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9.81KB ,
资源ID:163494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3494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度全区党员干部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度全区党员干部Word文档格式.docx

1、形成传输快捷、覆盖广泛、保障有力的文化传播体系;形成全民重视、专群结合、依法保护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形成开放活跃、繁荣健康、规范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到2010年,建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群,实现文化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市文化综合实力在全省领先、位居国内同类城市前列,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发展和谐文化4、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精心规划,全

2、面推进理论教育。以党员干部为重点,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党校轮训和专题培训等为主要形式,着力推进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以党课教育、农村冬训、理论骨干培训等为主要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基层党员干部的系统培训。办好“改革发展高层论坛”、“东林学习讲坛”。到2010年,全市县(处)级以上党委中心组考核达标率达到100%,其中先进党委中心组达到 50%;基层党校覆盖率达到85%,“两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基层党校达到100所以上。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理论宣传普及,通过编写出版通俗读物、创作生产导向性渗透性强的文艺作品和影视产品等,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普及化。加强高校思想

3、政治理论课程和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正确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5、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调整优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结构。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每年确定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向社会公开招标,不断提高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和应用性,发挥社会科学“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认真研究总结我市改革发展的新经验,组织编写、出版创新发展模式与无锡实践和和谐宜人新无锡(“六个无锡”)系列丛书。加强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每年组织举办社科普及周活动。加强各级社科组织建设。江阴、宜兴要建立社科联。进一步深化社科学会、

4、协会“政会分开”和“三脱钩”改革,实行社会化运作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弘扬社会正气。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和企业素质。深入推进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尚德工程”,积极研究确定和大力践行市民行为准则、市民文明公约,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诚信无锡”建设,大力倡导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风尚。每年组织精神文明“十佳”新人新事评选,每两年开展一次无锡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深入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和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奋力争创全

5、国文明城市。大力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和无锡地域特色文化。弘扬“尚德务实、和谐奋进”的城市精神和“四尊四创”风尚,市民对无锡城市精神的知晓率达95以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推出无锡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十大品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进一步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确保各类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市人口总数的8%以上,在全社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良好风尚。三、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7、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

6、径。以政府为主导,建立起公益性文化机构财政资金保障等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强化监管责任。2008年,制定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机构评估系统和绩效考评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8、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和实施。编制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着眼于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进行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对因城乡建设确需拆除或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影剧院、新华书店、体育场(馆)、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微波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必须按照国家和

7、省、市出台的文化经济政策和有关规定报批。各级规划、国土、建设、文化等部门要加强沟通,科学论证、合理布局、依法办事。经批准拆除或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按照规划要求原地或就近重建,一般不得小于原有规模。迁建工作应坚持先建设后拆除或建设拆除同时进行的原则,迁建所需费用由造成迁建的单位承担。要高度重视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在老城改造、住宅小区建设和农村居住地集中建设等规划中,要根据人口数量、地域规模等实际,建立相应公共文化设施。在区划调整、镇村和社区合并中,原有的公共文化设施要继续保留并充分发挥作用。到2010年,在社区和乡村形成15分钟文化休闲娱乐圈。9、全面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和

8、形成市、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开放户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市级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无锡博物院(革命陈列馆、科技馆)的建设和陈列布展工作,确保2008年“十一”前开馆,使之成为“国内一流、江苏领先”的标志性公共文化工程;尽快启动建设集对外文化交流、艺术生产培训、文化休闲经营、文化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太湖艺术中心;完成广电传媒中心工程和报业新闻大厦的建设;重建工人文化宫,新建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规划、建设各种门类、各具特色的公益性文化场馆。2007年,完成王选事迹陈列馆、程及美术馆建设并开馆;2008 年,建成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并开馆;推进中国

