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514.86KB ,
资源ID:163472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3472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作业13 两次战后的国际秩序专题 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作业13 两次战后的国际秩序专题 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中外历史纲要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Versailles-Washington System)概念:凡尔赛华盛顿体系(Versailles-Washington System):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 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 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 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它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

2、殖民地的体系。主要会议: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实质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缔结条约:对德凡尔赛条约、对奥、保、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和四国条约、九国公约、五国海军条约一系列国际条约。主要内容:(1)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2)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自决的原则)(3)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4)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5)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使中国再次成为列强共同宰割

3、的对象体系特点:将世界战争的责推给德国及其盟国; 对战败国过度惩处和掠夺;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英法操纵国际联盟。实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暂时平衡基础上建立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评价:作用:构成一战后资本主义国际新秩序,使资本主义20年代进入相对稳定时期.不稳定性:没有消除大国矛盾,反而埋下更大的冲突的种子。宰割战败国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分赃不均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奴役弱小民族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敌视社会主义帝国主义与苏联的矛盾3.国际联盟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

4、世界和平与安全评价(1)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2)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3)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美国没有加入,使国联丧失了坚定的支持力量4.大战的影响(1)一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2)改变帝国主义力量对比,美日实力增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3)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和民族解放的发展。(4)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5)引发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二、二战与

5、二战后国际秩序1.二战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二十年间,资本主义发展极不平街,德国随着其经济政治势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等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帝国主义的本性)。(2)经济危机: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起到催化剂,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3)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积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及其所激起的新的不满与冲突(政治);德国一直都想打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有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也深怀不满;极端民族主义是内在动力。(4)大国的

6、自保政策: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和苏朕的自保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5)局部反法西斯斗争的分散性、孤立无援、配合不力使法西斯国家侵略从局部战争走向世界大战。(6)德意日本身因素:历史传统:封建残余尤其是军国主义传统;文化根源:德意日历史文化的特质2.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内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英、中等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英文:Yalta System)主要内容(1)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

7、独占领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开罗宣言明确宣布此项规定承认朝鲜最终独立(2)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3)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4)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5)成立联合国等特点(1)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霸权,以冷战为主的对抗形式(2)对抗是全方位的。(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3)美苏作为双方的盟主在斗争中起了主导作用(4)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取得绝对

8、优势而告终实质实质是大国实力对比和互相妥协的产物,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积极:雅尔塔体系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具有反法西斯性质的正义战争的产物,与此前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相比,具有其历史进步性。 1.实现了世界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美苏双方彼此势均力敌(力量相对平衡),用和平方式、协商谈判来解决争端,维持了战后的总体和平(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主义阵营巩固和扩大。 3.大力倡导并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和平、民主的原则,以民主原则对战败国进行了改造,使之实现非法西斯化和政治经济民主化。 4.提倡并在

9、一定程度上遵循和平、民主、独立原则,承认了被压迫民族的权利,给予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和国家独立以支持,促进了战后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 5.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战后经济飞速发展提供稳定的国际环境。消极:1.导致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出现,在世界两极格局下,世界趋向于分裂,局部战争不断,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2.是大国(美英和苏联)相互让步、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开创了二战后开创强权政治提供了极为恶劣的先河。3.导致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出现,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进入“冷战”状态,成为战后国际局势紧张、局部战争的根源。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10、和阿富汗战争等。4.重划国界、分裂国家,造成了人口大迁移,世界局势的稳定性减弱。5.保持和形成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3.成立联合国联合国宪章的生效,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1)时间:1945年10月24日。(2)性质:作为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3)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4)决议原则原因: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 吸取了国联“全体一致”原则无法制止侵略和战争的教训原则: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意义:使和

11、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4.国际格局的变化(1)背景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苏联:虽然经济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2)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5.二战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

12、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给人类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政治、经济和军事强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苏联经济逊于美国,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国际格局:确立雅尔塔体系,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逐渐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出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形成约半个世纪的“冷战“局面。造成了德国、朝鲜的分裂和欧洲的分裂,导致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出现,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进入“冷战”状态,成为战后国际局势紧张、局部战争的根源。成立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

13、联合国。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促使政府机构调整了职能,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战成为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催化剂,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6.两极格局(1)概念:国际格局指的是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国际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主要行为体,如国家或国家集团,所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局面。两极格局指的是冷战时期,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

14、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局面。(2)形成过程:搭建框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了美苏大国划分战后势力范围的基本原则。美苏战后在此基础上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逐步形成。逐步成型: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947 年开始推行遏制苏联的“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组织的建立,美苏两极格局逐步形成。最终确立:针对美国先发制人的一系列冷战政策,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反击措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1955 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两极格局的深化认知:(3)两极格局

