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8.10KB ,
资源ID:163046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3046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有两条渠道:一是市场,二是政府。财政收支过程就是政府进行资源配置的过程。财政收支运行的规律是,由政府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物品,满足公共需要。同时财政又必须制定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财税制度,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和收费制度以及建立事权与手指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并合理安排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提高使用效率。2、财政运行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3、财政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二、财政在公共物品提供过程中充当的角色:财政在公共物品提供过程中充当组织、提供的主体,同时也是公共物品提供方的财力保障的源泉、财政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通过财政收支活动以及相应的财政政策,税

2、收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可以实现对社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结构与流向进行调整与选择。(组织收入、安排支出)(二)基本内容 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 调节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 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执行工具:实现资源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财政支出;税收二、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的经济职能中对参与收入分配的各主体利益关系的调节,达到收入公平合理分配目标 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调节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三)执行工具: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转移支付;三、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调整,使整个社

3、会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实现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以及经济持续增长等政策目标 调节社会总需求,调节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 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上的平衡设置对经济自动调节的财政制度以及运用财政政策(扩张性,收缩性,中性)、为什么公共物品应由国家来提供?一、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决定的。二、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其需要或消费是公共或是集合的,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购买,存在“免费搭车”造成效率损失问题。三、提供公共物品是政府活动的领域,是其首要职责。第二部分 财政分配过程(第二章第十二章)、财政支出一、财政支出的原理:即解决效率问题(一)财政支出的适度规模:1、影响财政支出规

4、模的因素(1)宏观因素:经济性因素: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经济性因素始终是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政治因素:政局是否稳定,当一国发生战争或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时,财政支出的规模必然会超常规地扩大,而且事后一般难以降到原来的水平。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其与一国的政治体制和市场经济模式有关,单一制国家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高一些,而联邦制国家则低一些。行政效率看一国的行政机构如何,若果行政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则经费开支则会更多一些。政府干预政策。社会性因素,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

5、政支出规模。(2)微观因素(略)2、财政支出的理论基础(1)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是确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规模和财政支出规模的基本依据。一般而言,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财政学研究的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市场提供私人物品之间的恰当组合,以及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所花费的成本和代价,合理地确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范围和财政支出的规模。(2)公共生产: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设计公共物品的生产问题,因为公共物品可以由政府直接组织生产,即所谓公共生产,也可以由私人生产,政府来购买。3、财政支出的变化趋势:瓦格纳法则: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会提高(二)合理的

6、财政支出结构:一方面,按照社会公共需要的先后次序,合理安排财政支出范围;另一方面,根据当前的经济政策目标,在增量支出中逐步调整和理顺生产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关系。在调整财政支出过程中,在适当提高财政投资支出比重的同时,重点应放在控制消费性支出的快速增长上。而控制消费性支出过快增长的措施是在明确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精简机构,控制行政机关人员的支出权利,以此达到削减消费性支出的目的。(三)支出的效益1、支出效益的评价指标(1)成本效益分析法: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一种方法,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将成本费用分析法运用于政府部门的计划决策之中,以寻求在投资决策上如何

7、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2)最低成本法:与成本效益分析法主要的区别在于,御用货币单位计量备选项目的社会效益,至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作为择优的标准。因此最低成本法适用于评价那些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目。2、公共定价:(1)公共定价的含义:公共定价是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搜狐费标准的确定。(2)公共定价是针对什么的?它与市场定价有何不同?公共定价是针对准公共物品的,准公共物品具有市场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其由市场提供,具有一定的公共性,政府在其中对市场进行定价。公共定价与市场定价区别在于两者针对的对象和机制都不同

8、,公共定价针对的是公共物品,市场定价针对的是私人物品,公共定价采取的定价机制是由政府直接指定自然垄断行业和价格或者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而市场定价所采取的定价机制是由市场进行自主定价、自主竞价,政府不进行干涉。3、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1)决策效益:加强财政管理,建立稳固、平衡的财政(2)政府采购的作用和意义:含义: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形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购买。作用:有利于政府部门强化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招标竞

9、价方式,优中选优,具体的采购实体将尽可能地节约资金,提高所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质量,提高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效率。由于政府采购制度引入了招标、投标的竞争机制,大大减少了采购实体与供应商之间的共谋腐败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供应商和采购实体是最大利益者,而国家是最大损失者的问题。各国政府之间的采购,有利于对外经济的交往二、财政支出的内容(一)购买性支出:行政、国防支出(纯公共物品);科教文卫支出1、行政管理支出存在的问题及改革(1)问题:行政管理支出增速过快,影响其他支出。 支出结构不合理,挤占其他支出。 支出效率低下。(2)改革:科学界定政府职能范围简政放权加强预算监督。2、社会保障政府介入的

10、原因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险制度必须由政府来组织实施,理由如下:(1)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由于市场经济存在种种缺陷,市场的分配机制必然拉大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出现分配不公,甚至使一部分人最终在经济上陷入贫困,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虽然不能通过行政手段在初次分配领域干预收入分配,但可以采取收入再分配措施来缩小人们的收入差距,矫正市场分配的不公。(2)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还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3)私人保险或商业保险由于存在种种局限,不可能完全向人们提供基本保障。其原因表现为:由于私人保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会导致私人保险市场失灵商业保险无法解决个人储蓄不足以及“免费搭车”

