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2 ,大小:93.04KB ,
资源ID:163449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3449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六审修改说明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六审修改说明文档格式.docx

1、因此,考虑本研究的研究问题,所采用的短期研究设计是合理的,与研究问题一致的。结合评审人的意见,作者对有关时间轴和时间压力累积性的论述进行了修改,确保不会引起相关的歧义。同时,作者将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时间压力与工作专注动态的关系,以及时间压力随着时间累积性对工作专注影响的变化。2. 本研究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采用经验取样设计所带来的理论增量是什么?在理论上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设计。文中似乎没有对这个重要的问题做出阐述。方法的新颖并不足以作为开展一项研究的理由。感谢评审人的建议!作者在引言和讨论部分均对采用短期视角的依据进行了论述。经验取样设计是时间压力和工作专注短期视角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该方法

2、在理论和测量上的优势已有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如,陆欣欣, 涂乙冬, 2015)。在本研究中,该方法在理论上服务于短期视角下时间压力对工作专注影响的研究。作者指出采用短期视角研究时间压力对工作专注的正向影响,是因为已有的有关二者正向关系的研究都出现在短期视角的经验取样研究中。而验证短期视角下时间压力对工作专注的正向关系,能够支持唤醒理论和挑战性压力在解释时间压力积极影响中的作用。同时,对照长期视角的研究,短期经验取样的研究也表明,唤醒理论和挑战性压力评价适用于短期的时间压力,也进一步表明其理论的适用性受到时间轴的限制。结合评审人的建议,作者对引言和讨论部分进行了调整,进一步突出短期视角和

3、相应的研究设计的理论贡献。3. 时间压力与唤醒水平的关系需要有充分的文献和研究证据,如何把时间压力理解和界定为一种唤醒水平,时间压力能否作为一种激励,作为一种唤醒?这是本研究一个很关键的前提。谢谢评审人的意见!值得指出的是,本文并未将时间压力界定为一种唤醒水平,而是假定时间压力会提高个体的唤醒水平。正如评审人指出的,时间压力可能会提高员工的激励水平(挑战性压力/评价理论),也会提高个体的唤醒水平。但是,本文并未直接测量这些中介变量。事实上,关于唤醒水平的测量和指标,目前的研究并未达成一致,焦虑、身体应激反应、积极/消极情绪等都曾被用为唤醒水平的指标。但是,已有的部分研究指出时间压力可能会提高个

4、体的唤醒水平,将时间压力与唤醒水平联系起来(Baer & Oldham, 2006; Reis, Hoppe, Arndt, & Lischetzke, 2017)。因此,关于时间压力与唤醒水平的关系本文有充分的文献和研究证据。参照评审人的建议,作者对部分引起歧义的表述进行了修改,同时增加文献引用支持时间压力与唤醒水平之间的正向关系。4. 第三节,第二段,没有必要对工作特征模型的几个维度都作出界定和描述,只需要对研究中所应用的工作重要性和完整性阐述即可。谢谢评审人的建议!由于工作特征模型作为完整的理论模型已经深入人心,在选择工作重要性和工作完整性的时候,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为何单单选择这两

5、个维度,而不是其他的维度呢?”因此,本文期望在完整介绍工作特征模型之后,对选择工作重要性和工作完整性两个维度的原因进行解释,以便于读者更好的理解本研究的目的和贡献。参照评审人的意见,为避免赘述,作者在修改稿件中删除了对五个维度定义的描述。5. 关于非线性分析的部分:假设中都没有对非线性关系做出讨论,为什么要在后面的结果中做出这种分析。这种曲线分析的目的是什么,是从方法上排除某种替代性的解释,还是在理论上做出检验,需要做出说明,特别在文章的前后有比较一致性的说明。本文的第一稿并未包括非线性关系的分析,但是在第四次修改中(见四审修改说明),有审稿者指出研究支持了时间压力与工作专注正向的线性关系,但

6、是无法排除二者潜在的曲线关系。参照该意见,作者认为有必要进行曲线关系分析,从而排除替代性的解释,因而增加了曲线关系的分析。诚如评审人指出的,有必要说明进行曲线分析的原因,并确保文章前后一致。参照评审人的建议,作者在数据分析部分进一步说明进行曲线分析是为了排除工作日内时间压力与工作专注可能的曲线关系,同时在讨论部分对结果进行了讨论。6. 关于变量测量的部分:这种个体内部的波动怎么体现,在数据分析中采用的平均值,而不是方差。一般来讲,如果采用密集取样,为了探讨某个变量在工作日(单位时间)内的反应或行为上的波动,一般采用的方差。但是这篇文章似乎采用的是平均值,所以作者说的内部的波动性怎么体现。关于个

