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学习者要从证据中提炼出解释,对具有科学导向性的问题做出回答;4)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出科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提出的解释;5)学习者要交流和评价他们所提出的解释。但探究式教学本身没有固定、刻板的模式,教师应在领会探究教学实质的基础上,随机应变,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设计合理可行的探究式教学。高效的探究式教学活动应该表现为学生主体在教师主体的引导和帮助下自觉、主动、自信地进行创造性、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得、积累与能力的发展始终应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状态。 2、问: 传统教学方法有不少借鉴之处,如何把两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2、答:这是一个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探究性教学与传统的指导性教学的结合就表现为探究的“开放性”强弱或探究的“指导性”强弱,不同的探究程度就形成了不同的探究方式。围绕课堂探究的五个基本特征,表4-1-1列举了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在提供组织、指导及训练的量的方面的不同程度。如表4-1-1中越靠近左栏,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性就发挥得越充分,探究就越具“开放性”,而越靠近右栏学生的主体性就发挥得越少,教师的指导越来越多,探究就具有“指导性”。表4-1-1. 课堂探究的基本特征和不同程度基本特征 探究的不同程度1.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学习者探究科学问题学习者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学习者从所提
3、供的问题中选择、据此提出新的问题学习者探究的问题来自教师、学习材料或其他途经,但问题不那么直接,需要有所改变或自己体会其含义学习者探究直接来自教师、学习材料或其他途经的问题2事实(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习者根据问题来收集有关的事实证据学习者自己确定什么可作为证据并进行收集学习者在他人的指导下收集某些数据数据直接给出,学习者进行分析数据和分析方法都给了学习者3.解释(分析与论证)学习者收集事实进行解释学习者总结事实证据之后作出解释学习者在得到指导的情况下收集事实形成解释使用证据形成解释的可能途径已知证据已知4.评价(评估)学习者将解释联系到科学知识上学习者独立地考察其他事实来
4、源、建立事实与已有解释的联系学习者被引导到科学知识的领域和来源可能的联系被给出5.发表(交流与合作)学习者阐述自己的解释、并为之作辩护学习者用合理的、合乎逻辑的论据表达自己的解释学习者阐述自己的解释,在过程得到他人指导学习者阐述自己解释在过程得到了广泛的指导表达的步骤和程序都被给出多-学习者自主探究的程度-少少-教师和学习材料指导的程度-多表4-1-1只是给出了一些探究的形式,至于如何将两类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发挥出最佳效果则取决于教师的经验和创造性。教师只有在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合适的探究方式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3、问: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由于总的教学时间
5、是有限的,势必导致掌握书本知识的时间相对减少,这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水平?这是教师们普遍担心的问题,事实上这里有一个教学观念更新的问题。首先,由于在传统教学中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形成了以“知识为中心”的惯性思维,于是一旦存在与知识传授相冲突的做法时就不自觉的产生这种担心。事实上,传统教学中对知识掌握的要求已大大超过了现行标准的要求,这种过分重视知识传承而忽略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做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因此,这种担心很大程度上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其次,这里涉及一个对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的问题。在对学生评价过程中,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要予以同等重视。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不仅
6、仅是对学生学习和技能的评价,而且还要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目标更多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最后,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对于多数探究活动,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结果更重要。在探究活动中,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得出结论,相反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就是学会学习、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三 如何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实验资源的开发 问: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
7、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许多地方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要达到标准的要求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实验的开发呢? 答:如何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实验的开发?首先应注重现有仪器设备的开发利用,另外,还应重视对身边材料的开发利用。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实验是薄弱的一个环节。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学生的实践活动太少。除了课堂实验外,还应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实验活动,这就可以大大提高原有仪器的使用率。例如,利用放大镜可以做光线的会聚实验,也可以做太阳光的色散实验;利用电流表、电压表、示波器等可以做许多电磁学的系列实验。从当今世界的物理教学改革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
8、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开发低成本实验非常感兴趣。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物理实验已成为一种共识。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材料本身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不能把低成本实验仅仅看做解决设备不足问题的权益之计。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设计这类实验。如用盛水的玻璃杯和球形烧瓶代替凸透镜来研究成像规律;用塑料瓶做非常有趣的水悬浮,水火箭实验等等。利用身边的材料开发物理实验是一个可以大力开发的领域,它的发展将有利于加强
9、物理实验,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第四节 关于课程评价一 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将会有哪些变化?原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功能单一,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本次物理课程改革中,评价将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以“考试”为单一的评价方式,以考试“成绩”为单一的评价依据,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其结果是把优异的成绩给予极少数学生,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伤害,只有失败的体验,其学习潜能未得到发挥。这样基础教育从本质上讲属于精英教育。正如,第一编的改革背景所讲,国家的强盛越来越取决于本国国民科学素质的高低
