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求在填写形容词的同时能结合课文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分析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帮助。 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 为我改正解剖图。 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带出有关藤野先生的其他事情,对我不学医的叹息,送我照片。 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要求概括这些事情,懂得概括内容的方法和要素。课文写藤野先生一共写了这些事情,前三件可以看作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帮助,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关心爱护。先生送我照片的事可以说明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而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为了说明他认真治学的精神。虽然这些事情不是都在写藤野先生对我的帮助,但它们却共同刻画了一个藤野先生的完整的形象。
2、2、鲁迅当时的处境怎样?根据课文内容介绍鲁迅当时在日本的处境。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此处作当时中国落后挨打的背景,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处境的介绍,以利于学生理解鲁迅在碰到象藤野先生这样的老师时的感激和敬仰之情。 3、为了改变自己的、更是民族的处境,鲁迅做出了怎样的举动? 回忆鲁迅从学医到学文的道路的选择,贯穿始终的是热爱自己的祖国,要改变祖国命运的思想。这是全文的一条暗线。四、 探究阅读1、文章主要写藤野先生,为何要写东京的留学生和初到仙台的情况?或交待动机或正面衬托或反面衬托要区别对待。2、在这样的处境中碰到这样的一位导师,真的令人一生难忘。所以在20年后,鲁迅依然记忆犹新,特别是在陷入困境的时候,
3、更会想起他来。阅读课文最后一个小节。“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思考在这段文字中先生要说出的是些什么话语。我为什么良心发现的,增加了勇气,继续写文章?五、 拓展延伸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有没有最感动的时候?什么事情,什么人,对你有什么启发?(这一组问题,其实是由问题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引出的,由这个问题带学生进入对藤野先生的了解,对鲁迅当时处境的理解,对鲁迅对藤野先生情感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的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感动。)六、 课外作业课外阅读
4、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将寿镜吾、章太炎、藤野先生加以比较,写一段话来,看看他们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第2课 我的母亲通过具体分析我的母亲在学业上和做人上对我的帮助和影响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一、导入人的一生中最应该感谢的人是母亲,因为母亲给了我们生命,而更重要的是母亲往往用朴实的话语和行动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如何成人。胡适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二、作者介绍通过作者介绍来激起了解名人的童年教育的兴趣。三、给作者极大极极深影响的是他的母亲,母亲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他?四、为什么母亲会给他极大极深的影响?通过具体分析课文中写的有关母亲的事情来分析母亲的为人和品质,从而来理解母
5、亲对我产生的深远的影响。五、你的成长经历中有什么人影响过你吗?请你回忆一下,说一说。 课外阅读名人谈父母,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印发,要求学生阅读,并写读后感。 推荐阅读: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父亲童年 林语堂 种在诬蔑里的决心唐韬 期待父亲的笑 林清玄 我的母亲 老舍 我的母亲 邹韬奋 母亲 碧野母亲 李霁野母亲 何家槐第3课 我的第一本书通过对作者童年经历的回顾,让学生了解人生经历不同,会造就不同的人生的道理。 人生经历各异,不同的经历造就了不同的人生。你还记得你得到的第一本书吗? 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却让他终身难忘,因为这第一本书的内涵太丰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一本怎样的书?二、 作者的童年
6、经历了些什么事情?三、 哪些事情对他影响深远?这些事情对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四、为什么对他有这样的影响?你从他的经历中能得到什么启示?五、假如乔元贞也能继续上学,请你设想他现在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六、这第一本书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七、课外作业阅读牛汉的一系列关于父亲和童年的文章海琴、月夜和风筝、心灵的呼吸、父亲树林和鸟第课 列夫托尔斯泰通过对托尔斯泰的外貌的学习,体会托尔斯泰的心灵,感受他的心灵产生的变化。课前印发茨威格的逃向苍天。一、 导入 说说你所了解的托尔斯泰。二、 朗读感知 读了文章之后,你认为托尔斯泰是个怎样的人?1、托尔斯泰的外表是怎样的?抓住托尔斯泰的须发进行分析。要求结合具体的句
