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5.43KB ,
资源ID:163311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3311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诗词五首》备课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诗词五首》备课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1、从陶渊明的生平看,他三次出仕,三次归隐,直到41岁那年才决计离开官场,过归隐生活。他的出仕当然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怀着建功立业的壮志有关,以后的出仕也许是与他的贫困生活的逼迫有一定关系。他的归隐又与他看惯了社会的无道,看惯了乱,看惯了篡有关。照鲁迅的说法,看惯了,就平静了,他对社会的不满,理想社会不能实现,所以只把理想寄托于桃花源记中。他的内心是矛盾的,对世事并不能忘情。他在57岁时写的述酒诗,记述了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而杀之之事,就是明证。鲁迅说:“据我的意思,即使是从前的人,那诗文完全超于政治的所谓‘田园诗人’、&山林诗人&是没有的。完全超出于人世间的,也是没有的。

2、既然是超出于世,则当然连诗文也是没有的。诗文也是人事,既有诗,就可以知道于世事未能忘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忘记了陶潜的述酒和读山海经等诗,捏成他单是一个飘飘然,就是这摘句作怪。自己放出眼光看过较多的作品,就知道历来的伟大的作者,是没有一个&浑身是“静穆”&的。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题未定”草(七)弄清了这个问题,就把握了陶渊明的矛盾内心,这对更好地理解饮酒诗不无帮助,同时对解读陶渊明的其他诗文也会带来相当的便利。当然,对陶渊明来说,道家思想对他的影响也是较为显著的,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这一点。2从饮酒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诗的开头四

3、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住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看来这在当时确实是不易做到的。从封建社会直至今天,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常常是人们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已成了普遍现象。惟独作者却是个例外。因而生出第三句的设问:“问君何能尔?”这实在是个令人惊奇而关注的问题。作为自答结果的第四句更妙:“心远地自偏。”我的心灵思想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社会官场,超脱了世俗,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客,因而我的所居之处也变得僻静了。看来,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

4、快的。3盂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的题目是如何反映诗的内容的?此诗有人认为是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西游长安时,也有人认为张九龄于开元二十二年五月至二十四年十一月在位,而此期间孟未到过长安,此诗并非面赠而是寄赠。那么诗中写洞庭湖是否是实写,也未可知。不过,作者写此诗的目的是将此诗赠给居相位的张九龄以表达无人引见的苦衷,希望张能录用自己。诗的前四句写八月湖水涨满,湖的蓄积十分丰富,湖水动荡充满力量。诗的后四句告诉张丞相,自己想渡过湖去,苦于无舟,要想在湖中垂钓也缺乏钓具,旁观别人垂钓,也只能是空有获鱼之情罢了。可见“望洞庭湖”是为“赠张丞相”而写,“赠张丞相”是因“望洞庭湖”而来。题目很好

5、地反映了诗的内容。4李白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引起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5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认为自己在受诏人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

6、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其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6如何理解渔家傲中的“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无计”?这里的“归无计”,不能理解为“对回家之事无计可施”。倘若这样理解,显然与全词的意境不符。这首词,上阕极写边塞的秋景之荒凉、孤寂、悲凉。下阕的“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本身表达了一种因果关系:由于燕然山上还未刻石记功,所以回家的问题还未作打算。这就清楚地表达了“归无计”的确切意思,它并非是“对回家之事无计可施

7、”之意。若那样的话,则此词表达的情感是低沉而消极的了,而实际上这词表达的情感是悲壮而积极的。7“将军白发征夫泪”应作如何理解?现在的几乎所有选本,对这“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解释是:为国为家的白发将军,面对浊酒而陷入沉思,战士们在寒夜中徘徊,面上泪痕说明他们内心的苦闷。我觉得这句应理解为互文:在那样艰苦的边塞军旅生活中,壮志未酬,难免会勾起思家思亲之情,这里有白发的将军无疑,也有白发的士兵的可能;士兵有流泪的事实,但也不能排除有将军流泪的可能。从今天的情况看也会是这样:白发并非一定与年龄大小、官职高低有关,流泪也并非只是年青人、下级军人的专利。三、选题设计1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诗“悠然见南山”有两

