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40.88KB ,
资源ID:163326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3326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1、、(45)离开而复寻桃花源未果。五、学生按照老师要求自主完成相关字词的学习。可分组练习讨论 (在文中相应位置做好笔记)1、古今异义词归类词语古义古义举例今义鲜美鲜艳美丽芳草鲜美(味道)新鲜交通交错相通阡陌交通交通运输妻子妻子儿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指男方的配偶,老婆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地方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魏晋不管(连词)如此像这样说如此这样缘沿缘溪行缘故,缘分延邀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长延伸不足不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充足2、一词多义归类第一种意思第一种意思举例第二种意思第二种意思举例舍舍弃便舍船房子屋舍俨然寻寻找寻向所志不久寻病终志做标记处处志之标记向以前对着眈眈相向乃竟然乃大惊;

2、乃不知有汉。是失败乃兵家常事复再不复出焉又又复延至其家 3、同义词 都:悉并咸皆 邀:要延 沿着:缘扶4、通假字 要:通“邀”5、特殊用法 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意动用法)6、成语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7、重点词语 落英缤纷 欲穷其林 豁然开朗 俨然 属 怡然自乐 既 叹惋 及郡下 诣 遂迷 欣然规往 津六、布置作业。 1、将课堂所做练习完成在作业本上 2、用现代文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1抽查相关词语2请同学复述课文 二、精读课文,体味品评1、齐读第1段,思考渔人为什么会“甚异之”?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何作用? “忽逢”说明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广之美,

3、是渔人以前未曾所见,因此“渔人甚异之”。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点,一开篇就渲染出一种神秘色彩,扣人心弦。桃花源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作了铺垫。2、桃花源是如此的美丽,如果你是一位桃花源中的人,请你用下面的句式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家乡: 这里的 美(景色、民风、生活),你看 。 (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语言,还可加入自己的细节创造) 例: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3、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与后文中哪句相话相呼应?“大惊

4、”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4、人们听完渔人述说后“皆叹惋”,请你猜想一下渔人述说的内容。外界人们在改朝换代中所受的苦难5、介绍到这里,相信你们已经对桃花源有了全面的认识了,那么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你所认识的桃花源的特点。 参考:我们桃源的风景优美/我们桃源的民风淳朴/我们桃源人民的生活幸福三、齐读全文,探讨主题分小组探究下列问题1、为什么再也找不到桃花源了?这样安排结果有什么好处? 明确:照应开头;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说明这是一个理想的社会,现实生活中没有;增强神秘色彩,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地方。2、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

5、会理想?你觉得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这样的理想?应联系作者所生活的社会时代背景来理解。这一理想社会表现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人生活平等、幸福的向往和憧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和寄托。(可不必引导学生去认识“它只是一种空想”之类的方面。) 这样的理想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人们所渴求实现的。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毛泽东同志有这样的

6、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神州大地,山川锦绣,人民富足,陶渊明若是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外练习六、教学反思22、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目标1、能准确识记重点文言实词,背诵并翻译课文;2、能正确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3、能明确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确立自己的人生志趣追求。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强调朗读品位、渗透学法指导,重视合作讨论。教学重点1加强朗读学习,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正音、释词,理解全文内容。2在理解文意、流利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全文。3明确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

7、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教字方法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争取当堂背诵全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之美爱莲说中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人各有志,人各有爱,在世人都爱豪宅名车的今天,如果谁告诉你他爱陋室的话,你准定认为他有病。而古人中有人甚至为他的陋室写了一篇文章来赞美,一间简陋的居室,究竟美在何处呢?他就是刘禹锡。今天咱们来学习他的一篇著名的美文精品陋室铭。二、作家作品之美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作者和“铭”

8、的特点。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任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2关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三、诵读感知美1、文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就从朗读入手解读它。老师先抛砖引玉,范读全文。请大家在难读难写的字标注一下,注意

9、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基础知识是学习的重点之一。(由学生提出问题,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字词的目的)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有仙则名:著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苔痕上阶绿:长到。草色入帘青:映人。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

