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eywords: Hefei Macro-control National policy Real estate; Influence一、文献综述刘玉萍(2009)认为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处于一个快速膨胀的时期,房地产金融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占银行业务的比重不断上升,银行为争夺业务量竞争加剧甚至出现违规放贷,使得大量自有资金不足的房地产企业进入房地产市场,推动房价升高。张道航(2009)认为停止了福利分房,忽视了住房的社会属性,片面强调住房的商品属性,实行住房由市场决定的商品房制度,结果造成价格持续上涨。周绍新(2009)伴随着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的还有一路飙升的房价,它导致人们的住房需求得不到有效的
2、满足。这不但不利于房地产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对居民的消费产生了很大的抑制作用,并最终将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抑制过高的房价,国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对其进行宏观调控,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就目前的现实情况而言,要让房价回归理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高潮(2010)泡沫时期,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业,多数房地产公司并非专业的房地产公司。这意味着当时日本许多企业在从事房地产投资,开始所谓多元化经营,这给房地产泡沫破灭后产生大量坏账埋下恶果。夏志琼(2010)提出住房是民生基本要求,保证中低收入者的基本居住条件是政府的首要责任之一,现在住房越来越多地成为投资品,偏离住房政策的根本宗旨。陈
3、春阳(2010)认为我国目前对房地产调控没有统一协调机制。首先,没有牵头部门,而是各自为政,有可能会出现政策相左的局面。其次,没有对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进行跟踪监测的部门,对于政策的进程没有统一的安排。二、合肥市房地产价格走势状况从整体上来讲,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其楼市的发展相比较其他类似城市而言是较为落后的,房价相对较低。合肥房地产真正有较大的发展也是近五年的事。这两年随着城市经济圈的兴起而有突飞猛进之势,房价也在一路攀升,与合肥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房地产价格处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2011年国家进一步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这一政策对于曾经不断高涨的合肥房价来说,就像一场及时雨,不仅浇灭了高烧不断的
4、楼市高烧,也浇醒了很多购房者盲目的购房热情。曾经在2010年不断涌入市场的购房者,尤其是以投资为目的的购房者,在2011年里逐步的被挤出市场,而以地区划分为出发点的限购令在阻挡外地炒房者这方面也是卓有成效的。因此,2011年的楼市调控可谓达到了预期目的,房价也在2011年底迎来了不绝于耳的降价声,房价正在逐渐回归理性,由此可见一斑。从一季度合肥房地产市场的表现来看,宏观调控对2012年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就目前市场而言,抢夺销售先机,通过降价促销去存量、拉销量一般都是房企在面对“淡市”的不二之种种迹象表明,宏观调控对2012年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今年房地产
5、市场将逐渐进入深度调整期。三、城市房地产价格价格走势与影响因素关系的分析(1)全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干预政府宏观调控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为了打压房价和整顿市场,更是为了稳定房地产商品的市场房价,理顺房地产消费和加强住房保障使房地产业进入理性发展的轨道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基本住房要求。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推出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相关举措。例如:2004年的央行加息,房地产在集体大幅下跌后小幅反弹。一个月后市场恢复平静。政策比较零散,反复,对楼市影响不大。2005年,国家针对房地产市场制定的政策法规数量最多国八条、利率、营业税相继出台堪称调控力度最强。但上涨依然是绝大部分城市房屋房价变化的走势。2006
6、年出台的国六条、个税强征。2007年加息,2008年降息、利率7折、税费减免。2011年新国八条出台和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总理再次强调决不让房地产调控出现反复。从中能明显感受到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的力度。并且,这些宏观调控政策在遏制房价的恶性上涨方面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在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增长方面,也发挥了应有的功能,防止了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落的风险。(2)合肥的经济发展状况2011年以来,合肥市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继续扩大有效投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围绕“工业立市”、“创新推动”、“县域突破”等战略,呈现重点产业投资加强,重大项目快速跟进,民间投资、县域投资较为活跃,
7、技术改造、自主创新投资快速增长的良好局面。2011年全年生产总值超过3600亿元、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598亿元,实现增加值1490亿元、增长23%;财政收入达到623。8亿元、增长2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38。5亿元、增长21。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77亿元、增长26。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1亿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7700元,分别增长15。5%、16%以上。其中,在337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2。0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357。8亿元,增长41。6%;第三
8、产业完成投资1987。2亿元,增长18。5%,产业结构比重为0。9:40。2:58。9。其中工业投资1335。9亿元,增长41。3%;房地产投资880。3亿元,增长10。4%。现代服务业投资1434。8亿元,增长8。7%。从整体来看,合肥市经济形式表现良好。(3)收入水平差距据合肥市城调队对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显示:2010年,居民家庭收入两极分化明显扩大,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过分悬殊。2010年占全市总人口9.12%的最高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056.44元,而占全市总人口11.6%的最低收入户人均为2567.16元,最高收入户组人均收入是最低收入户组人均收入6.6倍,比上一年又扩大了1.
