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时诸大师,皆遗老也。其于宗社之变,类含隐痛,志图匡复,故好研究古今史迹成败,地理厄塞。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宋明理学形成C.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D.明清儒学活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儒学的活跃。A出现于战争不断的春秋战国时期,与“经大乱后,社会比较安宁”不符。宋明理学家主要是复兴儒学,与“研究古今史迹成败,地理厄塞”无关,B项错误。C出现于汉武帝时期,当时董仲舒改造儒学主要是为了迎合汉武帝借助思想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需要,与“自由之研究精神特盛”相悖。明清交替之际,汉族士人感于明亡之痛,抨击传统儒学倡导经世致用,由此出现儒学活跃的局面,故D项正确。4下表摘编自杨志玖中国古代官制讲
2、座,属于这一官制的行政官员是A.秦朝御史大夫 B.明朝内阁大学士 C.唐朝六部尚书 D.清朝军机处大臣【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根据表格中的“传旨或述旨”“内阁奉上谕”可知,该行政官员负责皇帝谕旨的下达;“因奏请而降者”“交内阁传抄者”,说明该行政官员可以向皇帝奏报文书,其权限在内阁之上,据此可判断该行政官员为军机大臣,故D项正确。其他各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5晚清时期,“农村共同体松散了:宗族内部互相救助的组织的活动范围缩得更小了社会机构受到下层力量的打击而被削弱,开始逐渐瓦解”。据此可知A.清廷覆灭导致传统社会湮灭 B.政治制度改革能够维持社会稳定C.民众起义难以维持社会稳定 D.
3、义和团运动标志着农村开始瓦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清廷覆灭后旧思想旧习俗等还大量存在,清廷的覆灭并没有使传统社会随之湮灭,而是使它越来越陷入混乱,A项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社会机构受到下层力量的打击而被削弱”,说明民众起义没有维持社会稳定,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社会机构开始逐渐瓦解,而不是农村开始瓦解,D项说法错误。6下表描述了18831893年中国棉花、棉纱等进出口贸易状况。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棉花价格下跌植棉区缩小 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C.传统手工纺纱业停止生产 D.经济结构变化并不明显【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表格表
4、明,18831893年中国棉花输出增长了20多倍,这势必造成中国棉花价格上涨、植棉区范围扩大和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A项错误。中国棉花出口不断增加的同时棉纱进口也不断增加,说明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即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故B项正确。C项不符合史实。D项材料依据不足。71916年2月15日,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提出“伦理革命”的口号时说:“倘于政治否认专制,于家族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据此可知,陈独秀A.认为伦理觉悟比政治觉悟重要 B.具有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C.批判为君主专制辩护的传统文化 D.批
5、判传统社会契约型伦理关系【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分析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中国的家族伦理是封建制度之遗物,要实现政治平等、经济独立就必须首先铲除这种家族伦理。故选A。8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政府强调发展商品经济,建立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经济体制;20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明确提出改革要以“市场取向”,到20世纪90 年代初期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反映出A.改革初期政府尚未认清计划经济体制弊端 B.政府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并不复杂C.改革中中国逐渐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弊端 D.市场经济改革逐步成为中国社会共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政府强调发展商品经济,建立与
6、商品经济相适应的经济体制”,说明中共虽然还没有提出放弃计划经济体制,也没有明确提出搞市场经济,但在改革之前中共已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有较深刻的认识,A、C项错误。材料表明,改革之初中国政府强调发展商品经济,之后提出改革要以“市场取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说明发展市场经济是逐步成为社会共识的,也说明了发展市场经济在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过程中,政府需要解决一些棘手问题,B项错误,D项正确。9罗马法规定:丈夫是他妻子的法官。假如妻子犯了错误,丈夫可以惩罚她;假如妻子喝醉了酒,丈夫可以谴责她。后来,又规定对妻子的处理要得到由夫妻双方家庭所有成员参加的家庭法庭的批准。上述规定的变化反映出A.罗马法鼓
