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623.45KB ,
资源ID:1634437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3443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葡萄病害识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葡萄病害识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传播,对葡萄幼嫩的绿色组织进行重复侵染,温湿条件适合时,68天便发病产生新的分生孢子。病菌远距离的传播则依靠带病的枝蔓。分生孢子的形成要求25左右的温度和比较高的湿度。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040,最适为30。潜育期一般为612天,在2430温度下,潜育期最短,超过30,发病受抑制。新梢和幼叶最易感染,其潜育期也较短。发病因素气候黑痘病的流行,和降雨、大气湿度及植株幼嫩情况有密切关系,尤以春季及初夏(46月)雨水多少的关系最大。多雨高湿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传播和萌发侵入;同时,多雨、高湿,又造成寄主幼嫩组织的迅速成长,因此病害发生严重。天旱年份或少雨地区,发病显著减轻。黑痘病的发生时期因地区而异

2、。华南地区3月下旬至4月下旬,葡萄开始萌动展叶时,温度条件已达到病菌活动的范围,又值梅雨季,病害开始出现。6月中下旬,温度上升到2830,经常有降雨、湿度大,植株长出大量嫩绿组织,发病达到高峰,病害潜育期在最适条件下约610天。78月份以后温度超过30,雨量减少,湿度降低,组织逐渐老化,病情受到抑制,秋季如遇多雨天气,病害可再次严重发生。华北地区一般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68月高温多雨季节为发病盛期,10月以后,气温降低,天气干旱,病害停止发展。华东地区于4月上中旬开始发病,梅雨季节气温升高,多雨、温度大,为发病盛期,78月份高温干旱,病情受抑制,910月份如秋雨多,病情再度发展。栽培地势低洼,

3、排水不良的果园往往发病较重。栽培管理不善,树势衰弱,肥料不足或配合不当等,都会导致病害发生。特别是对冬季果园卫生工作不重视,园内遗留大量的病残体,则为病菌越冬和第二年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品种东方品种及地方品种易感病,个别西欧品种也易感病,但绝大多数西欧品种及黑海品种抗病,欧美杂交种很少感病。其中感病严重品种有:季米亚特、羊奶、大粒白、无籽露、沙尔其、松小珍珠、红焰无核葡萄、龙眼、无核白、保尔加乐;中度感病品种有:葡萄园皇后、玫瑰香、新玫瑰、意大利、黑坡托、马福鲁特、小红玫瑰等;轻微感病品种有:落巴珍珠、上等玫瑰香、法兰西兰、佳里酿、吉母沙等;抗病品种有:纽约玫瑰、早生高墨、黑奥林、巨峰、先锋、红

4、富士、黑皮诺、特大号、贵人香、康拜尔、玫瑰露、仙索、白香蕉、巴柯、赛必尔2003、赛必尔2007、水晶、金后、黑虎香等。预防措施防治预防方案:安泰生按600倍液稀释喷施,7天用药1次。治疗方案:轻微发病时,安泰生按600倍液稀释喷施,57天用药1次;病情严重时好力克4000倍或拿敌稳3000倍兑水稀释喷施,5-7天用药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防治葡萄黑痘病应采取以减少菌源,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配合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苗木消毒由于黑痘病的无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带病菌的苗木或插条,因此,葡萄园定西时应选择无病的苗木,或进行苗木消毒处理。常用的苗木消毒剂有:1015%的硫酸铵溶液;35%的硫酸

5、铜液;硫酸亚铁硫酸液(10%的硫酸亚铁加1%的粗硫酸);35度波美的石硫合剂等。方法是将苗木或插条在上述任一种药液中浸泡35分钟取出即可定植或育苗。彻底清园由于黑痘病的初侵染主要来自病残体上越冬的菌丝体,因此,做好冬季的清园工作,减少次年初侵染的菌源数量和减缓病情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冬季进行修剪时,剪除病枝梢及残存的病果,刮除病、老树皮,彻底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烂果等。然后集中烧毁。再用铲除剂喷布树体及树干四周的土面。常用的铲除剂有:35度波美的石硫合剂;80%五氯酚原粉稀释200300倍水,加3度波美石硫合剂混合液;10%硫酸亚铁加1%粗硫酸。喷药时期以葡萄芽鳞膨大,但尚未出现绿色组织时