8、种版本,另一版本为“悠然望南山”,你认为是用“见”好还是用“望”好?研究方法:(1)将这两种版本收集到手。(2)收集关于这两种版本的尽可能多的评论。(3)比较这些评论的异同。(4)研读原诗,对原诗读出自己的心得。(5)将自己的心得与那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比较,从而作出自己的判断。参读书目:王瑶编注陶渊明集,作家出版社,1956年8月第1版;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下册第二分册,中华书局,1964年5月第1版;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第1版;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季镇淮等选注历代诗歌选第一册,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3月北京第1

9、版;许金榜历代山水田园诗赏析,明天出版社,1986年3月第1版;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题未定”草(七);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编写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7月第1版;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7月第1版;林庚中国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第1版;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下册,中华书局,1962年8月第1版;萧统编文选上册,岳麓书社,1955年9月第1版;苏轼东坡题跋引语,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下册。2试将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与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又题为近试上张水部)进行比较

10、研究。(1)收集关于这两首诗的资料,包括不同版本的注释、选讲、赏析、评论、背景材料等。(2)收集关于这两位作者的资料,包括生平、年谱、思想、创作主张、背景材料等方面的资料。(3)仔细研读这两首诗,以获得自己的感悟。(4)对这两首诗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比较,以作出评价。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陈伯海主编唐诗汇评,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年5月第1版;孙育华主编唐诗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2019年10月第1版;贺新辉主编全唐诗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四、备教卡片卡片此诗景与意会,故可喜也。无识者以见为望。白乐天效渊明诗有云:“时倾一樽酒,坐望

11、终南山。”则流俗之失久矣。惟韦苏州答长安亟裴棁诗云:“采菊露未晞,举头见秋山。”及真得渊明诗意。(苏轼评语,名贤诗评)卡片渊明诗有奇绝不可及之语,如“结庐在人境”四句,由诗人以来无此句。(王安石评语,陶诗汇注)卡片东坡云陶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则既采菊又望山。意尽于此,无余蕴矣。非渊明意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面累远,此未可于文字精粗间求之。(晁补之鸡肋集)卡片“问君何能尔”:问得远。“心远地自偏”:“心远”二字,千古名士高人之根。“悠然见南山”:“见”字无心得,妙。“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真意、忘

12、言,即在此数句。(钟惺古诗归)卡片“悠然望南山”,望一作见,就一句而言,“望”字诚不若“见”字为近自然。然山气飞鸟皆望中所有,非复偶然见此也。“悠然”二字从“心远”来,东坡之论,不必附会。(何焯义门读书记)卡片此但书即目即事,而高致高怀可见。起四句言地非偏僻,而吾心既远,则地随之。境既闲寂,景物复佳,然非心远,则不能领其真意味。既领于心,而岂待言,所谓“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言”,有曾点之意。后六句即“心远地偏”之实事。(方东树昭昧詹言)卡片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处,白鸟悠

13、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王国维人间词话)卡片这首诗,尤其是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得到很高的称誉。然而简单地以这种美学境界来概括陶渊明的全部创作,又是偏颇的。因为事实上,陶渊明诗文中,表现焦虑乃至愤激的情绪,还是很多,其浓烈几乎超过同时代所有的诗人。但也正因为焦虑,他才寻找静穆。这是在新的困境与背谬中所寻得的理念和诗意上的完美的生命形态。(骆玉明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中对饮酒二十首(其五)的赏析)卡片

14、老杜有岳阳楼诗,孟浩然亦有。浩然虽不及老杜,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亦自雄壮。(曾季狸艇斋诗话)卡片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虽律也,而含古意,皆起句之妙,可以为法,何必效晚唐哉?(杨慎升庵诗话)卡片1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浩然壮语也。(胡应麟诗薮)卡片12此临湖而兴求仕之思,复量其才而不欲进也。(唐妆询唐诗解)卡片13起便别,三、四典重句法,最为唱。后托兴可伤。(周敬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卡片14如浩然“涵虚混太清”,子美望岳之“阴阳割昏晓”等句,真妙寺化工,在诸名家不可多得。(陆佃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卡片15混混不落边际,三、四惬当,浑若天成。(陆时雍唐诗镜)卡片16起得

