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7.14KB ,
资源ID:1616352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1635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IB核心课程认知论TOK及其实施精选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IB核心课程认知论TOK及其实施精选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我们曾不断地反思学习的方法,但很少去思考“到底学习的本质是什么?”,这是TOK要启发你去寻找的最为重要却往往被忽略的问题。以TOK课堂上涉及到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比如原子模型的演进过程为例。学生不需要具体掌握历史上诸多的原子模型,而应把关注点放在推动原子模型进化的动因,也就是人们是如何一步步推想出原子模型的。学生在TOK课堂上的首要任务,就是“追问”事物的本质,尤其是对于我们司空见惯的所谓“常识”。请看以下问题:为什么“风水”和“算命”不能称之为自然科学,而“化学”则被归类为自然科学?为什么科学家的结论永不可能是完美的?什么可以称之为“艺术”?评判艺术是凭借“客观”还是“主观”的标准?是否存在

2、评判美的普适标准?诸如此类,我们可以在TOK课程中找到许许多多这样的问题,它们被统称为“知识问题”。这些问题关注的不是知识的具体内容,而是关于知识的本质,以及我们认知世界的过程。这些知识问题来自于具体现实生活场景(即“真实情景”),通过对现实中的具体实例的探讨可以提炼出这些知识问题,并对其作更深、更广层面的探讨,最后再应用到其他真实情景中。这就是TOK课程最核心的学习思路2。请看下图,图中的虚线代表具体的真实情景与抽象的知识问题间的微妙联系。基于以上的讨论,我们应该已经对TOK课程的思路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下面,笔者将具体探讨TOK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实施。TOK课程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即认知

3、方法和知识领域。TOK的考核形式也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即命题论文和口头表达。2.2 认知方法(Ways of Knowing)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几种方式 TOK将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归纳为感官感知(Sense Perception)、语言(Language)、理性(Reason)、感情(Emotion)、直觉(Intuition)、想象(Imagination)、记忆(Memory)、信仰(Faith)这八种。在现实中,我们很难找到只有其中某一种认知方式在作用的情况,通常情况下,这些方式都是在协同工作的。比如,看一本小说这个简单的过程就包含了以上所有八种方式,即感官感知(视觉)、语言(文字作为

4、表达的工具)、理性(对文章逻辑的思考)、感情(由文章引起的情感反应)、直觉(看书这个动作本身就是直觉的)、想象(文章激发的想象)、记忆(阅读中唤起的记忆)、信仰(对文章表达观念、事实的确信,对作者的信任)。从中可以看到,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从来都不是孤立于某种模式的。正是因为在多种认知方式的协同中,才让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充满不确定性,这也正是我们作为人的行为(区别于机器或其他动物)所体现出特有的“人性”(Humanity)。 虽然不能孤立地看待每一种认知的方式,但可以通过对认知方式的分类集中深入讨论某一种认知方式,并掌握其本质。例如,对于理性(Reason)的探讨,我们通常从推理(Deductiv

5、e Reasoning)和归纳(Inductive Reasoning)这两种最常用的理性方式入手,先讨论在运用科学方法(Scientific Method)的过程中,科学家是如何运用这两种理性方式归纳现象、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法并最后得出结论的。然后,我们还需要继续讨论理性本身的局限性,比如我们都受到感官的局限,因此归纳本身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而且由于我们不可能归纳所有的现象,因此归纳法本身只能是一种近似的归纳,不可能包罗所有的可能。而推理本身也同样是不完美的,因为我们都受到情感、信仰、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推理本身也因此必然带有主观的色彩。另一个有效的理解“理性”这种认知方式的例子是,

6、用人和机器人做一个比较。人在处理某些问题的时候,往往比机器人更高效。比如在下棋的时候,人类棋手在看清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会选择放弃比赛。但机器人则会傻算到底,直到最后被击败。在音乐创作中,人类音乐家往往能用非线性的思维创作出动人的音乐,而一个装满代表“和声法则”的机器人作曲家,却可能创作出非常难听的音乐。究其本质原因,就是因为机器人是纯理性的产物,它们不可能真正像人类一样思考。这种极端的对比往往是揭示认知本质的很有效的方法。通过单独深入探讨某一种认知方式,我们能清楚地理解它的作用和局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他认知方式所隐藏的重要作用。2.3 知识领域(Areas of Knowledg