6、为好。过晚喷洒会发生药害,过早效果较差。利用抗病品种不同品种对黑痘病的抗性差异明显,葡萄园定植前应考虑当地生产条件,技术水平,选择适于当地种植,具有较高商品价值,且比较抗病的品种。如巨峰品种,对黑痘病属中抗类型,其它如康拜尔、玫瑰露、吉丰14、白香蕉等也较抗病黑痘病,可根据各地的情况选用。加强管理除搞好田间卫生,尽量减少菌源外,应抓紧田间管理的各项措施,尤其是合理的肥水管理。葡萄园定植前及每年采收后,都要开沟施足优质的有机肥料,保持强壮的树势;追肥应使用含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全肥,避免单独、过量施用氮肥,平地或水田改种的葡萄园,要搞好雨后排水,防止果园积水。行间除草、摘梢绑蔓等田间管理工作都

7、要做得勤快及时,使园内有良好的通风透光状况,降低田间温度。这些措施都利于培强植株的抗性,而不利于病菌的侵染、生长和繁殖。在搞好清园越冬防治的基础上,生长季节,在开花前后各喷1次的波尔多液或500600倍的百菌清液,对控制黑痘病有关键的作用。此后,每隔半月喷1次1:1:200的波尔多液,可有效地控制黑痘病的发展。喷药前如能仔细地摘除也出现的病梢、病叶、病果等则效果更佳。葡萄白腐病葡萄白腐病又称腐烂病,是葡萄生长期引起果实腐烂的主要病害,在葡萄园地发生较普遍,果实损失率在10-15%,在严重的年份里可损失60%以上,甚至失收,高温高湿季节,该病危害相当严重。拉丁学名Coniothyrium dip

8、lodiella别 称水烂或穗烂界真菌界亚 门半知菌亚门英文名Grapevine white rot病原中文名白腐盾壳霉菌主要危害作物葡萄主要为害部位果穗和枝梢,也可危害叶片症状特征果梗和穗轴上发病处先产生淡褐色水浸状近圆形病斑,病部腐烂变褐色,很快蔓延至果粒,果粒变褐软烂,后期病粒及穗轴病部表面产生灰白色小颗粒状分生孢子器,湿度大时由分生孢子器内溢出灰白色分生孢子团,病果易脱落,病果干缩时呈褐色或灰白色僵果。枝蔓上发病,初期显水浸状淡褐色病斑,形状不定,病斑多纵向扩展成褐色凹陷的大斑,表皮生灰白色分生孢子器,呈颗粒状,后期病部表皮纵裂与木质部分离,表皮脱落,维管束呈褐色乱麻状,当病斑扩及枝蔓

9、表皮一圈时,其上部枝蔓枯死。叶片发病多发生在叶缘部,初生褐色水浸状不规则病斑,逐渐扩大略成圆形,有褐色轮纹。病原物病菌为无性生态为白腐垫壳孢(Coniothyrium diplodiella(Speq.)Sacc.),半知菌亚门垫壳孢属。病部长出的灰白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壁较厚,灰褐色至暗褐色,大小为11816491146m。分生孢子器底部壳壁凸起呈丘形,其上着生不分枝、无分隔的分生孢子梗,长1222m。分生孢子梗顶端着生单胞、卵园形至梨形一端稍尖的分生孢子,大小为8.913.26.06.8m。分生孢子初无色,随成熟度的增长而逐渐变为淡褐色,内含12个油球。