7、励身体暴力和家族内部惩罚 B.罗马家庭结构反对强有力的集权体制C.罗马法解决了家庭仇怨和纠纷问题 D.罗马妇女与男子的家庭地位逐步平等【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材料表明,罗马的家庭组织体现的是父权家长制,后来丈夫的权利有所松动,说明家庭结构反对强有力的集权体制,故B项正确。据材料信息可知,A项错误。任何时代,家庭仇怨和纠纷都难以避免,C项错误。10苏联政府在冶金、矿业、电力等部门建立大型企业,试图把苏联建设成独立的工业国家,摆脱西方银行和贸易的支配。苏联政府这一决策A.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B.完全符合苏联当时的国情C.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D.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解析】本题考查斯大
8、林模式。材料表明,当时的苏联政府强调独立自主和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与斯大林模式相吻合,故A项正确。“摆脱西方银行和贸易的支配”,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的中止。新经济政策过早地中止,与当时的苏联国情并不相符合,B、C项错误。根据“试图把苏联建设成独立的工业国家”可知,D项错误。11罗斯福在就职第一周发出警告称:“漫长的三个年头以来,联邦政府正走在通向破产的路上。”紧接着国会通过了经济法案,授权把联邦政府部门的工资和退伍老兵的津贴每年削减4亿美元以上。这反映出罗斯福政府初期A.准备建立社会保险制度 B.主张保持预算平衡C.继续执行自由放任政策 D.试图推卸政府责任【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A项材料依据不
9、足。C项与“国会通过了经济法案,授权把联邦政府部门的工资和退伍老兵的津贴每年削减4亿美元以上”相悖。D项误读材料。12“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这种全球地方主义是 1500年以前的数千年中世界事务的特点。”20世纪世界格局的变化过程中,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西欧中心地位的丧失 B.美苏全球霸权的确立C.西欧国家力量的崛起 D.美苏冷战对峙的缓和【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二战后西欧失去世界中心地位,美苏两极格局确立,但这都不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A、B项错误。美苏冷战对峙的缓和,与“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D项错误。二战后,
10、随着西欧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西欧国家再度崛起,极大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故C项正确。二、综合题:共6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徐光启“平生所学,博究天人而皆主于实用”。正当徐光启、李之藻等晚明实学派高扬“古圣贤”实学旗帜之时,他们十分惊喜地发现,耶稣会士传入的西洋学术也是一种“实学”,是他们可资援用的学术生力军。于是,西方科技精神成为他们批判空疏理学的又一柄利器。徐光启曾在刻同文算指序中比较西洋科技与宋明理学,以为前者“时时及于理数,其言道言理,既皆返本跖实”,而后者不过是一些“虚玄幻妄之说”。在刻几何原本序泰西水法序中,徐光启又一再称赞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学“一一皆精实典要,洞无可疑
11、”。“凡世间世外,万事万物之理,叩之无不河悬响答,丝分理解”。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材料二鸦片战争爆发后,徐继畬赴任福建汀漳龙道台。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他开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访问西人,耳闻笔录,搜集资料,“披阅旧籍,推敲考订”,创作瀛环志略。他广泛接触英、美等国的传教士、领事馆人员和商人,如饥似渴地探求域外知识,思考西方国家走向强盛的原因和性质。在描绘南洋群岛的现状时,他亲自拜访去过当地的福州老舵手。有一次,英国驻福州领事阿利国的夫人,应徐继畬请求帮他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以不同颜色标注各个地区。徐继畬收到此图,立即发现无阿富汗国,去信问询原因,大家知道原委后,无不敬佩至极。光绪二年(18
12、76年),郭嵩焘出使西洋,目睹了西方世界的实际情况,印证了瀛环志略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描述。摘编自徐继畬:“东方伽利略”的遭遇(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和徐继畬向西方学习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和徐继畬在对待西学态度上的异同之处。(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徐光启和徐继畬向西方学习的共同历史意义。【答案】(1)社会背景:前者,晚明社会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商品经济发展;理学走向肤庸空疏;西学输入。后者,鸦片战争后清廷统治危机出现,急需探索新知,寻求强图御侮之道;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长期闭关锁国,华夷观念浓厚。(2)同:对西学充满热情,认为西学能够经