9、4倍。占全市总人口11.6%的最低收入户只占全部可支配收入的4.17%,而只占总人口9.12%的最高收入户占全部可支配收入却高达21.77%。全社会的财富正在快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两极分化程度加剧。究其主要原因,一是,高收入户的家庭人口少,就业率高,负担系数小;低收入户家庭人口多,就业率低,负担系数大。高收入户的户均家庭人口2.74人,就业人口1.63人,负担系数为1.68,低收入户家庭户人均人口为3.38人,就业人口为1.52人,负担系数为2.23;而高收入户则分别为2.70、1.54和1.75。二是,行业、职业和文化水平的不同,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高收入户的年人均工薪收入为143
10、20.08元,是低收入户的6.2倍。(4)合肥的城市化发展趋势合肥属于中国东部城市,房地产业发展空间较大,因为中东部地区是优化发展区域,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工业化和城镇化两轮驱动增速很快。2010年是合肥市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合肥市政府在以“大建设、大发展、大环境”的政策方针前提下,继续大力开展轨道交通建设、城镇招商引资、绿化生态建设,并结合民生项目与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势把合肥打造成为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化产业基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地铁的开工为合肥大刀阔斧的开展城市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配合地下空间规划解决了城市
11、化建设导致的部分副作用,有效地缓解了发展中的合肥土地资源日益缺乏、城市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合肥这几年发生的变化是有目共睹。国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合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开放的投资及宣传环境,使得合肥成为媒体嗅觉敏感地带,更成为投资商、开发商的青睐之所。住宅市场强调的是一种增值服务与未来潜力的结合,无论目前合肥的房价是多少,对购房者来说都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不动产讲究地域性,是与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相适应的。(5)人们对房地产价格的预期从全国房价走势可以看出,人们心理预期对房地产价格所带来的影响。从2005年至2008年初,由于前述其他影响因
12、素的相对稳定,而心理预期作为主要影响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作用是较强的。因此,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而2008年在其他影响因素相对稳定的状况下,由于人们的心理预期减弱导致了房地产价格的低迷。而2009年1月,房地产价格在人们的心理预期下出现了“小阳春”的势头,而2009年4月开始至2010年12月,房价出现“井喷”式的上涨。其间,尽管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相应的调控措施,特别是2011年出台的限购令”在6月份前仍然没有有效抑制房地产价格的飙升。在7月份以后,房价有下降趋势,但实际上是行政因素造成的另一极的心理预期所致。也即是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由于之前所形成的人们乐观的心理预期对房地产价格的强烈
13、抬升作用,并未因政府的宏观调整政策的连续出台而受到较大的抑制。从需求角度来看,房地产市场中的需求可分成自住者、投资者和投机者三类。这三类需求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敏感程度不同,受调控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在进行购房时,各类需求者除了考虑自己的购房需求和购房能力外。还要对未来房价的走向做出判断。形成对未来的心理预期。也就是说。需求意愿不变。如果当前购买比未来购买更有利,需求者就会倾向于选择当前购买。少数需求者的选择不会影响到房价,但是如果大家对未来房价走势的预期大致相同,则会使得选择也趋同。当大部分人做出买和暂时不买的行动时,就会对市场价格起到很大的影响,会显著地放大或缩小当前需求,从而影响房价。前几年房
14、价涨幅较大就与老百姓的心理预期分不开,老百姓看到房价大涨,形成房价上涨的心理预期。会赶紧入市以免吃亏,房价越涨,人们的购买就越踊跃,造成真实需求被夸大,形成“恐慌性需求”,从而进一步推动房价过快上涨。而自政府调控楼市特别是实行房贷新政后,老百姓预期不甚明朗,纷纷持币观望房价走势造成当前需求减少,房价涨幅回落。四、合肥市房地产价格走势合理化的政策建议(1)建议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回顾商品房预售制的十余年疾行,应该清醒认识到该项政策对中国房地产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正是因为该项政策,才很好解决了中国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同时也降低了房地产行业的进入门槛。但必须看到的是,在预售制推行的这十余年时间里
15、,面积缩水、设计变更、延期交房、恶性炒楼等等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伴随着中国房地产的十年黄金发展,预售制的弊端已经越发明显。第一,在当前房价不断上涨的趋势下,开发商人为压低项目的预售规模,甚至发展为分层、分单元办理预售许可;第二,有些开发商利用预售制的漏洞,从银行套取、诈骗银行信贷资金;第三,由于缺乏完善的住房登记制度,有的开发商为牟取更多利润,常使出一屋多卖、一屋多押的伎俩;第四,有些开发商毫无投资能力,在施工时,让建筑承包商带资垫付,将成本转嫁给建筑承包商,在取得预售许可证时,先后收取定金、预收款、首付款和整个房款,又将成本转嫁给购房者;第五,房地产开发商大多申请了银行贷款,也就意味着将房地