7、e)知识体系的分类 这个世界的知识体系是庞杂的,TOK将我们的全部知识体系划分为八个领域,即数学(Math)、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关于人文科学(Human Science,其内容接近社会科学范畴)、伦理学(Ethics)、艺术(The Arts)、历史(History)、宗教(Religion)、土著知识体系(Indigenous Knowledge System)。我们认知世界的几种方式将在这八个知识领域中得到具体的应用。首先,让我们看一下TOK对于知识框架(Knowledge Framework)的描述3。这个对知识结构的描述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即范围/应用、语言、方

8、法学、历史发展、与个人知识的联系。以自然科学为例,其知识结构包括以下诸项4:(1)范围/应用: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归纳、推理和想象,建立普适的自然法则,并应用于解释自然现象和进行预测。(2)语言:自然科学要求概念描述精确、无歧义,并通常以数学语言为核心。(3)方法学:采用科学方法,通常以感官感知、归纳、推理的认知方式为主,科学实验一般直接从自然界中取样,但实验本身也可能会改变样本的本来面目。(4)历史发展: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中,有过多次关键的思想变革。(5)与个人知识的联系: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作为自然界中一员,我们同其他自然界的事物一样遵循自然法则。但同时我们也通过自己的想象、

9、直觉和情感提出假设,并不断产生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的革命性观点。以上这五点系统地概括了一个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这样做有助于我们掌握这个知识领域的本质。值得注意的是,TOK同时强调知识的共性和个性,即强调“个人知识”(Personal Knowledge)和“共享知识”(Shared Knowledge)之间的联系:“共享知识”来自于集体的思想遗产,是“我们所知道的知识”(We know because)。所谓“个人知识”可以理解为属于个人的那部分知识体系(I know because)。个人知识中有一部分是和共享知识相交的,而其余更多的则是私人化的那一部分。比如听音乐这个事情,其中属于共享知识领域

10、的包括:我们在所处文化中对音乐的普遍审美、音乐中的技术成分、音乐包含的内容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在不同人中引起共鸣的普遍元素。但音乐也同时是非常私人的,两个人可能会喜欢同一首歌,但他们对于这首歌的理解,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音乐属于私人的那一部分,它独立于普遍的审美之外,只属于某一个独特的个体。在此探讨共享知识与个人知识领域的关系是为了说明:TOK希望学生能“全面”地看待知识。TOK课程并不传授某一领域的具体专业知识,但需要学生能看到某一个领域知识的本质,并能在不同领域的知识中建立联系。TOK希望学生不要仅仅局限于做一名共享知识的接收人,而更应在主动地探究与评判共享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真正属于自己

11、的那部分。3 在TOK课堂上,我们到底做些什么 传统的授课模式通常从理论讲解开始,然后应用到具体问题。在TOK的课堂上,这个过程被颠倒过来。学生首先体验具体的现实场景,然后尝试自己归纳出结论。TOK十分重视学生反思(Reflection)的作用,鼓励学生不要机械地记忆书本上的东西,而要通过自己的探索与质疑来获得新知。下面以具有代表性的TOK课堂实例来说明。3.1 课堂案例1 MU解码(MU Puzzle) 这是引自美国学者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Douglas Richard Hofstadter)的获奖著作哥德尔、埃舍尔、巴赫中的一个例子5。简言之,是让学生通过几个预设的定理,从字符串M

12、I解出字符串MU。这几个定理包括:(1)字符U可以被置于任何以字符I结尾的字符串的末端。例如:MI to MIU。(2)任何M之后的字符串可加倍叠加。MIU to MIUIU。 (3)在任何时候,字符串III都可以被字符U取代。MIUIII to MIUU。(4)在任何时候,字符串UU可以被舍弃。MIUU to MI。以上这几条如同游戏的规则,理解起来不需要任何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生将通过运用逻辑推理,尝试从字符串MI推导出MU。这是笔者在课堂上留给学生的家庭作业,无论推导成功与否,笔者都要求学生反思他们的推导过程,并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个人陈述,在第二天提交。其实,这个字符串的推导是无解的!