10、有性阶段为白腐卡尼囊壳(Charrinia kiplokiella (Speq.)Vuaka et Ravaz),属于子囊菌亚门卡尼囊壳,我国尚未发现。此外,病菌有的还能产生一种小型分生孢子器,有人称为“性孢子器”,其中产生小型分生孢子,大小为461.5m,无色,短棒状,中部膨大。还有一种孢子类型,不生在孢子器中,直接产生在无色、分枝且很长的分生孢子梗上(长180200m)。这种分生孢子(6834m)的形态和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相似。葡萄白腐病的病原物是一种半知菌侵害葡萄引起。病菌生长习性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530,最高35,最低512。分生孢于在1334间均能萌发,在空气湿度达饱和状态下,

11、萌发率可达80%。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在自然界比较干燥的情况下,能保持生活力810个月;如果保藏于实验室内,能保持生命力达7年之久。故分生孢子对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有着很强的抵抗力。分生孢子萌发需要少量糖分的刺激,所需糖分,最低含量为0.01%,最适为2%,在0.001%的糖量中不能萌发。果园白腐病发生与雨水有密切的关系。雨季来得早,病害发生也早,雨季来迟,病害发生也迟。果园内发生此病后,往往每逢雨后,就会出现一度发病高峰。一般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的流行。由于白腐病菌是从伤口侵入的,所以一切造成伤口的条件都有利于发病。如风害、虫害及摘心、疏果等农事操作,均可造成伤口,有利病菌侵入。特别是风害

12、的影响更大,每次暴风雨后常会引起白腐病的盛行。病害的发生与寄主生育期关系密切。果实进入着色期与成熟期,其感病程度亦逐逝增加。果穗的部位与发病也有很大的关系。据调查,有80%的病穗发生在距地面40厘米以下的果穗上,其中20厘米以下的又占60%以上。这由于接近地面的果穗,易受越冬后病菌的侵染,同时下部通风透光差,湿度大、容易诱发病害。病害循环病菌以分生孢于器及菌丝体在病组织中越冬。果园表土中和树上的果穗、叶片和枝蔓的病残体,都可成为病害的初次侵染源。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茵,一般以在地表面和表土20厘米以内的土壤中为多。病果落地后一般不完全腐烂,其上病菌有些可以存活4、5年。干燥病果的基部有一个结构紧密

13、的菌丝体,称为“壳座”,这种器官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壳座”越冬后,能形成新的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经伤口侵入引起初次发病。以后又于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器,散发分生孢于引起再次侵染。一般从6月上、中旬开始,直至果实成熟期,在果园中病害会不断发生。秋末病菌又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在病组织中过冬。发病规律此病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病组织上越冬并能以菌丝在病组织内越冬。散落在土壤表层的病组织及留在枝蔓上的病组织,在春季条件适宜时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可借风雨传播,由伤口、蜜腺、气孔等部位侵入,经35天潜育期即可发病,并行多次重复侵染。该病菌在2830,大气湿度在95%以上时适

14、宜发生。高温、高湿多雨的季节病情严重,雨后出现发病高峰。在北方,自6月至采收期都可发病,果实着色期发病增加,暴风雨后发病出现高峰。在南方,1991年在苏州调查,谢花后7天(6月10日前后)始见病穗,出现第一次高峰;成熟前10天(7月1015日)进入盛发期,为第二次高峰,以后随果实成熟度的增加,每次雨后便可出现一次高峰。近地面处以及在土壤粘重、地势低洼和排水不良条件下病情严重。杂草丛生、枝叶密闭或湿度大时易发病。偏旺和徒长植株易发病。防治措施田间管理(1)选择抗病品种:在病害经常流行的田块,尽可能避免种植感品种,选择抗性好、品质好、商品率高的高抗和中抗品种。(2)增施有机肥:增施优质有机肥和生物