7、子分析。总结外貌特征:普通2、 托尔斯泰的内心是怎样的,你从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抓住托尔斯泰的眼睛进行分析,同样要求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3、 作者为什么抓住托尔斯泰的眼睛来刻画他的内心世界?与音乐巨人贝多芬刻画人的内心世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结合逃向苍天分析文章中“当这一副韩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以及文章的最后一段。四、 课外作业有条件的阅读茨威格的三作家阅读托尔斯泰的代表作逃向苍天介绍:(选自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是茨威格为托尔斯泰的未完成剧本光在黑暗中发亮补写的尾声。 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
8、泰的一生是伟大的,同时又是矛盾的。他在世界观激变之后,为自己贵族地主庄园式的生活不符合自己的信念而深感不安;但他的妻子却囿于世俗偏见,过多地为家庭和子女的利益考虑,不能理解他的思想,从造成夫妻的不和与家庭的悲剧,这更使托尔斯泰痛苦不堪。于是他在一八八二年和一八八四年曾一再萌发弃家出走的念头。这种想法在他八十至九十年代的创作中颇多反映,尤其是一八九零年开始创作的剧本光在黑暗中发亮,更可以说完全是当时作者的自我写照。该剧中的主人公萨林采夫在世界观转变之后同家庭和社会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但他同时又主张不以暴力抗恶。剧本虽然经过长时间的创作,但始终没有完成,只留下片断,因为托尔斯泰不知道该如何结局,他还
9、没有为主人公的矛盾找到解决的办法。而现实中的托尔斯泰自己,正如剧本中的萨林采夫一样,也仍然处于深深的矛盾中不能自拔,因为它虽然想以弃家出走来摆脱自己的痛苦,但又怕自己的这一举动会引起妻子和亲人的痛苦,这无异于自己犯下罪孽,违背自己“不抵抗”的理论。所以,这种矛盾的痛苦又继续折磨了他将近二十年。一九一零年十月末,风烛残年的托尔斯泰在经过几场极富戏剧性的冲突之后,终于毅然决然悄悄离家出走。十月二十八日清晨,一辆载着托尔斯泰的马车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远远驶去,前面是茫茫苍天。陪同他的只有一个挚友兼医生马柯维茨基,知道他去向的只有他的小女儿。但是,这位八十二岁的老人已经不起旅途的劳顿。三天之后,他因患肺炎
10、不得不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下车,暂住在站长的公务房间里,经过几天的重病之后,终于在十一月七日清晨与世长辞。由于导致托尔斯泰最后毅然出走的起因极富戏剧性,又由于他生前曾写过这样一部影射自己的未完成剧本,茨威格以此为契机,采用戏剧形式再现了这样一幅令人唏嘘的历史画卷。逃向苍天是采用戏剧形式写的一篇历史特写。属于纪实文学。第课 再塑生命通过学习海伦在沙利文老师的教育下走出黑暗的过程来体会成功除了需要别人的帮助还需要经过自己艰辛的努力才能取得的道理教学设计: 从介绍海伦的一生导入课文。二、初步感知谁再塑了谁的生命?三、 跟踪阅读a) 围绕着再塑生命,课文写了几件事?b) 从这些事情中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个
11、怎样的人?课文说莎莉文老师重塑了海伦的生命,这个生命指的是人重新获得了生命吗?你是怎么理解的,请你说一说。五、 课外阅读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综合性学习本单元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这一主题与阅读教学有一定的联系,但又具有生活体验性、活动实践性、学习综合性的特点。希望通过“道不尽的母爱”“剪不断的脐带”“多角度看母爱”“报得三春晖”四项相互联系、逐层深入的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学会感受爱、理解爱,同时也能奉献爱;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对综合活动的思考:有序性、有效性、实用性、1、根据第一个栏目的提示,分小组寻找资料。2、找母亲聊
12、聊天,了解母亲的经历和生活感受。给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观察母亲的表情和反映。3、根据了解的情况,结合自传和小传的学习,给母亲写一个小传。送给母亲作为礼物。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包括照片、说明、音乐、对妈妈的了解、妈妈的小传等内容的课件送给妈妈。第二单元单元重点: 这个单元所选的都是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 雪是野草中的一篇,作者在雪的背景中分离出两幅画面,一幅是江南的雪景,一幅是北方的雪景,在两幅雪景的描绘中,表达了作者所倡导的独立与张扬的个性和精神。雷电颂想象瑰丽奇特,在屈原与风雷电物我同化的境界中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激情
13、。日和月是巴金在建国之前创作的散文诗,主要表达了对人生和生活的希望和信念。海燕是高尔基于俄国大革命前夕创作的欢呼革命风暴的来临,赞美无产阶级的颂歌,在今天的阅读,除了理解创作的背景,我们更应该从时代的角度,从文章中读出新的东西来。组歌是被誉为哲理诗人的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作品,文章形象丰富感人,学生可以从中读出很多不同的感受。多角度阅读朗读的多种设计第6课 雪 通过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比较,抓住重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受作者所倡导的精神。可以由学生的实际生活谈起。可以由具体的图片引出。也可以由复习鲁迅的作品引出新的文章。二、 朗读感知(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带) 在雪的背景中,作者描写了哪两幅画面?1、
