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0 ,大小:83.79KB ,
资源ID:162925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2925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书法发展史研究资料全编标准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书法发展史研究资料全编标准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魏晋书法钟繇字元常,三国魏颍川(今河南许昌)人.陆机字士衡,西晋吴郡(今苏州)人。陆逊之孙,陆抗之子.王羲之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晋怀帝永嘉年生.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王洵字元琳,小字法护。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官至尚书令.南北朝书法丰碑丰碑的书体除了北魏寇谦之嵩高灵庙碑所含的隶法较多. 爨宝子碑南朝沿袭晋制,禁止立碑,故碑刻极少.爨龙颜碑立于南朝宋大明二年(四五八),比爨宝子碑晚53年.张猛龙碑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现在山东曲阜孔庙中.造像记最早在龙门石窟拓碑四品,世称(龙门品四品).始平公造像记始平公造像又是

2、龙门石刻中的代表作.墓志铭墓志铭是埋入圹内,大抵而言碑石较小,字体精致.张黑女墓志铭又名张玄墓志。原石不复存在.元羽墓志立于北魏宣武帝景明二年,最近才刚出土的.摩崖书摩崖书就是那类超没公德心的刻在峻岭崖壁.瘗鹤铭南北朝摩崖刻石。瘗鹤铭的原刻,在江苏镇江焦山崖石上.石门铭北魏摩崖碑,王远书。在陕西褒城县.郑文公碑即魏兖州刺史郑羲碑,北魏摩崖刻石.泰山金刚经在山东泰安,南北朝时刻于泰山一小瀑布下的大块平整山石上.唐代书法欧阳询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褚遂良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至右仆射河南公.薛稷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

3、万荣)人。他是魏征的外甥.陆柬之江苏吴县人。他是虞世南的外甥.李邕字泰和,扬州江都人,官至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张旭字伯高,吴郡人,世称张长史,生卒年月不详.颜真卿唐京兆万年人,字清臣。开元进士.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太师.释怀素是唐代的草书家,字藏真,俗姓钱,湖南长沙人.钟绍京钟绍京,唐虔州赣(今江西赣州)人,字可大.孙过庭孙过庭,精于书法,尤以正、行、草书擅长.李世民我国书法史上,以行书刻碑的首创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李白字太白,号清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东).五代书法杨凝式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唐末为秘书郎.李煜字重光,徐州(今属江苏省)人.徐铉

4、五代宋初文学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彦修梁乾化时人。他的草书写得很有特色.宋代书法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江西修水人.米芾字元章,世居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赵佶他政治上昏庸,生活上荒唐,艺术上聪颖.元代书法赵孟頫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鲜于枢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倪瓒初名烶,字元镇,又字玄瑛,号云林、云林子、云林散人.张雨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名泽之,一名天雨,字伯雨.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自署梅道人,晚号梅沙弥.康里夔夔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又号蓬恕叟,蒙古族人

5、.耶律楚材字晋卿,契丹族,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明代书法宋克字仲温,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号南宫生.宋璲明代书法家。字仲珩,浦江(今属浙江)人.宋广字昌裔,河南南阳人。官沔阳同知.沈度字民则,号自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沈粲字民望,号简庵。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文征明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幼就聪慧过人.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王宠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子、雅宜山人.张瑞图字长公,号二水,福建晋江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清代书法

6、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嵩渔等,河南孟津人.傅山原名鼎臣,初字青竹,后改名山,字青主.八大山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后裔,江西南昌人.扬州八怪清代中期的书家“扬州八怪”金农、 郑夑、李鱓等人.赵之谦晚清杰出的艺术家。篆隶书从邓石如出.吴昌硕晚清艺术大家。篆书尤肆力于石鼓文,行草陶铸碑帖.康有为中国近代史上如雷贯耳的人物。著有广艺舟双楫.一、为中国书法奠定基础的先秦书法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于汉字的萌生同时。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发现的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在陶器上遗留下来的刻画符号但许多文字学家认为

