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0.77KB ,
资源ID:163226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3226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医资料暑湿流注的治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资料暑湿流注的治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凌云鹏对本症的一些认识暑湿流注是外科季节性的疾患,一般患发于夏秋之交,以7-9月最为多见,这是由于夏之暑热,长夏之湿,暑湿交蒸,蕴结而成。暑、湿均属“六气”之一,暑令酷热,湿令多湿,以及操作于烈日之下,坐卧于湿地,乘凉露卧、暑为寒束等,不论是天时气候的太过或失常,个人的不慎起居,均能罹致本症。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本症虽然邪自外入,但与患者的抗病力减退是分不开的。“暑令多汗,其气必伤”,阳气外达,故其见症,局部色白似阴。从这一类症状,我们可以明确辨别外证的阴阳虚实,不能专恃局部的红白为准,应以四诊所得,从而综合分析归纳诊断出它的确切类型;所以本症虽然局部色白,而脉象则以细数或濡数

2、为多,寒热稽留,入晡为甚,一般体温在39一41C之间,全身往往发现肿胀数处,其与由别种致因所成的流注,脉象上、证候类型上,是截然不同的。暑湿流注为外感之邪,郁遏于营卫之间,阻于肌肉之内,不得外越于皮毛所致,与由内而生的诡异;故在临床上根据感受的不同,有偏暑、偏湿与暑湿交蒸的不同见证,治疗上也就采用适当的疗法施治。下面以笔者两年来所治的不同症状的病例作为介绍,并请同道们加以指正。病例介绍一、金桂芳,男,年12岁,57年7月19日初诊。患者于一周前,左环跳部及右大腿外侧酸痛,渐则伸屈不利,局部视之无形,寒热稽留,就近延医诊治,自7月14日起,局部肿胀日甚,因而来诊。7月19日,体温39.2C,脉象

3、濡数,舌苔薄腻,全身按之灼热,微有汗出。局部见症,左环跳部、右腰部及大腿外侧三处,均有色白漫肿现象,按之大腿外侧有痛感,余无自觉症状,乃外敷消肿膏,内服处方:广藿香钱半,当归尾钱半,赤芍钱半,陈皮钱半,忍冬藤四钱,连翘壳三钱,焦六曲三钱,川牛膝三钱,赤苓三钱,六一散三钱(荷叶包),丝瓜络三寸。7月22日,体温38.9C,脉象濡数,舌苔根腻,大腿外侧按之有化脓现象,用2号注射针头穿刺抽脓5c.c.左右,外敷消肿膏,余两处已消散,处方:广蒮香钱半,当归二钱,皂角针二钱,香白芷八分,炙甲片钱半,忍冬藤三钱,赤苓三钱,泽泻二钱,六一散三钱(荷叶包)。7月25日,体温38.7C,大腿外侧抽脓10c.c,

4、外敷消肿膏,脉象细数,舌苔薄腻,便难口渴不多饮,汗出热势不解,内服处方:青蒿梗钱半,白池菊钱半,佩兰叶钱半,皂角针二钱,香白芷八分,忍冬藤四钱,川牛膝三钱,赤猪苓三钱,西瓜翠三钱,绿豆衣五钱,六一散四钱(荷叶包),内服四剂而愈。按本例曾以消炎退热之剂处理,而热势不退,局部症状增加,初诊中药内服,重于芳香化脾胃之湿,二诊消散二处,其一皮色如常,内脓已蒸,经穿刺抽脓少许,内服以排脓托毒为主,三诊热象不减,以清暑辅以化浊,诸证悉退,而局部亦即恢复正常,显见除其病源,才有望外之效。二、林弟弟,男,年2岁,57年7月14日初诊。患者背肩部色白高肿,寒热稽留不退,已经四天,未见改善,因而来诊。7月14日,