10、)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四、品读欣赏美我们不仅能通过阅读感知到陋室的形象之美,还能通过品读欣赏出陋室的意象之美。有哲人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文就是我们用眼睛、用耳朵、用心灵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窗口。本文的美可以概括为语言美、形象美、品格美。(板书三美 )1、探寻语

11、言之美同学们发言的内容可能有:简洁、生动、形象,充满情感之类。点拨:文章的语言之美:一表现在句子的节奏美。二表现在句子的形式美。或偶句,或奇句,或排比句,或长句,或短句,或独词句,既凝练流畅,又错落有致。三表现在句子的表达方式美。百字短文,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一个“美”字连缀全文,文笔简洁,情感丰富。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忆一下电影和电视里看到的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古人读书拉长了声调,像唱歌一样的。(请你给大家模仿一下,好不好?)摇头晃脑的。(也请你给大家模仿一下,好不好?) 是的,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地读,一般语气都

12、比较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一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如舒缓一些读。(生读课文)2、.欣赏形象之美。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陋室内外是何颜色?景色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

13、幽)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明确鸿儒,无白丁(雅)鸿儒可否换成群儒?不能。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明确不能。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

14、?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请同学们读出作者对最喜爱的“陋室形象”进行描画的句子:请同学们谈谈,能从中看出、读出、悟出多少个“美”来? 讨论、点拨:可以看出陪衬美、画面美、环境美、人物美、生活美;可以读出描写美、语音美、情感美;可以悟出品格美、气质美、高洁美、正直美、风度美、清高美、质朴美 顺势点示:写陋室就是写人,咏陋室就是咏志向。作

15、者在这里通过对陋室的描绘与赞美,赋予陋室一种高洁的品格,不仅写的景是美的,而且引人的思想向更广阔更深远的天地伸展3、品味意蕴之美。作者写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一是对“陋室”的衬托,在反复的衬托之中既突出“陋室”的不陋,又表达自己的情怀;二是由古代名贤的居室引出评价和比较,名为写室,实际写人,写出人们对生活理想的选择,突现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对胸怀磊落、行为正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等高洁品德的崇尚。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作者好像是在写陋室,而实际上是托物寄意,弦外有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蕴”

16、。五、吟读歌颂美同学们带着对“陋室”的赞美之情读课文。(三读领悟内涵,男、女生各读一遍)全班竞背(学生自由背,小组中相互背,全班竞背)六、审读判断美1、看材料(教室铭),思考问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漫画翻得勤;琢磨追星去,寻思看电影。可以睡大觉,作鼾声。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蓝球场,好似游戏场。心里云:“混张文凭。” 思考:()材料是针对学生中的哪些现象而言的? ()那么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2、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习刘禹锡,为你的家取个名,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3、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17、(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称颂:人品高尚。批评:逃避世俗,缺少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 小结:学习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择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七、激励传承美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山水 比兴 引 陋室对偶 拟人 描 环境衬托 对仗 夸 朋友虚实 对比 话 生活类比 暗含 立 志向引经 据典 表 态度爱莲说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说”这种文体的特点2、朗读课文,能够感受

18、到文学的美,试着当堂背诵。3、结合注释,领会文章内容。4、能够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了解什么是正衬和反衬5、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学习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追求高洁德行的志向6、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讽喻之情并能够联系实际谈自身感受“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是正衬和反衬的理解。课时安排:一课时预习:1.收集有关各种花的诗句和图片,最好能诗画相配。展示自我才情。可参考后面的综合性学习。布置综合性学习。2.理解文义3.文中哪些语句是在直接描写莲花的?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找出相应的句子。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风度4.作者写的难道仅仅是莲花吗

19、?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还歌颂了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君子,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的高尚的品质。写物是为了写人托物言志5.文中的三种花分别象征什么?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莲 君子 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赞美菊隐逸者志向高洁,隐居避世惋惜牡丹富贵者贪慕荣华,追求名利厌恶讽刺6.作者为什么要写菊花和牡丹,直接写莲就行了吗 ,这样写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何作用?这种写法是什么?理解衬托正衬、反衬的写 法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8

