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6 ,大小:133.68KB ,
资源ID:1629188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2918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人均基本农田1.5亩,农业人均耕地2亩,人均经果林4.89亩。2013年粮食总产量为16.8万kg,农村各业总产值55.90万元,人均纯收入1996.43元。1.3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根据流域治理现状,结合流域地形和水资源情况,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期末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5km2,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5km2,新增综合治理程度35.21%,累计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3.10%。林草覆盖率由41.29%增加到55.07%以上,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期末人均基本农田达到2亩,人均粮食达到2155,使小流域农业人均年纯收入增加至4275.36元。本次方案建设规

2、模:新增治理面积1.25km(包括生态修复),其中:新修水平梯田3.30hm2,乔木林(侧柏、刺槐)41.80hm2,灌木林(柠条)26.40hm2,封禁面积53.50hm2。期末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提高到83.10%,年减少输渭泥沙0.44万t。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根据后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地貌类型、水土流失特点确定其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为:基本农田建设、水土保持林工程和封禁治理。(1)水平梯田工程项目区现有耕地少,而且基本为坡耕地和低标准梯田,因此,结合实地调查地形和农民意愿,规划新增1处稳产高产粮食水平梯田,面积为3.3hm2。(2)水土保持林草工程为了提高林草覆盖率,保持水土

3、,以乔木、灌木林配置为主,达到最好的防护效果,又照顾到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依据小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和图斑立地条件分析,确定建设乔木林(侧柏、刺槐)41.8hm2,灌木林(山桃/山杏)26.40hm2。(3)封禁治理对林草损坏严重的疏幼林采取补植补种措施,具体布设同乔木林设计。设1个封禁治理区,治理面积53.50hm2,补植2.23万株,设围栏长500m,封禁牌1个,落实管护人员1人。1.5 施工组织设计后河小流域内水源条件较好,目前已通村级公路,交通条件较为便利。该流域属北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6,措施一般安排在秋季进行施工。苗木、砂子、水泥、石子可在附近县区就近购买

4、。流域内现有劳力97个,平均每年每个劳力可投劳1300个工时,年可投劳12.61万工时,能够满足工程建设所需的10.58万工时的要求。后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计划总工期为3个月。计划于2015年3月上旬开工,2015年5月底完工。1.6 水土保持监测后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监理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依据合同和国家有关法规、技术规范、规程和质量标准,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理,项目监测时段为项目施工准备期开始至项目验收,监测范围为项目实施的全部区域,监测内容包括:水土保持效益监测,重大水土流失事件调查。在可研规定的监测时段内,每年汛前、汛后及每次大雨后各监测一次。1.7 技术支持根据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对

5、水土保持措施在实施时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对于重要技术问题组织有关专家现场提出方案,重点予以解决。*县水保队、水保监督站现有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加之多年的实践经历,造就了一批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业务素质较高的技术队伍,完全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1.8 项目组织管理项目建设管理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施工管理合同制,项目资金必须设立专帐,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水务局组织水土保持工作队挑选业务骨干,有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服务,对工程重要环节、技术难点进行指导,为该项目高质量的完成奠定技术基础。该项目监理机构应具有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资质或聘请注册

6、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理工程师从事水保监理工作。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后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包括工程费用、林草措施费、封育治理措施费、费用四部分组成。概算总投资为50万元,其中工程措施费7.89万元,林草措施费27.60万元,封禁措施9.62万元,独立费用3.43万元,基本预备费1.46万元。项目资金来源为省级投资和地方配套,项目建设概算总投资为50万元,其中省级投资40万元,地方配套10万元。1.10 效益分析经过综合治理,新增治理面积125hm,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面积累计达295hm,治理程度达到83.10%,期末年新增保水1.34万m3、新增保土0.44万t,地表径流就地

