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5.48KB ,
资源ID:161984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1984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扭转区域发展不平衡实现区域协调发展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扭转区域发展不平衡实现区域协调发展Word下载.docx

1、这样,才能逐步地变二元结构为一元结构,这也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从我们国家目前的现状看,二元结构还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为什么我们要把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这种状况,或者是这个特征概括为三个世界呢?怎么理解“三个世界”这个概念呢?“三个世界”是一个对各个区域,包括城乡、东中西、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贫穷落后地区一个形象的概括。所谓第一世界,就是沿海非常发达的、比较高等级的中心城市,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建设水平,以及整个的生活方式,看似和发达国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有的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比如人们经常提到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甚至是一些中小城市都有很多高

2、标准的星级酒店,有很好的基础设施,也有收入比较高的阶层,消费水平也很高,文化生活也非常丰富。我们把这些中心城市称为第一世界。上面所说的几个城市是代表我们国家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第一世界的主要几个城市。所谓第二世界,就是大量的中小城市。虽然也是城市,居民也是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也是过着一种城市生活,但是总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收入水平也还比较低,我们大量的县城、地级市,甚至包括一些省会城市,都是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就是广大落后的农村,特别是偏远的贫困地区的农村。第三世界和第一世界的差距非常悬殊。在某些方面,社会经济发展至少要相差半个世纪,甚至更多。我国偏远贫困的农村地区还在采取简单的刀耕火

3、种的农业生产,使用最简陋的农业工具,这些地区有几千万的贫困人口,人均收入水平非常低,有的甚至低于世界银行规定的平均线。当然,我们城市里也有相对的贫困人口,但是城市的贫困人口总体的生活状况还是好于那些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这样一种三个世界,形象地概括了我们国家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这种状况,以及它的基本特征。(二)省际经济发展差距:东高西低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之间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个差距从空间上看,也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四个字:东高西低。所谓东高西低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发达的省份,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我国西部人

4、均GDP边远的地区,边远的省份在全国的格局当中,经济发展水平是比较低的。通常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指标来衡量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因为我们不能用总量,总量是国家实力的概念,人均GDP才能表明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2009年,东部地区以三个城市作为代表,是人均GDP水平最高的,这三个城市就是上海、北京和天津。上海的人均GDG是78969元,北京是70452元,天津是62574元。上海最高。最低的地方是哪里呢?最低的,倒数第三位是云南,人均GDP是13539元,倒数第二位的是甘肃,人均GDP是12872,最后一名是贵州,人均GDP是10309元。那么我们简单地作一个对比,上海是最发达的地区,人均GDP

5、将近8万元,贵州是最贫困的地区,人均GDP相当于1万元,省市之间的差距相差八倍。而且这个差距在这些年来基本上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虽然近几年还有所缩小,不到八倍,七倍多点,但是总体上这个水平差距还是很大的。我们也可以把省际之间的差距分组再看看,分成通常所说的四大板块,东、中、西、东北,就是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人均GDP水平最高的是东部的省份,人均GDG平均达到了4万元以上。第二位的是东北地区,人均GDP将近3万元。第三位是中部地区,将近2万元。最后还是西部地区,最落后的,是18000元左右。那么从四大板块来看,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也相差两倍多。当然,如果我们再进一步细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会

6、更明显,因为每一个省内实际上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就省内的发展同样也还是非常不平衡的。在某些地区,省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亚于我们东、中、西三大地带发展的不平衡的状况。比如我们在沿海非常发达的省份广东和江苏也仍然存在着很贫困、很落后的地区。虽然广东整体上是一个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江苏省的苏南、苏中、苏北就相当于我们国家的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发展差别。苏北地区和苏南地区的发展差距不是一两倍的问题,省内的差距是非常严重的。这是我们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的,就是省际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表现为东高西低。(三)省际社会发展差距: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悬殊因为经济的发展水平最终要反应在社会发展水平上,也就是看我们所在