5、体温38.5C,乳食减退,舌苔白腻,精神困倦,沉默少哭,外敷阳和膏后,内服处方:青蒿一钱,生西芪二钱,当归二钱,川芎五分,白芷五分,炙姜蚕二钱,忍冬藤四钱,生甘草三分,皂角针一钱,大贝母二钱,赤苓三钱,六一散三钱(荷叶包),泽泻钱半。7月16日,体温正常,局部肿势消失,续服两剂而愈。按本病例见证,精神困倦,为暑热伤气,气虚不能化毒,先贤云:“暑不离湿”,故以益气和营之中,兼清利暑湿,乃得获效。三、曹习昌,男,年14岁,57年9月2日初诊。患者于半月前,寒热交作,遍体疼痛,经延内科治疗,服药后寒热已减,渐则发现肿胀三处,寒热稽留不退尽,因而来诊。9月2日,体温38.5C,脉象细数,舌苔薄腻,恶寒

6、身热无汗,胸闷体痛,局部见症,在背腰处结肿一块,右环跳及大腿结肿两处,色白微痛,颈及胸部有稀疏白瘖隐现,外用消肿膏敷贴,内服处方:清水豆卷三钱,藿香钱半,大蓁艽二钱,忍冬藤四钱,粉草薢二钱,蔷薇花二钱,川中膝三钱,六一散三钱(荷叶包),丝瓜第三寸,梗通一钱。9月5日,体温37.5C,脉象濡细,舌苔薄腻,胸闷体痛消失,白满布,局部肿势减退,外敷消肿膏,内服处方:藿香钱半,法半夏二钱,连翘壳三钱,忍冬藤四钱,土贝母三钱,粉草薢二钱,川郁金一钱,赤苓三钱,梗通一钱,飞滑石三钱。9月8日,体温37.2C,全身症状消失,胃纳增加,局部消散,乃以原方去粉草薢,飞滑石,加陈皮钱半,内服三剂而愈。按本例为暑湿

7、内蕴,不得外泄,湿重热轻,恶寒无 汗,微现疹,盖暑湿交蒸,湿渐化热,滞留气分则饰白,渐传营分则生流注,爰以轻泄化濁投治,白满怖,邪得外泄之机,续用芳香化濁,以化脾胃余湿,乃得消散。四、朱杏其,男,年39岁,58年9月7日初诊。患者右侧腰俞部色白酸痛,寒热不解,9月1日,体温41.5,大热不解,至9月4日体温不減,乃用中药内服,处方为全当归、赤芍、桑寄生、青蒿、连翘、丹皮、怀牛膝、大贝母各三钱,川芎一钱,陈皮、半夏各钱半,鲜佩兰十余片,瘪桃干三个。内服三剂后、局部转剧,因而来诊。9月7日,体温41.2,脉数苔黄腻,口渴便秘,胸闷胃呆,右侧腰俞部色白肿胀,疼痛颇甚,大如手掌,引及下肢伸屈不利,精神

8、疲惫,乃外敷消散膏,内服处方:广藿香钱半,鲜金斛三钱,淡黄芩钱半,焦山栀三钱,当归二钱,赤芍钱半,连翘壳三钱,银花三钱,光杏仁三钱,大贝母三钱,青木香八分,川牛膝三钱。枳壳二钱,木通钱半,内服三剂。9月10日,体温37.4,能步行就诊,脉细苔腻,其它症状全部消失,惟胃气未复,四肢无力,内服处方:广藿香钱半,赤芍钱半,陈皮钱半,连翘壳三钱,银花三钱,光杏仁三钱,大贝母三钱,山查肉三钱,枳壳二钱,青木香八分,赤猪苓三钱,木通钱半。连服三剂而愈。按本病例暑湿内蕴,湿郁化火,以致高热不退,精神疲惫,投药以后,热势立即下降,三日内竟获大效,实属始料未及。尤以暑湿之症,清泄暑热,芳化湿邪为治疗总纲,古人谓

