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们之中的繁华建筑,有的大如修道院,却没有它们应有的古朴、美丽和圣洁。有的只是永不停息的机器所发出的喧嚣声。而当铃声响起,可怜的人们知道要忙着去工作,而不是去祷告。”材料三:托马斯麦卡莱,自由派议员、历史学家。在1830年发表探讨罗伯特骚塞在“社会进步和展望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人活得更长寿,因为他们有更好的食物,更好的居住条件和衣着,以及医疗。而这些方面要归功于国家的制造业所创造的财富。骚塞先生说他已经发现了区分制造业和农业所产生影响的方法。这方法是什么呢?当你站在山坡上,看着一间农舍和一个工厂,你觉得哪个更加美丽。骚塞先生是否认为是英国农民所生活的农舍呢?因为那里有树篱、花园,蜂箱和果园
2、。材料四:肯布尔,女演员、诗人、戏曲家。在1830年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首次火车旅程中的见闻。“曼彻斯特的群众高喊“废除谷物法”,这些群众是一些最没有秩序的工匠和机械工人,他们满怀对政府极为不满的情绪。嘘声和抱怨声正等待着载有重要影响人物的车队,那里坐着英国的首相。冷峻和肮脏的一群人,怒视着已经被竖立的一架织布机,并且将它砸成齑粉。那个饥饿且衣衫褴褛的纺织工人显然是当中的代表。捣毁机器和反对富有的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人所获得的胜利,很可能使他们从中获益,而且感到光荣。材料五:托克维尔,法国思想家、历史学家。1835年到访英国的曼彻斯特。“城市外观,证明了人类的个人权力,而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的权力。在
3、这里你不可能看到人们悠闲地漫步在城市的街道,或者在郊区寻找简单的快乐。交叉的道路川流不息,这些看起来是抽象的,其内容却粗鲁并令人感到忧郁。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材料六:1842年,公共健康改革者,查德威克的综合报告劳动居民的卫生状况“腐烂的动植物产生了空气中的杂质,劳动阶级的住房潮湿而逼仄,并弥漫着污浊,而且每况愈下。每年由于污秽和通风条件恶劣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比我国在近代进行过的任何战争伤亡还多。处于这种环境
4、的居民接受良好道德的影响较弱,同良好生活环境中健康生活的居民相比,教育对他们的积极影响非常有限。这些不利的环境可能会熏染出一群恣意妄为、挥霍无度和酗酒成性的成年人,往往热衷于色情上的满足。材料七:崔斯坦,法国社会学家,妇女权利倡导者,1842年所出版的杂志文章。“除非你已经到过制造业城镇,看到曼彻斯特的工人,否则你无法理解他们躯体的痛苦和道德的沦落。大多数工人缺乏衣服、床、家具、燃料,以及健康的食物,甚至是土豆。他们要在小房间中工作12小时,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他们大都体弱多病,眼睛无神。如果你到过这里的一间工厂,你可以容易地看到,工人的福利从来就没有在工厂主的脑子中出现过。上帝啊,怎能只用生命
5、的代价换来发展呢?材料八:1843年,创办和主编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医疗改革者托马斯维克利的统计结果。材料九:1852年,曼彻斯特被授予皇家宪章,企业行名录的序言。“英国的其他任何地方,甚至是伦敦,都可能没有像曼彻斯特一样,展现出如此显著、富有吸引力的世界工厂。曼彻斯特人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曼彻斯特主要受惠于它的商业和制造业的地位。最近,它已经在英国的任何其他城镇,乃至世界鹤立鸡群了。它的工业产品几乎输入到地球上可居住的任何一个国家。材料十:威廉亚历山大艾布拉姆,记者和史学家,1868年发表的杂志文章。“在过去的25年里,工厂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已经大有改善。1844年通过了每天10小时制的劳动工
6、时法,过度的劳动时间已经减少到每天10个小时,工资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机器的生产效率提高,以及工作环境的改善。一间新的棉纺织厂,具有一流的生活环境,那里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以及浴室和公共图书馆。这里,已经没有过去那么多不满的声音。疾病和死亡率,已经减少到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材料十一:19世纪70年代,反映社会问题的图片周刊。艾威尔河上的黑修道士桥(Blackfriars Bridge)的四周景象。 好试题“好”在哪里这道美国AP欧洲史的材料写作题无疑是一道好题,至于它好在何处,我们不妨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析。1。材料揭示的问题意义重大众所周知,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一直是人们持续争论的话
7、题。经过工业革命的曼彻斯特,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从一开始,工业革命就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例如浪漫诗人骚塞,法国学者托尔维克,法国女权主义者崔斯坦等。他们认为工业革命给曼彻斯特带来了弥漫的烟雾,劳动居民生存环境非常恶劣,人们忙碌工作,没有幸福感,精神贫困,道德的沦丧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工业革命让曼彻斯特成为世界工厂,居民的生活和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如自由派议员麦卡莱、历史学家艾布拉姆等。为了更好地考察这个问题,查德威克于1840年开始,在政府的支持下,对曼彻斯特等城市的居民生活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在1842年发布了著名的劳动居民的卫生状况报告。此后,医疗改革者维克利也对曼彻斯特