13、看起来,似乎教师在布置给学生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不是在浪费时间么?但学习的本质却恰恰体现在这个“过程”中。第二天学生反馈他们的推导过程:大部分学生在半小时内放弃了对字符串的推导,因为他们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个无解的问题。很多学生是凭借直觉和跳跃性的推理得出这个结论的。当然也有少数学生沉迷于数学的迷思中,久久无法放弃。无论如何,没有一个学生会像计算机那样对这个字符串作按部就班的逻辑推导。下图是计算机的推导过程6。可以说,这个图中表现的才是真正的纯逻辑推导过程。计算机虽然强大,但并不能像人类那样迅速地得出结论。正是因为我们人类不只是在用逻辑思维思考问题,而同时也会运用感情、直觉、想象等多种认知方式

14、,因此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比计算机更加有效。这个教学案例出现在“理性”(Reason)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其中有几点非常值得反思的教学思想:(1)强调教育的启发作用。学生没有被预先灌输任何相关的理论,只是如同做游戏般掌握了几条简单的原则,然后就开始调动自身的潜力去尝试解题。这个过程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思路的教育中,往往是被直接跳过的。所谓探索的精神,只有在真正未知的语境下才是名副其实的。如果只是让学生沿着规定的路线行进,那么最有趣味的“探索”的那一部分也就被剥夺了。学习也是一种旅程,它应该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对探索的勇气。(2)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反思。IB十分重视“反思”(Reflec

15、tion)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这里所指的反思,不同于对学过内容的总结(Review),而应该是对学习过程本身进行反省和思考。(3)凸显教学重点。这个案例让学生尝试求解一个“无解”的问题,并将学生的认知过程与计算机作比较。这样做的终极目的是启发学生认识到“理性”在思维过程中的作用与不足。通过对教学方案的巧妙设计,比如用极端理性的计算机作为参考对比,学生会很容易地把握住“理性”的本质,并能切身体会到人类“理性”与机器“逻辑”的不同。以上三点在TOK的课堂案例中具有普遍性。3.2 课堂案例2 课堂辩论 除了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课堂辩论也是TOK课堂很常用的学习方式。比较常见的情况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

16、教学的内容,提出一些启发性的讨论问题。这些随堂的小问题来自于生活的真实场景,并往往具有一定的争议性。比如“用温度计能否准确地测量液体的温度?”这个问题的课堂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学生的互相辩论中进行的:(1)大部分学生会认为当然是准确的,这不正是我们使用温度计的原因么?(2)有少数学生会质疑温度计的“权威性”,比如温度计本身受到设计、环境、破损等因素的影响,加上人们在测量时不可避免的主观误差,这些都让温度计的精确性打了折扣。(3)有极少数学生会真正质疑温度计测量的过程本身,即当温度计接触液体的那一刻起,已经对液体的温度造成了变化,因此绝对准确的测量是不存在的。(4)这种由于观察者对被观察对

17、象造成的影响被称之为“观测者效应”(Observer Effect),由此引申探讨其他类似的例子,比如著名的测不准原理。(5)继续引申到关于误差的讨论,科学工作者是如何对待误差的?以及如何对待观测者效应?(6)更有深度的探讨往往能将不同的知识领域联系起来。比如心理学的实验中也同样存在观测者效应,比如当我们对测试对象进行心理评估时,已经影响了对象的心理状态,因此很难得到真正客观的测评。比较正式的课堂辩论主要针对较“大”的问题,比如:艺术的评判标准是否存在?这个关于艺术审美的问题比较宽泛,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TOK的讨论话题往往都包含比较抽象的概念,实际操作的时候应该从现实的例子入手,引入比较有争