9、乡镇企业博物馆、荣毅仁事迹陈列馆、无锡音乐厅、美术馆、惠山泥人博物馆、丝绸博物馆、民俗文化博物馆、书画博物馆、民乐博物馆等场馆的建设,在2008年完成规划立项,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开工,力争在2010年建成开放。各市(县)区要加快区域性、专题性、标志性文化设施的建设。到2010年,各市(县)区文化馆建成面积不小于4000平方米,图书馆面积不低于2500平方米,并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每个镇(街道)建成综合性文化站,总面积不低于 2000 平方米;每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全市每万人公共图书藏书量不少于16000册。10、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各级文化馆、站的阵地作用,建

10、立文化指导员制度,每个村(社区)配备12名文化指导员,辅导和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整合基层文化资源,繁荣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做大做强“激情周末”广场文艺演出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鼓励发展书场、戏楼、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类群众文化场所,积极开展歌咏、朗诵、文艺演出、陈列展览、书画摄影等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和扶持“文化开放户”和“农家书屋”建设。各街道(镇)建立文化广场,社区(村)建立群众性特色文化团队。到2010年,全市建设各类基层特色文化团队1000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活动。关心新市民、老年人和青少年的文化生活,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继续实施文艺下基层“

11、四个一工程”,积极探索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和送书、送戏、送电影、送展览“四送”活动的长效机制,广泛深入开展各类文化下基层服务活动。精心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建立高雅艺术演出补贴制度,以政府采购的方式鼓励引进国内一流和国际上有影响的优秀高雅艺术演出。四、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11、创新文化信息传播载体和方式。运用现代高科技改造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传统媒体,提高传播速度、质量、效率和覆盖面。加强电视地面频道建设,积极筹建卫星频道。全面推进数字电视整体转换,2007年,无锡市区完成50万户,江阴市完成30万户;2008年,市区全部完成有线电

12、视数字化整体转换;2009年,宜兴市完成30万户,从而实现城乡数字电视户户通,全面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任务。着力推进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楼宇电视、手机报纸、电子信息传播等新的文化传播业态建设,不断拓展文化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渠道。办好凤凰出版社无锡分社,积极筹建无锡人民出版社,办好江南论坛、太湖和书画研究杂志。大力发展新华书店连锁经营,扩大覆盖面,到2010年,全市销售网点力争突破100个。各类文化信息传播载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12、加快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村和社区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由文化行政部门牵头组织,采用分级投入、共

13、建共享、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机制,建设以无锡市图书馆为龙头、市(县)区图书馆和文化馆(站)联动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县级国家分中心,带动镇、街道及村、社区服务点的建设。到2010年,全市所有村、社区都建有“共享工程”服务点。开展“流动图书馆”活动,公共图书馆要定期送图书到镇(街道)和村(社区),区图书馆之间、镇(街道)图书室之间可进行图书交流。推进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和开放共享,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文化设施,凡有条件的都要采取多种方式向社会开放。13、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推动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

14、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努力形成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鼓励多出快出网络文化产品,建立网上博物馆、网上图书馆,探索发展网络出版、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等网络文化产业。加强新华网无锡频道、新浪网无锡频道和太湖明珠网、无锡新传媒等本市门户网站建设,充实拓展网上外宣内容,打造一批对外宣传的网络文化精品。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五、繁荣文艺精品创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14、加强文艺精品创作规划和实施。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遵循艺术创

15、作规律,按照“实施一批、准备一批、酝酿一批”的总体思路,制定全市文艺精品三年创作规划,明确重点,分步实施,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工作。以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龙头,重点抓好文学、戏剧、影视剧、广播剧、歌曲等门类作品的创作生产,着力打造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富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特别是围绕迎接改革开放30周年和建国60周年创作一批展示时代风貌、反映无锡成就、具有较高水平的文艺精品。到2010年,力争20部(件)作品获得国家和省级奖项,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艺精品。15、创新艺术生产机制。积极推行签约创作、招标创作、跨地联手创作等运作模式,激活艺术生产的活