7、拦蓄入渗,改善了地表径流状况,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同时增加了流域常流水流量,提高了地表径流的利用率。项目区林草覆盖率达到55.07%,极大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农村经济结构将稳步均衡发展,使粮食生产形成集约经营,使大量剩余劳动力投入土地资源开发,发展绿色企业。项目的实施,也将促进科技、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使项目区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从而推动项目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均收入由目前1996.43元提高到4275.36元。30年累计产出效益162.05万元。2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背景*县*镇后河小流域地处陕北黄土残塬沟壑区,该流域

8、内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十分迫切。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更为综合、更大范围地解决流域内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近几年来,县内开展了以水土流失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方式,以突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为重点,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根据2014年5月21日省水利厅、财政厅文件关于下达2014年省级水土保持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陕水规计发20141

9、10号),通过对后河小流域进行的野外调查、勘测,调查了项目区及周边地形地貌、植被、水土流失类型、分布、侵蚀强度、面积,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草种及其种植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等,收集了相应的资料,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了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于2014年8月编制完成了*县*镇后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2项目建设必要性近年来,随着项目区内公路建设、人为砍伐等影响,使项目区本就脆弱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遭到了更加严重地破坏,虽然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仍存在着投入不足、进度缓慢和治理标准偏低的问题。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布局不合理,流域内水土流失仍很严重。为改善区域生

10、态环境和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后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3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3.1项目区选择理由为早日改变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必须集中物力、财力、人力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该区域土地及光热资源丰富。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的实施,使该区域环境得到进一步开发,土地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提升水保效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3.2项目区概况3.2.1自然条件3.2.1.1地形地貌后河项目区地处*县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92704之间(详见项目区地理位置图)。属黄土残塬沟壑区,支沟

11、密布深切,沟道狭窄,土壤主要由褐土、黄土性土和红土组成,植被覆盖率为30.97%。该项目区地质基础为额尔多斯地台,在中生代基岩和新生代红土层所构成的古代地形上覆盖了深厚的风成黄土,在第三纪古地形基础上形成沟壑、梁峁、残塬地形,剥蚀强烈,河谷深切,地面破碎,沟道狭窄,断面多呈“U”字形,沟坡陡峻,易发生滑坡、崩塌,有严重的水土流失潜在危险。其地形特点是:(1)以石质山地为主,海拨为1400米以上的山梁,几乎不见黄土,基岩风化壳厚达1至3米,缓梁低丘显示出古老剥夷面残迹。(2)河流呈放射状注入洛河,河流下切强烈,形成许多基岩峡谷。(3)黄土成薄层状、片状分布于1400米以下的山坡,连片的厚层黄土在

12、1300米以下的缓梁、高阶地上,保存较好,是主要的草坡地。项目区内山梁起伏沟壑纵横,平均沟壑密度为2.91km/km2。3.2.1.2气象水文项目区属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气温变化剧烈且多大风,降水过程少且降水总量变化不定,易出现冬春连旱形势,因而干冷、多风、干旱是冬春季节显著的气候特征。平均气温为8.6,多年平均降水量536mm,无霜期在160182天之间。保证率为80%时,有效积温0的积温,平均为3834.1,有效积温10的积温,平均为3329.8。年最长日照时数为2684.4小时,最短年日照时数为1977.7小时,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69.8小时。6月份日照时间最长,

13、占全年的10.5%。表3-1 项目区气象特征表观测站名气温年平均降雨量79月 降雨量 ()暴雨(次)10积温 ()无霜期 (d)年均日 照时数 (h)太阳总 辐射量 (J/c年最高年最低多年平均最大量年份小*气象站36.7-238.6832.11983366.11995536324.31.883329.8160-1822369.8118.47项目区冬季是全年降水最少季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8mm左右,仅占全年平均总降水量的3以下。年最大降水量832.12mm(1983年),最小降水量366.1mm(1995年),汛期降水量324.3mm。夏季68月降水占年降水量的53.8%;秋季降水占年降