7、体内部的波动相关的问题,作者在第一次修改中进行了回复(见一审修改说明问题1)。作者在本文探索个体内部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中测量和数据分析均采用了目前普遍采用的可靠的方法,关于“波动”的内涵和数据分析的实质与“字面”含义的差异,作者将作进一步的说明。首先,个体内部“波动”(fluctuation) 在短期视角的研究中是指个体的某种体验或者行为表现在所选择的视角内的变化。目前,关于这种波动的研究有两种取向,一种是研究个体内部各种体验之间的关系,即个体内部某种体验在某个时间段内如何预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线性或非线性);第二种是研究个体内部某个变量随着时间(across time)的变化。直观理解

8、的波动属于第二种随着时间的波动,但是在短期波动视角的研究中认为个体内部某个变量某个时间段的变化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化也被视为波动。本文的研究属于第一类研究,即研究连续五个工作日内,时间压力变动如何预测当天工作投入水平的变动。其次,关于采用HLM分析体验抽样研究数据结果的解读,采用该方法分析连续五个工作日内时间压力与当天工作专注的关系,确实采用平均值进行了分析。但是,方差事实上无法反映波动或者随着时间的波动,而只能反映变化的幅度。考虑到本文是采用第一种研究取向,采用均值估计回归关系是合理的。7. 作为这篇文章的审稿人,我最为关心的一点是工作重要性和完整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如何能够在理论上解释地顺畅。

9、这也是这篇文章的重要理论贡献。从两个交互作用图来看,高水平的工作情境中(高重要性和高完整性,另外,图中建议将英文的high和low改为中文,如果采用的是jeremy dawson的Excel工具,在“Do not type below this line”下面,选中一片区域,用红色字体标出,可以看到不同区域的标签,在其中将low和high改成中文的低和高即可),高低时间压力的整体专注度整体上都比较高,时间压力不起作用。但是在低水平工作情境中,高低时间压力是有显著的差异。作者需要对这一结果给出更好的解释。可以在唤醒的理论框架下,将工作特征与时间压力的理论关系要解释地更清楚。时间压力可能是一种唤醒

10、、激励因素,但是这种效应受到某些情境的限制。但是这些情境为啥要限制它?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关系?希望作者给出更加清晰的阐述。虽然我觉得作者的阐述也基本可以理解,但是可读性不够,读起来太枯燥了。把一些简单的道理说得太绕脑了。1)参照评审人的建议,作者已经将图中的high和low改为了中文。2)关于调节作用图,作者已在假设部分对可能的调节效应进行了说明。在假设2和假设3中,作者指出当工作重要性和工作完整性较高时,员工已经在工作中达到了较高的工作水平(这与表2中工作重要性和工作完整性与工作专注的正相关关系一致),时间压力对工作专注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相反,当工作重要性和工作完整性较低的时候,时间压力对

11、提高员工唤醒水平和增加激励有着显著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专注。从这个角度来看,时间压力对工作重要性和工作完整性更多的是补充替代的作用,而非相反工作重要性和工作完整性对时间压力的限制作用。参照评审人的建议,作者在讨论部分对工作重要性和工作完整性的调节效应图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解释,并说明其理论意义和贡献。 3)关于评审人指出的可读性的问题,作者结合评审人的建议,对文章的写作和行文进行了认真的修改,期望能够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再次感谢评审人的建议,对文章的改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五审修改说明非常感谢评审人宝贵建议!评审人的意见对稿件的进一步完善有很大的帮助。作者针对评审人的建议,对稿件进行了认真的

12、修改,并在正文以褐色字体标注。此外,作者对评审人的意见逐条进行了回复。这是一项比较有趣的研究。研究设计合理,统计分析运用恰当,也得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研究结论。经过前面几轮的修改,文章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正如前面几位审稿人关心的问题,根据以往的研究,时间压力与工作专注可能是曲线关系。作者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时间压力与工作专注的倒U关系不显著。作者在讨论中指出,这一研究结果支持了唤醒理论。但是,唤醒理论也认为,过低和过高的唤醒可能都会导致个体有不好的行为表现。建议作者对这一研究结果进行更为详细的解释。 回复:非常感谢的意见!正如评审人指出的,唤醒理论不仅支持时间压力潜在的积极作用,也指出时间压力的

13、积极作用限于一定的范围内,即过高和过低的唤醒水平都可能有消极的影响。稿件认为时间压力与工作专注的倒U关系不显著支持了唤醒理论,未能全面考虑唤醒理论的内涵,存在不严谨的地方。参照评审人的建议,作者在新的稿件中从唤醒理论出发,对时间压力与工作专注倒U型关系不显著而线性关系显著这一结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首先,结合评审人的意见,作者在有关时间压力时间轴的讨论中指出,短期视角下的唤醒理论认为过高和过低的时间压力都可能有潜在的负面影响。接着,作者从时间轴的角度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解释。本研究中二者倒U型关系不显著,可能的解释是时间压力存在累计性,只有累计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对工作专注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中时间压力

