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地理大纲考点全覆盖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1、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天体系统的结构:地球月球其它行星系其它恒星系河外星系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距太阳由近到远顺序排列,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有“小行星带”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即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地球的普通性:地球与其它行星的运动特征相似,都按自西向东的方向绕太阳公转;公转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即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
2、天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太阳光照条件一直稳定外部条件 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 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形成了适宜的温度范围,使地表的水多以液态存在 。自身条件 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并经过长期演化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生存的大气层。 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形成原始海洋(充足的水分)。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向地球提供巨大能量,维持生物的生存与发展;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波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极光和磁暴现象;对气候产生影响,与降水量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没有特定关系。3、地球运动的地
3、理意义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比较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意图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自转3600,23时56分4秒,为一恒星日。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为一太阳日。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速度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相等,为150/小时。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23026,在数值上与
4、地轴的倾角互余。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四季和五带。太阳直射点移动情况如图所示: 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昼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由于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的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这就产生了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区时计算: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东+西”。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从
5、天文意义来看,夏季就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的季节;春秋季则是冬夏季之间的过渡季节。一年中,地球上昼夜长短和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造成地球表面的季节更替。4、地球的圈层结构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重要特点外部圈层大气圈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从地面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水圈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还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生物圈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
6、于地壳、水圈和大气圈中,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内部圈层地壳在横向上,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其中大洋地壳远比大陆地壳薄。在纵向上,地壳的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硅铝层在大洋中很薄甚至缺失。地幔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核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 岩石圈是介于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一个圈层。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了解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及其主要特点,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分类形成过程典型岩石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
7、凝固而成。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玄武岩沉积岩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外力搬运、沉积,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其典型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变质岩原有岩石在地壳深处承受着高压,并受到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作用,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岩石。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页岩变质为板岩、砂岩变石英岩、花岗岩变片麻岩地壳物质内部物质循环过程:2、地表形态的变化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背斜:岩层上拱、中心岩层是老岩层储存石油、天然气;建隧道地质构造 向斜:岩层下弯、中心岩层是新岩层
8、有水 断层:岩层错位大型工程避开断层注意:背斜成山:岩层上拱,形成山岭内力作用 背斜成谷:顶部受到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容易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外力作用 向斜成谷:岩层下弯,形成谷地内力作用 向斜成山:槽部受到挤压,岩层变结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外力作用地质构造成因对地形的影响实践意义褶皱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后,发生的弯曲变形。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向下弯曲的是向斜。正态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倒置地形: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向斜盆地中多地下水。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使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
9、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大的断层常形成谷地或陡崖。隧道、水库选址尽量要避开断层 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外力作用形式侵蚀地貌沉积地貌流水沟谷、瀑布、峡谷,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风力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沙丘、沙垄冰川U谷、冰斗、刃脊、角峰3、大气受热过程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用下列图表示,在此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地面的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此即大气的温室效应。大气同时向外辐射红外线,其中
10、大部分朝向地面,即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关系:太阳照大地(太阳短波辐射)、大地暖大气(地面长波辐射)、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如图所示,近地面空气受热引起气流上升运动,近地面空气冷却引起气流下沉运动。空气上升使高空气压升高,等压面向上凸起;空气下沉使高空气压降低,等压面向下凹陷。高空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导致近地面气流上升处气压下降,等压面向下凹陷,近地面气流下沉处气压升高,等压面向上凸起。近地
11、面空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特别指出的是:高压、低压是同一水平面比原来受热均匀时的增加或减小,而在同一地点的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始终越低。竖直方向上的大气运动:高温上升,低温下沉。同一水平面上水平运动方向:高压吹向低压.在自然界中,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有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如图所示。4、气压带与风带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如图所示。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其移动规律如图所示。一般地说,高气压带气流下沉,气候干燥,低气压带
12、气流上升,降水较多;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风带,气流较湿润,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风带,气流较干燥。而由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会使同一地区的气候呈季节性变化规律。统计图类型气候特征大气环流状况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热带草原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炎热干燥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冬季受信风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偏北风雨热同期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温差大,年降雨
13、量少且集中在夏季,四季分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位于温带大陆西海岸,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位于亚热带大陆西海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季风环流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并不完全呈带状分布,而在海洋和大陆分别随季节变化形成高、低气压中心,并引起冬、夏季风向的变化。人们将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全球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和南部最为典型,如图和下表所示。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地区季节风向形成原因东亚冬季西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东南季风南亚冬季东北
14、季风海陆热力差异夏季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明显,因此季风气候最显著)5、天气系统结合实例,说明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冷气团前缘插入暖气团下部,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水汽在上升冷却过程中成云致雨。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云层增厚和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位置,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好。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暴天气,以及 冬季的寒潮,属冷锋天气。暖锋与天气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叫暖锋。在暖锋上,暖气团沿冷气团主动地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当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雨过天晴。春季,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常有暖锋活动。准静止锋与天气准静止锋是指移动幅度很小的锋。其时,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就是准静止锋造成的;冬半年的昆明准静止锋使得昆明和贵阳天气有很大差异。分类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