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3.05KB ,
资源ID:163082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3082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义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义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Word下载.docx

1、生均公用经费小学07年比06年增长15元,08年比07年增长5元,09年比08年增长5元。初中07年比06年增长25元,08年比07年增长5元,09年比08年增长5元。各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及免收学生的杂费、课本费等全部由市财政全额直接拨到各学校,并且实现了逐年增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预算安排和落实均已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分担比例足额落实到位,不存在挪用、截留、挤占现象。市财政局每年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教育经费的预算、决算情况,接受人大监督。二是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和拨付。2007年征收教育费附加1130万元,2008年征收教育费附加1669万元,2009年征收教育费附加1924万元,

2、并足额拨付教育部门使用。三是实现了“两个统一”。即校际间生均公用经费配置标准的统一,校际间同职级教师工资待遇的统一。市财政将义务教育的经费实行单列,按照学校在校生人数于每学期初足额全部拨付学校,在教师工资发放方面,我市自97年起就一直坚持“年初预算,财政拨付,教师开户,银行代发”的工资发放办法,确保了全市同等条件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同,全市教师年平均工资不低于全市公务员的公资水平,从无拖欠教师工资现象。二、义马市大力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制定规划,整合资源,为均衡发展创造条件。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是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义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市教育

3、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教育资源的整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05年以来,我市以接收义煤集团学校为契机,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原则,统筹规划,精心安排,逐步过渡,分步推进,制定了学校布局调整规划。2005年8月,将原义煤集团三中的高中部与初中部分离,市政府投资2000万元新组建了义马市一高。2005年10月将位于市区内的千秋镇中、千秋职中两所学校撤销并入原义煤三中,新成立了义马市一中。同时,撤并了常村镇的湾子小学。2006年8月,又将常村镇中、常村村初中分别撤并入原义煤初中和常村矿中,新成立了义马市二中、义马市三中。同时,将常村镇各农村小学的五六年级全部撤销,在原常村

4、镇中校址上新组建了东区中心小学,实行寄宿制管理。2007年撤销了千秋镇的卅铺小学和常村镇的下么小学,分别并入了市一小和市四中。将东区各村校四年级以上学生全部集中到东区中心小学就读,并撤销了义马村小学并入市四中。2009年撤销了常村小学,并入了市三小,使全市学校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截止目前,全市共撤销学校8所,新建或者组建学校9所,有力促进了全市教育事业的规模适度、均衡协调发展。三、义马市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有市一中、市二中、东区中心小学三所学校,其中市一中有寄宿生262人,市二中有寄宿生247人,东区中心小学有寄宿生199人,全市共计611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4%,初中寄宿生年均生

5、活费成本约为1100元左右,小学寄宿生年均生活费成本约为1000元左右。2009年下半年,义马市为325名初中寄宿生每人补助了375元,为45名小学寄宿生每人补助了250元,并将住宿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还为部分住宿生补助了交通费。四、在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校园校舍、图书仪器设备和场地等方面情况。多年来,我市以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为契机,认真贯彻执行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大力加强薄弱学校的硬件建设。先后投资或争取上级资金近4000余万元,新建或改造了市外国语小学、实验中学、实验小学以及新区的市四小、市五小、廿铺小学、礼召小学、千秋小学和东区的石佛小学、程村小学、东区中心

6、小学等10余所农村小学,基本上对全市农村小学改造实行了全覆盖。2006年率先完成全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并被评为全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先进单位。2009年,市政府将市外国语小学扩建和东区中心小学建设工作列为全市十件实事,要求9月份外小扩建投入使用,东区小学开工建设。目前,投资2000余万元新扩建的市外小已经投入使用,东区中心小学建设11月已顺利开工。投资260万元,高标准建成了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近年来,投资600余万元大力加强学校办学设施改善,并且大部分改善办学条件的投资项目都放在了农村和薄弱学校,使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基本上达到了规定的标准。将全市农村学校课桌凳全部更换,对各学校进

7、行了绿化、美化,建设了校园文化墙、文化长廊,为全市各学校配备循环图书消毒设备13个、图书柜(架)140个、图书5.6万册、教学实验仪器3万余件、体音美器材6000余件,新建成实验室、仪器室20个,图书、体育、音乐、美术及教学实验器材基本都达到了国家二类以上标准,全市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五、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我市把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全市大力实施中小学信息化工程,05年以来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大力加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建设,为全市所有中小学均配备了现代远程教育接收设备和光盘播放设备,市直各学校全部建起了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电