14、尚未达到产生负向影响的临界值,因此对工作专注只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时间轴的选择在理解时间压力作用的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此外,作者参照编辑的建议,参照期刊的要求,对稿件的格式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四审修改说明参照评审人的意见,作者对稿件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并在正文以棕色字体标注。文章有二处硬伤比较麻烦:1、假设1: 工作日内早晨的时间压力与下午的工作专注正相关。需要审慎对待。已有许多研究者发现时间压力对员工结果的影响并非简单的线性影响,而是呈现曲线的特点。例如,Baer 和 Oldham研究发现,时间压力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呈U型曲线关系,即,在一定的水平之下,时间压力会增加员工

15、的创造力;而超越了该临界值,时间压力的增加反而会降低员工创造力。即使该文也在未来展望中指出,探索时间压力与工作专注的曲线关系及其边界条件,能够更全面的反映二者关系的复杂性。建议该文做非线性模型。非常感谢审稿者的建议!诚如审稿者指出的,时间压力与员工的工作结果可能存在非线性或曲线关系。同时,已有的研究也支持了时间压力与员工创造力和工作投入维度潜在的曲线关系。本文支持了时间压力与工作专注的线性关系,却未能排除二者潜在的非线性关系,的确是研究的缺陷之一。参照审稿者的建议,作者在修改稿中增加了关于工作日内早晨时间压力与下午工作专注曲线关系的分析,具体如下。结合本次修改的第二条建议,作者在修改稿中在一般

16、水平增加了身体健康状况和精神焦虑两个控制变量,以更好的检验假设和反映变量之间的关系。参照Baer 和 Oldham (2006)的研究,本文二次曲线关系的检验模型为:工作专注=00 + 01*一般时间压力 + 02*精神焦虑 + 03 *身体健康状况+ 04 *积极情感+ 05 *一般工作专注 + 10 * 早晨时间压力+ 20 * 早晨时间压力平方+ u0 + r。如表格中的M2所示,工作日内早晨的时间压力对下午工作专注有正向的预测作用(10 = 0.078, p 0.05),且解释了当天工作专注2.8%的方差;而工作日内早晨时间压力的平方项对下午工作专注的预测作用并不显著(20 = 0.0

17、30, n.s.)。因此,假设1得到了支持。为了确定是否需要对工作日早晨时间压力斜率的随机项进行检验,本文进一步报告了随机项的检验结果。随机效应显示,截距解释方差为0.244,2(150) =699.70,p 0.001,这表明工作专注均值的方差在不同个体内存在显著的差异。早晨时间压力的斜率方差为0.069,2(155) = 160.50,p 0.05。结果表明,早晨时间压力平方项在不同个体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此外,为了进一步了解工作重要性和完整性是否会调节工作日内早晨时间压力与下午工作专注的曲线关系,作者在M3的基础上加入了“早晨时间压力平方项*工作重要性/工作完整性”的交互项。构建的方程为

18、:工作专注 =00 + 01*一般时间压力 + 02*精神焦虑 + 03 *身体健康状况+ 04 *积极情感+ 05 *一般工作专注 + 10 * 早晨时间压力+ 20 * 早晨时间压力平方 + 06(07) * 工作重要性/工作完整性 + 10 * 早晨时间压力 + 20 * 早晨时间压力平方+ 11 (12) * 早晨时间压力*工作重要性(工作完整性) + 21 (22) * 早晨时间压力平方项*工作重要性(工作完整性)+ u0 + r。M6显示,加入调节变量、主效应、平方项、“每日时间压力工作重要性”和“早晨时间压力平方项*工作重要性”的交互项之后,“早晨时间压力平方项*工作重要性”交互

19、项与工作专注关系不显著(21 = 0.043, n.s.)。相似的,M7显示,“早晨时间压力平方项*工作完整性”交互项与工作专注关系不显著(21 = 0.054, n.s.)。因此,工作重要性和工作完整性对早晨时间压力和工作专注曲线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由于曲线调节检验并不显著,在正文中进行假设和分析的意义并不大。考虑到模型的简洁性,作者在修改中并未加入曲线调节的检验,而仅仅包括了曲线关系的检验。表格 主效应和调节检验变量工作日工作专注M1M2M3M4M5M6M7工作日层次(n=941)时间压力(10)0.088*0.078*0.090*0.099*时间压力平方项(20)0.0300.031