11、的问题商业保险市场那一抵御系统性风险私人保险市场无法进行有目的的收入在分配3、政府投资性支出(1)政府投资的必要性在市场失灵的时候可以有效控制市场;作为宏观调控手段,根据宏观调控的目标对非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调节(2)政府投资的特点(与私人投资的区别)目的不同。私人投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政府投资不以盈利为目的,为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范围、资金不同。私人投资资金来源于自身积累和社会筹集,从盈利为目的,一般投资周期短,见效快的短期性投资。政府投资资金大部分为无偿取得的,投资长期或大型项目。管理方面:政府投资更加透明严格,私人投资的私人性更强一些。(3)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为

12、人类提供基本生存资料。农业是工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农业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农业特征:农业部门的社会经济效益大而直接经济效益小,大量经济投资要通过加工流通部门辗转折射出来。农业对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的依赖性较强,而这些条件具有公益性质,花钱多,涉及面广,个别单位和地区往往不愿承担或无力承担,这就是需要政府来承担这种投入职责。农业是风险产业,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同在,生产难免有周期性波动。农业产品需求弹性小,市场扩张处于不利地位,加之农业需用固定资产多而利用率低,生产周期长,而资金周转慢,从而农业在市场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农业现状:农民收入低,生存空间小。(4)政府如何介入农业投资:以立法的形式规定

13、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规模和环节,使农业的财政投入具有相对稳定性。财政投资范围应有明确界定,主要投资于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财政投资虽然是必须的,但一般占农业投资总量的比例较低。注意农业科研活动,推广农业技术(二)财政支出的转移性支出1、社会保障:(1)含义:是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在劳动者或者全体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丧失劳动能力或丧失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生活困难时,向其提供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服务。(2)社会保障与财政的关系:财政与社会保障都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本质上讲,财政与社会保障的分配主体一样,都是国家,且都具有强制

14、性的特征。从资金来源形态伤来看,二者的客体也相同,都来源于国民收入。财政通过社会保障税的形式征集社会保障资金,以满足国家保障资金的需要。社会保障谁既是社会保障筹资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项财政收入形式。社会保障支出是财政支出中的一项重要支出。社会保障预算应是财政预算的组成部分。社会保障预算是国家财政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3)我国社会保障的问题及改革存在的问题:社会保障覆盖面窄,社会化程度低。社会保障水平低,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社会保障体制落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保障待遇与就业制度相联系。差别过大与平均主义并存。社会保障的筹集模式不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目前的筹集模式为现收现付型,这种模式适用于人

15、口年轻化。改革:加快社会保障的相关立法工作,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2、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一国政府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式及制定的方针政策,为达到待定的目的,对指定的事项由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补助支出。(2)作用:纠正不合理的价格结构,有助于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纠正市场缺陷,借以实现国家的社会福利目标。(3)与税收支出的关系:财政补贴+税收支出=转移性支付3、税收支出税收支出泛指与正规税制结构相背离的特殊减免条款项目构成的“收支出体系税”。(2)与财政补贴的区别:政策受益人不同:财政补贴的政策受益人是企业,税收支出

16、的政策受益人是纳税人政策目标不同:财政补贴是为了提高市场价格,税收支出是为了鼓励纳税人纳税支出方式不同:财政补贴是列支,税收支出是减收(3)联系:税收支出隶属于转移性支出财政收入一、财政收入的原理(一)含义及分类1、含义:财政收入是国家为履行公共职能,满足公共支出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利原则,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一定数量的国民收入。2、按收入形式分类:(1)税收收入。(2)国有资产收益。(3)债务收入。(4)收费收入。(二)税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主要形式1、税收收入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照法律规定标准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比较固定的形式。2、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基本特征,不受生

17、产资料所有权归属的限制,因此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最可靠的基本形式。3、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而取得收入的最有效方式。4、税收还具有调节经济运行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作用。(三)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根本因素:一定时期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水平规模的大小,最终取决于该国或该地区的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品的高低。2、价格因素:价格影响价值的实现,从而对财政收入产生影响。具体为:(1)价格水平升降。(2)现行税收制度。(3)产品比价关系的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3、体制因素,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财政集中度高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二、财政收入的内容(一)税收的原理(构

18、成要素):1、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区别:(1)纳税人:纳税人即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业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2)负税人: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在实际生活中,有的税收由纳税人自己负担,纳税人本身就是负税人,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有的税收虽然由纳税人缴纳,但实际上是由别人负担的,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这既是通常所说的税负转嫁问题,如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2、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1)含义不同:起征点:是指税收法律制度规定的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免征额:是指免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2)当征税对象的数额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

19、采用起征点制度的要对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采用免征额制度的进队征税对象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3)起征点制度照顾的是低收入者,免征额制度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3、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区别比例税率:是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在比例税率下,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的负担相同,具有鼓励生产、计算渐变和有利于税收征管的优点,一般应用于商品课税。比例税率的缺点是有悖于量能纳税原理。我国大部分税种采用的都是比例税率。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就越高,数额越小,税率就越低。累进税率可以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

