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53.82KB ,
资源ID:1620648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2064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Word文档格式.docx

1、这些现象都是迁移的表现。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正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有促进作用。例如,毛笔字写得好的学生,钢笔字往往也会写得不错。负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有阻碍或干扰的影响。例如,学过汉语拼音的学生在初学英文时往往有一些困难。一般来说,知识经验越丰富,概括水平越高,新旧情境间共同因素越多,越易于将知识经验迁移到解决新问题的情境中去,促使问题解决,产生正迁移;相反,知识经验片面、概括水平低或使用不当,会妨碍问题的解决或把问题解决的思路引向歧途,导致负迁移产生。 三、原型启发 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

2、象叫做原型。作为原型的事物或现象多种多样,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之中。例如,人类受到飞鸟和鱼的启发发明了飞机和轮船,由蒲公英轻飘飘随风飞行的启发制成降落伞,模拟蝙蝠定向作用的而设计出了雷达,模拟狗鼻而设计“电子鼻”。科学家们从动物的形态、动作和某些机体结构中获得启发,解决了大量的生产、生活和军事上的问题,并形成仿生科学。 四、定势 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定势

3、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心理学家卢钦斯(A.S.Luchins,1942)的水杯量水实验可以很好地说明。该实验要求被试用三个不等容量的杯子去解决“取一定数量的水”的问题。共有8个问题,每题时限为30秒(表6-1)。 该实验将被试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实验组从第1题连续做到第8题,控制组只做6、7、8三题。结果,实验组被试用BA2C的方法解决了15题,接着又有81的被试用BA2C的方法解决了6、7两道题,在用这种方法解第8题时遇到了困难;而控制组被试由于不受先前活动的影响,他们采用AC和AC的简便方法很顺利地解决了6、7、8题。实验说明,实验组大多数学生在解6、7、8题时之所

4、以没能采用简便的方法,是由于受到在解15题时形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思维定势阻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 破除定势消极影响的办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旦发现自己以习用的方式解决问题发生困难时,不要执意固守,应换一种思路,寻求新方法。 五、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例如,对于电吹风,一般人只认为它是吹头用的,其实它还有多种功能,可以做衣服、墨迹等的烘干器;砖,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建筑,然而我们还可以用它来当武器、坐凳等。功能固着影响人的思维,不利于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有这

5、样一个实验,让被试把三支点燃的蜡烛,沿着与木板墙平行的方向,固定在木板墙上。发给被试的材料是三支蜡烛、三个纸盒、几根火柴、几个图钉。把发给第一组的所有材料分别装进三个纸盒里,而发给第二组的所有材料放在三个纸盒之外。结果是:第二组有86的被试按时解决了问题;第一组只有41的被试按时解决了问题。为什么第一组被试的成绩不如第二组被试呢?原因在于第一组被试一开始就把纸盒的功能固定地看成装东西的容器,而没有看到纸盒还有当烛台用的功能,所以没能顺利解决问题。第二组被试一开始就没有把纸盒看成仅仅是装东西的容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想到了当烛台用,所以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六、动机与情绪状态 动机是促使人问题解决的

6、动力因素,对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有重要影响。动机的性质和动机的强度会影响问题解决的进程。就动机的性质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动机越积极,越有社会价值,它对人的活动的推动力就越大,人们就会为问题解决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这样,活动效率也就会越高。就动机的强度来说,它对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的影响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当人具有某种问题解决的强烈动机时,人的思维才活跃,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方法;相反,动机强度太弱,对问题解决漠不关心,自然不能调动个体问题解决的积极性,就不会主动、积极地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方法,不利于充分活跃个体的思维活动和人的能力的发挥,这时易产生畏难、退缩行为。但动机强度与

