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实证明,在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对大学语文这门课程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我校在这方面的实验仅仅是开始,它属于大学语文改革进程中的一种模式。一、课程的定位和教材的编排大学语文课是一门兼语文知识与写作训练为一体的文化基础类课程。近年来,这门课出版了一批质量很高的教材,这些教材精心挑选的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但是,由于该课程的性质决定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才是教学的中心;因此人文精神的熏陶、人格素质的培养只能处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尽管有一些教材宣称,把情操之陶冶、修养之提高放在内容设计的首位,但实际上很难真正做到。从课文的体例上就能清楚地看出这一点。所
2、有的大学语文课本都是以文体为单元编排的,每个单元当中,课文与课文之间在内容上并不具备内在的连贯性和统一性,单元和单元的关系也是如此。即是说,从作品内涵的角度来考察,教材的编排其实是无序的、散在的和随意的。这样,人文素质培养在实施过程中必然受到相当的限制。正因为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在开设写作通选课的同时,特别开创了传统文学修养这门必修课程。该门课程的定位是大学生的人格素质培养和人文精神熏陶,其教学目的不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虽然它也兼有这方面的内容,但仅属于辅助性的元素,是为主要目的服务的。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经过酝酿和讨论,我们达到这样的共识,即本课程所采用的素材全部来自中国传统文学
3、。我们的思路是:从中国传统文学当中去选取能够体现我们民族优良人文品格的经典性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鉴赏和学习,陶冶当代大学生的情操,培养健康的人格,以此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山东大学把这门课的名称定为“传统文学修养”,传达了两个信息,第一是中国传统文学,第二是人格修养。即通过传统文学之精华来培育、滋养当代大学生的健康人格,这便是本课程的定位。在体例的编排上,我们采取了按主题设计单元的方式。这样做完全是为了集中贯彻人格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其做法是:从中国文学史发展的流程中提炼相关的主题,以这些主题为中心选取作品。目前我们出版的教材提炼出的主题共有8个,它们是:恢弘的人文情怀,磊落的魏晋风度,豪
4、迈的盛世气象,深婉的诗人情韵,沉郁的家国忧患,挚热的情爱理想,悲壮的英雄气概和率真的文人性灵。这些主题是从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当中概括出来的,其中第一主题涵盖先秦两汉时期;第二主题涵盖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三、第四、第五主题涵盖唐宋时期:第六、第七、第八主题涵盖元明清时期。它们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同时又含有超时代的、普遍的精神价值。在此基础上,我们再选取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组成了八大单元。这样做的结果,使同学们的学习过程具有了明确的方向性,课文与课文之间在精神内涵上也完全连贯起来了。不仅如此,学生们在解读文学作品的同时,还能够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大致进程,通过这一进程获知中华民族众多优秀品格
5、形成的历史背景。本课的设计也因此获具了相当的系统性,可以说,它与学生们在中学阶段学习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是不同的。二、古今的对话和教学的交流传统文学修养不是一门单纯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课程,它最核心的部分并非了解过去,包括古人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内涵,而是与古人的世界实现沟通,进行对话。学生只有将自己尽量地融入进去,打破时间的隔阂,把解读经典作品和联系自我实际状况结合起来,实现古今之间的对话,才能得到来自传统文学的精神滋养,获得人格、品位方面的真正提高。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特别做了一些设计,帮助同学尽快地融入自我,消除隔膜。首先是导语的设置。每一课的前面,教材里都设有导语。比如说
6、,屈原的离骚之前,我们的导语说:“人在一生中总是某一种信仰的信徒,对这个信徒来讲,信仰是他的一切。作为理想的殉难者,屈原是一个虽然痛苦但却崇高的灵魂,他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火。追慕先贤,我们不是也需要一种精神信仰吗?”在李白的行路难之前,我们的导语说:“人生无常,世路艰辛。有人以哀叹面对,有人以享乐虚度。潇洒的李白告诉我们:面对生活的不如意,应该达观地审视现在,乐观地怀想未来。那我们的态度呢?”在陆游的诉衷情之前,我们的导语又说:“有时,我们的生活因为有梦而生动;有时,我们的一生却正因为有梦而惆怅。你宁可选择无梦的平淡生活,还是即使冒险也不放弃对美丽梦想的执著?”这类导语的作用就是引导同学将
7、自己放进去阅读,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古人的心情,并与古人进行对话。其次是思考题。每一个主题的最后,都附有若干思考题,供老师、同学在课堂和课下讨论。比如第二主题的一道思考题说:“联系本主题的作家作品,谈谈你对魏晋风度的理解,并谈谈你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又比如第三主题的一道思考题说:“你认为李白独特的人生追求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你渴望用自己的知识济世报国,还是欣赏他那样自由自在的快意人生?”再比如第四主题的一道思考题说:“有人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你认同这句话吗?你认为人与人之间有没有纯真的友谊?”如此等等。这些思考题尽量贴近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他们在校期间普遍存在的烦恼、困惑相联
8、系,同时又避免道德说教,尽量采取平等对话的方式,引导同学们自己去思考和感受,自己去做出选择,得出结论。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我们还制作了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视觉和听觉手段,创造适当的艺术氛围,通过审美感动开启学生的心扉。作为一门高校课程,传统文学修养最重要的教育方式还是在课堂上,由老师和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这种方式是任何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传统文学修养课不能重复过去那种教师满堂灌的旧方式,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摸索,我们课堂的授课方式实现了多元的对话互动,其中有讨论形式的,辩论会形式的,报告会形式的。学生发言踊跃,积极性