20、额累进税率。4、税收原则:(1)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确保公平,遵循公平原则。公平是税收的基本原则。(2)效率原则税收效率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税收政策的运用和整个税收管理,都是应讲求效率,遵循效率原则。税收不仅应是公平的,而且应是有效率的。这里的效率,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行政效率,也就是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它要求税收在征收和缴纳过程中耗费成本最小;二是经济效率,就是征税应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或者,至少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3)财政原则适度原则税收适度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兼顾需要与可能,做

21、到取之有度。这里,“需要”是指财政的需要,“可能”则是指税收负担的可能,即经济的承受能力。遵循适度原则,要求税收负担适中,税收收入既能满足正常的财政支出需要,又能与经济发展保持协调和同步,并在此基础上,使宏观税收负担尽量从轻。5、税负转嫁:税负转嫁亦称税收负担转嫁,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经济交易过程,将所缴纳税款全部地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自己不负担或者少负担税收的一种经济现象。(2)条件: 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交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难以转嫁生产者谋求利

22、润的目标与税负转嫁的关系(3)方式:前转后转散转消转税收资本化(4)规律: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不易转嫁。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税负较易转嫁,课税范围较窄的商品税负难以转嫁。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不易转嫁。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易转嫁。6、商品劳务课税与所得税的区别:(1)课税对象不同:商品税务课税的课税对象为商品、劳务所实现的价值而,而所得税的课税对象为所得额(2)税负转嫁不同:商品劳务课税一般能转嫁;而所得税一般不能转嫁。(3)收入功能能力不同:商品劳务

23、课税收入功能更强;但所得税收入功能较弱(4)管理成本不同:商品劳务课税的管理成本较低,易于管理;而所得税的管理成本较高7、增值税的含义和优点:是以商品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新增加水或商品的附加税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没有增值不征税。(2)优点:有利于贯彻公平税负原则有利于生产经营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扩大国际贸易往来有利于国家普遍、及时、稳定地取得财政收入(二)、国债:国债是国家公债的简称,是一国中央政府为了筹集财政资金而举借的债。国债的债务人主体是一国的中央政府国

24、债所筹集的是财政资金,而非一般的投资资金、经营资金或其他资金国债是一种特征的财政范畴国债的担保物是中央政府的信誉2、国债的功能:弥补财政赤字 方法:增加税收、增发通货(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向银行透支和借款)、举借国债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运行的表现: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实现两者的基本平衡。调节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促进两者的相互转化和基本协调。调节投资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3、国债负担:是指政府向企业、居民家庭举借国债以及为了筹集偿还国债本息所需资金向企业、居民家庭征税,从而给这些企业、居民家庭的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等方面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衡量国债负担的指标:国债负担率:国债负担率又称国民

25、经济承受能力,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这一指标着眼于国债存量,反映了整个国民经济对国债的承受能力。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国债依存度: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中央财政支出或财政支出的比率。该比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中有多少是依赖发行国债筹措资金的指标。当国债发行规模过大、债务依存度过高时,表明财政支出过多依赖债务收入,财政状况脆弱。国际上关于国债依存度公认的警戒线是20%。国债依存度,表明财政支出靠债务收入的安排程度,该指标越高说明财政对债务依赖性越强,对财政未来发展威胁也越大。国债偿债率:

26、国债偿债率是指某年的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即当年财政收入中用于偿还债务的部分所占的份额,该比率衡量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中央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该比率越低,说明中央政府的偿债能力越强。公式:国债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支出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第三部分 财政管理(第十三章第十七章)一、国家预算:计划管理1、是政府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的全部收支结构一览表。2、是经法律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公共财产收支计划。3、放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二)功能:起到规范监督,约束作用,是政府活动的财力保障。(三)分类:1.从政府级次看,政府预算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2.从编制形式看,政府预算分为单

27、式预算和复式预算单式预算是将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汇集编入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之中,而不区分各项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的预算形式。符合预算的完整性原则,整体性强,便于立法机关审批和社会公众了解。(3)缺点:没有把全部的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列和分别汇集平衡,不利于政府对复杂的经济活动进行深入分析。复式预算:(1) 含义:是把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分别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从而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科学严谨、便于政府对财政活动进行分析,有利于对收支的控制。复式预算总体功能较弱,编制和审批比较复杂,对预算管理水平有较高的要求。3.从计划指标的确定方法上看,政府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4.从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角度看,政府预算分为正式预算和临时预算5.从预算内容的分合看,政府预算分为总预算和分预算(四)原则1.完整性原则:政府预算应该包括全部财政收支,反映政府的全部财政活动。2.统一性原则:各级政府编制一个统一的预算。3.可靠性原则:预算收支每一个项目的数字指标,都必须运用科学方法,语句充分的资料,进行正确的计算与填列,不得造假、估算或编造。4公开性原则:全部财政收支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查批准,而且要采取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布。5.年度性原则(五)预算管理的问题:1、约束力不足2、透明度不够3、规范力度不足二、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