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22.47KB ,
资源ID:162020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2020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1)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2)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易错易误】 正确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是指中国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知识点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等国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2)1858年,英法联军进逼天津,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3)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1)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

2、权遭到更加严重的侵害。(2)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深化理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考法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典例 (2017江苏单科,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贫富不均 B.莠民作乱C.民性懦弱 D.吏治败坏解析根据材料“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可知,鸦片战争失败主要是官员腐败导致,D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3、答案D【方法突破】明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抓关键根据“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可知政府的懦弱。定方法一般根本原因都是经济原因,主要原因一般从政治、思想等角度分析。但也有特例,比如,中国近现代史中,绝大部分根本原因都是由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直接原因就是指问题的导火线,是最浅层的原因。【史论链接】 多元史观解读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理解与认识革命史观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以及革命的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至此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现)代化史观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及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4、全球史观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但为客观事实),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文明史观打破了中国天朝上国的美梦,西方近代工业文明、民主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加快了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过渡社会史观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发生重大变化,并产生相应的社会问题考点二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入侵。(1)丰岛海战:日本舰队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2)平壤战役:清军失败,退回国内。(3)黄海战役: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

5、存,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4)辽东战役:日本占领大连、旅顺等地。(5)威海卫战役:日本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1895年签署马关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巧思妙记】 马关条约的内容知识点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

6、.原因: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经过:台湾各族人民在丘逢甲、徐骧等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痛击日军。3.影响:在日本统治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知识点三八国联军侵华(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2)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1)1900年6月,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2)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先后占领天津、北京。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本息合计9.8亿两加重了人民负担,使中国税收

7、受到列强控制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清朝腹地广大地区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4.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考法1马关条约的内容及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史料研读史料一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

8、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史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马关条约史料三李鸿章想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解除中日军事对峙他认为“列强必有区处,必有收场”,命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既贻误了军机,又影响了士气。摘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1.史料一从日本国力、战前准备等角度分析了日本优势:明治维新后,国力提高,制定大陆政策,准备充分。2.史

9、料二中“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实际是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只交所订进口税”说明日本享有关税方面的特权。3.史料三信息“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表明清政府寄希望于外国调停,准备不足,“静守勿动”“保舰勿失”说明李鸿章指挥失误。1.根据史料二,指出19世纪末列强侵华方式在经济方面的变化。提示:商品输出的同时,开始逐渐以资本输出为主。2.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根据史料一、三和所学知识,请以甲午中日战争为例说明上述观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

10、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史论归纳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1)认识原因: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信奉“武器决定论”。(2)战略失误: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放弃和丧失制海权。(3)政治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政治腐败。(4)外部因素:日本明治维新后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扩张蓄谋已久,战前准备充分。2.从不同层面看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1)加深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甲午战后,帝国主义通过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和控制,进而操纵中国的政治,使中国社会迅

11、速导向半殖民地化境地。(2)客观上刺激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也促使清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政策做出了调整。(3)唤起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各阶层都在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拯救民族危亡,“实业救国”、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相继兴起。考法2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典例 (2018常州模拟)下图是何剑士在1911年创作的政治讽刺漫画小磨香油。作品把腐朽的清朝廷比作“石磨”,将人民比作“芝麻”。同时,一个清朝官员在把芝麻往石磨里倒,另外两个清朝官员正用力地推动石磨,而榨出的香油却漏进了写有“外国”字样的木斗里!下

12、列选项,对此漫画解读最正确的是()A.担负起了宣传民国政府的责任B.揭露了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C.暗示清政府对内拼命压榨人民D.展示帝国主义无法满足的贪欲答案B明考点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抓关键材料显示出了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帮助洋人压榨中国人。定方法漫画型选择题:利用漫画形象生动的特点,对某种错误的思想或行为进行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讽刺与批判,或以漫画的形式隐性考查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或考查历史人物与其影响。解答时必须根据漫画上间接提供的信息如作者、漫画主题、时间、附加的小字等,准确提炼出漫画的寓意、背景、史实,结合题干作答。【史论链接】 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1.政治(1)华北大乱之际,东