14、鲁迅是怎样描写江南的雪的?江南的雪具有怎样的特点?2、鲁迅又是怎样来描写朔方的雪的?朔方的雪又有怎样的特点?3、你喜欢哪一幅画面?找到你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说一说。4、鲁迅对两种雪的态度怎样?根据具体的句子来读一读,说一说。在3和4的环节中,老师要进行朗读的指导。可以个别指导学生,个别学生读,大家提意见,大家齐读的方式进行。5、联系鲁迅的生平,探究他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态度? 教师补充鲁迅有关生平的介绍,补充钱理群的心灵的探寻四、 继续探究1、阅读课后的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说一说孙玉平的观点。2、支持他的观点的理由是什么?找一找。3、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启示?五、 课后作业阅读郁达夫的江南
15、的冬景或莫泊桑的雪夜,比较两文写雪景的不同,写一段话表达你的看法。第7课 雷电颂 用情境导入,让学生感受到午夜已经过去,黎明尚未到来,雷电交加,狂风大作,神像林立、阴森可怖的环境。用多种方式的朗读来感受在这样的环境中,屈原的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创设情境。二、 读感知 听课文范读,体会孕育在文字中的激情。 学生自由朗读,大声地读出自己所感受到的情感。三、 朗读体会1、小组活动。每个同学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文字阅读。2、班级交流。每个同学朗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朗读,并带动全班同学一起朗读。 在朗读中体会、分析,以分析再带动朗读。四、 配乐
16、朗读 以给学生配上音乐和录音的方式,激起学生朗读的热情,有表情地朗读。五、 教师总结自己寻找一首诗歌或散文诗,准备朗读,有条件的,可以进行一次朗读比赛。或者采取朗读录音的方式,再课外进行评奖。第8课 短文两篇 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来阅读日和月,虽然两文写法不同,但表现的是共同的主题。一、 朗读感知日和月自古以来就有一定的象征的意义,写日大多是歌颂光明和希望,写月也就是赞美温柔和恬静。在巴金的文章中,写日和月的目的也是如此吗?二、 默读分析1、在日一文中,作者要突出的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作者通过写哪两个例子,表达了对光和热地追求?找出具体的句子来朗读。 在月一文中,作者要突出的月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7、?作者提恒娥奔月的故事是为了什么?2、两文的主题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你有什么启示?3、介绍写作的背景,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追求的?三、 朗读探究 日一文的最后一段和月一文的最后一段的内涵。四、拓展 大声地朗读两篇文章,说说你从日、月中产生的联想。将你从日和月产生的联想写成一段话。第9课 海燕这是一篇老课文,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课文可以赋予时代的特色,产生不同的联想。 以激情的朗读导入课文。你从朗读中听出了一种怎样的情感?1、这种情感是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的?2、作者为何要以海燕为赞美的对象?找出有关海燕的句子来大声地朗读和感受。找出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来分角色朗读感受。3、导入写作的背景介绍高尔基
18、写的不仅仅是海燕,他是借海燕在赞美什么?环境也都具有什么象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里,你觉得海燕的还值得赞美吗?你觉得他还可以象征什么精神?五、 课外作业阅读高尔基的其他作品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第10课 组歌纪伯伦虽有哲理诗人之称,但他的散文诗形象丰满,因此,首先要抓住形象进行分析,然后再分析深含的哲理,更适于学生的理解。介绍纪伯伦和他的作品。在他的笔下,自然万物都有生命、灵气和个性,同时还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让我们走入他的世界,去领略自然之美。二、朗读感知 在文中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在文中雨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可以用我觉得雨是 的形象,因为 。 我觉得风是 的形象,因为 。小组内接读课
19、文,看哪个小组朗读得好。三、探究阅读纪伯伦素有哲理诗人之称,请问在他的组诗里面,你读出了什么?五、 自由朗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大声地朗读,读出情感。 阅读纪伯伦组歌的其余三首,模仿着这种写法,写一首散文诗。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寻春、绘春、颂春等活动,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培养学生感受和创造的能力。1、寻春。在校园里、公园里、马路边、社区里,寻找春天的踪迹,将观察到的内容纪录在小本子上,会画画的同学用图画代替纪录。2、绘春。给同学自己画的画,配上诗歌。选择好的张贴在教室里,美化教室。3、根据积累的资料,写作文。第三单元单元指要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
20、泽。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当沧海变成桑田,当科技载着人类上九天,当人类还沉浸于征服自然的乐趣之中时,各种后果也悄然而至。臭氧层破坏,酸雨蔓延,土壤沙化,资源匮乏,地球人类唯一共有的家园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发出警告:“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步征服行动,都要遭到大自然加倍的报复。”关注自然,保护环境,其实就是关注人类自身的命运。本单元课文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以科学文艺作品的不同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思考。学习这些课文,要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注意引导学生在不同学科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注重体验与思索,从中获