7、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效率之间并不总是呈正相关的。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弱与问题解决的关系,可以描绘成一条“倒转的U形曲线”(如图6-3)。 可以看出,适中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动机超过适宜强度,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为动机过强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易出现情绪紧张,思维紊乱,反而抑制思维活动,降低解题成效。动机强度的适中点会随解决的问题的难度而变化。一般来说,越是解决复杂的问题,其动机强度的适中点越是偏低些(如图6-4)。 个体在问题解决活动中的情绪状态对活动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一般说,高度紧张和焦虑的情绪状态会抑制思维活动,阻碍问题的解决;而愉快、兴奋的情绪状态则会使思维活跃,思路

8、开阔,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但情绪过于兴奋和激动,也会抑制人的思维活动,使人的思路狭窄,妨碍问题的解决。 七、个性特征 从事问题解决活动的是人,是有个性特征的人,人的个性特征对问题解决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有远大理想、富于自信、有创新意识、勤奋、乐观、勇敢、顽强、坚韧、果断、勇于进取和探索的人,能克服困难去解决许多疑难问题;而一个鼠目寸光;畏缩、懒惰、畏难、拘谨、自负、自卑、遇事动摇不定的人,往往会使问题解决半途而废。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发明家和艺术家,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积极的进取心。他们善于独立思考,勤于钻研,富于自信,勇于创新,有胆有识,有坚持力等。此外,人的能力、气质类型也影

9、响对问题的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探析转自: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2期作者:乐国林田建芬【作者简介】乐国林(1975-),男,南开大学社会学系9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天津300071田建芬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系,上海200234【内容提要】本文从人们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入手,分析在问题解决的各阶段所存在的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文章认为,在问题解决的识别和理解阶段,问题解决者对问题表征的适当性、解决者的认知结构将直接影响问题的解决;在问题解答阶段,解决策略、解决定势、功能固着(定势)影响着问题解决。而在问题解决的各阶段,问题解决者的动机、成败体验、焦虑情

10、绪等主观因素和问题的表述、解决所处的环境等客观因索将制约着问题的解决。【英文摘要】Based on general process for problem solution,this paperanalyse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olution in differentstages.It holds that there direct influences are shown in thehumans knowledge on understanding problems.Problem solutionrelies on the objectiv

11、e condition that limits in problemsolution.【关键词】问题解决影响因素解决策略解决定势功能固着problem solutionfactorssolution strategysolution orientationfunction fixation【正文】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是给定了问题条件的现实和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的差距,是现实和目标之间存在的一系列障碍。而个体利用问题条件,应用自身已储存的知识,操纵信息经过一系列中间状态,克服障碍得到问题的答案,即是对问题的解决。然而问题的解决常常不是一蹴而就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对问题表征的适当性、解决策

12、略的适合性、问题解决者的动机和情绪、问题本身的表述、问题解决者所处的外部环境等等都有可能对问题能否得到解决、问题解决的速度、问题解决的质量和解决的流畅性产生影响,而我们要分析这些影响因素,首先有必要了解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一、问题解决的过程心理学家把问题解决分为这样几个相关阶段:(一)识别和理解问题;(二)产生问题解答的多种解答假设并在多种的可选择的假设中进行选择;(三)测试和评价解答(Polyh在1957年把这一步分成执行方案或计划、回顾与评价解答结果两步)。如果解答有误或者解决方案不能执行则又回到问题的理解阶段,从而构成问题解决的阶段循环。1.识别和理解问题问题解决前首先要做的是理解问题。

13、问题解决者必须理解由问题起始状态(the initia state)、目标状态(the goal state)、引起状态改变的算子(operators)和问题的中间状态(the current state)等所构成的问题空间。这种问题解决者了解问题提供的信息和拓展问题的内部的问题空间就称之为问题表征(the problem representation)。“不论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成功的问题解答在于怎样表征问题”。1如果一个问题得到了正确的表征,可以说它已解决了一半。Wertheimer指出,问题解决的典型性,即在于生成合理的问题表征,恰当的问题表征应该满足三个条件:“(1)表征与问题的真实结构

