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别人把你的学生看“扁”的时候,你千万要把他看“圆”。 对学生爱得越炽热、越深沉,给予时就越像月光般温柔,细雨般滋润。 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当学生不觉得你是老师的时候,你就是最好的老师。 你的工作,就是你的生命雕像。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经师 + 人师 = 人类灵魂工程师 一、 初中语文说课案例与评析请阐述一节成功的课。提交者: 田艳茹 (提交时间: 2011-11-2 21:51:07)答题内容:记承天寺夜游案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 4背诵
2、并默写。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 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重 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难理解“闲人”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有一人: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生:起舞弄
3、清影,何似在人间。他频遭贬滴,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苏轼)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的苏轼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从而感受苏轼笔下独特的月夜之美。二、预习检查: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根据情况作补充。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写作背景:元半二月七日,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如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写台诗案”。长时间的
4、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后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住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客。三、朗读: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注意老师在范读时的节奏和字音。2、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提示:(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指名读。4、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四、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1、前后桌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根据课下注释,合作翻译。2、师生交流。3、同桌合作,进行译读。一位同学读原文,
5、另一位同学说译文。五、品读。生听读录音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懂作者的感情。对文章中能够进行独特的感悟。要点:(1)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2) 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 (3)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先找关键词句,再体会作者心情)(4)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生成答案预设:(1)一是因为作者被贬滴,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二是因为月色很美。可结合本文写作背景。(2)描写夜景之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它给人的感受是空灵、皎洁、明净不错,此句定景仅用18个字,却创造出生动
6、的意境,我们不妨仔细玩味,看它妙在何处?品析语言方法指导:抓住关键词语,仔细揣摩其含义,运用增减,调换法,通过比较来体味原文的精妙。原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添一添,品意境:(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处人笑语阵阵。)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2)删一删,品修辞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B、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你认为删去原文中的“如”盖竹柏影也,可以吗?为什么?预设参考答案: (1)添上语句后感觉不好,原文以如积水空明的月光和如藻荇交横的竹柏影来描写月色,不仅创设了一个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意境,而且写出
7、了月色的皎洁与空灵。然而添加语则写夏夜的嘈杂之声,既不符合时间,也破坏了原文的清幽淡雅之意境。(2)删去后当然不好。因为原句(一)用比喻,将整座庭子注满了水,水本来是天色之物,实有其物,看似却无,月光不正是如此吗?“空明”二字,更是绝妙,用“空”去修饰一种色调,不仅出奇制胜,而且更显空灵。原句(二)把庭中当作水中来比喻,说藻荇交横,给人如临水池之感,最后以“盖竹柏影也”点透真情,这样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一个空灵、皎洁、恬静的月夜之中。而删去后,不但没了新意生动形象,更改变了原意。(3)为降低教学难度,先出现关键词句,再让学生体味作者的心情。欣然起行(欣喜之情)念无与为乐(有点遗憾)遂(
8、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有急切访友之情) 亦未寝(与好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相与步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 何夜无月? (4)月光虽非夜之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可寻,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作者借“何夜”何处一句点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真谛。这也正是作者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原因。所以这里的“闲人”并非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你认为“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呢?具有闲情逸致,兴趣高雅之人,也包含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壮志难酬,一贬再贬,可见他的无奈与悲凉,他何尝要做一个闲人呢?赏月只不
9、过是他借月抒情,自我排遣罢了。六、背读。本文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鼓励学生当堂成诵。学生自告奋勇进行背诵。七、与作者对话面对此景此情,难道你不想对苏轼说点什么吗?师:解读了文本,读懂了作者,接下来我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生齐读)师小结:苏轼虽遭“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他坦荡、旷达,笠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美景的同时,更要感受到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八、拓展、积累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
