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归纳题: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既要注重比照原文,又要注重归纳分析。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全国卷10分)(1)标准是“信、达、雅”,重点是“信、达”。(“信”占8分,“达”占2分。)(2)答题要领(一大原则四项注意):不脱离语境理解句意;注意重点词语的意义;注意特殊句式;注意词类话用;注意译文通畅。(3)答题方法:先分解(按句子成份剖解,找出动词
2、,句意自见);再对应(字对词,排语序)“61”方法:替(古今异义现代替古代,如:兔走触株)、扩(一词多义单音扩双音,如:折颈而死)、留(人、物、地、官名词)、增(省略句)、减(语气助词,如:者、也、哉、之)、移(倒装句)猜(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 后组合(重在调整,前后照应,确定复句关系)。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对于翻译句子而言,点面结合的含义有两层:一是以文段为面,以所译句子为点,由面及点,求“通”而不求“懂”;二是译句子时以句意为面,以关键词为点,由面及点。点上得分,以面上得分为基础。翻译文言文的步骤和方法有一首口诀:古文翻译,有其顺序。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3、句不离段,词不离句。难解句子,前后联系。仔细斟酌,揣摩语气。省略句子,适当补齐。遇有倒装,调整词序。专有名词,不必翻译。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查全句。增删留变,合情合理。如无标点,审慎断句。对照原文,力求直译。直译不便,酌情意译。(4)文言断句可综合使用虚词断句法、句式断句法和谓语动词断句法(说明:遇到疑难句的翻译也可用此法。提示:文本阅读的重点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次之(虚词已连续多年除翻译外未单独考察,句式也是这样。两者只是在翻译时注意常见考点即可,重点应放在实词上)。即:“实词句式虚词”的备考比例。【文言文阅读及答题技巧指津】1.文言文翻译三字经:忠实履行文言文翻译“三
4、字经”:信达雅。文言文翻译必须掌握好这三个字。这三个字是翻译文言文的原则。它是进化论翻译者严复首创的文言文翻译原则:信:忠实原文。不能随便更改原文的意思,丢失原文的信息,避免歪曲作者的本意。达:通顺晓畅。翻译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注意语句的顺畅通达,避免句子表达拗口。雅:语言优美。用优美的语言传达内容键是环节,语言优美,典雅大方是翻译追求最高境界。2.回归教材的复习: 先细复习课本,要求对课本古文熟成诵,把120个实词在每一课文中落到实处,整理出每一课中的文言现象,兼顾句式和虚词。结合课本学习的内容,回忆常见实词、虚词和活用的用法,再迁移延伸到阅读文本中。对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实词,要出现一个,对其
5、重要的义项要查阅字典,积累起来。18个必考的虚词、120个经常出现的实词、还有词类活用用法、重点的特殊句式。翻译窍门:在陌生的实词前或后面,对其进行组词,使陌生的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的词,使看上去不明白大意的句子,通过前后组词,翻译变成了通顺晓畅,明白如话的句子。词类活用:即掌握文言文中使动用、意动用、为动用、名词作状语、古今词义异同等现象。3.搜集整理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学文化常识是翻译文言文的基础。高考选文所涉及到的,都是课本出现过的,不会出一些考生没有见过的内容,设置障碍。通过搜集整理课本上有关专项的知识点的复习,熟练地掌握翻译所必备的古代常见的文学、文化和礼仪的常识,储存起来,以备翻译
6、之用。4.信息提炼和分析概括题。文言文这四道题,都是通过对文言文的翻译来完成。如果能够会准确地翻译原文,那么在信息的提炼和概括、分析和理解方面的题型,斗可以迎刃而解。在分析、概括的题型中,熟练快速地翻译原文,做题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准确率会大大提高。这些都是通过文言翻译原文来解决的。因此,文言文阅读题,翻译这个环节,应该把它当做重点、难点来对待。5.复习多做规范题型。复习过程中,不管是在专项的练习,还是综合训练,最好要复习一些比较规范的题型各省市的高考题。任课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并总结其中的出题点和出题规律,让学生必须掌握,作为备考专项的技术指导和专项积累。三轮复习时候,要带领学生做一些当年、当
7、地比较权威或名师出的具有预测性质的模拟题,加强对高考的预测,以及时间模拟、心里模拟、试卷综合模拟等即时性训练,提高迎战能力。 要求:做一定量的精选的古文段,重点关注正史中的文化名人专记。如十大名医、竹林七贤、著名谏官、武将、忠官、酷吏等。决不可为了省事,见一篇古文,是题就让学生做,就去讲。一定系统化,分类去做,一轮下来,学生就会对古文中常用的古地名、区域划分、官职名、古人称谓、升迁贬谪的专用属语、不同官职之间的关系、人们对某一类人的常规态度、古传记中的用语习惯、断句规律等就有了一个比较系统而熟悉的认知,高考时再遇到一从没见过的古人传记,就会有似曾相识之感。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难度有所降
8、低,但仍然不小,在备考力度上应继续加大。在考察角度方面过去强调赏析,现在重在考查学生读懂了没有。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如此重视基础,相信对新课改的语文教学有一个非常好的导向。1.考查要点:【全面把握鉴赏要领,做到三练:练判断,练理解,练表述】正确理解字句的含义:a理解词句的意义(情景结合);b理解诗眼蕴涵的情思(诗眼是最精炼传神,最能表现情感和精神内涵的字或词);c注意词序倒置,突出重点的作用d把握谓语动词(理解语句的关键)、形容词和特殊名词(领悟意境,理解意象的关键)的妙用。对文学知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的识记、理解,理解运用典故是作者表达思想的关键。对修辞手法和技巧的辨识、理解,通过修辞分析,
9、体会作者的思想轨迹。对意境、艺术形象、主旨思想感情的把握。a.联系其人其事;b.整体把握作品;c.抓住词句中直接透露出来的情思信息,理解作品意象的理性意义和情态意义。通过诗词中的意象和典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闺妇幽怨、怀才不遇、怀古伤己、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怀人、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对感情基调、艺术风格的把握。2.诗词阅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写什么(人事物景)为
10、什么写(知人论世、目的意图、思想感情)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入景而悟情。(顺序:意象想象画面意境情感)怎样写(艺术手法、语言特色)。总起来说就是:先明确写了什么,再弄清怎样写法,最后读懂为何而写。通过诵读(默读),深入体察作品,鉴赏古诗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反之,就可能步入误区。3.答题要领“诗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表达的是作者的志向,思想和情感,鉴赏重在领悟诗歌的意境,应当从景情关系方面去探寻和体味。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分辨把握四种类别诗词的答题规律和不同特点:a.写景抒情;b.咏