20、.能否模仿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一 、 导入 老师收集了几幅诗画送给大家,看到这么优美的意境同学们一定想说点什么,那么今天我们先听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然后再让同学们说。“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二、出示学习目标三、 听配乐朗诵范读。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订正读音。认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听后学生齐读一遍注意字音,停顿,抑扬顿挫。朗读要点:1读准字音。2用舒缓的语气。3注意抑扬顿挫,有高低起伏。4流利有感情四、理解文义 五、快速

21、背诵,比赛 选取一名,掌声鼓励六、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1阅读思考:文中哪些语句是在直接描写莲花的?2这些语句分别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的?生长环境、体态、气味、气质风度3连线4小结 托物言志七、写作方法探究二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 作者还写了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2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3作者为什么要写菊花和牡丹,直接写莲就行了吗,这样写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何作用?(明确 衬托 正衬 反衬)八、小结本文主旨九、学生说话周敦颐说完莲,现在由我们同学们来说了,说什么呢,模仿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

22、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的是:(1)要注意内在联系;(2)要有新意。教学反思:23、核舟记1、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2、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为适应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而读书 教学设想 可运用道具(核舟模型)或幻灯(核舟图片)配合教学,以便学生有直观印象,加深理解并记忆。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其中最

23、令人喷喷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一棵不起眼的树根经三拨两弄可以变成一只活灵活现、凌空欲飞的雄鹰,这是根雕;一块似可废弃的石头经三琢两磨也可忽然化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或可成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这是玉雕;不仅如此,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还有牙雕、竹雕等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浙江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二、布置课内预习 请大家运用字典并结合黑板上的预习题自读这篇文章(有些题目需在自读本上笔答完成) 1本文出处及作者简介(摘要在自读本上)。2为文章生字词注音并释义,用

24、铅笔标出疑难句。示例:罔、贻、轩敞、?篷等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等 3试分别概括文章段意(要求用语精炼,各不超过十个字)。4思考下列问题:(1)核舟大小如何?(2)在这样小的核舟上雕刻家究竟雕了多少人和物?(3)雕刻者是如何精当巧妙地安置这些人物的?(4)本文虽名为“记”,是不是记叙文,为什么?(5)文章主体部分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6)文章的全部内容安排实际上紧扣了怎样一个核心?三、朗读课文 1.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 每位同学朗读两段。朗读后,各由其余同学对该位同学的朗读情况作评价,或指明其读音的错误,或纠正其断句不当;或称道其成功之处。2.老师指导有关朗读的要领: 读音要力求用标准的普通话,

25、注音要正确,特别是古今异读、变读、通假字、多音字必须严加推敲,查有实据,读准字音才能读得流畅,读准字音才能理解得清楚透彻。 断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古人称为“句读”。文言的断句水平跟读者的阅读面、阅读量以及文言的基础、功底和语感均成正比。但也有一些常规可以提前把握,以便有利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比如句首的发语词“夫”、“盖”等必须断开,“盖大苏泛赤壁云”就不可误读为:“盖大苏泛赤壁云”;另外,断句跟句法关系密切相联,主、谓、宾各成分之间一般应断开;再则,断句与句意必须一致,不可因断句错误而产生歧义或谬误。最后,断句还跟文言的一些语法习惯、文章的感情基调、文体规律、作家作文的习惯、读者的阅读习惯等有关。阅读中均需综合考虑。3在预习并对课文整体内容稍有感知、认识的基础上,在学生稍有阅读文言知识的情况下,教师或可带读,或可范读,力争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达到流利畅达之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而把握文章的整体,获得这种文体的语感。四、研讨课文 本文的题目虽有一个“记”字,是否意味着是一种记叙文体?它与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本讨论题旨在考察同学在预习并熟读之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情况;同时借助比较,让学生对古文中的“记”体文言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学生的讨论可以从下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