7、的这个地区所在的省市,收入水平、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社会提供基本服务的水平、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情况。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应的。那么,在省际之间,居民收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一点也是可以用一些数据来说明的。从2009年各省的城乡人均收入水平的数据来看,我们看到了最高的还是上海,人均收入是26973元,北京是24480元,天津是18606元,最落后的地区是贵州、西藏、甘肃。如果说西藏的情况比较特殊,高寒地区有它的特殊情况,而且它的收入水平很大一部分是靠转移支付的。我们看到贵州人均收入是5951元,甘肃是5901元。这两个省份城乡的年人均收入平均

8、下来也只有不到6000元,和最高的上海地区相差将近五倍。同时,不仅仅是人均收入,就算享受社会的公共服务,就是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水平上、质量上存在着更巨大的差别。比如,公共的基础设施、环境、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水平、离退休员工工资支付的水平和支付率、最低生活水平的标准线,这些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当然,我们这是以省来说,存在着发达省份,特别是我们沿海的中心城市,几个直辖市和边远落后地区之间的差距。像经济发展水平一样,在社会发展水平方面,省内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甚至像北京这样的完全是以城市为主的,甚至在城市核心区范围内的不同的区,在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上也都存在着很大的

9、差别。2010年,北京进行行政区域化的调整,东城和崇文合并,建立了新东城区,西城和宣武合并,建立新西城区。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委的工作人员说,西城区社会保障的水平和人均福利的水平要比宣武区高。合并后,就要拉平,所以财政上也是一个新的负担。北京的四个核心区,都存在着发展的差距,如果和其他的区域,比如丰台区和石景山区,或边远的延庆区和房山区相比,依然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从整个国土或是省区的层面,或是四大板块来看,我们存在着东高西低的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如此,社会发展水平也是如此。每个省内,甚至是城市核心区之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也同样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个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基本的国情。有很多的外国人不

10、理解,因为外国人来中国,去的更多的是沿海的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他们来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青岛等,会产生疑问:中国怎么还是发展中国家呢?整个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都非常好,高楼大厦,灯红酒绿,一片繁荣景象;卫星也上天,也登月,这跟发展中国家完全不符。现在国际上就在争论,都在否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这样一种基本的定位。实际上他们没有往我们国家的中部、西部边远地区看一看,他们甚至没有往我们北京的周边看一看,看到北京、天津是发达的大城市,没有看到环着北京、天津这样发达的城市还有像河北的承德地区、张家口地区、沧州、保定等这些地区,还有一个贫困带。这是我们讲的从社会发展水平上看,

11、社会发展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居民收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非常悬殊。(四)城乡发展差距:城乡居民收入比长期未变这就是说,城乡发展差距反映了我们的二元结构有一种固化的趋势,就是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例长期没有变。换句话说,就是城市的这种发达、这种平均的收入水平远远高于农村,而且这种状况这么多年来没有变化,我们可以用一组对比数字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以2009年的城乡收入比和2000年的相比较来说明这个问题。北京的城乡居民收入比,2000年是2.25。假如说农民的人均收入是1的话,城市就是2.25。到了2009年,这个比例是2.85,扩大了。天津2000年是2.25,到了2009年是3.07,比北京扩大得还严重

12、。那我们再看一些原来的城乡收入水平差距就比较大的,比如说西部的陕西,城乡居民收入比2000年是3.55,到了2009年是4.11。青海2000年是3.47,2009年是3.79。只有少数几个省份城乡居民收入比是缩小的,也就是说二元结构的状况有所缓解,有所改善。哪些省份呢?其中的一个是新疆,新疆从2000年的3.49到了2009年的3.16。当然,新疆其实很大的一部分是靠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并不是靠自身的发展结果。还有一些基本没有变的,像四川,四川2000年是3.10,2009年还是3.10。从总体上看,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0年到2009年扩大的是占了主导的一个趋势,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因为我们

