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8.11KB ,
资源ID:162521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2521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4《大道之行也》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4《大道之行也》Word下载.docx

1、”,指老而无妻的人。(3)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修:讲信修睦(培养)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亲: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父母)独:故人不独亲其亲(单单)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子的人)(4) 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与今义 贼:古:害人。 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今:偷东西的人。大路。 归:女子出嫁回归,回来。2.文本感知(1)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四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鳏寡孤独 ,夜不闭户 , 天下为公 , 老有所终 。(2) 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意思相近的语句是: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故外户而不闭。(三)整体感知1. 题目解说。“

2、大道”可以理解为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题目的意思是“当大道施行的时候”。以此为题,不仅提示了文章内容,而且激发了读者的兴趣。2. 朗读,翻译文章。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贤能有才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所以人们不只把自己的父母当做父母,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做儿女,让老年人能安享晚年,让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这样一来,奸邪之谋就不

3、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称为理想社会3. 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全文的总结语。4. 本文用哪两个字来表示理想社会?(“大同” )“大道”与“大同”有什么关系?(“大道行”才能达到“大同”社会)“大道”既行,就能“大同”。那么大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社会面貌?请划出有关文字回答。(“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 )(四)研读探究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2

4、、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用一个成语是“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

5、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 用自己的话归纳大同社会的特征表现在哪几方面?(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

6、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2. 如何评价“大同”理想?(提示:对于先贤思想的评价,始终应该坚持辩证的观点联系历史背景看。“大同”理想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因素,这绝不是倒退,而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崇高目标,两千多年来一直激励着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当然这样的理想也是从维护阶级统治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有其局限性。3. 本文中的“大同”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 “幼有所养

7、”了。不设统一答案,应各抒己见。提示:“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七、课堂小结“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25 杜甫诗三首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吟读 ,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古诗讲究平仄压韵,讲究对偶,句式整齐,读起来有节奏感、有音韵美。这些特点是由诗歌的

8、形式决定的。但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也是影响诗歌朗读效果的因素。同时把握好每首诗中作者的情感是读好一首诗的关键。望岳写于开元盛世,是他的早期作品,赞美泰山,表露诗人远大抱负的,要读得激昂豪迈。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传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感情深沉含蓄,要读出沉痛忧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前提测评1、“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有什么含义?那么“一千个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有什么含义?2、同一个作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境之中,作品会有很大的不同。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三首诗,这三首诗写于不同的时候,杜甫的思想感情有明显的不同。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杜甫为什么会被尊称

9、为“诗圣”?他的诗歌内容总是与国家、民族、百姓的生活分不开,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的关注、对百姓的同情,使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感情色彩。杜甫的诗歌为什么会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歌记录了唐代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的社会的变迁。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杜甫:号称“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这三首诗写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望岳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

10、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春望和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其诗歌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杜甫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发展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丰富和提高了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表现力,并形成了“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三、一诗四读,理解诗意(一)吟读 ,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 古诗讲究平仄压韵,讲究对偶,句式整齐,读起来有节奏感、有音韵美。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

11、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律诗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1给加粗字注音。(1)岱宗夫如何岱(di ) (

12、2)决眦入归鸟眦(z )(3)白头搔更短搔(so )(4)浑欲不胜簪簪(zn )(二)译读,以诗译诗,用诗歌的语言和形式来翻译古诗,译出来的现代文最好也要押韵。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1)造化钟神秀钟:聚集(2)阴阳割昏晓阴:山的北面 阳:山的南面(3)会当凌绝顶会当:终当、终要 凌:不尽 (4)浑欲不胜簪浑:简直(5) 荡胸生曾云 曾:通“层” 望岳:学生读原诗,教师示范译诗: 春望:教师读原诗,学生译诗。 (三)背读望岳。第一层(首联、颔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第二层(颈联、尾联):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首句“岱宗夫如何

13、?齐鲁青未了”泰山到底怎样呢?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叹仰慕的情形,非常传神。语出惊人,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欣赏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这两句是远望泰山所见的高大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这是近望泰山所见的景象。“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仔细看才能看见。这是细望泰山时所见的景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这显然是诗人神

14、游玉皇顶之所见。 望岳全诗可分为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后两 联,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四)赏读 学生分小组讨论,品味赏析。 “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2、理解赏析诗歌的竟境

15、美。(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2)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诗人凌云的壮志,勃发的雄心,表达了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3)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呢?1、唐朝盛世。2、诗人年轻,意气风发。3、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3、学生齐背望岳。第二课时春望一、吟读二、译读三、背读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写心念亲人的离

16、愁,和忧国、伤时、思家的沉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春望所感,作者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所盼: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多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

17、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所思: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

18、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春望本诗前四句写春城破败的景象,包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表达了诗人深沉含蓄的感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梳理清楚了诗的写作思路,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四、赏读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万金”,古代以十两黄金为一金。极力写出了难得和珍贵的程度。此句所流露的感情是常人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感情共鸣,因而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

19、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如此强力的反差怎能不使人触目惊心呢!一座繁华似锦的城市,曾几何时,竟被毁坏到了“无余物”“无人”的地步,是何等可悲啊!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五、比较两首诗风格的异同1学生齐背望岳春望。2请学生辨析两首诗的风格。望岳形象高大,境界壮阔,显示出气势磅礴、雄放健拔的风格。春望感情凝重,景象凄清,风格沉郁,具有悲怆美。三、布置作业1默写望岳春望。2预习石壕吏。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律诗和绝句都是近体诗。那么,怎样区分律诗和绝句呢? 一、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如孟浩然的

