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6.24KB ,
资源ID:161993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1993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届高三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届高三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3秦朝的“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秦朝()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九卿制约,中央集权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4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5宋代从乾德元年(963年)开始,朝廷陆续“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祐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清县(知,即兼理、兼管之意)”。北宋知县的

2、设立表明()A县取代州成为基层单位 B君主权力的行使比较随意C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D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6元朝在沿用郡县制一系列基本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增加了行省设置。行省从中央领受部分权力,代中央行事,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这里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表现在()A行省充任中央控制地方的枢纽B元朝彻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C行省制继承秦朝推广的郡县制D元朝开创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7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

3、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8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史学著作,其中宋史最为浩繁,各种著述、实录、会要、奏议、文集等应有尽有,卷帙浩大,为二十四史之冠,这主要是因为宋代()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商品经济的发达C文官制度的影响 D科学技术的进步9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10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

4、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最能体现苏格拉底这一看法的是()A抽签选举 B人民主权 C差额选举 D间接选举11罗马法律规定:“抗辩是赋予被告的一种辩护手段。因为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形,即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本身是有合法根据的,但是对被告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为驳回原诉,被告有权提出基于胁迫或欺诈的抗辩,或基于事实之抗辩。”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法()A缺乏作为法律的严肃性 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C坚持了司法公正的原则 D侧重维护贵族利益12历史学家巴里科沃德写道:“(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但到底几年召开一次,法案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更何况国王依然拥有随意召开和解散议会的权力;国王还拥有制定内外政策

5、的权力,拥有任免各部大臣及官吏的权力。”根据其描述,当时的英国()A实行责任内阁制度 B削弱了议会立法权C国王仍然拥有较大的行政权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131832年一位英国工业家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这说明()A工业革命推动人们民主意识的提高B英国议会实行无代表的专制统治C工业革命导致英国政治力量的变化D英国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世界霸权1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A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 B各州根据人口

6、分享联邦权力C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 D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15“对共和派而言,虽然宪法未对国家政治体制做出明确规定,但既然宪法承认了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那么自然也就意味着承认共和国本身;而对君主派来说,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参议院由由间接选举产生,一俟君主派得势,只要将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以变为国王,参议院可以变为贵族院。”这反映出法国1875年宪法()A脱离法国国情 B是两派相互妥协的产物C不能维持长久 D获得了两派的竭力支持16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商权利、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确保未

7、来开放的必要行动。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肯定英国人发动战争的正义性B中国禁烟运动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C国家立场影响战争的性质 D都抹杀了鸦片战争发生的实质”17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8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

8、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19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A辛丑条约签订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C北京条约签订后 D南京条约签订后20某学者称:“中国几千年来未有真正之外交机构,却在外来屈辱中实现了外交的真正转型。”这一转型指的是()A清政府被迫划定租借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D

9、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21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利;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22中共在1926年提出,“中国的革命,工人固然占着领导的地位,然非取得更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参加,不会成功。全国农民现已走到一个准备暴动的时期,所需要的就是我们去组织”。这表明中共()A把发动农民当作当时的中心工作 B认识到了国民党右派的分裂倾向C准备发动农民运动配合北伐战争 D开始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23 1938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

10、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尝试。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总结全面抗战的经验教训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准备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A B C D24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举动()A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B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25 马克思、恩格

11、斯撰写共产党宣言时,预言资本主义已以穷途末路,死期临近。但是过了近半个世纪恩格斯在生前最后一篇文章中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写道,过去的判断“是不对的,19世纪中叶欧洲大陆的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资木主义还有很强的“扩展能力”。符合恩格斯这一论断的是A.巴黎公社失败的报本原因 B.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D. 俄国七月事件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26、(16分)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

12、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1)依据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材料二 华盛顿在给麦迪逊的一封信中曾说“13个主权国家你争我夺,都在使劲拽邦联的脑袋,很快就会全部崩陷;而惟有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对防止侵犯权益的行为予以很好的保障和密切注视,才能恢复我们尊荣的地位和成果。”汉密尔顿说,“不完美之人”不能制造出“完美之物”,美国宪法是一个集体

13、讨论制定的多种意见的混合物,它必然既混杂着一些良知和智慧,也混杂着一些错误和偏见。(2)根据材料二,分析“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制定的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部宪法中“良知和智慧”与“错误和偏见”的表现。材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3)材料三中的“仿制品”指什么?(2分)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27、(14分)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

14、识的一种行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4分)(2)近代欧美国家在确立民主制度的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妥协。请结合美、法两国的史实说明这一观点。材料二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

15、创新。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3)概括材料二的观点。(2分)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第卷 提高题(共20分)28、材料一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1) 概括材料一中乾隆帝的“世界观”(4分)材料二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南京条约 日本臣民

16、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马关条约(2)比较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条约内容有何相同之处?(2分)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国际因素的角度分析两则原文的最大不同之处。材料三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

17、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摘自费正清剑桥晚清史(3)据材料三,评价关于近代中国条约体系的观点。(任选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6分)材料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与美、英等国已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同盟国,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大为提高。中国加紧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活动。1942年3月,新任外交部长宋子文向美国政府正式表达了中国希望立即废除旧约,改订新约的要求。由于中国政府的主动姿态,并且为了争取中国继续坚持抗战,美、英两国经

18、过反复磋商后,决定采取一致行动,分别与中国谈判废约。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分别签订条约,废除了在华治外法权和一些特权。 摘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4)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归纳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静海一中2017-2018第二学期高三历史(文9月) 答 题 纸 得分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26、(1)(2)(3)27、(1)28、(1)(4)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文9月)月考答案15 DBBBC 610 ACCDA

19、1115 CCCCB 1620 DBCBC 2125 ACCAA26、(1)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2分)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4分)(2)原因:美国邦联体制的弊端;社会矛盾的激化。(2分)“良知和智慧”:联邦制;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共和制度。(答出两点即可)(2分)“错误和偏见”:承认奴隶制存在;种族歧视;选举权有性别、财产限制。(答出两点即可)(2分)(3)史实: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体现三权分立的临时约法。(2分)理解:该政治在美国获得成功,在中国因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而失败。可见失败的并不是政

20、体本身,而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27、(1)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方式是民主改革(梭伦、克里斯提尼);民主运作的方式反映了各种力量的妥协。(2分)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是贵族和平民的妥协;罗马法的不断完善(或写万民法)是各种力量调和的结果。(2分)(2)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由邦联变成联邦制,体现中央和地方的妥协。法国:通过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政体,体现君主派和共和派的妥协。(3)观点:中国缺乏妥协传统;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打压改革力量;中国不善于制度创新。(2分,两点即可)赞同:国民大革命采用暴力革命形式;国共十年对峙;抗战胜利

21、后,内战全面爆发。(4分,只有态度没有论述不给分,两点给4分)不赞同: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28、(1)清王朝以“天朝上国”自居;视他国为臣属;把正常的中外交住视为对清朝的效忠(4分)(2)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2)不同: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商品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到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我赞同徐中约的观点。徐中约是民族主义角度(或侵略与反侵略角度或民族危机角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和西方

22、国家通过攫取在华特权和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中国主权,扩大经济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我同意费正清的观点。费正清是全球化角度(或近代化角度或文明融合角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国家在入侵中国的同时,既推动中国融入世界,也传播了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6分)(两种观点同等得分,学生可任选角度作答,不拘泥于答案,论述合理充分即酌情给分) (4)原因:外交方针(策略)的主动性(中国政府的主观努力);中国坚持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中国人民长期的反帝斗争;抓住中国战场战略地位提高的有利时机。(4分,任答2点即可,每点2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