13、这些年来一直说实现城乡统筹,搞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但是我们从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在这些领域中,我们的工作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也是我们政府的领导者、决策者们高度的关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五)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理论解释:倒U模型倒U模型是美国经济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完成的一项工作,一个团队研究了历史上20多个国家,得出纵向的和横向的截面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他们得出了一个规律:一个国家从经济起飞,从一个传统社会,从一个经济不太发达的、相对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这个国家的内部在不同区域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是有规律的。也就是在最初,这个差距或者是不平衡的状况比较小,

14、不那么严重。但是一旦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加快,伴随而来的是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也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了,不平衡问题开始显现出来,非常突出。随着差距的不断扩大,到了一定的程度上,就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说到了一个倒U字的顶部,处于稳定状态,接下来再进一步发展,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区域的差距开始缩小,不平衡的状况有所缓解。最终,恢复到原来的初始水平,就是各个地区之间的差距比较小,不平衡的状况基本上得到了缓解。终点又回到了原点,但是本质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原来是传统社会、农业社会,现在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是一个发达的国家了。所以,凡是实现了现代化的发达国家,其内

15、部,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社会方面,差距都是比较小的,其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都不是那么突出。特别是国土面积不大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是同步的,大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存在的差别不大。所以你会发现,欧洲有很多国家,人们并不是都往大城市里挤,相反可能是更喜欢、更乐于居住和工作在中小城市,因为在那里他们同样可以享受到高等级的公共服务。中小城市,甚至是小城镇还有更良好的自然环境。按照这样一种理论模型的解释来判断我们国家的区域发展差距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阶段究竟处于哪一个阶段?在倒U型的轨迹上,我们是在哪一点上?通过与一些学者的共同研讨,我们得到一个基本的共识,一个判断,就是说我们仍然处在倒U字的左边,

16、已经接近于顶部,但是应该说还没有完全到达顶部。也就是说,从市场本身的发展规律、经济社会发展内在的规律来讲,我们还具有区域差距扩大的这种趋势,因为沿海地区的发达地区,不管受到什么冲击,它已经进入良性的循环,它的要素集聚,对高等人才的吸引和国际的一体化接轨,发展会越来越快。而广大的中西部的落后地区,虽然这几年经济增速在加快,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社会的公共服务供给也有所改善,但是总体上还处于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水平。这种状况恐怕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当然,通过政府的一些政策和措施,比如通过转移支付、对口支援或其他各种途径,也会缓解这种状况,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但是这个均等化也是一个在基本公共服务,

17、在最基本的水平上的一个均等化,而不是平均化。真正地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东中西这些不同地区之间恐怕还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很艰巨的任务。上面所讲的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和它的一些基本的特征。下面讲一下区域发展不平衡产生的原因。第二章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我们国家区域发展不平衡这种严重状况在全世界来说都是非常突出的,而且也带来了很多经济社会方面的问题,政府也正在通过一些政策和引导市场的作用来改变这种状况。但是,我们对这个问题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深入的把握和认识,要分析它产生的原因。它产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在发展过程中区域差距长期地保持这样一种过大的状况?区域发展如此不平衡,我们可以从四

18、个方面来解释,来认识。(一)自然环境因素:地理差异我们国家的国土面积大,所以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一些地区生态很脆弱,严格地说,不适合于人类在那儿聚集、从事生产和经济活动。而有一些地区,它的地理的条件是比较好的,比较适于人类的活动、人类的聚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从更大范围来看,我们看世界上也是这样的。欧洲总体上是一片非常富饶的地区,去过欧洲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落颗种子就能发芽的地方。而像非洲地区,或者是中东的沙漠地区,地理条件差异很大,自然环境很恶劣。当然,中东有很多国家还有石油,这也是一个靠资源性的收入,当然是很单一的。所以说地理条件的差异造成了发展的起点不同,条件不同。(二)发展基础、区域条