18、议的话题,让学生先弄明白辩论的题目。而且,这种由整个班级参与的大型辩论往往都是在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进行的,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否则效果不会理想。4 在TOK课堂外 TOK的课堂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让大家分享想法的平台,课堂活动也是教师引导学生的最重要的方式。TOK的课后功课,并不是简单地总结课堂的内容,而是对课堂的延伸和提高。比较常见的课后作业方式是布置给学生一些文章和书籍,然后让学生回答教师布置的一些思考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是比较开放的,没有唯一的答案,主要考察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角度和深度。这些课外的阅读材料有些是比较艰深的,比如哲学类文章,读起来比较晦涩,偶尔使用可以拓深学生的阅读思维。更

19、多的时候,阅读材料比较趣味盎然,或者是真实的报道性文章,让学生能比较容易地产生联系。先举一本有趣的课外读物,是由英国教师埃德温?A?艾勃特(Edwin Abbott Abbott)在1884年出版的讽刺中篇小说平面国(英文原名:Flatland: A Romance of Many Dimensions)7。书中通过一个生活在“二维世界”的正方形(即本书的主人公)的视角,来描写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显然,这个二维世界是不同于我们的三维世界的。这里我们能看到的只有线条,因为我们的视野就是一条线。好比我们把视线移到硬币边缘的同一水平线上,圆形的硬币已经变成了一条直线。在这个世界里,等级、性别、生活规

20、则等都通过作者大胆的想象被重新建构。 平面国告诉我们,我们思想的维度总是受制于我们生活环境维度的限制,只有跳出眼前的表面现象,才能实现思想的飞跃。阅读这本小说是学生的作业,从他们的反馈中看来,其中的思想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这本书把TOK的主要核心思想作了一个很形象的诠释,是对课堂内容的极好补充。5 TOK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 TOK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最主要的原因是,TOK并不考核专业知识;哪怕是哲学理论,也不是TOK要考的。TOK要检验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可不是通过做几道题目就能检验得出来的。为此,TOK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考核途径,争取在“严谨的考核标准”和“学生思想的自由”之间达到平衡。这种思

21、路对于其他专业课程有很好的借鉴价值。TOK的考核方式分为命题论文(Essay)和口头表达(Presentation)两个部分。不同于普通的研究型论文和陈述性演讲,TOK的命题论文和口头表达都着重在学生的思考模式上。通过系统地剖析现实中的例子,不断反思引申出新的观点。下面重点探讨TOK的考核实例。先说TOK的论文考核。每年的9月初,IBO的官方网页上会将TOK的论文题目放出,针对应届的12年级IB毕业生。学生在第二年的3月前,有不到6个月的时间去完成一篇1600字以内的论文。虽然篇幅不算有多长,但文章的评分看的是讨论的深度和合理性。做到这一点很难!且看一些去年的论文题目8:(1)There is

22、 no such thing as a neutral question. Evaluate this statement with reference to two areas of knowledge.(没有所谓中性的问题。以两个知识领域为参考,评价这个观点。) (2)“There are only two ways in which humankind can produce knowledge: through passive observation or through active experiment.”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with this

23、statement?(“人们产生知识的方式只有两种:被动地观察或主动地实验”。你是如何看待这个观点的?这些题目本身都是非常开放的问题,不针对具体的事物,而是把焦点放在认知过程的本身,是真正的知识问题(什么是知识问题,请参考前文)。学生在探讨问题时,需要结合现实中的例子,从多个角度来挖掘。比如第一个命题中的“中性的问题”,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例如“一个硬币掉在地上是正面还是反面?”用概率学来看,应该是一半一半的概率。这似乎是一个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中性”问题。事实并非如此,硬币掉落地面的概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掉落时的角度、当时的风速、硬币正反两面的重量和造型等等),不可能存在完全中性的状

24、况。但即使如此,我们还是会应用概率来作出相对可靠的预测,否则概率学也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就是要“挖出”这个中性表面下,“不中性”的那一面,也就是俗话说的“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第二个问题中“被动地观察”与“主动地实验”,这两个概念也是相对的。在自然科学中,我们的观察往往是主动的,很多科学家会设计一套完整的方案去系统地观察事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另外,所谓“主动地实验”也不都是真正“主动的”。一些科学史上的革命性的发现,比如原子核模型的发现,虽然也通过精心设计,但其结果更像是意外的惊喜。这种科学活动中重要的“意外”比比皆是。在一些社会科学的领域中,比如经济学、心理学等,主动的实验