20、0.026一般层次(n=191)截距(00)3.262*3.263*时间压力(01)-0.014-0.018-0.011-0.0170.004-0.0090.008精神焦虑(02)0.0760.0860.0740.0440.0630.0350.054身体健康状况(03)-0.003-0.0210.016-0.0160.007-0.022积极情感(04)0.0900.0940.102*0.105*0.068工作专注(05)0.432*0.425*0.398*0.416*0.401*工作重要性(06)0.148*0.147*工作完整性(07)0.163*跨层次交互项每日时间压力工作重要性(11)-

21、0.108*工作完整性(12)-0.128*-0.130*每日时间压力平方项工作重要性(21)工作完整性(22)0.04320.3380.2870.2390.2670.2770.2730.2680.2920.285注: * p0.05, * p0.05, * p0.001,双尾检验。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支持了工作日内早晨的时间压力与下午工作专注的线性关系,却没有支持二者的曲线关系。该研究结果是与Reis等人(2017)的研究结果一致的。他们的研究发现,工作日内时间压力与工作活力存在曲线关系,但是与工作专注是线性的关系。这表明工作日内时间压力与工作投入三个维度的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对工

22、作专注来说,短期的时间压力能够显著提高个人的专注水平,这与唤醒理论和挑战性压力理论的论述也是一致的。总体而言,本文工作日内早晨时间压力与下午工作专注的线性关系得到了统计结果的支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是与已有的研究结论一致的。因此,本文的研究结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基于本研究较大的样本量,有理由相信短期的时间压力的确可能增加员工的工作专注。这也要求未来的研究基于时间轴对时间压力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更全面的了解时间压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作者也在研究讨论部分对这一点加以强调。Reis, D., Hoppe, A., Arndt, C., & Lischetzke, T. Time pressure

23、 with state vigour and state absorption: Are they non-linearly related? 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2017, 26(1): 94106.2、作者也承认国内外相关研究都表明,时间压力、工作投入还受其他因素影响,应增加控制变量:前一夜睡眠质量、身体健康状况等,否则难以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模型验证不够严谨。按照国外A刊要求,应补收数据,以排除干扰变量影响。感谢审稿者的修改建议!作者认同审稿者的看法,即工作日内时间压力和工作投入的关系可能受到很多

24、干扰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个人的睡眠质量、健康状况和精神状况等都可能干扰二者的关系,有必要对有关的因素进行控制。事实上,作者在施测的工作中,也对员工的一般水平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精神焦虑水平进行了测量。但是,由于身体健康状况(= 0.076, n.s.)和精神焦虑(= -0.003, n.s.)对工作日内的工作专注预测作用并不显著,因此,作者在之前的稿件中并未对二者加以控制。参照审稿者的建议,作者在新的稿件中对一般水平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精神焦虑进行了控制。从研究结果来看,在控制新的变量之后,研究结果尤其是调节效应并无变化。其原因,一是,一般水平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精神焦虑对工作日的工作专注水平影响较小;二是

25、,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大,研究结果相当稳定。值得指出的是,作者在一般水平对身体健康状况和精神焦虑进行控制,而不是在工作日对二者进行控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相比个体间的差异,工作日内时间压力和工作专注的差异较小。因此,由工作日内时间压力引起的工作专注变化也更难捕捉,加入控制变量会稀释主效应。第二,在工作日内,潜在控制变量与时间压力和工作专注的关系是未知的。目前研究中变量的区分度主要是建立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的,而这些变量在个体内部的关系尚未得到较好的探索。尤其是在较短的周期内,这些变量之间相互存在协同或者共变的关系,使得真正区分这些变量变得更加困难。第三,相比工作日水平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精神

26、焦虑,一般水平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精神焦虑对工作日内的工作专注有着更加稳定和普遍的预测作用。因此,控制一般水平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精神焦虑,能够较好的排除身体和精神状况对工作日内时间压力和工作专注关系的干扰。第四,采用体验抽样的方法探索工作日内早晨时间压力和下午工作专注的关系,主要关注个人的瞬时体验,很大程度上排除了身体状况的干扰和回溯误差。因此,体验抽样的方法也减少了工作日内身体状况的干扰。也是基于这些原因,之前的研究(Khnel, Sonnentag, & Bledow, 2012; Lischetzke, 2017)均未在工作日水平控制相应的变量。因此,作者在一般水平控制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精神焦虑是符合研究需要的,也能够控制相关因素的干扰。同时,作者也会在未来的研究中纳入工作日水平的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等,探索它们与工作日内时间压力和工作专注的关系。此外,在加入新的控制变量之后,作者对所有的表格和分析结果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三审修改说明参照评审人的意见,作者对稿件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并在正文以蓝色字体标注。例如,Baer 和 Oldham研究发现,时间压力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呈U型曲线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