14、水量的27.2%;春季降水占16.5%;降水年际变化比较大。自然灾害主要有:冻害、干旱、冰雹、连阴雨、暴雨等。项目区内暴雨频繁,且强度大。据县气象资料推算,暴雨平均每年1.88次,发生暴雨年份占83.3%,十年八遇还多。经计算多年平均径流量31.2万m3。3.2.1.3土壤植被该项目区内土壤大部分为褐土、黄土性土壤。按规律表现有明显的微地域性和地带性分布:以褐土为主的林区土壤;以原黄墡土、黑垆土为主的黄土残塬土壤;以淤土、黄墡土为主的川道土壤。植被主要包括森林植被和天然草场植被。森林植被大部分分布于阴坡及沟道两岸潮湿地带,其特征是靠近分水岭一带林相较密,乔、灌分布具有地域性和分离型,距分水岭相

15、对较远处林相稀疏,乔灌混生。总体而言草灌荒坡较多,乔木林多为人工栽植。流域内现有林地面积204.40公顷,占总面积的41.29%,其中疏幼林占总面积的10.81%。由于超量采伐,林木的蓄积量在急剧下降。草场植被分布于荒山荒坡的阳面,多为天然次生草场,质量差,保水保土和载畜能力都比较低下。构成林分的优质树种主要有:栎类、油松、山杨、侧柏等多种乔木;灌木主要有:柠条、连翘、狼牙刺、荆条、虎榛子、胡枝子、马茹子、酸枣等群系;草本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有:紫花苜蓿、蒿类、马蹄针、羊胡子草、白草、野棉花、水芹等。3.2.2社会经济现状后河流域涉及*镇*社区相里1个行政村,共54户168口人,小流域总面积为4

16、.95km,人均基本农田1.5亩,农业人均耕地2亩。2013年粮食总产量为16.80万kg,农村各业总产值55.90万元,人均纯收入1996.43元。项目区是一个农业经济区,粮食作物以玉米、土豆及豆类作物为主,经济林果主要以核桃、苹果为主。该区域自然条件优越,副业以采集山货等构成了项目区农村经济的主要内容。3.2.3土地利用3.2.3.1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土地面积为4.95 km,人口密度34人/km,人均土地2.95hm,现有耕地20.40hm,占总面积的4.53%,人均耕地2亩,主要种植玉米、土豆及豆类等作物;林地面积204.40hm,其中经果林54.78hm、乔木林57.20hm、灌木

17、林38.92hm、疏林地53.50hm,林地占总面积的41.29%;荒草地234hm,占总面积的47.27%;水域面积14.6hm,占总面积的2.95%;村庄及道路10.92hm,占总面积的2.20%;其他用地8.7hm,占总面积的1.76%。项目区总土地面积4.95km,其中:5的面积35.04hm2,5-15的面积86.43hm2,15-25的面积127.76hm2,25-35的面积25.98hm2,35的面积62.02hm2,详见表3-2。表3-2 后河小流域土地坡度组成表项目区总面积(hm)坡 度 组 成 结 构151525253535面积 (hm所占比例(%)后河小流域495 35.

18、047.08 86.43 17.46 127.76 25.81 25.985.25 62.02 12.53 后河小流域共有耕地22.40hm2,其中的10.30hm2,5的面积11.87hm2,15的面积0.22hm2。详见表3-3。表3-3 项目区耕地坡度组成见下表:占例(%)22.40 19.10 85.27 3.3 14.733.2.3.2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1)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流域总体来看,林草覆盖率小,生态林比例小,生态依然脆弱。人均基本农田少,经果林多,各类治理措施的配置不够合理,蓄水保土保肥能力差,农业单产低。产业单一,劳动力流失,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多年来水保工程项

19、目投资严重不足,制约了水保工程建设的发展速度。2)农业发展方向适量增加基本农田的面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及经济价值。利用荒山、荒坡、荒沟、荒滩,实施水土保持林措施,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现标本兼治,既起到保水保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又能招回外流劳动力,促进农、林、牧各业的综合发展。3.2.4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3.2.4.1水土流失现状(1)自然水土流失项目区总面积4.95 km,水土流失面积3.55km其中区内轻度侵蚀面积0.90km,占流失面积的25.35%;中度侵蚀面积1.90 km,占流失面积的53.52%;强度侵蚀面积0.75km,占流失面积的21.13%。年侵蚀模数按照地