10、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抒抒怀。你能说出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吗?教师预设答案: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7、举杯望明月,对影成三人。记承天寺夜游案例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0余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本文语言干净利索而又极富表现力,
11、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面对这样的经典美文,每次捧读,都不忍释卷。为了更好的把握文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三个环节:即知人论世、诵读感悟、品评赏析。并根据科研立项,重点放在了文章的诵读上。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以读代讲,通过反复朗诵,深入体会,直至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一、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境遇等都会在文章中有所体现,并形成作者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决定着文章的特殊主题。“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作者自身的经历与境遇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了解他在什么情况下
12、针对什么东西写作,也就是把文章与写作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考察。文章的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所以第一步,我详细介绍了有关苏轼的常识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尤其是苏轼在官场上的浮沉起落,这样学生对苏轼的了解更深了,并且知道苏轼号东坡居士的原因、“黄州成就了苏轼,苏轼又成就了黄州”的道理。从而为剖析文章的主题做了铺垫。但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似乎多了些老师的洋洋洒洒,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如何让学生的文言文预习更有针对性应该是下一次教学应注重的问题。二、诵读感悟我国的语文教学有着悠久的诵读传统,诵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春秋时期的孔子教弟子就用诵读法,论语子路篇有“子曰:诵诗三百
13、”的记载。唐代的韩愈和白居易也非常重视诵读。韩愈在进学解中说自己读书时“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白居易在他的与元九书中更提到他读书读到“口舌生疮”的地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分文章七分读” 的古训更是妇孺皆知。可见,诵读对理解文章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文言文,要使自己以及学生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必须加强朗读。诵读记承天寺夜游,对于深刻地理解作品,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都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在教这一课的时候,我采用了很多的诵读方式,第一步:“不求甚解”地朗朗出声地读,让学生们首先读准字音和读出节奏,在读中整体感知。第二步:译读,结合注释
14、了解大意,在读中培养语感。第三步:低声慢吟地诵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这三步中,采取多种形式,如齐读、指名读、教师范读、开火车读等。多读,反复地读,占了这一节课的相当大的比重。通过多读,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基本上能熟读成诵,同时学生们也提高了整体感悟的能力。其次是想象入境。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文章的意境之中。不拘泥于译文,让文字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尤其是写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当堂拓展这一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效果甚佳。三、品评赏析文言文的品
15、评赏析与诵读是分不开的,所以,在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赏析文句。浅层次诸如记叙要素的交代、表达方式的运用;深层次诸如文中表达的苏轼复杂情绪、苏轼被贬黄州还能欣赏到如此空明的月色美景的原因、透过这空明的月色,看到的苏轼的人生态度等。通过第一部分“知人论世”的铺垫,再加上反复的诵读感知,学生理解的能力大大增强。他们甚至会联系曾经学过的相关知识,来评价苏轼的黄州之贬:黄州是苏轼最重要的人生驿站。被贬的苦难如重锤敲击着他的心灵,更像雕塑家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人生的低谷他完成了自己豁达乐观人生观的塑造,达到了自己创作的巅峰!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
16、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由此,本文的深度拓展顺理成章:此刻,面对承天寺这轮空明的月亮,面对豁达的苏东坡,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说的还不错,这不仅加强了对文章重点的把握。同时,深切的感受到明月不老,经典永远不朽;明月不老,精神永远年轻!面对生活的风雨坎坷,大家会想到苏轼,想到他的豁达从容!一节课下来,师生均有意犹未尽之感,并由衷的体会到了走进作者、走进文本的快乐,体会到了语文的快乐。但我也深知,意蕴深厚的文本更需要知识积淀深厚的教师来引领学生品读,自己的课堂语言与教学环节的设置还较粗糙。
17、期待着下一次捧读经典时能扬长避短,不辱佳作。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关注? 张厚峰 2011-11-8 8:09:13)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策略与操作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专门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彰显这一理念,人教版将“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并列,把写作、口语交际整合到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中。受此影响,很多老师的观念中把综合性学习理解为“综合实践活动”,把阅读教学与综合性学习对立起来。事实上阅读同样需要综合性学习。教科书在阅读课文的“研讨与练习”中编排写作、口语交际练
18、习,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选题或与单元阅读话题相关、或由某篇课文主题生发开来,也体现了这一理解。现在的综合性学习设计大体可用“两个丰富、一个流程”来概括。所谓“两个丰富”,即多以丰富的综合活动内容或丰富的活动成果展示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内容,而“一个流程”则是对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分组、要求、过程等进行流水式介绍。前者重在活动内容的探究与展示,学生获得的主要是活动内容知识及情感体验;后者重在活动安排与组织,学生获得的主要是活动套路知识及情感体验,对于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计划组织活动等学习策略往往着力不够。综合性学习需要由感性到理性、由零散重复到有序递进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我们来看