15、有机肥,培养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株根系发达,生长繁茂,增强抗病力。(3)升高结果部位:因地制宜采用棚架式种植,结合绑蔓和疏花疏果,使结果部位尽量提高到40厘米以上,可减少地面病源菌接触的机会,有效地避免病源菌的传染发生。(4)疏花疏果,根据葡萄园的肥力水平和长势情况,结合修剪和疏花疏果,合理调节植株的挂果负荷量,避免只追求眼前取得高产的暂时利益,而削弱了葡萄果树生长优势,降低了葡萄的抗病性能。(5)精细管理:加强肥水、摘心、绑蔓,摘副梢、中耕除草、雨季排水及其它病虫的防治等经常性的田间管理工作。(6)搞好田间清洁卫生:生长季节搞好田间卫生,清除田间病源污染和侵染物,结合管理勤加检查,

16、及时剪除早期发现的病果穗、病枝体,收拾干净落地的病粒,并带出园外集中处理,可减少当年再侵染的菌源,减轻病情和减缓病害的发展速度。药剂防治(1)无公害防治:发病初期,使用安泰生600倍液稀释喷雾,每57天喷施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病情严重时,使用好力克4000倍或者拿敌稳3000倍兑水进行全株均匀喷雾,5-7天一次,连用2到3次。(2)土壤消毒对重病果园要在发病前用50%福美双粉剂、硫磺粉1份、碳酸钙1份三药混匀后撒在葡萄园地面上,每亩撒12公斤,或200倍五氯酚钠、退菌特,喷洒地面,可减轻发病。(3)生长期的喷药防治 开花前后以安泰生类保护剂为主,必须在发病前1周左右开始喷第一次药,以后每

17、隔1015天喷1次,多雨季节防治34次。植保要领(1)发病期,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病果、病叶、病枝等。(2)拉秧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残体。(3)对保护地、田间做好通风降湿,保护地减少或避免叶面结露。(4)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适量灌水,阴雨天或下午不宜浇水,预防冻害。葡萄白腐病(3张)葡萄霜霉病葡萄霜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葡萄病害。我国各葡萄产区均有分布, 尤其在多雨潮湿地区发生普遍,是葡萄主要病害之一。1834年在美国野生葡萄中发现。我国1899年记载本病的发生。发病严重时,叶片焦枯早落,新梢生长不良,果实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植株抗寒性差。中文学名Plasmo

18、para viticola(Berk.dt Curtis)Berl. Et de Toni鞭毛菌亚门纲卵菌纲目霜霉目属单轴霉属分布区域各葡萄产区几乎均有分布。主要症状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染新梢幼果等幼嫩组织。叶片被害,初生淡黄色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褐色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病斑,数斑相连变成不规则形大斑。天气潮湿时,于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发病严重时病叶早枯早落。嫩梢受害,形成水渍状斑点,后变为褐色略凹陷的病斑,潮湿时病斑也产生白色霜霉。病重时新梢扭曲,生长停止,甚至枯死。卷须、穗轴、叶柄有时也能被害,其症状与嫩梢相似。幼果被害,病部褪色,变

19、硬下陷,上生白色霜霉,很易萎缩脱落。果粒半大时受害,病部褐色至暗色,软腐早落。果实着色后不再侵染。发生规律病原为葡萄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单轴霉属。葡萄霜霉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越冬,或随病叶残留于土壤中越冬。次年在适宜条件下卵孢子萌发产生芽孢囊,再由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自叶背气孔侵入,进行初次侵染。经过7-12天的潜育期,在病部产生孢囊梗及孢子囊,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进行再次侵染。孢子囊萌发适宜温度为 1015。游动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8-24。秋季低温,多雨多露,易引起病害流行。果园地势低洼、架面通风不良树势衰弱,有利于病害发生。2001年,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大

