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好习惯,必须克服坏习惯;要有完善可行的计划;必须有实际行动;要有坚定的毅力。第二课 积极的生活态度1、学会生活自理的重要性:学会生活自理是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生活不能自理就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也是懒惰与无能的表现。2、具备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做饭菜、洗衣服、整理房间、 购物、乘车、自我安全保护)和自主安排和计划生活的能力(如:计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生活作息时间、日常活动和开支等)3、中学生怎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不是自发产生的,它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加以培养。(1) 克服依赖心理(2) 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包括学习生活技能(如
2、整理书包)家庭生活技能(如做饭、洗衣)社会生活技能(如怎样做客)等。(3) 寻找独立锻炼的机会。在家里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主动承担一些家务,遇到问题先想一想,拿出自己的主张。在学校里,主动要求分担一些班级工作,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我们还离不开父母的帮助与监护,我们既要增强自立意识,提高自理能力;也要善于听取父母、老师及他人的意见。4、保持乐观的心态重要性:面对同样的生活,人们的态度是不同的。乐观地看待生活,世界充满希望,生活中到处是机遇;悲观的看待生活,世界尽是缺陷和丑恶。也有利于身体健康。5、怎样保持乐观的心态:(1)首先要认识到每个人的心
3、态都是自己选择的;(2)要热爱生活,善于从身边寻找快乐;(3)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4)要借助运动以保持健康;(5)要学会爱别人,宽容别人。乐观的心态要求我们既要看到生活和工作中积极的、顺利的因素,又要看到消极的、不利的因素;既要看到问题和困难,又要看到前途和希望。6、人生需要目标的重要性生活必须有目标的指引,否则容易迷失方向,随波逐流,如果有了明确的生活目标,就能按照目标自觉地区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7、怎样实现既定目标:目标重要,行动更重要。没有行动,一切目标、计划都将落空,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就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把远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然后一步一
4、步地去实现。既要坚定信念,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方式和行动,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顺利的实现目标。第三课 优良的意志品质1、 什么是意志?意志是指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顽强拼博的精神和品质。2、 意志的特征有哪些?良好意志的特征有:自觉性、果断性、坚忍性、自制性。不良意志的特征有:盲从性、动摇性、寡断性、冲动性。3、我们青少年为什么要磨砺坚强的意志?(磨砺意志的重要性、作用)初中生处于人格塑造的最佳时期,培养坚强意志不仅关系到我们能否正确处理自己当前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使自己平安度过青春期, 而且还关系到自己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成年时对社会的适应与自我完善等问题。(1) 意志是成人、成才
5、、成学、成业的必要条件。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都是难以成功的。(2) 坚强的意志能够充分激发人的潜能。(3) 坚强的意志是行动的强大推动力。(4) 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4、 我们怎样磨砺坚强的意志?(1) 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2) 主动迎接挑战,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品质。(3) 做自己不感兴趣却有长远意义的事。(4) 制订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第四课 人不能选择父母1、 为什么说我们和父母结成的关系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1)父母赋予子女生命,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因为这种爱能包容一切,能撼天动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人类之爱中唯一真正基于血缘的爱。(2
6、)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我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这就使我们与父母之间结成了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我们浓浓的日常亲情中,还表现为我们自己不可能选择生身父母。(3)法律也确认了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无法被解除的。2、为什么我们不能挑剔父母?人都是父母所生,人不可能选择父母,也不应该挑剔父母。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不仅养育了子女的身体,还塑造了子女的灵魂,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而今后的生活只能靠我们自己,父母并不能代替。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并尽其所能为我们生命的成长付出所有,他们的爱奠定了我们人生的基础,而每一个生命的辉煌和灿烂
7、都源于自身的努力和追求。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我们可以选择孝心、选择报恩、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少给父母添麻烦,尊敬、关爱,赡养父母。3、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父母?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父母的爱最伟大,他们不仅养育了子女的身体,还塑造了子女的灵魂。尽管父母对子女爱的方式各异,但其本意都一样,都渴望儿女成才和幸福。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父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4、为什么要孝敬父母长辈?(1)“孝”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孝”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2)孝敬父母也是社会主