14、相对应;(2)表征中的各个问题成份被适当的结合在一起;(3)表征结合了问题解决者的其他知识”2。2.产生解答在对问题表征的基础上,问题解决者产生一个或多个可选择的解答假设,即方案。一般而言,人们产生问题解答的策略有两种,即算法式(the algorithms)和启发式(the heuristics)。算法式是指按照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逐个地、逐步地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形成所谓的“搜寻树”,并穷尽了从初始状态出发所能搜寻到的所有状态3。启发式(又叫大拇指规则)是指凭借和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及信息间的联系,简化搜索空间,使问题得到尽快的解决。这两种策略各有优缺点。算法式能保证问题获得解决,然而

15、许多问题解决无法得到算法式或者采用它太繁琐、太费时了。比如,要在一本缺失了索引的汉语字典里查找“问”(假定读音已知)字的释义。依据算法式,问题解决者须从字典的第一页一直翻寻到含“问”字条的页码。这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但最后可以查到这个字。启发式有可能使问题获得快而有效的解决,但却不能保证解答的准确性和一次成功率。如前例,采用启发式策略的问题解决者利用这样一些经验:字典是按照拼音顺序从前到后编排的,“问”字的拼音是wen,w在26个字母中排在倒数第四,因而“问”字有可能在字典靠后的页数。这样问题解决者就尝试翻字典靠后的页码,但有可能要翻好几次才能找到含“问”字条的页码。启发式策略又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如

16、手段目的扫析法、爬山法、类比迁移等。3.执行策略和评价解答执行所采用的问题策略来解决问题并在执行过程中及执行产生结果(即解答)后,对当前策略的执行情况、问题向目标状态的进展状况、解答的有效性做出评估,确定该策略是否可行,问题是否获得解决。以上是问题解决的三阶段。然而,问题解决者在问题解决前和问题解决的各个阶段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问题解决者不能很好去应付和处置这些因素,则必将不利他对问题的解决。二、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在问题解决的识别和理解阶段,问题解决者对问题表征的适当性、解决者的认知结构将直接影响问题的解决;解决策略、解决定势、功能固着(定势)是问题解答阶段的影响因素。一、问题情境 1.

17、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个体面临的刺激模式与其已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一般而言,如果呈现问题的刺激模式能直接提供适合于解决问题的线索,就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途径和方法;1.问题的表征.问题表征: 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中是如何表现的.问题表征反映着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涉及到在问题情境中如何抽取有关信息,包括目标是什么.目标和当前状态的关系,可能运用的算子有哪些等.问题表征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它直接影响问题解决.如果不能恰当地进行问题表征,在一个错误的问题空间搜索,就会导致问题解决的失败.“除非对问题有清晰准确的理解,否则你很有可能不能达成准确的问题解

18、决。”1因而适当的问题表征对问题的解决是至关重要的。国内的研究2也表明:正确的问题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在错误的或者不完整的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不可能求得问题的正确解决。例如,有这样一道九个点的问题(如图1A),要求问题解决者用铅笔在不离开纸面情况下最多画四条直线穿过这九个点。如果问题解决者把搜索空间局限于九个点所围成的范围内,并认为这些直线都交于这九点中的一个点,这种不充分的表征不能使问题获得解决。实际上,这个问题正确表征应是突破这个九个点的边界,把直线延伸到这些点的范围之外,且直线可以两两相交而不必要求同时相交于一点。这才是对这一问题的良好表征,促进九个点的问题的解决(图1B)。在问题的

19、表征过程中,导致建构出错误的或者不充分的问题空间的因素主要有三条:附图图(1)信息遗漏即未能将问题的有关信息全部提取出来;(2)信息误解对某些问题做错误的分析和理解,如九个点问题;(3)隐喻干扰,指问题信息中潜在的歧义性误导,问题解决者的解题思路。2而“问题的表征不仅受问题信息的影响,而其也受问题解决者知识基础的影响。”4也就是说,问题解决者在问题表征过程中对问题信息的选择和理解又是和他认知结构密切相关的。2.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个体原有观点的全部内容和组织。每个个体的知识都是以独特的方式组织的,从而构成了他们不同认知结构。良好的认知结构对于问题的表征和策略的采用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当问题情境和