19、件因素发展的基础有历史上积累起来的。我国沿海地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海运发达,开展贸易便利,因此工厂建立早,民族资本在这些地区发展起来了,比较典型的城市有上海、天津和广州等。当然,政府也采取了一个相对均衡的布局,对一些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从而使这些地区具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有了相对完整的一个工业体系。这样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起点。特别是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国际市场的联系,对外经济发展的势头越来越猛。所以,使得国内的不同地区的区位条件或者是区位条件的意义、价值发生了变化。比如说我们在计划经济时期,沿海边远地区这是我们国防的前沿和边缘地区,像福建、浙江,国家长期投

20、入的很少。而相反的一些中部地区,像湖北、湖南,包括河南,国家的投入很大。但是在目前国际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条件下,沿海地区就具有了一个非常突出的区位优势,经济的发展也不再依赖于简单的靠近资源了,更多的强调靠近国际的市场,跟国际经济形成一种循环。所以我们会看到上海既没有煤,也没有矿,但是宝钢是中国最大的、最先进的钢铁企业。我们在贵州也好,在甘肃也好,在中部的一些地区也有煤,也有矿,原来也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这些钢铁厂、钢厂慢慢地都垮掉了。第一,我国现在用的高品质的矿来自于国外,通过海运进口,港口城市具有优势。第二,我国很大一部分程度面对的是国内市场,东部沿海地区是最大的市场,西部既不靠近港口,又不

21、靠近国内的市场,再加一些客观因素,所以发展滞后了。随着改革开放,同样的区位,同样的区位条件,但是地位、价值和意义发生了变化。这也是我们区域差异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三)制度、体制因素:市场化与民营化制度和体制因素主要表现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完成的、推进的是否彻底。具体地说,就是市场化进程和民营化进程在经济转型当中是否能够及时跟进。因为改革开放改变的是我们单一的公有制,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而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我们要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就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的作用。经济转型归根结底在这个层面就是这两个问题:市场化和民营化。怎么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发展民营化,从广义上讲也就是多种经济

22、形式,包括吸引外国的资本,是扭转区域发展不平衡现状得一个重要方面。发达的地区都是市场化的进程比较快,然后民营化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得地区,比较典型的是广东、浙江等。广东的市场化进程靠出口加工贸易,作为经济发展的起步。广东吸引的外资是很大的,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很大,保持了20年的兴旺发展,到金融危机的时候当然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是现在已经进入到了结构调整的过程。虽然结构调整是很痛苦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壮士断臂之举,毕竟积累了很雄厚的实力,具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并且和国际市场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广州的民营企业,对市场的把握也是非常灵敏的。所以广东通过痛苦的调整过程后会再一次起飞。浙江地区藏富于民

23、。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民营经济发展起来了,所以居民很富裕,市场意识很强,敢于承担风险,敢于创新的意识也很强,可以走向全国各地,走向全世界各地。国内的各个省市,不管多偏远的地区几乎都有浙江人,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也差不多都有浙江人,就是说它的市场化、民营化发展得比较充分,经济就比较活跃。相反我们有一些落后地区,体制转型慢,观念转变也慢,结构在老化,技术在落后,陷于长期停滞不前的地位,像东北地区,通过东北振兴这些政策,现在有所改观,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时是非常落后的。体制制度的因素对于不同区域的发展其实还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的。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像市场化,像多种经济情况的发展,特别是民营化推进的过程

24、是不是很及时,发展得是否很快,决定了你这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活跃程度和发展水平。(四)政策战略因素:向沿海倾斜的非均衡战略从国家层面上看,改革开放之初,一直到2000年这20年的时间,国家采取的基本上是一个向沿海倾斜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包括制度的资源,政策的扶持,全部向东南沿海倾斜。具体的表现就是在东南沿海,特别是广东设立了经济特区,30年的时间,使一个几千人的小渔村变成了一千多万人口的现代化大城市,这在世界上是个奇迹。但是它靠的是什么呢?当然是靠区位,靠人们的创新精神,可是最初的动力,或者是在相当长的发展时间的动力,是靠中央的政策给予了优惠,进行了倾斜式的发展。包括1