9、较高,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课下还写了发言稿和心得体会。我们在同学充分对话交流的基础上,选取一部分优秀的文稿进行编辑出版,取名为古韵新声。目前已经编辑出版了第三集。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作为一门人文素质类课程,我们的探索和建构还是十分有限的,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地深入和提高。目前我们意识到的不足主要在于和学生之间交流不够。当前形势正在飞速发展,社会也处在大规模转型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相应地也处在不断的变化状态。众所周知,在校大学生对新事物最敏感,他们信息来源多,又处于青春期,人格处在未成型状态,最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这些不断变化的情况了解得其实并不多
10、,而且也不及时。由于心中无数,教学的时候就往往要无的放矢,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另外,根据课程的安排,一周每个班只有一次传统文学修养的授课时间,教师与同学接触、交流的机会太少了,这对于完成设定的教学任务是远远不够的。考虑到上述问题,我们下一步打算做两件事。第一,设计一系列的调查问卷,定期地发给学生,请不同专业的同学予以填写,借此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烦恼和困惑。然后根据这些问卷提供的情况修订我们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的教学将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第二,尽快地建立网络交流平台,把单向的网络授课变成双向交流的网上讨论室,为打破上课下课的界限、实现师生充分的互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上述两件工作不久
11、前已经开始着手,预计于明年初见成效。我们深知,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和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决非一门课就可以完成得了的。传统文学修养课只是其中的一个试点,它自身的局限也是很明显的。比如,它没有将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吸收进来。另外,从审美的角度说,其他能够陶冶人格、情操的艺术如音乐、绘画、书法等也没有吸收进来,更不要说艺术之外的人文教育了。因此,光靠这样一门课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理想的高校素质教育应该是一个网状的结构,其中有多种形式的课程设置,还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包括学生自发组织的,也包括校方和各种学术机构组织的,它们互相呼应,彼此补充,创造出一种整体的、多层次的
12、文化氛围,构成真正的大学人文世界。这样,学生在4年学习期间就会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得到滋养,其产生的效应必然是长久和强大的。这既是我们认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实质,也是我们一直憧憬的大学教育和大学精神。传统文学修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浅析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文学修养论文内容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对受众来讲,传统媒体的新闻可信度和权威性更高,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方与阅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给新闻编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何编辑吸引人们眼球的文章可以说是融媒体时代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发展变革的重要时期,新闻编辑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重
13、视创新能力的提升,将其运用到编辑工作中,才能获得长远发展。本文主要就融媒体发展时代下新闻编辑的文学修养进行了探析。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文学修养新闻编辑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才能提升自身的新闻写作能力,从而编写出更高质量的新闻内容,也能给新闻作品增添许多文学色彩。融媒体发展时代,新闻语言特点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新闻语言需要创新发展,才能迎合时代发展需求。新闻编辑在工作中,要结合当前语言环境,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在优秀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从而能创作出更多符合受众需求的内容。一.融媒体时代的新闻语言特点1.词语新颖当前,互联网的使用人群多集中于年轻人,年轻人使用新媒体时,倾向于用前卫新颖的语言表达,这些新
14、颖的词语,表现形式多是在现有词语的基础上,改变其中的字,最终得到全新的词义,后者是在不改变原有的词语,赋予其新的词义,或者是根据一些有意思的内容造词,这些都是融媒体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新颖词汇的重要形式,在网络环境中,人们愿意用这些新颖的词汇表达,追求新颖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得新闻语言更加诙谐。2.词语表达更加自由融媒体环境下,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不断增加,同时自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严肃性的表达特点,语言的表达除了文字形式,还可以以音视频、图片,甚至是表情符号的形式出现,词语的表达更加自由,与传统媒体的仔细推敲琢磨相反,在新闻写作和阅读中需要了解词语表达的特点,同时
15、这些自由的表达也让受众耳目一新,因此需要以合理的表达方式呈现,这些都需要新闻编辑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提升文字表达效果,更好地完成新闻编辑工作。二.融媒体时代加强新闻编辑文学修养的意义媒介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趋势加剧,需要社会注入新鲜的血液,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自媒体行业中,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但是在新闻编辑工作中,很多人忽视了文学修养与新闻编辑之间的关系,缺少相应的文化积累,最终影响到新闻编辑能力的提升,也影响到新闻作品的质量。当前媒介发展环境的日益变化,新闻编辑需要不断学习,了解融媒体时代发展现状,掌握新闻写作技巧,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才能整体上提升新闻编辑的水平。一