20、形、地貌、植被现状,水土流失轻重程度有所不同,全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000t/ km.a,年均流失量0.71万t。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有重力侵蚀和水力侵蚀两种,尤以水力侵蚀为主。(1)水力侵蚀主要有面状、溅蚀、片蚀、鳞片状面蚀、砂砾化面蚀、细沟、切沟、冲沟等,面蚀主要发生在梁、峁、坡的坡耕地;(2)重力侵蚀主要有崩塌、滑坡、泻溜等。崩塌发生在切沟、冲沟的陡壁;滑坡主要发生在沟坡与梁峁坡,黄土较薄,红土较浅的结合部。3.2.4.2水土保持概况1)水土保持管理机构项目由*县水土保持工作队负责管理和监督,配备人员28人,其中: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4人,技术员4人,水土防治工8人。2)水土保持现状项目

21、区总面积4.95km3)主要经验经过几十年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对县内严重水土流失起到了一定作用和效果,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将工程措施和坡面措施建设相结合,使项目区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 通过栽植适宜树种的水保林,加强天然次生林保护,此次可使项目区林地覆盖度提高到55.07%,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通过发展水土保持林,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和涵养水源的同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产生活水平。4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4.1建设目标 (1)水土流失治理目标:到期末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5km2,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5km2,新增综合治理程度35.21

22、%,累计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3.10%。(2)生态环境改善目标(3)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人均粮食达到2155,使小流域农业人均年纯收入由1996.43元增加到4275.36元。4.2建设任务及规模 根据防治目标,土地利用现状及产业结构调整,确定后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任务为:新增治理面积1.25km2,其中: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5.1布局原则(1)以小流域为单元,治理一片,成效一片、验收一片。(2)布局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最大程度发挥水保工程的使用效能。(3)坚持植物措施与生态恢复兼顾的原则。在注重建设效益的同时,合理配置各项措施,组成综合防护体系。5.2工程措施5.2.1坡改梯(基本农田)

23、工程基本农田建设工程,以改善小流域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为前提,以增加保肥保土保水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的。主要选择在近村、近水、近路土质较好,有利于机械化施工和耕作的坡耕地上。并根据小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经逐图斑地块对位落实,确定小流域不同坡度耕地梯田修筑面积。后河小流域梯田总规模为3.3hm2。根据实地踏勘,为1015,位于流域的坡耕地上。5.2.1.1设计依据(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荒地治理技术GB/T 16453.22008;(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32008;(3)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4)水土

24、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2003);(5)延安地区实用水文手册;(6)陕西省水利厅、财政厅文件关于下达2014年省级水土保持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陕水规计发2014110号)。5.2.1.2 设计原则、坚持耕作田块长边方向受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最大的原则。、坚持以田面最宽、田块最长、工程量最小的原则。、坚持因地治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原则。、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合理配置的原则。、坚持大弯顺势小弯取直的原则。5.2.1.3 设计标准防洪标准采用10年一遇3小时最大降雨。*县3时最大降雨量为58.52mm。(1)工程地段选定根据实地勘测,新建基本农田分别位于后河小流域的山

25、坡耕地上。设计在勘测的基础上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1个不同坡度段即:10坡耕地进行设计,以设计计算工程量。(2) 耕作田块方向耕作田块方向布置在保证耕作田块长边方向受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最大的南北向。根据地块实地勘测分析,拟定田块长边方向按平行于等高线进行布设。(3) 耕作田块长度、宽度、形状田块长度、宽度及形状的确定以有利于机械化耕作为目的,同时考虑到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因素。按照平整土地挖填土方量平衡最小的原则,田块长边沿等高线布设,田块最小长度不小于100m,田块宽度按15-20m进行设计。为了便于机械化耕种田块形状均为长方形,且长边与短边的交角以接近直角为好,长宽比不小于5:1。部分地块受地形条件限制时,田块形状也可选择为正方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