25、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沿海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外汇指标、税收减免、中央政府的投资、引进人才的很多优惠政策等。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处于整体上比较低的时候,又面临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要起飞,要发展,那么采取这样一种集中财力、物力向一个区位条件比较好的,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地区倾斜、投入这样一种战略是必要的。因为不可能在这么大的国土面积上都平均分布,无论是从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国际市场的联系,就是从区位上来讲,东部沿海地区都是资本的回报率和产出率最高的地区。从整个的国土格局上来看,投入到这些地区空间效率最高。但是区域发展战略的结果必然导致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差距过大。因为中西部

26、本来就落后,自然条件也差,体制比较僵化,观念转变又慢,人力资源储备不足,在很长时期内必然导致区域发展差距过大,区域发展不平衡,所以这样一种倾斜式的发展战略不可能长期支持。因此,我们在世纪之交的时候就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这也标志着我们国家从改革开放以后实施的向东南沿海倾斜的这样一种非均衡发展战略向区域的均衡发展或者是协调发展转变。当然改变这种非均衡的战略,实现均衡协调的发展,我们也不是2000年才提出来的,实际上这之前就提出来了。但是真正实施应该说以西部大开发作为标志,我们在2004年推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2005年实行了中部崛起的战略,从而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向沿海倾斜发展的非均衡战

27、略的一种局面。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一方面说明区域发展存在差距,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的状况也非常严重,甚至影响到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协调、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定程度上,不能再继续强化这种不平衡,而是要从不平衡转向协调,转向均衡。以2000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作为转折点,我们国家从政府层面就开始推行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当然,这个战略也面临着很艰巨的任务。第三章 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含义与目标选择下面讲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含义和目标的问题。(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含义什么是区域协调发展?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并没有非常统一的、一致的认识和理解。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在

28、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析当中,它的体系和范式没有协调这样一种概念或者是这样一种思想。它基本上是简单的两极:平衡或者是失衡,或者是说均衡与失衡,非此即彼,或者是从均衡到非均衡。那么协调这种概念,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创造。追寻它的根源,具有一些中国哲学的含义,本身是包含着一些和谐思想在里面。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协调绝不是均衡,当然,也绝对不是严重的失衡。我们说它是中国的创造,有中国哲学的意味在里面,是说它不同于西方的那种理解。经济是均衡的还是非均衡的,是平衡的还是失衡的,其实都不是。协调本身就是包含差异的,它是指的什么呢?它是指通过某种纽带,把本身具有差异的一些东西连接在一起,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各自找到

29、自己应有的位置。不是说各个地区的发展都得一样,经济社会不必完全处于一种均衡状态,或者是一种均等状态。协调发展通过某种纽带,某种机制,把本身有差异的东西,也可能是经济部门、经济地区、经济活动或各个阶层等,把它们连接在一起,各自都能够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找到自己恰当的分工和恰当的位置,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这个叫做协调发展。如果按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思考,协调发展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发展过程中的协调。所以,协调不能是按静态思维去理解。有人理解为在既定的一个盘子里大家来切蛋糕,其实不是这样的。所以协调排在第一位的还是发展,那么发展的过程必然涉及整个空间的经济效率和各个区域之间的公平,

30、这样就回到区域协调,协调发展这个主题上来了。因为要发展,就涉及空间的经济效率和各个地区之间的公平问题。那么区域的协调发展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要在空间经济效率和区域发展的公平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如果单纯强调空间经济效率,那当然是把绝大部分要素都集中到沿海发达的这一片地区,因为它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发展的基础、现有产业体系和国际市场的联系、市场化水平、人才数量、基础设施的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是最好的,产出是最有效率的。但是,仅仅考虑这方面是不够的,因为还要实现公平,要考虑到其他地区发展的权利,要兼顾到广大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发展,要考虑那里的人们怎样尽快提高收入水平。所以,区域协调发展应该是空间经济效益和区域发展公平的统一,从学术上给区域协调发展下一个定义的话,就是区域协调发展就是空间经济效率和区域发展公平的统一。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在区域协调发展的状态下是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来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形成一个明确的、合理的区域分工。在这个分工当中,应该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