16、力和创造力。在艺术创作生产中,对名作家、名社科理论家、名编导、名记者、名主持人、名艺术家等采取签约制,大力引进高层次文艺创作人才,加快培育高水平的创作团队和群体,以项目求人才,以人才带项目。健全文化精品扶持制度,进一步完善申报、立项、论证、考核等机制。在现有重点作品立项扶持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无锡市重点文艺作品资助办法,每年组织省内外专家对全市文艺精品创作重点项目进行评审,选出有创意、基础好、潜力大的项目,给予重点资助。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实行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创作、联合生产、共同受益的新机制。加强艺术评论,通过召开研讨会、推介会等方式,加大优秀文艺作品宣传推介力度。提倡多样

17、化,鼓励文艺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创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文化需求。六、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16、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以我市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起点,进一步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江阴、宜兴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强历史街区和历史街坊的保护。2008年,全面启动清名桥、惠山、荣巷、荡口、小娄巷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建设,基本完成日晖巷、淘沙巷历史街坊的修复;2009年,修复少宰第、接官亭弄历史街坊。加强古村古镇的保护。2007年,启动荡口、严家桥、黄土塘等古村古镇的修复,2008年,启动礼舍、周新村等古村古镇的修复。重视名人故居的修复的保护,2

18、007年启动孙冶方等名人故居的修复工作,2008年启动陆定一等名人故居的修复工作。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坚持整体保护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留住文脉,保持和延续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17、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文保教育,唤起全社会保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充分发挥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的资助、导向和激励作用。2007年,启动阖闾城遗址的考古发掘;2008年上半年,建成鸿山遗址博物馆、吴文化博物馆、薛福成故居西花园并对外开放。加强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抓好泥人、紫砂、刺绣、竹刻、纸马等民间工艺和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加强对非物质

19、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各门类培养一批领军人物和传承人。加强锡剧艺术传承和弘扬,充分发挥无锡市锡剧院的作用,对锡剧新创剧目的创排给予资金资助,对每场演出给予补贴,对获得国家级重大奖项的给予奖励,对参加国际艺术节演出给予补助,推动传统戏曲走向市场、走向世界。办好无锡文化艺术学校锡剧班,多渠道培养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锡剧艺术人才,做到“出戏、出人、出精品”。加强吴文化、工商文化、运河文化等区域文化的研究,做好地方文化典籍整理工作,组织编纂出版无锡文集,收录无锡籍著名科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等文集,收录各类历史资料和有选择地收录无锡乡贤著述、历代出版物与藏书的代表作,系统整理无锡文化典籍。修订再版无锡文化

20、丛书。认真做好当代无锡文化名家名作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建立数字档案,使之永久传承和展示。无锡广电集团继续做好无锡名人系列电视专题片的摄制,到2010年完成50位名人的电视专题片制作。依法抓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遗产、历史建筑、乡土建筑的普查与保护。2007年,公布首批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公布第二批工业遗产保护目录;2008年,公布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文物控制单位、第一批乡土建筑保护目录;到2010年,全面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工作。到2010年,全市拥有国家级文保单位达18处,省级文保单位达70处,各级文保单位完好率达到100%;国家级非物

21、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达10项,省级达20项,市级达80项。积极推动古运河、宜兴紫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各级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健全各级文保单位的组织和网络,二市七区文化(文体)局增挂文化遗产局牌子,依法管理文化遗产。七、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扩大城市影响力18、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以“无锡是个好地方”为主题,策划组织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和无锡特点的文化精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扩大和加深与国外友好城市及港澳台的文化合作交流。积极整合外宣、外事、外贸、文化、旅游等资源,在我市与外国友城中探索建立友城文化交流协会、开设文化交流窗口,展示无锡文化名城的良好形象。