8、子阅览室,为学生规模在150人以上的6所农村小学建起了计算机教室、3所农村小学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络。21所学校接入市政务内网,建成了全市教育科研网、校园网和教育资源库,基本实现了“校校通”。新区中心学校、四小、五小、千秋小学、狂口小学、常村小学、石佛小学等7所农村学校被三门峡市教育局命名为远程教育示范校,市实验小学等学校被命名为全省校园网示范校,市教体局分别被省电教馆和三门峡市教育局命名为远程教育先进单位。2009年新区第四小学被命名为全省远程示范学校。六、在消除城镇大班额和择校现象方面。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多年来教育部、教育厅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基层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

9、们突出重点坚定不移地抓住了几方面政策的执行:一是严格控制中小学生流失。加强学生学籍管理,制定下发了义马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对中小学生的转学、留级、升学、休学、复学等制定了具体措施。教体局和各学校均有专人负责管理学籍,档案资料齐全,全市617岁的儿童均建立了文化户口册,确保了学龄儿童全部入学。20082009学年,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年辍学率为0;初中阶段人口入学率达166%,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74%,在校生年辍学率为0.26%;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为100%。二是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取消了小学毕业升学考试,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为保证就

10、近入学政策的执行,我们从严格学籍管理入手,认真审核。每年均对全市学校招生区域进行调整划分,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同时于06年取消了小学阶段借读费,08年取消了初中阶段借读费,督促各学校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政策。这样一来虽然减少了一些学校的收入,但却维护了教育的良好秩序和形象,意义重大。三是严格执行省厅规定的示范性高中部分招生指标按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政策。把高中阶段招生指标比例划分纳入我市两所高中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2009年分配指标已达高中计划招生数的50%,使得一些地处偏远的初中有更多的学生能够升入示范性高中。四是加大贫困生救助力度。市政府出台了义马市帮困助学专项救助实施

11、方案,对考上大学的贫困生分重点、本科、专科等实行相应数额的救助,确保考上的大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近三年年共资助贫困大学生150余人。“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每年财政均投入近900万元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免除了课本费、杂费,为近400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政府拨款近10万元,为全市学生办理了校方责任保险。五是通过对市外国语小学、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市四小、市五小、廿铺小学、礼召小学、千秋小学、石佛小学、程村小学、东区中心小学等学校的新建、改扩建等,使全市各学校硬件建设和农村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全市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逐步缩小,市直学校存在的大班额现象得到了彻底消除。七、对义务教育

12、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我们积极推行“农民工子女就读无障碍”政策,建立了农民工子女入学“绿色通道”,按照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区域,对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行和同辖区居民子女同样待遇,全部免除其书费、杂费并补助贫困人员的生活费。确保了全市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现象。八、执行省定教职工编制标准情况。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和谐发展、均衡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关键。我们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为抓手,建立健全教师队伍管理的五大机制,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一是建立规范的岗位管理、绩效考核机制。我市围绕构建“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

13、的人事改革目标,按照省教育厅有关教师编制核定标准,科学核编定岗,并实行全员竞聘上岗,教体局聘任校长、校长聘任教师,所有聘任人员都与学校签订了聘书,确保了全市各中小学校配齐配全了合格教师。二是建立了教师补充交流机制。市委市政府明确规定每年择优录取师范类应届本科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由人事部门统一组织,面向具备教师任职资格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公开招考,同时对现有的教师进行绩效考核,达标者予以聘任,不达标者予以诫勉谈话、待岗培训或末位交流。06年至今共引进优秀师范本科生65名。狠抓教师转岗培训,对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教师有计划地开展转岗培训,以弥补农村学校体育、历史、地理、英语等薄弱学科的师资不足。九、教师

14、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健全校长选聘培养机制。改革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实行领导竞争上岗。06年以来,我们分别在市一高、二高、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外小、三小、五小、东区中心小学等学校对部分领导岗位实行公开竞聘上岗,30余名同志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实施了校长履职承诺制,推行了校长职级制和量化考核制。二是完善新时期教师培训提高机制。我们将提高教师素质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工程来抓,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建立了以推进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为立足点,以与高校名校合作、送出培养、请进培训、校本研修、全面提高等为形式的队伍建设体系。仅2008年以来我市分别送出到河师大、河大、河南教育学院、三门峡职业技术