10、,而非少数精英人物的贡献。如果为了培养精英而忽视对大多数学生的关注与培养,那么国家为这样的精英培养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新的评价与此不同,它把评价看作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它同样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评价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位置,而是为了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将更加注重以下几点:(1)评价内容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而且包括“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2)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表现的评价,不赞成以书面考试为惟一的评价方式。(3)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
11、4)倡导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事实,不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总之,评价将走向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自我促进的能力。二 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点问: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因此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旨在促进发展,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增强学习的信心;评价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评价使每一个学生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并反思不足,逐步形成学生自我
12、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能力。2、评价内容、形式多元化,不仅注重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而且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同时评价方式走向多元化。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教师应该客观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在物理实验、小论文、小制作和科学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情况。笔试只是评价学生学习的方式之一。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评价方式上,要特别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即不仅要注意学生通过过程与方法的学习获得了什么,更应该记录学生参加了哪些活动、
13、投入的程度如何、在活动中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情况。对于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档案式评价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教师应该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来了解学生在情感、科学态度、科学的价值观方面的表现与进步,注意观察,做出记录,并和过去的记录进行比较。同时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对于科学技术社会问题认识的评价。这方面的评价主要是记录学生对这个问题关注的程度,促进学生对于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关注。(3)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评价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应该反思自己的表现、体验和进步,记录有代表性的事实,了解自己的进步,最终学会自我评价。(4)评价与教学相结合。学生在
14、学校生活中进行某种范围的活动,其作品如小制作、读书报告、问题设计或解决等,这些作品能够反映他们学习的情况,从而就具有了评价的意义。当我们使用档案袋评定时,学生就成为选择档案袋内容的一个决策者,从而他们也就从中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进步的机会,具有很强的激励、反思的作用。三 关于考试决定基础课程改革命运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考试”,特别是中考和高考。“评价”等于“考试”的现状必须改变,那么如何正确看待“校内考试”呢?中考作为“校外考试”应如何改革?正确看待“校内考试”应注意以下两点:(1)校内考试是评价学生方式之一,我们应注重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过程性评价,将校内考试与其他评价方式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及时发
15、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反馈与矫正,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2)就校内考试本身而言,目前的方式也极为单一,“笔试”几乎是唯一的考试方式,过分注重等级,注重量化。我们应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主体,选择相应的考试方式,并对考试结果进行不同的处理,尽可能减轻考试对学生的压力。(3)标准是考试的依据,杜绝偏题、怪题、难题。考试成绩也不能作为标示学生类别的标签。物理中考改革有以下趋势: 在考试内容上将更加注重物理实验的考核,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强调STS观念的考查。中考作为重要的校外考试,其目的、功能不同于一般的校内考试。一方面中考要依据“公开、公平、公正”
16、的原则,通过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流选拔;另一方面又要“淡化考试”的筛选功能,减少对学生造成的伤害。目前上海市一些地方开展考前指导,试验“多元评价、多元录取”的办法,并使学校与学生能够进行真正的“双向选择”。第十二章 前景展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实际上已涉及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方法等。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的一系列变革。就本次中学物理课程改革而言,涉及的方面也是全方位的。本章主要是围绕中学物理教育、教师和学生三个核心因素,从较宏观的角度展望本次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前景。第一节 关于中学物理教育随着对科学技术负面
17、效应认识的深入,人们意识到传统科学教育重视科学教育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物理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次中学物理课程改革,中学物理教育将会发生哪些变化?传统的物理教育注重其工具性价值,忽视其内蕴的人文价值,未来的物理教育将更加注重物理教育人文价值的开发,注重科学探究和学生的批判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我们的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使得众多的教育界人士对科学的工具性价值顶礼膜拜。也正如希拉里普特南所说的:“科学在一般文化中的崇高声望要极大的归功于科学的工具性的巨大成功。”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惊人成就遮蔽了科学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爱因斯坦指出“科学对
18、人类事物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熟悉的:科学直接的并且在更大程度产生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不太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对立。”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其内在的精神资源是丰富而具有特质的。科学的人文价值主要表现为理性精神和规范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分析精神和平等意识、开放精神与独立意识。其中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科学精神最本质的体现。 正因为传统的科学教育片面注重其工具性价值,因而传统的物理教学大多重视物理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忽视对物理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关注,也使我们的物理教育脱离了物理发展的历史世界,脱离了我们生活的世界和物
