钢梯和防护栏杆的安装误差。5.9设计要求顶紧的节点,接触面不应少于 70%贴紧,且边缘最大间隙不应大于 0.8mm。5.10 涂装工程见本手册 3.16内容。6.竣工验收6.1各分项工程质量均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a.主控项目必须全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b.一般项目其检验结果应有80%以上的检查点(值)符合规范要 求,且最大值不应超过其允许偏差的 1.2倍。6.2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见证检测结果应符合规范要求。6.3有关感观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6.4 质量控制资料和文件应完整、规范。6.5 竣工验收应提供下列文件和记录a.竣工图及相关设计文件;b.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c.有关安全及项能的检验和见证检测项目检查记录;d.有关感观质量检验项目检查记录;e.各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f.各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g.强制性条文检验项目检查记录及证明文件;h.隐蔽工程检验项目验收记录;i.原材料、成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性能检测报告;j.不合格项的处理记录及验收记录; 勤劳的蜜蜂有糖吃k.重大质量、技术问题实施方案及验收记录;l.其它有关文件和记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