20、过故人庄);每句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如陆游的游山西村)。 二、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如李白的静夜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三、此外,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如陆游的游山西村押韵的字是“豚”、“村”、“存”、“门”,李白的静夜思押韵的字是“霜”、“乡”。七言律诗的三、四句和五、六句要对仗,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就是对偶句。板书设计:远望 所见:寄情于物望岳 近望 望 翘首望景 忧 细望 所感:触景生情 国 春望 思 所盼: 亲 盼 低头思亲 所思:第三课

21、时教学要点学习石壕吏。了解背景;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赏析本诗情节生动、构思巧妙的艺术特色;背诵全诗。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前面已经讲解了杜甫的两首写景抒情的诗,大家也了解到杜甫是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称道的。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石壕吏就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面对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

22、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三、辨音识字,扫除文字障碍(1)第一段:石壕吏(ho)暮:傍晚。逾(y)走(古今异义):跑。行:走。(2)第二段:呼:大声吆喝。怒:凶狠。啼:啼哭。苦:痛苦。(3)第三段:邺(y)戍(sh)戌(x)戊(w)戍点戌横戊中空,注意区别。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不过是苟且偷生,死了的就永远完结了。存者,活着的,生存的人。且,暂且。已,动词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更,再也。妪(y)虽:即使,虽然。衰:衰弱、衰微。备:准备。炊:烧火做饭。(4)第四段:泣

23、:小声抽泣,啼哭。咽(y)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途。四、播放背景音乐,朗读诗歌,创设学习氛围。1教师配乐朗读石壕吏,提示学生这是一首古体诗,应注意停顿、节奏、语调。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

24、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五、引导学生深入诗的意境,把握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2、这首诗的重点是讲的什么啊?以老妇人给吏致词为重点,也就是本文的第二、三段。3、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

25、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结构开端(1)致词的由来:写诗人日暮投宿,夜遇捕吏捉人,烘托紧张气氛。发展、高潮(23)致词的内容:写老妇自述,展示一个饱受战祸家庭的悲剧。结局(4)致词的结果:写诗人独与老翁告别,暗示老妇被捉。5、了解故事的内容,倾注自己的感情再一次朗读课文。(悲愤沉郁)选两位学生口述浮现在脑海中的画面,发动其他同学补充,共同丰富画面、情节。6、请同学用词语形容石壕吏。凶暴蛮横 不可一世四、师生互动,深入探究 1作为一名女性,我对文中老妇人的儿媳妇“出入无完裙”,感受特别深刻。裙:古谓下裳,上古时代,男女服装差别不大,区分也

26、不严格。唐代以后,妇女穿裙之风大盛,男以穿袍为常服,女以裙为常服,后泛指衣服。为什么连一件会客的衣服都没有?(生活贫困)为什么会如此贫困呢?(战争) 2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同学们学过历史,请结合课下注释,谈谈这场战争。公元758年,为平息安(禄山)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现在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在河南孟州市),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当时诗人任华州司功参军,管理地方祭祀、礼乐

27、、学校、选举、考课等文教工作),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他目睹了战乱中人民的苦难。 3是战争使这个家庭生活贫困艰难。老妇人一家仅仅是生活贫困吗?他们为这场战争还付出了什么?(二子战死沙场 一子苟且偷生 孀妻弱子无依 老妇自请应役)在了解这个家庭的命运的同时,进一步在语境中落实字词。戍:防守。新:最近。偷生:苟且活着。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请,请让我。应:应征。犹得:还能够。 4“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可这儿连老妇人都要去应征到军中作饭,可见当时战争的激烈、残酷。有唐史为证:陈陶之战,四余万唐军一日内为国捐躯。潼关战役,二十万唐军全军覆没。邺城失利,郭子仪等率领的唐军,战马万匹,只剩三

28、千。甲杖十万,几乎全部丧尽。这时唐王朝急需补充兵力,重整旗鼓,诗中哪句话可以看出这一点?(有吏夜捉人) 5、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 “捉人”?“捉”字颇具春秋笔法,说明这绝不是正常的征召,而是胡乱搜捕。这的确称得上“一字之贬,严于斧钺”。“捉人”也与“捉壮丁”的内涵大有不同。“人”是一般的概念,“丁”的内涵则比较具体。玄宗天宝律法规定:“制十八为中男,二十二为丁”(旧唐书食货志), 二十二岁才是壮丁年龄,而现在驱尽壮丁,及于老弱。 6、夜:为什么夜间出动?一则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二则表明县吏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7、从“吏呼一何怒”看出“吏”有着怎样的嘴脸?(凶恶残暴,如狼似虎)下面我们换个角度,来个换位思考,如果我们站在“吏”一个军队的下层官吏的立场,说说他为什么“吏呼一何怒”? 石壕吏不过是一个下层的小军官,迫于上司的命令而挖空心思”夜捉人“,不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吗?他家里也许还有妻儿老母,他自己的性命也可能朝不夕保。 8这场战争不仅给下层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给象石壕吏这样的下层军官带来了深深的恐惧。战争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造成生活贫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