8、等地区的居民的平均寿命进行调查,这两份调查的结果令人触目惊心。它们也促使政府和社会更加清醒地认识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在1852年政府制定了劳动工时法等法规。同时随着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工人阶级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也有所提高。2。材料考查的目标全面且层次较高这道试题考查的是学生高层次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史料的阅读、分析、理解和处理的能力,而不是了解学生先前掌握的历史知识。据此,学生需要学会批判性地阅读这十一则材料。首先,需要单独对每一条材料进行批判性的阅读。所谓批判性的阅读就是学生应该关注每条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及揭示的观点与立场,是否存在“价值偏见”,而不是仅仅复述材料的内
9、容。比如材料四,它的撰写者是英国的女演员肯布尔,撰写时间是在1830年。作者描述了自己在利物浦通往曼彻斯特的火车旅程的见闻当时曼彻斯特群众捣毁机器,抗议,要求废除谷物法的情景。此外,作者还对事件进行了分析,认为“捣毁机器和反对富有的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人所获得的胜利,很可能使他们从中获益,及感到光荣。”同时,我们也发现作者对工人阶层存在偏见,如“这些群众是一些最没秩序的工匠和机器工人,他们满怀着对政府极为不满的情绪。其次,学生还需要具备从整体上分析全部材料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按一定的逻辑组织材料。比如,学生需要分析表达相似观点的材料,如材料六和材料七,都表达了工业革命中的曼彻斯特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恶
10、劣,人们道德水平下降的观点。此外,对于那些来自相同时期、相同阶层、性别、相同地理位置的材料,也需要学生从整体上加以把握。例如,材料十一,明显在地理位置上跟其它材料不同,它描述的是伦敦的恶劣的环境,而其它材料是关于曼彻斯特的。因此,学生需要考虑为什么提供了这一则材料,它的目的是什么。虽然不是曼彻斯特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是能够起到佐证的作用,表明当时严重的环境污染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一个普遍后果。再如,学生根据材料三、材料八,可以看到1843年曼彻斯特地区的工人或技工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而士绅或专业人员的寿命只有38岁。而自由派麦卡莱,在1830年却认为“人活得更长寿”,显然并不全面,有失公正
11、。可见,学生惟有整体上阅读材料,理解和分析材料之后,才能顺利地撰写一篇小论文。显然,这道试题利于考查学生高层次的历史思维能力。3命题的导向凸显人本和思考的复杂性(1)关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从命题的主题来看,它典型地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在社会层面产生的消极影响。美国历史学家约翰巴克勒等人在西方社会史一书中认为:“早期英国工业革命作为对近代工业造成负面社会影响的最典型案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实际上,英国工业革命造成的社会消极影响,也一直是历史学界争论的话题。因为英国是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工业革命在那里所造成的社会问题最为严峻。因此,以曼彻斯特的工业化所产生的社会问题,非常明
12、显地触及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令人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其中包括了环保问题、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工厂工人的生活等,也凸显命题人对“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关注。(2)倡导多角度多视角分析问题。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材料很多,美国历史学家约翰巴克勒等人认为“如果把当时持批判和辩护立场的人分别加起来,那么,认为工人阶级状况恶化的这一方应该是多数派。但持不同意见的显然大有人在。历史学家们为了更深入地分析这个问题,必须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各种情况。”从这道试题提供的材料及考察要求来看,它显然要求学生应该从不同的角度考察曼彻斯特工业化所出现的问题。从材料的类型来看,包括了地图、期刊论文、医学数据统计、历史学家的评论文章、企业
13、行名录的序言、历史照片。从材料撰写者来看,包括了诗人、历史学家、医学家、社会改革者、地理学家、艺术家、记者、女权运动者等人。这些不同的视角和考察方法,能够让学生从多种视角审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曼彻斯特工业化化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当时人们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学生更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同时,政府也在主动采取措施,逐渐改善人们的生活。正如材料十所指出的那样,“在过去的25年里,工厂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已经大有改善。4. 命题渗透的史学观念比较先进首先,社会史研究的显著特点是“自下而上”,即在研究领域关注下层群体;在研究的立场,采取的是同情地理解,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审视芸