20、个人的认知结构完全符合时,问题解决者可从认知结构中直接调用相关的信息;当问题情境和个体认知结构不一致时,具有良好认知结构的个体能够在新旧知识间做出区分,寻找二者的内在联系并进行恰当的类比迁移;当问题情境超越了个体的认知结构,他能够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目的,调整和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以求得对问题的正确表征。良好的认知结构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原有观念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二是新旧观念的可辨别性;三是原有观念的稳定性。.认知策略: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专门领域的知识,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心智水平和认知策略.研究发现,专家和新手不仅知识结构不同,而且他们解决问题的认知策略也不同.专家不仅具有丰富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他们知

21、识结构中包含了大量如果-那么的产生式系统,他们的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的特点也不同于新手.在解题方式上,专家常常以更抽象的方式表征问题,他们一般不需要中间过程就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新手需要很多中间过程,并且需要有意识地加以注意.在解题策略上,专家运用的是从已知条件前进到目标的策略;新手则倾向于从要求解的问题倒退到已知条件的策略.同时,专家更多地利用直觉即生活经验的表征来解决问题;而新手则更多地依赖正确的方程式来解题.3.问题的解决策略在产生解答阶段,解决策略的选择和解决定势会影响问题的解决。算法式和启发式两种策略各有千秋,选择得当将会促进问题的解决;反之,则影响解决质量甚至使问题解决受阻。就启发式

22、而言,它又有多种方法,而不同的方法又有其独特特点。例如:手段目的分析是将目标状态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通过完成一个个子目标而最终达到最后目标。为了达成最后的目标,它允许问题解决者增加子目标和最后目标的不同,迂回绕道的达成目标。而爬山法(Hill climbing)纯粹是一种“前推”策略,它只允许消减问题的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的不同,不允许适当增加二者的差异和迂回绕道解决问题。4因此,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许多时候问题解决者需要将多种策略和方法有效组合起来解决问题。如果问题解决者不熟悉或忽视任何一种有可能有用的方法,那必将影响他对问题的解决。问题解决的定势是指问题解决者习惯用过去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套路

23、来解决当前的相似问题。这时会出现两种可能的结果:如果当前的问题和以前的问题外表不同而本质相同即异形同型,那么解决定势能促进问题解决者快速、正确的解决问题。反之,如果二者是外形相似而本质相异(即同形异型)的,那么过去经验形成的这种模式对于当前的问题解决是不适当的。例如前文举过的九个点问题,如果问题解决者“按照”定势,把视角始终局限于九个点所构的正方形以内,并将这四条直线定位为交于其中一点的直线,这个问题就不能获得圆满解决。4迁移 5原型启发 6、定势7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当所考察的材料作为一定物体的组成部分而具备某种功能后,在此后解决新问题时就存在变得难以利用的趋向。换句话说,某一物体在某种场合

24、被作为具有某种功能的工具使用后,在其它场合遇到新问题时便难以看到它所具有的其他功能。例如锤子,一般被当作敲击之用,有时很难发现它还可以当作门栓、挡书板甚至秤跎来使用。Duneker的“纸盒问题”实验(Duneker,1945)证实了功能固着的确是人们在问题解决中的障碍。这个实验表明直接解决某一问题的工具缺乏时,功能固着阻碍着问题解决者对现有工具潜在功能的发现,从而延缓了问题的解决。在问题解决的各阶段,问题解决者的动机、成败体验、焦虑情绪等主观因素和问题的表述、解决所处的环境等客观因素也将制约着问题的解决。6动机强度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之趋向某一目标的心理过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问题解决的效率问题解决的速度、质量、流畅性是受问题解决者成就动机强度制约的。这二者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如图2):附图图随着问题解决者的动机从零开始增大,问题解决的效率也随之开始增高;在动机强度适中时,会产生最高的效率而超过一定强度后,解决的效率又会随之降低。这是因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