13、南各省自行宣布中立,清朝中央政府权威减弱,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2)各项赔款以关税和盐税等作抵押,清政府基本丧失财政主权。(3)列强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清政府的军事权力,而且建立了“国中之国”。(4)清政府为维护统治打出“新政”旗号。(5)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推翻清政府的革命。2.经济: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经济的凋敝和人民的贫困。3.文化:造成大量珍贵文物、典籍的失窃和破坏。随堂演练预测1.(2017无锡期中)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时,中国GDP占全球的1/3,中国的GDP比英国大多了,但是,英国的GDP中钢铁产量不断增加,机器制造不断增加而中国呢?中国GDP总量都是农产品,手工业品根据材料所知,

14、鸦片战争前的中国落后在()A.经济总量方面 B.经济结构方面C.思想文化方面 D.社会制度方面解析“中国的GDP比英国大多了”表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不是落后在经济总量方面,故A项错误;“英国的GDP中钢铁产量不断增加,机器制造不断增加而中国呢?中国GDP总量都是农产品,手工业品”表明中国落后在经济结构方面,故B项正确;中国落后在思想文化方面,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中国落后在社会制度方面,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2.(2018苏北四市模拟)下图为近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单位:英镑)变化示意图。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中国赔款增强英国实力B.通商口岸增多利于中国出口C.割让香港便于

15、商品中转D.协定关税利于英国对华贸易解析根据所学,鸦片战争爆发时,英国已经成为海上霸主,完成工业革命,是“世界工厂”,故A项错误;利于中国出口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香港的确可以便利中转,但不是英商对华商品输出增加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8421844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不断增加,主要原因是英商进出口贸易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共同协商,便利了英商对华出口,故D项正确。3.(2017苏北四市期中)南京条约第十一条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

16、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该条款反映()A.英国尚未扭转官方交往劣势B.清廷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C.中英条约签订以平等为前提D.中国传统华夷观念有所改变解析从材料中“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可知中国与英国在官方交往上是平等的,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中英两国外交往来的规定,没有体现出清政府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故B项错误;南京条约是在中国战败的情况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可知,中国对待英国不再保持天朝上国鄙视外邦的华夷观念,故D项正确。4.(2018无锡模拟)下图为1854年的一段公告,当时正值太平军威胁上海,清朝海关瘫痪。以下对此理解正确

17、的是()谨告在华美国商人:签名于此的金能亨副领事奉命告知在上海的美国公民,他从美国驻华公使馆获得指令:鉴于目前的形势,只要清国允许其他国家的船只自由出入港口而无需缴纳海关税,那么,美国船只也只需在出发港提交文件,而无需出具清国的海关结关证明。A.美国此举进一步损害中国关税主权B.清政府授予列强进出口免税特权C.列强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D.外商利用租界阻碍中国经济发展解析题干材料说明美国利用清政府海关瘫痪之际,进一步侵犯中国的主权,故A项正确;清政府由于太平天国运动造成海关瘫痪,不是“授予”,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对中国主权的破坏,与资本输出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租借的问题,故D项

18、错误。答案A考点二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5.(2018扬州模拟)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中写道:“纪念日本战胜清国的一次盛大庆典,由东京平民构成的游行队伍行进在大街小巷。在上野公园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座与实物相同比例的城门,用来代表朝鲜平壤的玄武门,这个景象象征着日本陆军占领平壤的赫赫战功。”下列关于这场战争的说法错误的是()A.军国主义在日本具有一定的社会土壤B.日本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夺取朝鲜C.战后日本获得在我国开矿设厂的特权D.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解析据材料“纪念日本战胜清国的一次盛大庆典,由东京平民构成的游行队伍行进在大街小巷。在上野公园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座与实物相同比例的城门,

19、用来代表朝鲜平壤的玄武门,这个景象象征着日本陆军占领平壤的赫赫战功”可以得出军国主义在日本具有一定的社会土壤,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这次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日本的殖民地,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甲午战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根据条约日本获得在我国开矿设厂的特权,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6.(2018南通模拟)学者马勇在论述晚清后二十年历史时写道:“会议进行了两天,他们终于达成一致行动的谅解,同意适度向中国增兵,计划在条件适度成熟时先夺取天津,然后以天津为基地大本营,继续向北京用兵,向华

20、北用兵,拯救被困在那里的外国人。”此后,列强发动了()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从“晚清后20年”这一时间线索进行判断,排除A、B两项;结合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夺取天津”“向北京运兵”,“拯救被困在那里的外国人”等信息,可以排除甲午中日战争而判断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D项正确。7.(2018江苏镇江模拟)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近代化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