16、产的风险转嫁到银行身上,一旦房地产业发生巨变或开发商携款潜逃,银行将会面临危机;第六,众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凭借预售制和银行贷款存活,无法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同时,商品房预售制引发的纠纷在日常生活中多不胜数:有的开发商采用夸大其词的广告和宣传吸引购房者,当购房者付清房款后,常常遇到无法按期入住;难以取得房屋两证;房屋的结构、面积、绿化、配套等与合同约定不符;随意更改预售方案、时间、价格和规划;房屋出现开裂、漏水等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使得购房者与开发商的矛盾日益加剧。实施商品房预售制度,加大了社会不和谐、不安定因素。因此,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实施现房销售变得非常必要。(二)加大廉租房建设,平抑市场高
17、房价当今世界,住房难题几乎困扰着所有国家的平民百姓。即使在发达国家,“居者有其房”也不是所有人单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实现的。 政府加大廉租房项目建设,对低收入、无收入、生活困难的群体,在一定时期、一个时间段内给予最低限度的保障性廉租房,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同时,也可以实现调节市场供求关系,达到平抑市场高房价的目的,让更多的真正需要房子的中低收入老百姓买到房子。房屋价格与其他商品价格一样最终要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当前房屋价格的不断上涨,显然与当前住房供应总体偏紧有关,加之一些开发商通过捂盘、发售内部认购卡等手段人为制造市场紧张气氛,住房价格不断猛涨也就势所难免。而廉租房保障范围的扩大与经济适用
18、房供应的加大,能够对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产生影响,房地产市场格局的变化会对房屋价格朝着理性、健康的方向转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3)取缔内部认购所谓内部认购,也即房地产无证预售的“变种”,内部认购原来的用意是发展商划拨一些楼房单位供自己公司的职员优先选购,以慰劳职员的辛劳,基本上内部认购的对象就应该是公司职员以及与发展商业务、管理有关系的相关人士。但政府对内部认购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内部认购很快演变成发展商检验市场的试金石和操纵气氛的又一伎俩。允许内部认购,是降低了房地产领域的进入门槛,降低了房地产商的风险,而把这种对风险预估的成本全部转嫁给了消费者。内部认购很像股票市场的短期炒作,消费者
19、就是散户,房产商就是庄家,庄家拿出一支股票,先舆论造势说这是“潜力股”、“蓝筹股”,广大散户们纷纷追捧认购,庄家一方面回笼资金以便于继续造势,一方面根据市场反映选择继续炒高还是抛空,主动全都掌握在房地产商手中,最后的埋单者必然是消费者。因此,必须取缔内部认购,严厉打击房地产企业炒作行为。(4)房地产市场信息更加透明对于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来说,由于相关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如购房者对所购买房子的质量、定价、产品成本所知道的信息要少得多,再加上购房者要获得这些信息成本昂贵,因此,为了保护购买者利益不受到侵害,政府就有责任与义务建立科学合理的房地产信息体系,特别是房地产定价信息体系,以便保证购房者的利益不
20、会受到侵害。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合肥市房地产信息体系还存在不科学、不规范、不标准、不公开、不透明等现象,这既难以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也容易损害购房者的利益。合肥的高房价并由此在民间引起的怨声载道是不争的事实,房地产行业成本构成机制和与房地产行业密切相关的金融机构信贷体系的双重不透明成为高房价的主导因素。 市场经济是一个讲规则的体制,透明性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只有在信息充分透明的情况下市场经济最大的特点通过市场调节手段达到社会资源最合理的配置才能显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众选择的最优合理性,这也是一个正常社会各方面合力最优性的充分保证。更为重要的是政府维护了社会公正保障了社会稳定,这比什么都重
21、要。总结房地产是促进合肥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联系性和地域性,因此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应当谨慎、认真,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只有样才能扩大调控手段的效果,减少其不良影响。参考文献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唐忠义.市场调控:高端房还是高价房?J.上海:上海房地,2010.3夏志琼.高价房终将损害经济平衡J.北京:住宅产业北京,2010.4姚玲.中国住房高价格问题的博弈分析J.上海: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10.5张道航.遏制“地王”频出必须变革制度J.长沙:中国房地信息,2009.6周绍新.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思考J.太原:科技创业月刊,2009.7陈春阳.论房地产价格的理性回归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8李伟.房地产市场预警研究以济南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9高潮.房地产泡沫:日本的十年之痛J.中国对外贸易,2010.10刘玉萍.论当前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商界,2009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