8、义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3)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5、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1)要对父母长辈履行应尽的义务 包括孝敬,关心,赡养父母等等具体表现在: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次耐心的倾听,一段贴心的话语,一杯温暖的热茶,一把舒适的椅子,一份生日的礼物把孝敬父母长辈落实到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去(2)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让父母高兴的事 接受父母的教育和监护,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理解,尊重,谅解父母,不向父母提不当要求,不增加父母的思想和经济负担认真学习,少给父母添麻烦在父母生病时候尽自己能力照顾他们安慰他们(3)将来,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记着自己的父
9、母,现在,我们要乘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第五课 与父母平等沟通1、产生代沟(逆反心理)的原因随着年龄、生活经历的增加,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我们和父母的想法会出现一些偏差,到了青春期这种偏差加大了;我们与父母的生活经历、角色身份、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都有差异。2、如何跨越代沟?沟通是跨越代沟的最好方式。我们要尽力克服烦躁与不安,以感激的心情、理智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3、逆反心理的危害: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对我们身心健康发展也是非常有害的;会产生“对着干”的心理。4、如何克服逆反心理?努力培养发散思维,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提高文化素养,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如果与父母发生
10、矛盾,首先看一看是不是自己的逆反心理在作祟,并且尝试着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体谅父母“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体会他们言语行为的真实动机;把握自我,在要和父母发生冲突的时候,尽力克制自己,同时也提醒父母息怒;对家长有意见要有礼貌的提出,不任性,不耍脾气,不顶撞。5、怎样正确处理和父母的关系?(怎样做到有话好好说?)、要谅解父母的过失,要体谅父母,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听从父母的劝告。 、经常与父母交流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少用命令的口气,多用商量的口气。及时体察父母的心情,感受,多作解释,争取得到父母的理解,说出自己的心情,感受,或通过书信的方式试着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作为子女应该敞开心扉,积极
11、地与父母交流,沟通,掌握沟通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努力做到有话好好说。说说我们对父母的心里话,让他们走进我们的内心世界。、赞赏父母,认真聆听,帮助父母,在家庭交往中,不必与父母太计较。E、我们要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体会他们言语的真实动机。把握自我,在要和父母发生冲突的时候,尽力克制自己,同时也提醒父母息怒。第六课 换个眼光看老师1、 如何认识教师工作?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与学生交往。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他们的兴趣爱好、气质修养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12、,教师要担当学生的长辈、朋友,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心理健康顾问以及模范公民等多重角色。教师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更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2、怎样理解我们的老师?设身处地地为老师着想,自觉自我反省;主动找老师交流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谅解老师的过错,构建好新型的师生关系;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3、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表扬和批评是老师经常使用的教育手段,也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关心和爱护,更是老师应尽的责任。表扬和批评好比加油站,受到表扬不要头脑发热,要找出差距,继续努力;批评好比防疫站或急诊室,受到批评不要耿耿于怀,要虚心接受,有错即改。让表扬和批评成为我们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增进感情
13、和不断努力的动力;让表扬和批评伴随我们健康成长。4、为什么要理解、支持和尊敬老师?在一定意义上,教师是文明的使者,向他们表示敬意,就是给予文明应有的尊严。尊师重教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是社会的行为规范。尊敬老师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事业。教师承载了国家、社会以及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和责任,老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人类文明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振兴中华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5、我的尊师行动:尊重老师的劳动,虚心听取老师的教导;对老师要有礼貌;以好的成绩报答老师;多想想老师的困难和苦衷;做错事后能真诚的
14、接受老师的批评见到老师热情打招呼、问好;感激老师的关心和教育;关心、体谅和帮助老师。6、现代师生关系:现代师生关系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在新的教育观念里,教师和学生具有平等的人格和尊严,师生关系是一种互相教育、互相感染、教学相长的关系,师生双方互相尊重、信任、理解、合作,构建起一种新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七课 行为与后果1、在法律上,人的行为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2、行为与后果的关系: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有行为就会有后果,某种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为引起的。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作为的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不作为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有的行为会产生一种后果,而有些行为则会产生多个后果,甚至是连锁的后果;有的后果是由一个行为造成的,而有的后果是由多个行为造成的。不仅个人的行为会产生后果,一个集体、一个国家的任何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