20、发生,不少农产的葡萄园在果实尚未完全成熟时,成片葡萄园叶片受害脱落,减产严重,有的甚至绝对。沈阳地区一般7-8月开始发病,9-10月为发病盛期。发病条件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l2年。翌年春季萌发产生芽孢囊,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叶片上,通过气孔侵入,菌丝在细胞间隙蔓延,并长出圆锥形吸器伸人寄主细胞内吸取养料,然后从气孔伸出孢囊梗,产生孢子囊,借风雨进行再侵染。病害的潜育期在感病品种上只有413天,抗病品种则需20天。秋末病菌在病组织中经藏卵器和雄精器配合,形成卵孢子越冬。气候条件对发病和流行影响很大。该病多在秋季发生,是葡萄生长后期病害,冷凉潮湿的气

21、候有利发病。病菌卵孢子萌发温度范围1333,适宜温度25,同时要有充足的水分或雨露。孢子囊萌发温度范围527,适宜温度1015,并要有游离水存在。孢子囊形成温度1328,15左右形成孢子囊最多,要求相对湿度95100%。游动孢子产出温度范围1230,适宜温度1824,须有水滴存在。试验表明:孢子囊有雨露存在时,21萌发40-50%,10时萌发95%;孢子囊在高温干燥条件能存活46天,在低温下可存活1416天;游动孢子在相对湿度7080%时能侵入幼叶,相对湿度在80100%时老叶才能受害。因此秋季低温、多雨易引致该病的流行。防治方法1、清除菌源,秋季彻底清扫果园,剪除病梢,收集病叶,集中深埋或烧

22、毁。2,加强果园管理,及时夏剪,引缚枝蔓,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注意除草、排水、降低地面湿度。适当增施磷钾肥,对酸性土壤施用石灰,提高植株抗病能力。3、选用无滴消雾膜做设施的外覆盖材料,并在设施内全面积覆盖地膜,降低其空气湿度和防止雾气发生,抑制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游动孢子的萌发侵染。4、节室内的温湿度,特别在葡萄坐果以后,室温白天应快速提温至30以上,并尽力维持在32-35,以高温低湿来抑制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孢子的萌发侵染。下午16时左右开启风口通风排湿,降低室内湿度,使夜温维持在10-15,空气湿度不高于85%,用较低的温湿度抑制孢子囊和孢子的萌发,控制病害发生。5、避雨栽培:在葡萄园内

23、搭建避雨设施,可防止雨水的飘溅,从而有效切断葡萄霜霉病原菌的传播,对该病具有明显防效。6、芽前地面、植株细致喷布43%好力克悬浮剂5000-7000倍。发芽后每10天左右细致喷布1次杀菌保护剂,点燃灭菌发烟弹或熏蒸剂。具体用药可采用安泰生600倍液。以上药液应与霉多克或普力克或者银法利交替使用。喷洒非碱性农药时,可掺加1000-1500倍的沃生肥。葡萄灰霉病俗称“烂花穗”,又叫葡萄灰腐病,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葡萄灰霉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生比较严重的一种病害,在所有贮藏发生的病害中,它所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别 名烂花穗、葡萄灰腐病,灰葡萄孢病原拉丁学名Botrytis cinerea病原类型真菌葡萄,

24、番茄,茄子,黄瓜,花序、幼果、新梢、幼叶为害症状花序、幼果感病,先在花梗和小果梗或穗轴上产生淡褐色、水浸状病斑,后病斑变褐色并软腐,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产生鼠灰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与分生孢子。空气干燥时,感病的花序、幼果逐渐失水、萎缩,后干枯脱落,造成大量的落花落果,严重时,可整穗落光。新梢及幼叶感病,产生淡褐色或红褐色、不规则的病斑,病斑多在靠近叶脉处发生,叶片上有时出现不太明显的轮纹,后期空气潮湿时病斑上也可出现灰色霉层。不充实的新梢在生长季节后期发病,皮部呈漂白色,有黑色菌核或形成孢子的灰色菌丝块。果实上浆后感病,果面上出现褐色凹陷病斑,扩展后,整个果实腐烂,并先在果皮裂缝处产