14、芸众生。例如,本试题关注的是工业革命中曼彻斯特的工人生活,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卫生状况、精神状况。而且也引入了几条采用“平民立场”的材料,从而帮助学生同情地理解工业社会基础的普通大众。其次,从环境史的视角看工业革命,它补充并挑战传统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历史分析类型,有助于修正旧有的历史观念环境史,重新审视“发展”的定义。在某种意义上说,“生态过程视角下的发展的含义是:改进质量,增进生活艺术,发现更有效、更具创造性且更少浪费地使用资源的方式,以及拓展道德的内涵。”此外,我们发现材料中,对工业革命中工人的身体状况、物质文化,以及这些普通大众的感受和个体体验。这些也是新文化史所关注的领域。“许多新文
15、化史家更在题材上极力拓展,以吸引读者的注意,从喜怒哀乐、身体发肤,到衣 食住行、生老病死,都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的符号和象征展开历史的演绎。5。命题的设计思路新颖而开放它根据“确定论述的主题呈现与主题相关历史背景呈现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学生批判性阅读材料根据材料撰写小论文”来呈现试题。显然,它是综合常见的历史材料题和小论文题两种题型。首先,它区别于我们常见的材料题的命题思路,即根据“呈现材料(一般不超过5则)呈现问题学生根据材料回答相应的问题”。其次,它也不同于常见的历史小论文的命题思路,即根据“呈现简单的背景信息确定论述的主题根据主题撰写小论文”。这种综合材料题和小论文题的命题思路,一方面汲取了材料
16、题所具有考察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又避免学生过多的复述教科书的论述,避免死记硬背。另一方面,又汲取了小论文题所具有的开放性的特点,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论述问题,以及论述的逻辑和层次、组织材料、表达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学甚至考试命题中,或许可以借鉴AP欧洲史材料写作题的命题思路:“呈现与主题相关历史背景呈现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学生批判性阅读材料学生自拟主题根据材料撰写小论文”。6。评分的策略方法科学而富有发展性AP欧洲史试题采用的是“核心评分量规”(Generic Core Guide)。从下面的“核心评分量规”来看,基本分数主要由以下评分标准构成:论题、材料讨论、材料理解、材料运用、材料分析和组织
17、,这是学生需要展现的基本历史技能。此外,学生只有在获得全部的基本分数后,才能获得额外的分数,其中包括了考生还能够利用试题提供材料以外的历史知识来完成这篇作业。这些评分量规中的要素,是根据分析材料所必须考虑的历史技能来设计的。这一评分方法,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没有具体的知识点来呈现试题的答案,而是以材料写作题需要的历史技能作为评价的要素。这显然与我们在评卷中经常使用的根据采分点给分有所不同,也符合AP欧洲史课程指南中特别强调的理念:材料写作题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套评分量规,弹性地评估学生的答卷。具体情况可参见下表:(注意分数范围0-9不是代表这道题是9分题,它还要经过换算,总之它
18、占试卷总分的22.5%。)基于材料的写作题的核心评分量规分数范围(09)基本分数额外分数提供合适、清晰的,切中材料要义的论题。论题不要简单重述问题。独特的和细致地讨论大部分的材料。理解大部分材料的基本含义(不要多于一个误解)运用合理论据来支撑你的论点。至少运用三条材料来分析某个论点或偏见。至少清晰地组织三条相关的材料来分析材料。加分部分,必须在学生达到基本分数6,才能获得加分部分的分数。例如:使用清楚、分析透彻和综合性强的论题。使用所有或几乎所有的材料。通顺地表达各个问题。使用有说服力的材料作为证据理解材料中的细微地方至少分析四条材料中的观点或偏见能够多种途径分析材料(例如分析、比较、综合)能
19、够提供相关的额外的历史内容小计 6小计 3总分 9我们也能编制这样的试题吗下面我们以“曼彻斯特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为参照,以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期间兴办京师同文馆为切入点,采用SOLO评价标准,编制一道材料写作题,与大家分享,供参考批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关于同文馆的创设。(京师同文馆)的初意仅仅在于培训中西外交上所需要的翻译人员。它最初的录取人数限制在从八旗满族子弟当中挑选的二十四名青年;学生们要在学习中文课程的同时,也学会一种欧洲语言。由于清朝的文官制度和科举考试制度没有改变,这些新学校从一开始就不得不面临鼓励学生的问题。京师同文馆三年制优等毕业生可以被保举为八品或九品官,通过更进一
20、步考试的学生甚至可以升授为七品官,直到委任为京畿官僚机构中的主事。在1866年12月的奏折中,总理衙门建议应该鼓励那些举人和举人出身的官吏报名到同文馆肄习新开科目(即天文算学。它包括化学和机械制造)。之后在1月28日,恭亲王和他的同僚们进一步上书,建议应该鼓励进士,特别是翰林院成员包括有声望的编修们报名,并在三年课程结业之后给予“格外优保”。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第十章关于同文馆的学生数。总理衙门1867年7月初奏称:“两月以来,投考之人,正途与监生杂项人员相间共计投考正杂各项人员九十八名”,临时又有26名没有参加考试。参加考试的72名中,不少是因为待遇极为优厚才来报考,所以学生质量很差。只得