21、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合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在古代世界长期处于发展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的转变过程中如此步履维艰、艰险迭起呢?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认为主要是由于外来资本主义的渗透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侵略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

22、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传统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罗荣渠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的角度阐述三次战争对中国的不同影响。(2)你赞成材料二中关于中国现代化被延误原因的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00字左右)解析第(1)问,从近代化的角度阐述不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三次战争对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和思想的科学化大众化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任选其一;第二小问,如果选择外因论,可以从政治和经济论述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如果选择内因论,可以从中国封建势力的顽固

23、、政治运动的频繁动荡论证政治表现,从自然经济和传统的经济政策论证经济表现,从传统文化论证文化的表现。答案(1)鸦片战争: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劳动力和商品市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萌发,中国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兴起,中国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民族工业产生。甲午中日战争: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戊戌变法兴起,中国迈出政治变革的第一步。(2)观点一:外因论。政治:列强通过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列强在中国扶植代理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列强的侵略造成

24、近代中国局势动荡,缺乏稳定的环境。经济: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中国的传统手工业遭到排挤和打击,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观点二:内因论。封建制度根深蒂固;守旧势力的反对与阻挠;政治运动频繁、长期的社会动荡。自然经济长期居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及闭关锁国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阻碍,封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思想文化:封建礼教的束缚;文字狱和八股取士政策的存在;传统重义轻利的思想使中国缺乏创新人才。课后巩固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25、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5分,共75分)考向一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徐州考前冲刺卷)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鸦片战争 B.通商战争C.中英战争 D.夷匪犯境解析立场不同看待历史问题的观点也不同。当时清政府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借口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是“夷匪犯境”,排除A、D两项;而英国人则认为它是为了自由贸易而进行的“通商战争”,排除B项;故只有C项淡化了历史认识中的价值判断。答案C南通模拟)道光帝曾下达如下谕旨:一、烟价在广州已付,军费和商欠不准赔;二、平行礼可以通融;三、香港“

26、暂行赏借”(不是割让),闽、浙沿海暂准通商,但不许长久居住。该谕旨表明清廷()A.认可增开香港岛为通商口岸B.坚持通过朝贡贸易与英国通商C.拒绝南京条约赔款要求D.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受到冲击解析由材料“香港暂行赏借(不是割让)”得知,英国提出的是割让香港岛而非增开香港岛为通商口岸,故A项错误;材料“闽、浙沿海暂准通商”说明清朝对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已经有所改变,不能再坚持传统的朝贡贸易,故B项错误;由材料“烟价在广州已付”得知,南京条约赔款是以赔偿英国鸦片损失的形式实现的,清政府只是拒绝军费和商欠的赔偿,故C项错误;由材料“平行礼可以通融”得知,清廷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受到冲击,故D项正确。3.(

27、2018南通、扬州、泰州三市调研)鸦片战争之后产生的道光洋舰征抚记等史著皆谓林则徐在广东防备严密,英军无隙可乘,遂北犯定海。当代史学家茅海建在研究中英军事实力、军事行动后,认为“英军有着制胜的武力,绝非害怕林的武备”。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时人记载更为接近历史的真相B.历史原因的探讨很难有定论C.历史研究应基于史料客观考证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解析鸦片战争时代的史学家激于悲愤,往往容易产生幻想,他们容易把某种不切实际的希望寄托在林则徐身上,故对战争史实的描述不尽客观。当代史学家往往从更为理性、冷静、客观的立场出发,而且有条件进行更为细致的史实梳理,对史实的还原更为真实客观。材料显示

28、当时人的记载与叙述未必更真实,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并非要说明历史是否有定论,故B项错误;时代越近仅仅提供了某种可能性,而非必然性,故D项也可排除。答案为C。4.(2017苏北三市模拟)约翰汤姆逊(英)曾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该“敌对”行为发生在()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解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于广州,由于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英军没有得逞,沿着东南沿海北上扬子江,在镇江展开一场中英军事对峙,故A项正确;B项和D项主要是在京津地区;C项主要是在黄海和辽宁,不符合题意。5.(2017南京期初摸底)清道光末年梁廷枏(楠)撰写的夷氛闻记描述了英国议会决议出兵中国的场景:“顾通国商民皆不欲启衅东粤,且用兵势将加税也,议数日不决。终以众喙汹汹,人持一见,随以求和争战两事,诣其所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