15、的特点: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有些国家出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阵线分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对立,阵线分明稳定。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形式多样:“冷战” 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局部有热战,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矛盾重重: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全面“冷战 “和 局部热战 。演变趋势:由两极格局演变为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争霸,美苏争霸

16、互有攻守,既有和平方式的对抗,也有局部战争。争夺目标:欧洲欧洲是美苏争夺的重点,形成西欧受美国控制,东欧受苏联控制新兴独立民族国家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积极争夺这些新兴独立国家的控制权经济主导权美国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了排斥苏联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苏联在这一斗争中明显处于劣势科技领先地位美苏之间在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4)评价两极格局(冷战):世界分裂: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为两部分,也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核威胁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

17、之下。破坏世界和平: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不利于国际经济秩序改进: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强权政治: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的利益,擅划国界、分裂国家,造成朝鲜分裂、德国分裂。均势下的和平: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客观上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1英国的海洋优势不仅关系到英国本土及海外帝国的安全,且更关系到英国作

18、为欧洲均势的调控者对欧洲国家体系担负的特殊责任,这种责任要求英国在必要时,有能力对欧洲大陆均势的失衡进行有效干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德海军竞赛,不仅激起了英国的深刻敌意,同时也引起了法国和俄国的强烈恐慌。这段论述意在强调英德海军竞赛A威胁到英国的本土安全和殖民霸权 B彻底改变了欧洲国际关系的均势格局C暴露了德国企图称霸欧洲和世界的野心 D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国际局势趋于紧张2历史漫画以形象、幽默的形式反映了历史素地。如图是一副有关巴黎和会中几个大国角力的漫画,其中甲、乙、丙、丁四国对应正确的是A英国、法国、美国、德国 B英国、美国、法国、奥匈帝国C美国、英国、法国、德国 D美国、法国、英

19、国、德国3以下为欧洲大陆主要国家陆海军人数变化统计,(单位:万人)。据此可知1880年1890年1900年1910年1914年俄国79.167.7116.2128.5135.2法国54.354.271.576.991.0德国42.650.452.469.489.1奥匈帝国24.634.638.542.544.4意大利21.628.425.532.234.5A法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B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C欧洲国际关系空前紧张 D各国力量对比变化巨大4“美国人郁闷地发现,英、法等欧洲国家完全就是辛亥革命后老北京旗人的做派倒台不倒架子。他们需要的仅仅是让美国人提供援助,至于构建国际新秩序这个游戏,他

20、们并不想带这个美洲暴发户玩。更郁闷的是,对此美国还真没什么办法。”材料描绘的是A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B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欧美对世界统治权的争夺 D欧洲复兴对美国霸权的冲击51916年,英国国土保卫法细则增加条款认定:发现信鸽死亡或者不能飞行,未及时将信鸽移交或者送交附近的军事哨所或警察局,且未提供信鸽被发现的地点属于犯罪行为。由此推知当时英国A通过立法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B现代通信手段未应用于军事C重视提升民众国家安全意识 D人们渴望结束战争赢得和平6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 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

21、6年写 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 独立意识。”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A给亚非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B促进了亚非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C直接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削弱了法国在亚、非的殖民统治71941年7月,苏英签订联合行动协定双方互相保证,在当前反对德国的战争中相互援助和支持;双方保证,在战争过程中,除非得到双方同意,不同敌国举行谈判、签订停战协定或和约。该条约A表明英国愿意承担绥靖政策错误的责任 B标志着欧洲战场的转折已完成C说明苏英在反法西斯的立场上取得一致 D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8下边漫画中拥抱在一起的是希特勒和斯大林,斯大林手边是苏德互不侵犯

22、条约,奸笑着的希特勒正往斯大林背上插刀。图中的文字是原谅我,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该漫画意在A展示现代主义艺术手法 B说明战争的残酷性C批评苏联的消极备战 D揭示苏德协议的实质9英国首相艾德礼曾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描述道:“虽然希腊事件和苏联在捷克斯洛伐克发动的政变在很大程度上擦亮了美国国会的眼睛,但直到建立了对柏林的空中补给线,美国公众的头脑才真正清醒过来,开始面对生活的现实。”艾德礼所指的“开始面对生活的现实”源于A美国国内经济状况的恶化 B第一次柏林危机C美苏“冷战”的开始 D古巴导弹危机10对以下表格数据分析正确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各主要交战国力量动员统计国别苏联美国英国轴心国(德