11、物言志咏史怀古; c.边塞征战;d.即事感怀(送友、思乡、闲情、人生感悟等,也称杂感)。把握诗词起承转合(尤其七绝)的结构、思路和脉络及大多数先景后情的特点。“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叙写表达出来的。“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
12、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描写的角度:视觉:形、色;听觉:声;状态:动和静、远与近、时间与空间;情感:虚与实;触觉:味。4.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1)表达方式: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3、(2)修辞手法及作用: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作者感情)借代、通感;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3)表现手法写景抒情的诗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远近着笔、着眼视听、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绘声绘色、(只要有想象)虚(写情)实(实像、实事、实境,写景)相生、乐景哀情、以景结情、白描、细描等;咏物言志、咏史怀古的诗词常常借外物表达自己的人格,化无形为有形,象征(比喻)、托物言志、铺陈、对比(揭示对立面,突出
14、形象)、反衬等;边塞征战的诗词:渲染、烘托、比兴、以小见大、象征等;即事感怀的诗词: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乐景哀情以景衬情、避实就虚移笔于人、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曲笔(正话反说)、抑扬对应、联想、想象、用典、铺垫、照应、伏笔(暗示)等。表现手法的作用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4.答题方法和步骤根据赋分,确定答点,先总(概括知识点)后分(分析阐释),纲举目张。抓住古诗中的“景”和“情”,就抓住了一切。不要被繁多的诗歌术语、表现方法弄花了眼,所有的古诗不管怎么设题,都要回到“景”和“情”上来,即:用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思想),景(意境)有什么特
15、点,与情有什么内在关系(表现手法)。比较阅读类的解题:要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作手法,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寻求作品的差异性;最后,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分析,又要有具体分析。鉴赏口诀:1.从题目认识对象,2.从字面读出感觉,3.从注释破解难点,4.从作者了解背景,5.从原作找到根据,6.从题干得到启示,7.从首联找到特点,8.从尾句参透主旨,9.从景物把握情感,10.从意境洞察心胸。 理解文意是关键,参悟意象是手段,情景关系情为主,紧扣诗题析通篇。5.规范表述:古诗鉴赏表述:【分析所运用的手法,分析所描写的景象,分析所表达的情感,分析所产生的效果。】这首诗采用了
16、(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意(表层含意)+该字词描述的景象+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诗词感情分析题的表述:诗词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说明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表现这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词语作用的表述同大阅读。(见后)抒情形象的分析的表述:描写内容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称谓。所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通过什么(表达技巧间接考查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诗
17、歌意境的体味的表述: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营造的氛围特点)交融的感情。表现手法的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的情感。诗词风格赏析题的表述:该诗的语言特色特色体现及分析表达情感问题:无论是高考原题还是模拟试题,没看答案时自已做出的答案与参考答案有出入,有时总感觉他们给的所谓的“参考答案”不够准确、全面,自已的答案怎么看都是有道理有依据的,真的是我们错了吗?解答:我看末必。细推他们的“参考答案”可能确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因为对题海的盲目和迷信,使教师和学生往往以“参考答案”为终极目标。而这种拙劣的“参考答案”更使我们对“题海战术”深恶痛绝。其实,“参考答案”只是供阅卷评分时使
18、用的一种“参考”。有些“参考答案”并不正确,很多有严重缺陷。对“参考答案”的盲从,不但无助于形成、强化学生的“自觉意识”,反而会干扰、模糊学生的“自觉意识”。再说“参考答案”在阅卷中都要做校正、补充,甚至被推翻。为改变以“参考答案”为终极目标的语文复习惯用方式,这里引入了“备考答案”的概念,并将惯称的“参考答案”,改称“评分答案”。“评分答案”,只是作为阅卷评分的参考,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可以理解,可以修正,有些在阅卷中也可以接受;但是不能照搬到复习中来。“备考答案”要力求准确、规范、严谨、精彩,力求尽善尽美。举例说明(两题均为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2009年海南、宁夏卷第8题:的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
19、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的上阕: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参考答案”说: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按:难道只用“春意盎然”就可以涵盖上阕四句的内容吗?“陌上柔桑破嫩芽”是“春意盎然”;“东邻蚕种已生些”是不是侧重描摹“生活情趣”,“平冈细草鸣黄犊”是不是侧重勾勒“和平宁静”和“勃勃生机”,而“斜日寒林点暮鸦”是不是点染“诗情画意”呢?我们得出了“备考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早春时节江