21、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感受准确、严谨的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学会缜密地思维,严谨地表达。第11课 敬畏自然创意说明本文是对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与思考。作者对长期支配人们的一些观念,例如“人是万物之灵”、“人要征服大自然”等进行质疑,并提出了“敬畏自然”的命题,强调“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在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的语言载体上作了论述,极富意韵和文学色彩。本设计旨在把抽象的理论具像化,结合现实生活来理解文本。建议学生对作者的观点与论述提出质疑或补充,以此来体会作者深邃的忧患意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教学步骤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文
22、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教师:准备与自然、与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整体感知一、导入新课: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阅读本文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请用含有“爱护自然”旨意
23、的警句、格言导入。二、联系课文内容,给下列词语注音释义。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三、整体感知1、反复阅读文章,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2、思考: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这是针对人与自然对立的观念提出的。人往往提出要征服自然,虽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招致自然界的惩罚。当学生提及人类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的话题时,可带出:人类有哪些做法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大自然给人类带来了哪些惩罚?请举例说明。3、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四、研读理解1、以 “我还不理解的是”的句式说说你的困惑。(意在以学生自主的
24、形式解读富有哲理性的语句)2、以 “我赞同(不赞同)的说法,因为” 的句式谈谈感受。(意在巩固并延伸文章内涵,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五、体验反思读着作者这精辟的论述,理性分析,你打算如何将“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具体行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哪些做法已可以让大自然母亲展开欣慰的笑颜?资料整合平台 我眼中的香格里拉 赵鑫珊当人类把天然林中的第一株大树砍倒在地,文明便宣告开始了;当最后一株被砍倒在地,文明即宣告结束。过去,我也见过山,但从没见过像香格里拉这样长年积雪、海拔6 000米以上的世界级山峰。过去,我也见过峡谷,但从没有见过像香格里拉这样被切割成2 600米深的世界级大峡谷。同它
25、的壮观、险峻相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切割深度仅2 143米)毕竟是小巫见大巫。其实,迪庆高原本就是青藏高原的一个组成部分。香格里拉的雄伟山脉,是著名横断山脉的中段或腹地。境内海拔在4 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百余座。当我乘坐越野吉普深入高原腹地,来到一个非常险要的垭垭(y)两山之间可以通行的狭窄地方。口的时候,车内仪器显示了海拔高度:4 300米、气温仅12 C(我知道上海是38 C以上)。我们下车休息,活动一下四肢。幸好,我没有高山反应。在我们面前是一座高耸入云的雪山,估计有5 000米以上。周遭是一片原始的宁静、庄严和肃穆。同这种氛围相比,世界上一切大教堂、大寺庙所营造出来的氛围都是小肃穆
26、、小庄严和小宁静。摄制组的民族文化顾问嘎吐萨(摩梭人)对我说:“面对这样的雪山,你不信仰一点什么,那是不可能的!”我点了头,深表同意。这时候,摄制组的另一位民族问题顾问胡忠文(普米族)口中念念有词,正用手拾起一块石头往一个金字塔形状的小石堆放上去。我知道,这是藏民的风俗和宗教信仰。这小石堆叫“玛尼堆”。当人们过垭口,翻过一座大山进入另一座大山的时候,要放一块小石头到堆上,以表示敬山神,保佑自己平安。在藏民心目中,万物都有神灵。山有神,河有神,大树也有神。人们为了盖屋,需要砍倒一棵树,必先跪在地上祈祷,向神陈述不得不砍伐的原因或理由,请求树神原谅自己的过失(听到这个细节,我非常感动。我认为这是藏
27、传佛教的精华)。其实,世界各大宗教的起源都是针对人性中的恶那部分而来的。人的欲望分两类:第一,为了生存,需要向大自然索取一些生活必需品;第二,超过必需品的其他东西,都是奢侈,侈糜。把人的欲望分成这两类,并适度地规定这两者的界限,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生态环境,是进入21世纪香格里拉要把握、坚持的最高文明哲学准则。我正是为了探求这一准则才来到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人敬畏自然神的传统令我叫绝。比如禁止把衣服随便挂在树枝上即其一例。在饮山泉或在小溪旁边饮水时,务必要用双手把水捧起来喝,以表示对水的一种感恩。在饮酒之前,先要用右手中指蘸一下,然后把酒滴弹向苍天,表示敬天;再蘸一下,然后把酒滴弹向地,表示敬地;再蘸,弹向身后的山(香格里拉前后左右都是山),表示敬山神;最后蘸一下,用中指点在自己的前额,按我的理解,这是向自己、向自己的生命负责。我赞赏这一风俗。我决心把这种酒文明带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