23、意日)动员军事力量2200万1500万1200万3000万第二次世界大战各主要交战国伤亡人数统计A各国因二战而损失惨重,因此战争无赢家 B中国的伤亡人数最多,因此中国贡献最大C德日的伤亡比反法西斯国家少,所以是赢家 D苏联一开始就处于对德日双线作战损失惨重11下图是反映二战时期的一副漫画欧洲桥的架设。此漫画尖锐地指出存在于欧洲国家中的如桥墩般的五种“力量”懦弱、背叛、恐慌、腐败、讹诈,在战争发生前后“支撑了”希特勒军事侵略的野心和脚步。以下受到这些“力量”影响的事件有慕尼黑协定签署 德国侵吞阿尔巴尼亚波兰孤军奋战后沦陷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A B C D12冷战时期,在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

24、局和军方的干预和支持下,好莱坞制作了大量抨击共产主义、宣传共产主义对自由世界的威胁和宣扬美国梦的电影。这表明好莱坞A着力迎合美国民众的意愿 B靠政府支持获取最大利益C失去了其文化传播的功能 D配合美国政府的世界战略131975年,美国出售给苏联的全部产品中,高技术产品占32.7%,1983年这一比例下降至5.4%.1983年5月,美国推动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签署协议,规定西欧从苏联进口的天然气不得超过其能源需求量的30%.这些做法A推动苏联高技术产品的发展 B激化了美欧之间的矛盾C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体现 D加快了世界多极化趋势141969年尼克松关于某一问题发表讲话:“我们仍将信守条约义务,但

25、是,就国内安全而言,就军事防务而言,除非受到一个大国带有核武器的威胁之外,美国将鼓励并期待亚洲各国自己承担起解决这个问题的责任。”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美国想“体面地”结束越南战争 B美苏争霸焦点由亚洲转移到西欧C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了美国亚洲政策的转变 D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对美国亚洲政策的影响15下列三幅示意图分别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世界局势,说明的是A民主自由权面临着巨大威胁 B帝国主义为了自身的利益既勾结又斗争C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已消除 D大国之间结盟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挑战参考答案1D【详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德海军竞赛,不仅激起了英国的深刻敌意,也引起了法国和俄国的强烈恐慌,说

26、明英德海军竞赛造成列强之间的矛盾加剧,使国际局势紧张,故选D;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项中“彻底”表述太绝对,错误;德国的目的是建立欧洲霸权,C错误。2C【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会是一战后英、美、法等帝国主义战胜国在巴黎召开的会议,该会议实质上是一个帝国主义分赃会议,其目的是为了重新分配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在一战中获利甚多,经济实力大增,但还不足以完全地超越英国,即图中“当老大你还嫩了点”,因此图中甲是美国,乙是英国;在巴黎和会上法国强烈要求肢解德国,即图中“应该把他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因此图中丙国是法国,丁国是德国,综上所述,图中的甲乙丙丁分别是美国、

27、英国、法国和德国,C项正确;排除A、B、D项。3C【详解】由表格信息看出,1880-1914年欧洲大陆主要国家陆海军人数呈现增长趋势,说明这一时期欧洲大陆主要国家都在扩军备战,欧洲国际关系空前紧张,故选C;仅仅从法德两国的陆海军人数数据无法得出法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前,英德竞争是主要矛盾,排除A;表格无法体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排除B;从表格数据看,俄国、法国、英国家陆海军人数一直超过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没有发生巨大变化,排除D。4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美国企图以援助为手段来控制欧洲,进而构建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新秩序,但是欧洲却只接受援助,将美国排除在“构建国际新秩序

28、”之外,由此可见,欧洲和美国围绕构建国际新秩序,尤其是世界统治权展开了明争暗斗的争夺,故选C;材料只是拿欧洲国家与老北京旗人的做派做了一个比较,并没有涉及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故排除A;材料中美国为欧洲提供援助却被排斥在“构建国际新秩序”之外,符合一战后的欧美关系特征,故排除BD。5C【详解】据材料时间信息“191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处于一战期间。信鸽在战争期间担负着传递军事情报的重要作用,因此英国政府通过立法来保护信鸽,可见英国此举旨在提升民众的国家安全意识,故C选项正确;据材料信息“国土保卫法”“军事哨所或警察局”可知,立法的目的是保护情报安全,与生态环境无关,A选项错误;信鸽是传统的通信方式,不属于现代通信手段,B选项错误;增加的条款主要是说明发现信鸽死亡或者不能飞行时的处理方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