20、南农村景象,和平宁静,充满着盎然生机、生活情趣和诗情画意:村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枝条,刚刚绽放嫩芽,东面邻居家的蚕宝宝,已经有一些钻出蛹茧。一脉平缓山岗上,细草间小黄牛犊儿在哞哞鸣叫,落日斜照枯寒的树林,枝桠间归栖暮鸦点点。2009年海南、宁夏卷第9题: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代人赋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 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
21、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对照或对比,用来作比的两件事物或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大体是对等状态。而辛词明显是以“城中桃李愁风雨”做背景,烘托主体“春在溪头荠菜花”,称为“反衬”才恰当。设题与答题,应该尽量回避术语,现在一定要用,还用错。除此之外,还有虚实之分呢。感情只归结到“热爱田园生活”,如隔靴搔痒;“代人赋,实则为己赋”又何其武断!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虚实反衬的写作手法。城里那些把风雨当做折磨,一派愁苦的桃花李花,是虚写;在村边溪头盛开,展现明媚春色的那些
22、荠菜花,是实写。诗人以想象的虚景反衬眼前的实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虽遭弹劾解官,却没有半点失落的豁达情怀;他嘲笑、鄙弃蝇营狗苟的官场,赞美田园生活,充满着自信和自豪。题为“代人赋”,有两种可能:可能的确是代他人填词;也可能是假托代他人填词。无论那种情形,作者都是在抒发自己的感情。荠菜花是诗人自况,经“城中桃李”的反面烘托,更显得形象鲜明,色彩亮丽,具有特别动人的艺术效果。【诗歌鉴赏阅读题答题技巧全解】一析意象,绘画面,挖主旨意境类题型的解题规律【题目类型】1“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2“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么意思”,“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塑造了怎样的形
23、象”,“景物有什么特点”等。3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题格式】1.人物形象:身份+性格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3体会意境:客观形象图景+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答题要领】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概括形象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第一部分,用自己语言把诗歌所写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点有二:一是用自己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景物
24、,运用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塑造这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答题步骤】【形象类】(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意境类】
25、(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想象,用自己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4)分析表达诗人怎样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忌空洞,答具体,为何答。【答题点穿插】意境类题解答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要用自己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用双音节字词,这样会使语句优美,富有节奏感。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即四字格词概括: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第三步:具体分析作者
26、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感伤情怀,以及为什么而感伤,即感受原因。【典例剖析】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分析该诗所描绘的景物时,可按照以上三个步骤: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第三句动态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
27、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诗歌中的物象主要相对于咏物诗而言。它是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解答该类诗歌时,首先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的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其次要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以张渭的早梅为例: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答题时首先应分析梅的自身特征: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然后结合诗歌中后两句评价性述
28、语,从而可以概括出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表达了对梅花由衷的敬仰之情。 明意象,析意象特征、冷暖色调、季节色彩、动静虚实等存在状态,以此分析诗歌表情达意。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春天,竟然表达出多种不同的感情:早春的景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晚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天: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例1. 绝句 杜甫析意象:诗歌描绘的是初春季节的景物。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春风和煦;百花初放,芳草如茵,芳香浓郁: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绘画面:青日和融,日丽沙暖,燕子忙着衔泥做窝,鸳鸯在溪边沙洲上静睡不动。整个画面粗笔、工笔搭配,动静和谐统一,色彩鲜明,生意勃发。挖主旨:流露出诗人对初春时节大自然一派勃勃生机的欢悦和赞美的情怀。例2.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注释】 黄鸟:即黄莺(黄雀),叫声婉转悦耳。辛夷:木兰树的花,又木笔花,比杏花开得早。写的是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