19、几个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分析一下常见问题:(分析几个一线教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1)目标模糊(2)可操作性差(3)偏重主题内容提供写作素材(4)脱离学生需要依照学生的知识、态度、能力发展梯度和语文学习规律,将阅读教学与实践体验统一起来,教师可以围绕单篇或单元主题自主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要成为学生最重要的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能为他们提供不同层次的建议、方法、规则或范例,过程中注意交流、引发和坚持,评价中重视反思过程、修正思考及学习方法、记述所见所闻,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优点、欲望、态度等做出自我或相互评价。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应该有一个易于操作的基本模式,以七年级上第五单元“
20、亲情(我爱我家)”为例:第一环节:导语设计这点有点像我们传统的语文的阅读教学,设计一个有吸引力的导语,使课堂很自然的进入到情境当中。第二环节:交流提问1、师生或小组间围绕话题展开交流,如讲述感人的亲情故事,表达各自对亲情的感悟。2、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比如:对父母的爱如何表白?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爱等等,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3、结合单元课文技能训练点,提炼知识方法训练点,如亲情体验的真诚表达。第三环节:活动体验帮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根据各自兴趣,选取一项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供选择的实践活动角度应是多视角、多层次的,可以是文学的、艺术的、社会的、职业的、文化的、生活的,也可从积累的、感悟的、创作的
21、、探究的、表演的等角度入手。1、收集表达亲情的诗词名句并分类整理。(前半部分收集诗词名句,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工作。后半部分分类整理,就要求得高一点了,综合性的特点也在这里体现出来。2、背诵、朗诵、书写表达亲情的名句。(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一种抒发个人亲情的培养过程。)3、写首表达亲情的小诗或歌词。(在我们的学生当中,有的学生文学创作水平还是蛮高的,他们也有这种兴趣,可以利用综合性学习的机会,来激发他。 文学连线4、挑选鉴赏歌唱亲情的流行歌曲。(学生多有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他把唱亲情的选过来进行赏析,会打动很多学生。我为什么喜欢它?它究竟在哪一个方面触动了我的心灵,使我能够感受,去体悟这种亲情的
22、美好。5、创作演出表现亲情的小品或独幕剧。(学生很喜欢这种小的表演。艺术连线 6、对中学生亲情现状进行调查,写一个调查报告。(这个要求就高一点了。 社会连线7、假设你是记者就亲情问题采访有关专家,写一个采访稿。(他去采访谁,采访的过程当中应该注意什么,采访的结果是什么,这个过程是很重要的。) 职业连线8、比较、探究中外或不同民族之间亲情表达方式的异同。文化连线9、给父母或其他亲友写一封信;说一句感恩的话;做一件表达爱的事。 生活连线有些积累型小活动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生活及情感体验,当堂就可完成了。有些创作、探究、实践型活动则可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课外操练。第四环节:展示交流评价这类可以借鉴的案例及
23、教学设计最多,不多谈。总之对于在常规教学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切不可轻视也不必为难,可将综合性学习策略的培养分成三步走:一是将相关课文整合在一起,就核心问题展开探讨及读写训练,变言语内容教学为言语技能教学。二是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表达融入其日常生活,使之制度化、习惯化。三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技能,发现、探究、解决自己感兴趣的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真情创作、自主表达。郭春花献给老师们的诗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第一期2011年10月31日 肖文华借助远程培训这个平台,原本素不相识的我们聚到了一起,并组成了磁县初中
24、语文二班这个大家庭。这是缘分,也是一个美丽的邂逅。这个大家庭里,有你,有我,有他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大家庭定会成为我们知识的加油站,放松心灵的驿站。 这里是我们学习的阵地、这里是我们精神的家园 、这里是我们交流的乐土。就让我们从这里起航吧!认真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衷心祝愿各位这次的培训能完满完成学习任务并取得优异成绩!特级教师成功的十句关键话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用十句话引领我们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老师们认真学习哟!第一句:教师走向成功的基本前提是占有时间、勤奋积累、注重学法。 我把占有时间排在教师走向成功的首位是有原因的,因为一个人一辈子的时间非常有限,工作的时间也很有限,做学问
25、的时间更是有限,所以教师要充分地占有时间。我个人的时间分配讲究4个字:实用、巧用。实用就是实实在在地利用时间。比如:双休日、寒暑假等都是我实实在在利用时间的时候,在这样的时间里,我基本上每天工作12个小时。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但是我认为有些事是可以一劳永逸的。你做得妥当,就可以节省你生命里的大量时间。举个例子来说:我在编写训练题时,往往要引用课文中的原文,每次我都会把它们校对好存入电脑,因为以后再使用时就可以直接打印出来,且无需再校对了,这不就节省了很多时间吗?我们很多教师在同一社交圈内、同一背景下、同一环境中工作,为什么会有优秀与一般之分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学习
26、方法和思维方式。那么,我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呢?就两个字:例子。我在从事中学语文教研工作的20多年里,研究对象几乎都是各种各样的例子,比如案例、名师等。我会从成千上万的例子中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我的学习方法。第二句:教师发展自己的基本要求是钻研教学、练习写作、探究专题。 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学的名师、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高层次人才,一定是站在讲台上的。因为教师离开了讲台就没有了生命力,就没有了影响力,所以教师要想成为名师,必须苦心孤诣地钻研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学语文界进行了无数次的语文大赛,产生了无数光彩照人的优质课,有了无数个一等奖获得者。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一等奖的获得者在我们
27、的视线中逐渐消失了。为什么?因为比赛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功劳,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很多年轻教师都是在还没有自己的风格、体会的时候走上讲台的,然后经过大家的无私帮助获得了桂冠。然而在比赛之后,这些年轻教师就很少再钻研教学了,所以也就慢慢地“泯然众人矣”。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 另外,教师还要坚持不懈地写作。只有用最精妙的文字把教学经验记录下来,教师才能逐渐成长。第三句:耐力是一种智慧。 这一句话是我的个人格言。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如果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地专心工作,那么就非常了不起。中学语文课文里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对我的人生观影响很大。马克思把他的很多功绩、敌人对他的怨言等,都像抽丝一样剥去了。我在这里引申一下马克思的话,即面对很难逾越的困难、很难排遣的烦恼、很大的打击时,你只要轻轻叹一口气,说“算啦,再重新来一次”,这就是一种耐力,一种智慧。第四句:走一步,再走一步。 这句话中也蕴涵着一种耐力,但它是指稳步的发展。教师成才是一个很艰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想,人应该一步一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