16、方面,丰富的文学修养有助于增长新闻编辑的知识储备,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引导人们更理性地看待世界,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新闻编辑在国家大政方针政策面前能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解读,并将其很好地运用到新闻内容中,更好地向受众传递国家政策方针,引导受众全面客观地学习方针政策,也能稳定舆论环境;另一方面,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能丰富编辑的知识,引发其思考,强化自身思想,更好地履行新闻把关人的角色,对信息做好甄别和筛选,明确哪些是社会真善美,是需要重视宣传的内容,弘扬社会正能量。尤其是融媒体发展时代,媒介环境更加复杂,人们每天面对的是海量的信息,但是很多受众自身的信息识别能力不足,这就对新闻编
17、辑的要求更加严格,除了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还要有较强的编辑能力,面对众多的信息源,能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度,发现更多受众关注的内容。新闻编辑工作者提升文学素养的同时,能提升自身的整体修养,更好地履行“把关人”的职责,提升新闻稿件的思想深度。三.融媒体环境下如何提升新闻编辑文学修养1.加强对经典著作的阅读学习我国传统文化和经典著作中有很多文学养分,新闻事业的发展中,需要重视精神文化层面的学习,在实践中可以熟读我国经典著作,夯实文化基础,我国很多国学经典中出色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为新闻编辑工作提供了更多的表達形式。同时不同历史发展时期人们的见解和看法,新闻编辑能结合所处的历史时代,写作手法,根据自身的理
18、解,加深对文学作品内涵的解读。2.提升文学作品鉴赏能力文学修养是在长期的阅读和训练中积累而来的,是一个循序渐进发展的过程,长期的文学熏陶能提升新闻编辑的鉴赏能力,更利于新闻编辑工作的开展,方便其将文字更好地转达为画面,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更好地领悟文学作品中精彩的表达内容,在长期积累中转化成自身的文学意识,更好地为新闻编辑工作服务。3.加深对文学作品内涵的理解,写好深度报告在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学习中,要带着问题思考,了解文学作品表达与新闻写作的异同之处,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深度,提升文字驾驭能力,做好深度报告。新媒体时代,人们追求信息的时效性,媒体对阅读量有更高的要求,多发布的是一些碎片化
19、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新闻事件的全貌,难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深度需求。新闻编辑工作者要发挥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优势,更高效地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和线索,深度挖掘采访,并积极策划报道的主题,组织记者进行采访报道,并严格做好信息把关人,将深度报道信息提供给受众。4.树立互联网思维意识当前互联网思维已经逐渐被人们熟知,新闻编辑在提升自身文学素养的同时,必须转变思想,从互联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传统的新闻编辑将记者采写的稿件进行分类和深加工,编辑排版发布。但是融媒体时代,工作模式发生率极大的改变,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更加便捷,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新闻编辑要提升新闻作品
20、的质量,引起人们的关注度,必须分析哪些是受众关心的事件,哪些是爱看的新闻,这些都需要互联网思维的运用,以文学表现手段对稿件加以润色,不断提升信息把控能力,抵制虚假新闻,确保新闻的价值所在。此外,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新闻编辑还要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能从海量的信息中寻找到新闻点。5.了解受众需求,丰富新闻语言新闻编辑要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了解受众关心的内容,为受众提供更多的信息,如当前受众更关注疫情结束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食品安全问题,高校开学安排,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等,编辑工作者要结合当前现状。做好新闻筛选并进行报道,借助
21、互联网平台,了解更多的新闻题材,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同时在文学作品的学习中,积累文学素养,学习真善美,并在新闻事件报道中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此外,在文学作品的学习中,了解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并善于用受众乐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新闻报道,调查显示,我国很多中老年群体多有看报纸的习惯,年轻人多通过手机App获取资讯信息,新闻工作者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对事件加以呈现,确保人们读得懂,在新闻报道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6.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为了更好地媒介融合发展趋势,打造新媒体平台,提升媒介的影响力,新闻工作者要认清当前发展形势,重视对新媒体的了解,如通过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多途径发布信息,并充分学习数字化处理技术,掌握最新的编辑技术,通过多种平台发布信息,更好地适应媒介融合发展的大环境。四.结语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到来,给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媒体发展环境,新闻编辑要认清当前的发展环境,重视打造精品作品,在实践中必须重视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将文学素养与新闻编辑技巧结合,确保新闻真实准确的同时,也能确保其内容具备足够文学功底,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