19、理研究的境界。可以说,我们以往的物理教育片面注重工具性价值而忽视人文价值,是不完整的物理教育。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本次义务阶段物理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基本理念“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等等都是来源于对传统物理教育的深刻反思,是重视物理教育人文价值的体现。尽管传统的物理教育片面地注重物理教育的工具性价值,但令人遗憾的是它传授知识的方法过于机械,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扼杀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本次物理课程改革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
20、方式之一。”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既是科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对公民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回溯科学发展的历史,没有对托勒密宇宙体系的批判,哪有哥白尼带来的天文学革命?没有对亚里士多德物理理论的怀疑,又哪来伽利略在运动学上的重大变革?没有对牛顿经典力学的超越,又怎么会有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总之,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批判和创新促进了科学自身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公民的批判
21、精神和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前的国际教育呈现重视人文的倾向,物理教育也在重视工具性价值的同时把握其内蕴的人文价值,给学生以“完整”的物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本次中学物理课程改革中,它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展望未来,它将对中学物理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的过程是人们对计算机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人们开始时是将计算机看作是一种独特的对象,专门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然后要求计算机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接着是要求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最后则是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变革。从这一演进历程中,我们
22、可以看出计算机与教育的整合程度越来越深,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本次中学物理课程改革中,标准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中特别强调“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标准认为“学生的直接经验、学校的实验室条件,都是有限的,也不可能让学生做太多的现场参观,因此,切合学习实际的音像资料是十分必需的。”“投影片、挂图是展示物理情境的有效手段,应该继续开发这方面教学资料。” “学校应该加快局域网的建设和与因特网的连接,鼓励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建立电子阅览室”。计算机多媒体软件以其交互性和超文本链接的能力显示了它在科学教育中的巨大发展潜力。物理课的学习中提倡智能型软件,学生输入条件后它按照科学规律自动
23、给出正确的情境。例如,凸透镜的焦距由学生给定后,用鼠标拖动“物体”,计算机就按科学规律给出物体的像,其位置、大小、正倒、虚实都由机器正确地呈现出来。这种教学软件可以丰富学生对于物理情境的感性认识,深化对于科学规律的理解。对于中学实验室中不能完成的实验,这类软件的意义更为重要。我们还应该加强计算机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将多媒体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实现最理想的学习环境。这一教学思想的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
24、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探究性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计算机与物理课程的整合过程中,让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与探究性教学有机结合,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第二节 关于中学物理教师物理教师是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主体之一,但是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师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从素质上都需要进一步的学习,以便胜任新世纪的课程需要。教师角色的转变、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大势所趋。那么新世纪新课程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物理老师呢?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新的时代特征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根据日本教员养成审议会的面向新时代的师资培养方案提出的“21世纪特
25、别要求教师的素质能力”。它包括以下三项内容:(1)立足于全球视野的素质能力:理解地球、国家、人类。例如:地球观、国家观、人类观;关于个人、地球、国家关系的适当理解;社会集体中的规范意识;丰富的人性与理性(例如,尊重人与尊重人权的精神,男女平等的精神,同情之心,公益服务的精神);国际社会所需要的素质能力(容纳不同的观点与立场,尊重不同价值观的态度,为国际社会做贡献的态度,理解并尊重本国及地区的历史、文化的态度)。(2)生存于变革时代的素质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例如,个性、感受性、想象力、应用力、逻辑思维力、课题解决能力、持续性自我教育能力);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例如,社会性、待人接物能力、沟通能
26、力、社交能力);应对社会变化的知识技能(例如,自我表达能力、媒体知识、基本的电脑应用能力)。(3)教师职务所必然要求的素质能力:理解青少年,理解教育之本质(儿童观、教育观等等),对于教师职业的执着、自豪和一体感(热情,使命感、责任感、兴趣、爱好等等);学科教学、学生辅导的知识、技能、态度(例如,理解教师职业的意义与教师角色、发挥儿童个性的能力、心理辅导的能力、构筑学校同社区及家庭之间和谐关系的能力)。“21世纪特别要求教师的素质能力”对我国培养未来教师不无借鉴意义。它的前两项内容主要是针对新时代对公民的素质能力所提出的多方面要求,其中以全球意识、创造性能力、持续性自我教育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27、、信息素养尤为重要。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时期,他们处理信息、判断是非的能力还很弱,教师的价值取向、理想与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将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因此,良好的公民素养是成为优秀物理教师的基础。但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学物理教育教师,仅仅依靠良好的公民素养是远远不够的,他(她)还必须具有丰富中学物理教育专业素养,这也就是“21世纪特别要求教师的素质能力”的第三项内容。在我国由于受“应试教育”惯性思维的影响,中学物理教师习惯于以一个知识权威的形象出现,教师是教学的绝对主体,而学生是一个被灌输的“容器”。信息时代的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
28、和信息,他们所知道的可能比教师还多,因此如果教师仍然认为自己是知识的主要载体,这种观念可能是有害的。另外,学生也不再是一个被灌输的“容器”,而是自主探究的“主体”。本次物理课程改革特别要求“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强调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标准在教学建议也提到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很明显,这种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和灌输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本次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已成必然。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中,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有如下职责:(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