9、:“清气热不可寒滞,反使邪不外达而内闭”,今用苦寒之剂与服得效,基于见证苔黄、口渴、化热化火,苦寒处属不禁,故临证应灵活运用。但是热退肿消,不宜过于寒凉,继以清化余邪善后。五、杭留云,男,年10岁,58年8月27日初诊。患者右侧背部及腰部色白高肿三处,寒热稽留,至8月26 日疼痛加甚,寒热依然,内服中药,处方为广藿香,青蒿、炒当归、炒白芍、白芥子各三钱,姜半夏二钱,化橘红钱半,原红花八分,银花、赤苓各四钱,蒃豆衣五钱,梗通一钱,内服二剂,症状未见改善。因而来诊。8月29日下午,体温39.2,脉细数,舌苔薄白,局部按之有疼痛感,口渴不多饮,乃外敷消肿膏,内服处方:青蒿钱半,广藿香钱半,池菊二钱,

10、赤芍钱半,当归尾二钱,焦六籼三钱,银花三钱,光杏仁三钱,大贝母三钱,青陈皮各钱半,赤猪苓三钱,生米仁三钱,益元散三钱(荷叶包),丝瓜络三寸,内服三剂。8月30日复诊,体温37.8,周部一处高肿,有化脓现象,穿刺抽出脓液4c.c.,外敷消肿膏,内服处方:原方去杏仁、青皮、益元散、丝瓜络,加广郁金钱半、连翘壳三钱。内服三剂。9月5日再诊,体温正常,局部肿势消失,一切均复常态。停止服药而愈。按本例为暑湿流注的一般证候,投以清利暑湿,症状显著改善,二诊在化脓部分抽出少许脓液,而得内消,可能清其病源,邪去则毒亦自消的缘故。六、姚婉芳,女。年24岁,58年7月28日初诊。患者胸部微肿隐痛,精神疲乏,形寒无

11、汗,于7月18日至诊所治疗,外敷阳和膏,内服处方为广藿香、青蒿、当归各三钱,鲜佩兰、姜半夏、赤芍各二钱,化橘红、广郁金各钱半,银花四钱,蒃豆衣五钱,梗通草一钱,碧玉散(荷叶包)三钱。内服八剂,未效,因而来诊。7月28日,体温37.2,脉象迟紧,自觉形寒神疲,古苔薄白,胃纳不佳,胸部色白,微有漫肿现象,按之无形不痛,据述痛的情况,似自内发外,乃外敷阳和膏,内服处方:麻黄三分,玉竹四钱,白芥子三钱,赤芍钱半,当归二钱,官桂三分,炙姜蚕三钱,鹿角霜三钱,功劳叶二钱,广郁金钱半,生甘草五分。内服二剂,7月31日,形寒隐痛已消失,精神亦振,胃气渐甦,内服处方:麻黄三分,玉竹四钱,白芥子三钱,干姜五分,官

12、桂五分,炙姜蚕三钱,鹿角霜三钱,功劳叶二钱,广郁金钱半,生甘草五分。内服三剂而愈。按本例所见证状与时令的关系,易于被认为暑湿流注之候,前医所投方剂,原则上符合暑湿之症,但是临诊过于肯定,认为一诊即可解决病疴,以致有内服八剂之多,殊不知病同因异,从脉象与体征上详细辨别,实为“阴疽”之类,与暑湿流注完全不同,所以为了慎重起见,试投阳和湯原意加減,二剂后诸症改善,乃得放手投药,说明了辨证的重要性和治疗的灵活性。结语暑湿流注为时令病之一种,治疗原则,应以外科的证治特点,结合温病学说为基础,方不致误。论暑湿流注,亦应分别偏暑、偏湿之证,暑多则以清化为主,湿多则以化濁为法,暑湿交蒸,则以清暑芳化并用,这是治暑湿的不变之法。但是由于本症变化万端,掌握了这一原则,随证灵活施治,实是有利无弊。暑湿用药宜轻不宜重,药能中病,各适所宜。本文仅以两年的病例擇要介绍,由于天时气候变化的不同,所以不能概括全部暑湿流注的证候,但举一反三,足供同道们的参考。(本文发表在1959年8期第45页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