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要求: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2理解古诗大意。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
2、么感受?3师抽答。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导生字的读音。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课件出示)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至此回:到这里回旋。出:耸出来。孤帆:单独一只船。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4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5教师: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诗人借景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雄伟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6配乐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4、。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指导书写“断、楚”。2教师总结: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3背诵并默写古诗。4为生字“断、楚、孤、帆”组词。板书设计: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气势磅礴 雄伟秀丽青山相对出孤帆日边来山水相映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饮湖上初晴后雨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5、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多媒体课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二、引导
6、自学,学有所得。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2教师推荐学法,(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讲出重点词的意思。(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4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教师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1过渡:刚
7、才我们初步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了解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3教师提出诗歌审美三法: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的朗读古诗。(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看到的美丽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3
8、)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出示:美女西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课件展示: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体会作者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可以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
9、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饮湖上初晴后雨西湖晴:水潋滟雨:山空蒙比西子(娇艳、迷人)望洞庭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2电化教具:投影
10、片、课文录音磁带。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一、整体读,感知美。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板书:望洞庭2指名说对刘禹锡和洞庭湖的了解。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5同位互相查读,力争人人过关。二、理解读,洞察美。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
11、备工作呢?2学生各抒己见。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1)自由理解。(2)小组内研讨。(3)全班交流。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
12、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三、对比读,深化美。1投影映示: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湖光秋月和。 湖光秋月两相和。洞庭山水翠, 遥望洞庭山水翠,
13、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5再读原诗,深化美。四、延伸读,升华美。题君山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方干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
14、、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五、多样作业,表现美。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看到联想比喻湖面镜未磨把湖面比作铜镜银盘把湖面比作银盘君山青螺把君山比作青螺热爱教学反思:我在古诗教学中努力实践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吟诵要求:“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做一种享受而不看做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
15、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海滨小城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2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3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按不同角度连段成篇的方法。仿照某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一、谈话引入:1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又要到美丽南国来欣赏,地处广东海滨的一座小城的迷人景色。(板书课题:20海滨小城)2分析审题:海滨指的是哪里?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同学
16、们,思考一下。二、理清文章思路。1自由读课文,标清段的序号,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滨的,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城的?2讨论分析:第一部分(13)海滨的景色。第二部分(46)小城的景色。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海滨的哪些景物?用“横线”标出来。(板书:大海沙滩)2自由读12节,用“()”标出体现大海是美丽的词语,加以理解。3学生找句子抓词语谈体会(板书:蓝棕银白白灰金黄)小结:这两段主要抓住景物的颜色进行描写,表现了大海是迷人的,景色异常美丽。4自由练读互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颜色的美,大海景色的迷人)5默读3节,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贝壳船队)6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
17、的意思,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1)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2)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7二人互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要分别读出海滩的宁静与喧闹氛围)四、学习第二部分。刚才学习了13节,了解了海滨是美丽的,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学46节。3投影显示思考题:(1)课文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用“”标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标出。(2)抓住关键句体会:它们美丽在哪里?3讨论板书:庭院树多花园树茂街道干净4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5指导朗读:作者把小城写得这么美、整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
18、的热爱、赞美之情,要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也体会到这种情感。6自由练读齐读。7根据提示练背5节,投影显示:小城的公园()。这里栽着()。一棵棵榕树就像()撑开的(),树叶(),可以(),()。树下(),每逢(),()总是()。五、总结。1齐读全文,体会作者的热爱、赞美之情。2结合板书,思考: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海滨小城海滨(13)大海沙滩小城(46)庭院花园街道美丽整洁本课教学一开始我并没有告诉学生此文的写作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讨论,同桌间相互交流,结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就给了我一个启示:很多事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讨才会加强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美丽的小兴安岭1在读中品
19、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2初步认识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1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一、交流搜集的资料,揭题。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地出示课件(中国政区图,红点闪烁显示小兴安岭的位置),帮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位置。二、初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品
20、读,析文悟情。1利用写春、夏美景的段落,渗透学法:(1)默读25自然段,想:在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你认为哪个季节的景色最美?划出有关的词句。(2)按照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重点指导(次序不定)。夏天(当学生谈到夏天时)出示夏天一段的文字课件,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认为夏天的景色最美,是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学生自由感知,次序不定)野花学生自由读写野花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导读出野花的美。树木你从这句话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树木长得这么密,怎么样能把它读出来,自己练习读。指名读,请小老师给他评一评。指名读。观看展示夏天美景的视频。提问:看了视频,你想什么了?春天(当学生谈到春天时)出示描
21、写春天一段的文字课件。请这个学生谈谈为什么认为春天的景色最美。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重点指导:写小鹿的句子自己读写小鹿的句子。你能读懂了吗?谁能加动作读一读?全体学生起立加动作读写小鹿的句子。比较句子树木抽出新的枝条。树木长出新的枝条。把“抽出”换成“长出”行不行?为什么?可以做动作体会体会。春天的这一段,老师也很喜欢,我想读读行吗?教师看着屏幕配乐读该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想: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配乐读该段。学生齐读,能背的站起来背。2总结学法,自主运用:(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春、夏两段的方法。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自学要求:看一看,4、5自然段描写了秋、冬季节的哪些景物
22、;想一想,这些景物美在哪,用“_”划出有关的词。抓住划“_”的词反复读句子,体会景色的美。读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2)学生自学。(3)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有不同意见的,一起讨论,看看哪种意见最好;在自学过程中读不懂的词句提出来,请小组内同学帮忙。(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这两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择机请喜欢野果、小动物的同学站起来读有关的句子,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讨论。四、总结,深化认识。1学完课文,此时你最想说什么?2带着赞美的感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背下来。2继续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总述:树多、景美分述春夏秋冬
23、总结:花园宝库景色美丽物产丰富在设计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的时候,我打破了传统的讲授式的阅读教学模式,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以陶冶情趣为主:这篇课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所以在学生反复读课文之后,可以直接引导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同时,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的情感。2以培养能力为主: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虽然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但是在父母的帮助下,他们给通过报纸、网络等渠道去收集想要得到的信息。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朗读、欣赏,与人合作的多方面的能力。3以发展个性为主: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在赏析完课文之后,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小兴安岭的热爱。孩子们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各显其能,
24、张扬了个性,体现了学科的整合。习作6这儿真美1观察插图,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景物。2积累好词、好句,引导学生在进行描写时,适当运用。重点:把自己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写之前仔细观察,看看这个地方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能够详细的描写出来。难点:写作的时候,尽量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PPT课件。课本插图,风景画为主要素材。一、课前谈话。大家为什么喜欢把书上图画涂上颜色?引入本次看图写话主题。这儿真美。出示PPT1(没有颜色),按顺序观察图中景物。1.学生说图中景物,引导学生注意听,并补充。2提问:能按顺序把图中景物说一说吗?3师板书引导:观察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4PPT演示先后次序。天空、白云群山树林草地、鲜花小河。二、补充想象,丰富画面。1出示PPT2,引导。PPT1缺少了什么,你想加上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颜色、动物2少了它们你会觉得怎么样?(冷清、寂寞)三、学生练习说话。1出示PPT3,添加Gif图片格式的风景画。说话要求:选一种景物,用“多么多么”句式练习说话。2欣赏PPT4,美丽的学校操场画面,感知整幅画面。(热闹非凡)3词语欣赏。五彩斑斓咯吱咯吱清澈见底绿绒大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