22、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和智力资源,开发利用本地资源,开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大型展会、文化艺术精品创作生产等多方面的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文化成果和高水平的艺术展示演出。努力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文化经纪人,积极支持他们“走出去”,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途径。19、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弘扬无锡“千年吴地文明”、“百年工商繁华”、“太湖明珠”的城市文化形象,打响工商名城、设计名城、山水名城、休闲名城和文化名城五大城市品牌。2008年,完成城市理念和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和构建工作,注册城市商标,确定城市徽标和城市吉祥物。以吴文化、工商文化、运河文化为主线,整合霞客文化、梁祝文化、宗教文化

23、、雕塑文化、陶瓷之都、泥人之乡、民乐之乡、曲艺之乡、书画之乡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努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影响力的“十大文化品牌”,逐步推向海内外。深入挖掘、研究无锡浓厚的书画艺术资源,创立“太湖画派”。继续办好中国(无锡)吴文化节、徐霞客国际旅游节、中国无锡太湖国际民乐展等重大节庆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办节层次和国际化程度。八、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升文化创新力20、创新文化管理体制。着眼于推进文化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推进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府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积极推进市及市以下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归并,组建文广新局的工作。2007年完成市文广

24、新局的组建工作,2008年完成江阴和宜兴市文广新局的组建工作,理顺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完善管理职能。积极探索和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制定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和体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经营业绩考核办法。21、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和“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全面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2008年,列入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无锡市图书馆、无锡市博物院、无锡市文化馆、江南论坛杂志社、太湖杂志社完成内部机制改革任务。无锡广电集团、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和江阴、宜兴市新闻单位实行宣传、经营“两分离”

25、改革。新闻媒体中的广告、印刷、发行、传输网络部分以及影视剧等节目制作和销售部门等产业经营性资源,逐步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进行市场运作,为主业服务。22、深化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贯彻“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2008年,完成无锡市对外图书交流中心的转企改制工作;整合演艺团队、场馆等资源,组建无锡市歌舞剧院,创新运行机制,打造“国家重点艺术表演院团”和“国家舞剧创作基地”。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社会文化建设,探索推行公共文化设施委托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国有民营的新路子。九、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2

26、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贯彻落实无锡市人民政府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现代传媒、文化演艺、娱乐休闲、文化旅游、数字动漫、创意设计、影视产品、出版印刷、会展广告、艺术培训等文化产业业态发展。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推行重点项目论证制,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幅要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2007年确保实现3.6%,力争达到3.8%,2008年力争达到4.5%,2009年达到5.3%, 2010年达到6%,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24、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休闲

27、产业。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要求,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放到优先发展位置,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扶持和推进力度。大力发展软件服务、数字动漫、广告设计、数字传输等创意产业发展。到2010年,全市软件产业总体销售规模达到600亿元,建成专业载体300万平方米以上,拥有企业群体1000家以上,从业人员达到20万人左右。数字动漫产业销售达到100亿元,完成发展载体50万平方米,动漫企业增加数达到150家以上。大力发展数字电视,拓展内容产业,开展网上增值业务,开发新功能,增加附加值。积极扶持设计、工艺、美术大师、名人名家等建立创作工作室,繁荣创意设计。大力发展文化休闲产业,增

28、设文化休闲设施,开发文化休闲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文化休闲需求。积极规划、引导、建设一批集文化娱乐、餐饮、休闲、购物于一体的文化休闲区,建成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南禅寺文化商城、1912酒吧休闲长廊、新天地休闲广场、太湖半岛文化休闲广场、湖滨路酒吧一条街等“十大特色文化休闲区”。25、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按照优先发展、创新发展、集聚发展的原则,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把分散的资源和项目向园区集中,发挥其示范、集聚、辐射和推动作用。对进入园区的文化企业,在土地使用、人才引进、规费减免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共同推进的方法,采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模式,改造旧厂房、仓库等工业遗产,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发展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动漫游戏振兴基地和江苏省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无锡软件园、新区创新创意产业园、崇安区文化创意产业园、锡山区鹅湖数码动漫基地等“十大文化产业基地”。加强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版权服务平台南方中心的建设,发挥其版权交易和融资平台的功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