7、,它们还不是文字,只是对原始文字的产生起了引发的作用。大多数文字学家认为“汉字的形成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夏代”,并在“夏商之际(约在公元前 17世纪)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221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战国时代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都大大消弱了文字的象形性。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

8、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主要作品介绍:殷 甲骨文 殷商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甲骨文发现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经过巫史加工过的古汉字。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图为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商代武丁时期的作品,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尽其态,富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不愧为甲骨文书法中的杰作。西周大盂鼎铭文 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内壁有铭文,长达291字,为西周青铜器中所少有。其

9、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西周毛公鼎铭文 是西周青铜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作于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内壁铸有多达 498字的长篇铭文。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西周散氏盘 为西周后期厉王时代的

10、青铜器,其铭文结构奇古,线条圆润而凝炼,因取横势而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其“浇铸”感很强烈,表现了浓重的“金味”,因此在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现代著名书法家胡小石评说:“篆体至周而大备,其大器若盂鼎,毛公鼎,结字并取纵势,其尚横者唯散氏盘而已。东周石鼓文 石鼓共有十枚,形似鼓状,每件石鼓上以籀文刻四言诗一首,共十首,其内容为记述秦王游猎之事,故石鼓又称为猎碣。字迹磨损很多,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石鼓文在书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它的字体是典型的秦国书风,并对后来秦朝小篆的出现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其本身的艺术成就也很高,它的结体方正匀整,舒展大方,线条饱满圆润,笔意浓厚,在石鼓文字里行

11、间已经找不出象形图画的痕迹,完全是由线条组成的符号结构。二、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兼并天下,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化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的代表作为秦泰山刻石,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

12、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与雄伟的万里长城和壮观的兵马俑一样,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是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结晶。主要作品:泰山刻石 泰山刻石的作者秦相李斯(?-公元前208年),可称得上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泰山刻石的书体是秦统一后的标准字体,小篆。其结构特点,直接继承了石鼓文的特征,比石鼓文更加简化和方整,并呈长方形,线条圆润流畅,疏密匀停,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受。唐张怀瑾称颂李斯的小篆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妙绝”。云

13、梦睡虎秦简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在湖北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震惊了考古学界和书法界。它的出土,使现代书法家们眼界大开,亦为书法史研究提供了真正秦隶的资料。秦隶在结体上有自己特殊的时代特征,既有后世隶书的特征,又包含了篆书的特点。古人说:“篆之捷隶也”,这是很有道理的。从“快”这一意义上说,秦简为毛笔墨书,只有毛笔的运用,篆书的快写,才真正把中国书法向隶书的方向推进。三、隶书大盛的汉代书法汉代从公元前二零六年到公元二二零年四百二十六年,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因此,两汉是书法史上

14、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刘勰文心雕龙碑说:“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因此,东汉隶书进入了型体娴熟,流派纷呈的阶段,目前所留下的百余种汉碑中,表现出琳琅满目,辉煌竞秀的风貌。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而成为章草,行书,真书也已萌芽。书法艺术的不断变化发展,为以后晋代流畅的行草及笔势飞动的狂草开辟了道路。另外,金文、小篆因为实用面越来越小而渐趋衰微,但在两汉玺印、瓦当和嘉量上还使用,并使篆书别开生面。康有为曾说:“秦汉瓦当文,皆廉劲方折,体亦稍扁,学者得其笔意,亦足成家。” 马王

15、堆帛书 秦代末期和西汉初期的墨书手迹。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包括战国策纵横家书、老子甲本(左图)和乙本(右图)等,它是研究西汉书法的第一手资料,使前人争论不休的西汉有无隶书的问题迎刃而解,所谓西汉无隶书,西汉无分书等说法不攻自破。马王堆帛书用笔沉着、遒健,给人以含蕴、圆厚之感。它的章法也独具特色,既不同于简书,也不同于石刻,纵有行、横无格,长度非常自由。有强烈的跳跃节奏感。总体反映了由篆至隶的隶变阶段的文字特征。西狭颂 全称为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篆额有“惠安西表”四篆字,故又名惠安西表。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六月刻,在甘肃成县天井山摩崖。此石结字高古,庄严雄伟,用