25、生灰色孢子堆,后蔓延到整个果实,最后长出灰色霉层。有时在病部可产生黑色菌核或灰色的菌丝块。1病菌以菌核、分生孢子及菌丝体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有些地方,病菌秋天在枝蔓或僵果上形成菌核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在树皮和冬眠芽上越冬。菌核和分生孢子抗逆性很强,越冬以后,翌年春天条件适宜时,菌核即可萌发产生新的分生孢子,新老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到花序上,在有外渗物作营养的条件下,分生孢子很易萌发,通过伤口、自然孔口及幼嫩组织侵入寄主,实现初次侵染。 病原Botrytis cinerea Pers称灰葡萄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自寄主表皮、 菌丝体或菌核上长出、密集。孢子梗细长分枝浅灰色大小28C

26、)5501224微米。顶端细 胞膨大上生许多小梗,其上着生分生孢子。聚集呈葡萄穗状。分生孢子圆形或椭圆形,单胞 色或淡灰大小915618微米。菌核黑色不规则片状l2毫米,外部为疏丝组织,内部为 拟薄壁组织。有性世代为Sclerotinia fuckeliana(de Bary)F1Jekel称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 亚门真菌。灰葡萄孢霉是一种寄主范围很广的兼性寄生菌,能侵染多种水果、蔬菜和花卉。传播途径灰霉菌主要以菌核和分生孢子越冬,其抗逆性强。翌年春季温度回 升、遇雨或湿度大时从菌核上萌发产生分生孢子,或是其他寄主上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到花 穗上。分生孢子在清水中几乎不萌发,在花器上有外渗物

27、刺激时很容易萌发侵染,发病后产生 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多次再侵染。灰霉病要求低温高湿条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适温21 C。相对湿度9297%,pH35 对侵染后发病最有利。在糖类或酸类物质刺激下,很快萌发。侵入时间与温度有很大关系。16 21 C、18小时可完成侵入,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延长侵入期,4 C约需3648小时,2 C则需要 72小时。春季葡萄花期,气温不太高,若遇连阴雨,空气湿度大常造成花穗腐烂脱落。另一个易发病 期是果实成熟期与果实糖分转化、水分增高、抗性降低有关。管理粗放、施磷钾肥不足、机械 伤、虫伤较多的葡萄园易发病,地势低洼、枝梢徒长、郁闭、通风透光不足果园发病重。

28、葡萄不同品种对灰霉病抗性不同,红加利亚、黑罕、黑大粒、奈加拉等为高抗品种,白香蕉、 玫瑰香、葡萄园皇后等中度抗病,巨峰、洋红蜜、新玫瑰、白玫瑰、胜利等属于高感品种。 细致修剪,剪净病枝蔓、病果穗及病卷须、彻底清除于室(棚)外烧毁或深埋。以清除病原。 清扫落叶,并结合施肥,把落叶和表层土壤与肥料掺混深埋于施肥沟内。 选用无滴消雾膜做设施的外覆盖材料,设施内地面全面积地膜覆盖,降低室(棚)内湿度,抑制病菌孢子萌发,减少侵染;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树势,提高抗性;阻挡土壤中的残留病菌向空气中散发,降低发病率。 注意调节室(棚)内温湿度,白天使室内温度维持在3235,空气湿度控制在75%左右,夜晚室(棚)内温度维持在1015,空气湿度控制在85%以下,抑制病菌孢子萌发,减缓病菌生长,控制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夏季不要撤掉棚膜,(可开大顶风口与底风口),以便防止病菌借雨水传播,诱发枝蔓、叶片发病。合理施肥。施腐熟农家肥为主的基肥。在葡萄果实生长期增施磷钾肥,补施硼锌等微肥。防治偏施氮肥,植株过密而徒长,影响通风透光,降低抗性。果穗套袋,消除病菌对果穗的危害。生物防治:预防:重点预防时期:花期、幼果期。在发病前使用扑海因1500倍货安泰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