21、勉强录取了30名,第二年就淘汰了20名,最后毕业的只有5人。雷颐:晚清风云七十年关于1862年同文馆的招生问题。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人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了同文馆以后,亲戚朋友对于本人,因为他是小孩,还没有什么鄙视,对于学生们的家庭,可就大瞧不起了,说他堕落,有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亲戚关系,断绝来往。甚而至于人家很好的儿媳妇,因她家中弟弟入了同文馆,便一家瞧不起这个媳妇,而且因之便受了公婆之气。齐如山回忆录关于增设天文算学馆一事。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
22、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古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无论所学必不能精,即使能精,又安望其存心正大,尽力报国乎?恐不为夷人用者鲜矣。咸丰十年,称兵犯顺(顺:放纵),凭陵(恃势凌人,侵扰)我畿(靠近国都的地方)甸(城郊以外的地方),震惊我宗社,焚毁我园囿,戕害我臣民,此我朝二百年未有之辱。能一日忘此仇耻哉?议和(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以来,耶稣之教盛行,无识愚民,半为煽惑,所恃读书之士讲明义理,或可维持人心。今复举聪明隽(jun,才智出众)秀,国家所培养而储以有用者,变而从夷,正气为之不伸,邪氛(西方宗教)因而弥炽,数年以后,不尽驱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四十六、四十
23、七请根据以上有关京师同文馆的各种材料,结合相关史实,任选某一角度,撰写一篇历史小文章,500字左右。(12分)要求:(1)自拟题目,简洁明了;(2)文章观点明确,言之有理、论之有据;(3)论述要层次分明,推理要符合逻辑;(4)语句流畅,文字无错误,用词恰当,正确使用标点。评分说明:此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与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组织语言的能力。学生可以从“社会观念”、“思想解放”、“科举制度”等多种不同的角度进 行分析论述。标题、格式与标点、字词句各占1分,计3分;其他方面占9分,可按以下五个层次来评分:第一层次(得1分):只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观点,但没有给出这种观点
24、的依据;或者只使用了材料中的一个史实,但这个史实与观点之间没有建立起逻辑关系。第二层次(得2分):只使用了材料中的一个方面的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如答:同文馆的创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学习西方的人逐渐增多;或答:由于当时人的反对,同文馆的发展缓慢。第三层次(得4分):观点触及到了材料中揭示问题的部分实质,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机地使用材料中的两个以上的史实来论证观点。选官制度的影响,部分官员的反对,使同文馆招生非常困难。尽管如此,同文馆的创办,有利于培养外语和科技人才,有利于维护清朝统治,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第四层次(得7分):提出了更为深刻的观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机地使用材料中的两个以
25、上的史实来论证观点。科举制度的落后阻碍了同文馆的发展。传统的科举考试制度仍是选官的主要途径,时人并不把入同文馆学习看作是正规渠道;受传统教育制度的影响,社会大众对西方科技缺乏正确的认识。倭仁认为,儒学是治国的根本,科技不能强国;以外国人为师,学生会被外国人利用;外国人是中国的仇敌,不能学习外国;学习外国会使西方宗教在中国进一步传播,使中国人全部变为西教教徒。可见,顽固势力的反对也是同文馆招生困难的重要原因。第五层次(得9分):不仅能提供两个以上的史实来说明自己的判断,而且能把对问题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论认识层次。受落后观念的影响,普通民众以学习西学为耻,广大士人以科举考试为荣;有的官员鼓吹儒家
26、思想为本、科学技术为末,仇视西方,盲目排外。可见,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推动现代化的进程。在同文馆创办之初,遇到了来自下层民众、上层官员的反对,这正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而创办者们艰难维持,终开新式学校之先河,为近代教育的发展、社会风气的改良,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普遍流行的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不同,这种将材料解析与撰写小文章结合起来的设计尝试,有助于鼓励学生自选角度来分析历史,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加之辅以SOLO评价,更加注重学生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质量的评定,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学习潜能的人。参考文献: 1The College Board. AP European History Course DescriptionZ.2007. 2约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第二卷)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J.唐纳德休斯著,梅雪芹译.什么是环境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周兵.精彩纷呈的新文化史.历史教学问题J.2007.(1). 5黄牧航.美国高中AP课程历史试题评析.历史教学J.2006.(6).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