16、笔朴厚,方圆兼备,笔力遒劲。杨守敬评论说:“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碑文末刻有书写者“仇靖”二字,开创书家落款之例。埔阁颂 全称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埔阁颂,与西狭颂为姊妹篇,建宁五年(公元 172年)二月刻,在陕西略阳县白崖。此石字体多含篆书意味,笔画圆润,波磔不大明显,但字形结体多取横势,方折突出,章法茂密,风格古朴中含沉郁,所以清代万经曾说字样险怪,下笔粗钝,而康有为评云:“吾尝爱埔阁颂,体法茂密,汉末已渺,后世无知之者。惟平原(颜真卿)章法结体,独有遗意。”(广艺舟双楫本汉,可见此石对后代书坛的影响。张迁碑 东汉碑刻。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在今山东东平县。字体严密方整

17、而多变化,于朴厚中见劲媚。用笔以方笔为主,方劲沉着、力气雄健。碑阴的题名,书法更是流畅自然,为书家所称道。鲜于璜碑 全称为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刻,此碑结字宽扁丰厚,整齐划一,用笔瘦硬有力,骨肉雄浑,棱角之处方笔森挺,可谓斩钉截铁,已开北魏切笔之先河,但不失秀俊。整幅气势浑穆刚劲,有茂密丰伟之感,近张迁碑,是汉隶中不可多得的精品。礼器碑 全称为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故又名韩敕碑,永寿二年(公元 156年)刻,在曲阜孔庙,此碑字体工整方纵,大小匀称,左规右矩,法度森严。用笔瘦劲刚健,轻重富于变化,捺脚特别粗壮,尖挑出锋十分清晰,是汉隶中典型的厚重,燕尾极为精彩。书势气韵沉

18、静肃穆,典雅秀丽。翁方纲夸为汉隶中第一。此碑对以后唐代楷法的形成影响很大。曹全碑 全称汉合阳令曹全碑,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刻,1956年藏入陕西博物馆碑林。在汉隶中此碑独树一帜,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风致翩翩,笔画正行,长短兼备,与乙瑛、礼器同属秀逸类,但神采华丽秀美飞动,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态,实为汉隶中的奇葩。华山碑 全称西岳华山庙碑,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四月刻,此碑与礼器碑一样被誉为汉隶中典范,结字堂堂正正,字、行距齐整,波磔秀美。清代朱彝尊评此碑说:“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惟延熹华岳碑正变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隶第一品。”(金石

19、文字跋尾)。刘熙载也说:“汉碑萧散如韩敕、孔宙,严密如衡方、张迁,皆隶之盛也,若华山庙碑,磅礴郁积,流漓顿挫,意味尤不可穷极。”(艺概) 史晨碑 碑体两面刻字,又名史晨前后碑,前碑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后碑全称史晨飨孔庙碑。灵帝二年(公元169年)立,今在山东曲阜孔庙。书法工整,造型丰美多姿,波挑神采飞逸,章法疏密匀适,结构谨严而气韵灵动,蕴藉跌宕,笔法笔意二者俱全。清代万经在分隶偶存中评论说:“修饬紧密,矩度森严,如程不识之师,步伍整齐,凛不可犯。其品格在卒吏(乙瑛碑)、韩敕(礼器碑)之右。”杨守敬平碑记也说:“昔人谓汉隶不皆佳,而一种古厚之气自不可及,此种是也。乙瑛碑 全称为汉鲁相乙瑛请

20、置孔庙百石卒吏碑,刻于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六月,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此碑工整匀适,组织严密,笔法极有法度,粗细统一,间架结构皆十分注意,全幅秀逸清丽,尤其燕尾的姿态非常优美,是汉隶趋于规范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翁方纲称其:“骨肉匀适,情交流畅。”何绍基以为:“横翔捷出,开后来隽利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石门颂 全称为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刻。结体大小不一,笔法瘦劲恣肆,雄健舒畅,颇饶趣味,今人祝嘉论此石刻曾说:“石门巧多于拙,瘦处多,肥处少,且喜用长势,多用圆笔。布置巧妙,错综变化。衡方碑 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建宁元年(公元168年)九月立,原在山东