15、大。次句五字妙,六句感兴深厚。(郭浚增定评注唐诗正声)卡片17颔联较工部“吴楚东南”一联为近情理。凡咏高山大川只可如此,若一往作汗漫岭赠语,则为境所凌夺,目眩生花矣。予于登慈恩寺塔诸诗雅所不赏以此。(王夫之唐诗评选)卡片18“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自然是登岳阳楼诗。尝试设身作杜陵,凭轩远望观,则心目中二语居然出现,此亦情中景也。孟浩然以“舟揖”、“垂钓”钩锁合题,却自全无干涉。(王夫之姜斋诗话)卡片19孟诗本自清淡,独此联气胜,与少陵敌,胸中几不可测。(邢昉唐风定)卡片20襄阳洞庭之篇,皆称绝唱,至欲取压唐律卷。余谓起句平平,三、四雄,而“蒸”、“撼”语势太矜,句无余力;“欲济无舟揖”二语

16、,感怀已尽,更增结语,居然蛇足,无复深味。又上截过壮,下截不称。世目同赏,予不敢谓之然也。(毛先舒诗辩坻)卡片21山谷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不知&云中下蔡邑,林际春申君。”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不如&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此论最有神解。(王士桢带经堂诗话)卡片22读此诗知襄阳非甘于隐遁者。语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外望张公之援引也。(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卡片23前半望洞庭湖,后半赠张相公,只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乞之痕。(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卡片24题中“张丞相”当为张九龄。后四句隐隐然确有干乞意。昔贤常以此而略有轻薄之意。张九龄是贤相,向他干乞,又有何

17、妨?牯向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干乞,方为有碍身位。昔时贤者常因政治腐败、官场黑暗、报国无门,而走归隐之路。非无报国之志也。若陶靖节、王右丞、孟襄阳等无不如此。若专以为归隐便好,越隐越好,而有求仕之意使坏,仅以此来衡量诗品高下,人品高低,则似欠妥矣。(孙琴安唐五律诗精品)卡片25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的旧题。这诗抒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郁抑不平的感慨。尽管在现实社会里到处碰壁,找不到出路,然而结尾的地方,诗人仍然坚信自己的理想会有实现的一天,表现出一种热爱生活的乐观积极精神。(马茂元注李白诗)卡片26这诗是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结

18、尾处,忽开异境,幻想抱负总会有实现的一天,充满着冲决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精神。(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卡片27(观刈麦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绵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运用对比手法的能手。他在诗歌创作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

19、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贾文昭唐诗鉴赏辞典中对观刈麦一诗的赏析)卡片28“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将军(词人自己)为什么通宵不眠,发为之白?很明显,是“燕然未勒归无计”造成的;征夫为什么会落泪?是出于同样原因。他们和将军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既希望取得伟大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妻子儿女魂牵梦绕。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将军与征夫的矛盾情绪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和婉约词的风格完全不同。这首词,有人说是“表现了作者的英雄气概和战士们生活的艰苦性”,这只是表面

20、看法,其实它是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消极防御政策所赞成的严重后果形象的概括与反映,这是唐代一般的边塞诗所难以比拟的。(李廷先唐宋词鉴赏词典中对渔家傲一词的赏析)卡片29渔家傲的基调是低沉的,它给读者具体的感受,是悲愤而又惆怅不甘的低徊情绪,这是由作者所处的时代与政治环境所决定的。作为一个有理想的封建士大夫,具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迈精神,而在事与愿违,侘傺坎坷之际,又不免消沉。这样就构成了他内心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词里也表现了两个方面,由于他关怀现实,对社会现实充满了愤懑与不平,所以排再,所以沉郁;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所以哽咽,所以悲凉,所以情调低沉。两种互相排斥的因素对立的统一,形成了范词的独特风格。(马茂元、王从仁苍凉悲壮的边塞号角谈范仲淹的)摘自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19年8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