25、者并不能真正做到“主动地控制”。原因很简单,社会科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从以上这些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TOK论文并不希望学生对命题作出结论性的陈述,即使是表面上看起来显而易见的问题,通过缜密的探讨后,也会挖掘出更多的面出来。那些得到高分的TOK论文都具备了以下几个重要特征:(1)多角度地展开讨论,但永不偏离命题的核心;(2)所有观点都有客观的论据支持;(3)在各种认知方式和知识领域中建立联系。做到以上几点,不要说对于普通的高中生,就是对于我们这些TOK教师都是非常有难度的。以笔者个人的教学经验来看,部分学生的论文水准可以说叹为观止,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TOK培养的是真正开放、理性的思维,因此

26、像我们这些思维模式已经多少“定型”的成年人,也许在面对这些命题时并不比学生灵活。如果说TOK的命题论文写作流程是从抽象的知识问题到真实情景的探讨,那么TOK的口头表达则正好相反。TOK的口头表达要求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个实例,以此入手来引出核心的知识问题,并继续运用到更广的现实情景中。简言之,TOK的命题论文和口头表达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以现实为基础来探讨抽象的知识问题,只是二者的过程是相反的,如下图所示。TOK要求学生透过浮于水面之上的具体事实,看清隐藏于其下的知识问题9。TOK学生有一年多的时间准备口头表达,时间是充裕的。但口头表达对学生的要求是要高于命题论文的。对论点的陈述需要清晰的

27、逻辑、流畅的陈述、严谨而生动的课件。通常情况下,演讲由二或三位学生组成小组完成,每人大概有10分钟左右的陈述时间。这里举一个口头表达的实例。这个学生演讲的现实情景是:一个农民因为把具有毒品成分的植物误当作调味剂在家中食用,结果被告发后构成了犯罪行为。从这个现实情景中提炼出的知识问题是,“个人行为是否总是应该服从于社会的普遍道德伦理标准?”。还可以进一步引申为,对“个人与所处社会的关系”的探讨。学生针对此问题,在不同知识领域进行讨论。其中的例子包括:科学家的个人科学研究行为和其社会影响、吸烟的问题等等。其中在探讨吸烟的问题时,还具体讨论了营销、媒体的作用等。很多时候,演讲中所用的例子都是具有一定

28、争议性的实例(controversial situation)。同命题论文一样,TOK的口头表达通常不会给出盖棺定论的观点,而是希望在演讲的过程中启发大家,从多个角度透过现象的表面挖掘实质。TOK的口头表达和命题论文如同硬币的正反两面,是对学生两年学习成果的综合考量。TOK的考试不存在需要背诵记忆的理论,完全依赖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正是TOK真正有魅力的地方。 6 TOK在IB学科教育中的渗透 TOK作为IB的核心课程,其思想渗透于所有IB学科的教学之中。每一位IB学科的教师都应该掌握TOK的核心思想。IB的每个学科的考核都包括EA(External Assessment,即外部测评)和IA(

29、Internal Assessment,即内部测评)两个部分。其中的IA部分,学生具有很大的主动性,以独立完成研究(Research)和项目(Project)为主,教师仅做指导性工作。以化学学科为例,在IA部分中,学生需要自己选择好研究的方向,并设计出实验的方案。可以想象,如果学生没有对于自然科学的本质的认识,没有对于在自然科学研究过程中认知过程的理解,是无法有效地进行独立科学工作的。只是能够理解课本知识的学生,在真正开始独立的研究工作时,会局限于课本的内容,而不能展开具有探究性质的科研工作。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工作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讲述原子模型这章时,其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原子模型进化过程中所经历的思想过程。从最先的哲人关于世界组成单元的朴素思想,到近代的实验,再到一个个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