13、世致用;撰写传播西学的著作,利用西学挽救危机。异:徐光启了解西学途径单一;利用西方科技批判传统理学。徐继畬了解西学途径众多,渴求探索西方强盛之道;脚踏实地地探求西学,不耻下问、勇于质疑。(3)共同历史意义:冲击了人们的陈腐观念,彰显思想启蒙意义;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化。【解析】第(1)问,据“西方科技精神成为他们批判空疏理学的又一柄利器”“鸦片战争爆发后,徐继畬赴任福建汀漳龙道台”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作答。第(2)问,据“他们十分惊喜地发现,耶稣会士传入的西洋学术也是一种实学”“他广泛接触英、美等国的传教士、领事馆人员和商人,如饥似渴地探求域外知识”等信息概括相
14、同之处;据“徐光启又一再称赞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学”“访问西人,耳闻笔录,搜集资料”等信息回答不同之处。第(3)问,围绕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启蒙、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化等方面分析作答,言之有理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有关“美国两党制起源”的史料摘编:独立宣言颁布后的数年之中,在爱国党人阵营内部,又出现了对峙的两派。他们发端于各州议会,约有2/3的议员参与其中。一派为地方主义者,由农业集团组成;另一派为超地域主义者,受商业集团支配。双方的斗争主要围绕着政府的支出与税收、州长与议员的薪金、债权人与债务人等经济问题而展开,斗争实质上体现经济利益的争夺。这两个派别到1787年
15、制宪会议召开前后,发展演变为反联邦党人与联邦党人,近代意义上的政党在美国出现,美国两党制由此开始形成。摘编自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摘编内容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答案】示例一建议:删除“斗争实质上体现经济利益的争夺”。理由:超地域主义者即联邦党人,地方主义者即反联邦党人,他们的斗争虽围绕着经济问题而展开,但这些经济问题都涉及各州新宪法中行政部门权力大小的政治问题,斗争实质是权力如何制约和平衡。示例二建议:删除 “近代意义上的政党在美国出现,美国两党制由此开始形成”。虽然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在美国历史上首
16、次贯以政党的称谓,但还不是近代意义上的政党;两派都缺乏正式的组织和明确的政治纲领;1787年宪法颁布和联邦政府建立后,两派的矛盾基本解决,由于失去了继续斗争的前提,两派也就不复存在了。示例三建议:增加 “美国的政党产生于联邦政府建立后”。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的斗争为美国近代政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至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解析】本题考查美国两党制的起源。首先,阅读材料抓住材料中两派斗争的性质和结果,确定修改的内容;然后结合美国两党制起源的史实,阐明理由即可。【备注】解答开放性试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
17、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 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论证观点。最后,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如本题,首先阅读材料以及试题设问,确定修改建议;然后确定修改理由,调动和运用世界近代史相关内容加以论证。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乾隆帝即位之初,密旨立嫡子永琏(皇次子)为储,仍希望以秘密立储形式,行嫡长继承之实。但永琏不久病殁,其余嫡子和皇后也相继去世。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他终于决定再行秘密立储,并将这一做法完全制度化。在乾隆四十三年发表的
18、长篇“上谕”中,乾隆帝对历代王朝立储的经验教训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称“朕历览诸史,今古异宜,知立储之不可行与封建、井田等,实非万全无弊之道也”。“立嫡立长之说,尤非确论”,“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最为良法美意”。因此将秘密立储赋予了清朝“家法”的地位,要求“世世子孙,所当遵守而弗变”。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乾隆帝秘密立储改革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乾隆帝秘密立储制度改革的影响。(1)特点:吸取历代王朝立储的经验教训;不受“嫡长”传统观念约束;皇帝全权决定储君人选;排除统治集团其他势力、个人对立储的干扰。(2)影响:利于杜绝储位纷争、维持政局稳定