15、学院等高校培训教师182人次,邀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魏书生等4人、全省知名教育专家9人、外教1人到我市讲学,举办了以高中新课改培训、英语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管理干部培训及各学科教学培训为重点的9个专题培训班,培训教师达2000余人次。先后组织17名中小学骨干校长赴国家名校上海闸北八中进行为期十天跟岗培训,组织全市各中小学校长35人次分别到焦作、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参加了校长培训,组织7名高级班主任参加全省高层次培训。开展了学校领导班子及系统管理人员课堂教学示范课评比活动。利用暑假期间组织了一年一度的全系统教师业务知识考试,考试成绩面向全系统公开,并作为教师晋职晋级的重

16、要依据。狠抓教师学历提高培训,2008年全市教师小学、初中合格率均达到100%,高学历小学79.89%、初中39.10%;2009年全市教师小学、初中合格率均达到100%,高学历小学86%、初中48.7%。中小学教师高学历比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建立名师培养管理机制。出台了义马市名师培养管理办法,确定培养对象,落实培训措施,2007年以来每年确定教师作为名师、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截止目前,全市共培养出省级名师1人,县市级以上名师25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标兵300余人。十、推进校际之间校长、教师交流情况。近年来,我们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坚持因校制宜,标本兼治,充分发挥“名校

17、”拉动效应,将一所“名校”与区片内相对薄弱学校结成“传帮带对子校”,组成相互对应、紧密联系的联合办学模式,实施统一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近三年来,全市10所省、市级示范性学校全部与边远或农村学校实施“结对子”,实现了共同发展。从2005年起,我市明文规定,凡需晋职晋级的教师,特别是要申请评定高一级职称的教师,必须有在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工作经历。按照这一规定,每年我市均有4050名城区学校优秀教师进行下乡支教,有效地缓解了农村教师师资力量不强的问题。同时大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每学期由教研室牵头组织市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到农村活边远薄弱学校进行送教下乡,开展公开课、示范

18、课等教学活动,帮助农村学校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实行教师统管,即在两区中心校工作的教师统一由中心校进行调配管理,确保实现区域内师资力量的均衡。为了保证农村学校全部开足开全课程,我市在两个中心校实行教师走教的方式,即针对农村学校英语、计算机、体、音、美等专任教师较少的实际问题,由中心校协调,对全区这几科的专任教师实行中心校和所在学校双重管理,由中心校结合全区各个村校的实际,安排出课程表,由这部分教师每周轮流到各个村校上课,以确保所有学校全部开足开全课程,每月中心校拿出一部分资金做为这部分教师的交通补助,这一做法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学校专任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08年又选派了3名省、地级示范学

19、校的优秀中层管理干部到我市边远或薄弱学校任挂职副校长,有效的带动了薄弱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十一、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教育质量检测和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机制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奖惩制度的建立情况。在狠抓办学条件改善的同时,我市也十分注重探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的新模式,努力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大力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均衡发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确保开足开全课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注重创新德育载体,鼓励各校立足实

20、际,自创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如市一中的德育导师制,推行两年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扎实推进校本教研。建立校际教研协作体,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后组织各学校校长、教务主任和学科教师分别赴洋思、杜郎口等先进学校学习教学模式。在各学校大力推行集体备课制度,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积极探索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其中市一中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三门峡市教育局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予以推广。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方面,我们一是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由分管教育的副市长任组长,

21、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与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规定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工作进度,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市委决定,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每年专题研究1-2次教育工作,市四大班子领导各联系一所薄弱学校,市政府每年为教育办1至2件实事。市委书记水选民、市长张松林等四大班子领导同志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并率领财政、人事、编办、建设等部门负责人到教体系统开展调研,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视察指导和现场办公,对全市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教育工作列入市直有关单位、各办

22、事处年度工作责任目标,签定目标责任书,半年、全年进行考核评比,确保教育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三是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从09年2月开始,市政府组织教育等部门共分成4个小组,由政府办和教体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全市各个学校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大调研,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义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并经市政府研究以文件形式予以发布实施。四是加强对城区和农村中小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检测。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团牵头,定期对各办事处、各学校办学水平、师资力量、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测督察,并形成学校工作督导报告书,通过现场会、汇报会等形式予以反馈。市政府教育督导团组织老干部督学8人对全市各个中小学校的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督导评估,并把督导评估的结果作为学校班子考核、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有力的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规范开展、均衡发展。义马市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在三门峡教育局、义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予以整改落实,全面实现教育事业可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