21、汶上县,清雍正八年(公元 1730年)汶水泛决,碑陷,后邑人重立,今在山东泰安岱庙。此碑字体方拙朴实,以拙取胜,间架稳实厚重,如虎卧阕下。笔画端正粗壮。笔笔如磐石,折角棱条分明,有严峻之态。章法行密字满,于平正之中存欹斜之变。翁方纲说:“是碑书体宽绰而阔,密处不甚留隙地,似开后来颜鲁公正书之渐。”(两汉金石记)杨守敬平碑记也说:“此碑古健丰腴,北齐人书多从此出,当不在华山碑之下。”清代著名书法家伊秉绶隶书即源于此。四、完成书体演变的魏晋书法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产生、发

22、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它们的定型,美化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页。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此后历朝历代,乃至东邻日本,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盛称“二王”(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甚至尊王羲之为“书圣”。又有王洵(羲之侄)善行书,有伯远帖传世。著名代表书家及作品介绍钟繇(151-230)字元常,三国魏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因为做过太傅,世称“钟太傅”。他的书法,以曹喜、

23、蔡邕、刘德升为师,博采众长,兼善各体,尤精小楷。结构朴实严谨,笔势自然,开创了由隶书到楷书的新貌。和晋代王羲之并称“钟王”。他的书法历代为人所重视。钟的真迹,早已失传,宋代以来法帖中所刻的小楷宣示表,荐季直表等都是晋唐人临摹本。其主要作品有:宣示表:小楷,梁武帝萧衍誉道“势巧形密,胜于自运”。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荐季直表:小楷,写于黄初二年(二二一)。其布局空灵,结体疏朗、宽博,体势横扁,尚有隶意。虽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结体法度均不如晋唐工整,但天趣盎然,妙不可言。 陆机 陆机,字士衡,西晋吴郡(今苏州)人。陆逊之孙,陆抗之子。生于吴景帝永安四年(公元261年),卒于晋惠帝太安二年丁巳(公

24、元302年),少负才名,与弟云并称“二陆”。累官太子洗马、著作郎,成都王司马颖表为平原内史。王羲之(303-361)晋怀帝永嘉年(公元三零七年)生,死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三六七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王羲之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正体世称“书之圣”。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主要成就还是表

25、现在行书和草书上。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他把散见于前代、当代的书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笔、结字优点,融合统一在一种崭新的书法作品中。乐毅论:王羲之书,小揩字体。笔势流丽,神采焕发,肥瘦相称,极合楷书的法则。隋智永称它为“正书第一”,唐代褚遂良也极为称赞。黄庭经:小楷,关于黄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见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经了。因此,黄庭经又俗称换鹅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五月”,

26、现在留传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兰亭序:这篇文字,是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和一些文人举行“修契”宴会上,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书。行书四行,字体流利秀美。元赵孟俯曾称此帖为“天下第一法书”。石渠宝笈收晋人三帖,号称“三希”,此帖列于首位。其为人所重视,由此可见。孔侍中帖:孔侍中帖和频有哀祸,王羲之行书,二帖连为一纸。纸本现藏日本前田育德会,与丧乱二谢得示帖同为唐代流入日本

27、的王羲之名迹摹本。频有哀祸孔侍中帖在活泼的行书笔意中带有凝重之感。在章法结体上又显示出欹侧取妍的艺术效果。丧乱帖:丧乱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纸本。现藏日本帝室。帖上还引有朱文“延历敕定”三印,延历相当于我国唐德宗建中三年至唐顺宗永贞元年,可见此帖是唐代传入日本的。得示帖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十七帖: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内容是他所写的尺牍。因卷有“十七”字故名。十七帖墨迹已佚,仅有摹刻本传世。十七帖草书,前人评为“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也有人认为帖中字带有波挑的笔势,字字独立不相连属。这正表明他善于“兼撮众法,备成一家”,所以才能形成他独具风范的草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