19、;加强皇帝集权,容易导致选人不当。【解析】本题考查乾隆帝秘密立储改革。第(1)问,据“朕历览诸史,今古异宜,知立储之不可行与封建、井田等,实非万全无弊之道也”“立嫡立长之说,尤非确论”“将秘密立储赋予了清朝家法的地位”等信息概括即可。第(2)问,据“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最为良法美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方面概括作答。1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24年9月16日,路易十八死去。新王查理十世,路易十六的另一个弟弟,大革命时期曾流亡国外,路易十八在位时成为极端保皇派的首领。他仇视君主立宪制,曾说:“宁可去锯树也不能按英国那种方式进行统治。” 他即
20、位后的第一批措施立即激怒了自由派。1825年4月20日他颁布的所谓“渎神法”规定,对亵渎圣体者处以死刑,对盗窃宗教物品者处以终身苦役,国王可以任意指令建立一些教团。极端保皇派得到国王的全力支持,1826年他们企图在富裕的家庭里恢复“长子继承权”。1827年4月提出的“正义和仁爱” 法,对所有的出版物都课以重税,使报纸无法维持下去。这两个法案在贵族院遭到否决。由资产阶级组成的国民自卫军也表现出不满,因而被国王解散。1825年自由派将军福瓦的葬礼,巴黎就有十万人参加。1827年,自由派议员马尼埃尔之死引起一次危及政权的浩大示威在1827年11月的选举中,自由派获得250个席位,极端保皇派只获得20
21、0个席位。摘编自张芝联法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法国极端保皇派、自由派的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法国自由派获得胜利的原因。(1)主张极端保皇派:反对君主立宪制,主张加强教权和王权,恢复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世袭制,限制报刊出版。自由派:反对旧制度,主张政治经济自由。(2)原因:贵族的反动使政治形势对自由派有利;自由派反对复辟王朝的反动措施;自由派获得社会舆论的支持。【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路易十八在位时成为极端保皇派的首领。他仇视君主立宪制”“对亵渎圣体者处以死刑,对盗窃宗教物品者处以终身苦役,国王可以任意指令建立一些教团”“在富裕的家庭里恢复长子继承权
22、”“对所有的出版物都课以重税”“他即位后的第一批措施立即激怒了自由派”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答。第(2)问,据材料信息“他即位后的第一批措施立即激怒了自由派”“这两个法案在贵族院遭到否决。由资产阶级组成的国民自卫军也表现出不满”“1825年自由派将军福瓦的葬礼,巴黎就有十万人参加”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1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欧战爆发后,日本阿部内阁采取观望风向的态度,发表声明:“帝国不介入,专注于中国事变。”1940 年 5 月 10 日,德军入侵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 月 22 日法国投降,号称欧洲陆军第一强国的法兰西在六个星期内就一败涂地了。19
23、40 年 7 月 27 日,日本大本营和政府联席会议确定了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具体地规定了南进的方针和政策。日本在 1940 年 7 月虽然已决定南进,但到了 1941 年 4 月 17 日,大本营陆海军部又作出了对南方施策纲要的新决定。纲要认为,只有在美、英、荷的对日禁运威胁到日本的生存以及美国单独或与英、荷、中共同对日本加重军事压迫时,才能对南方行使武力。纲要的附件规定:“昭和十五年七月决定的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中,有关南方施策事项,在中国事变尚未处理完毕时,按本施策纲要处理。如果中国事变已经处理完毕或世界形势已发生了急遽变化,对南方施策届时将另行决定。”摘编自吴于廑
24、、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制定南进战略的理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事变”的含义及对日本南进战略的影响。(1)理由:日本认为欧战将很快结束,可以利用德国的胜利争取战略主动权;抢夺南方的丰富资源,切断英美援华补给线,迫使中国投降。(2)含义:中国抗日战争。影响:中国坚决抗战,牵制了日本兵力;迫使日本不得不放慢南进速度;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解析】本题考查二战期间日本的南进战略。第(1)问,据“1940 年 5 月 10 日,德军入侵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 月 22 日法国投降,号称欧洲陆军第一强国的法兰西在六个星期内就一败涂
25、地了”等信息和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含义”联系中日战争作答; “影响”据“日本在 1940 年 7 月虽然已决定南进,但大本营陆海军部又作出了新决定” “如果中国事变已经处理完毕或世界形势已发生了急遽变化,对南方施策届时将另行决定”等信息和所学知识概括作答。1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咸丰九年(1859年),郑观应入英商宝顺洋行做低级雇员,为洋行开辟了江西、福州等处揽载行。同治十三年(1874年),被聘任为英商太古轮船公司总理,兼管账房、栈房等事务。光绪三年正月(1877年2月),郑观应与太古签订的雇佣合同期满,因公司当局欣赏他的才干,又与他续订了为期五年的合同。自光
26、绪初年始,上海机器织布局、津沪电报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局等企业中都有他的投资或股份。光绪七年,他总办上海电报分局;光绪八年二月他接受北洋大臣李鸿章委任,就职轮船招商局帮办,正式脱离太古轮船公司。郑观应初到轮船招商局上任时,正值该局困难时期。郑观应在了解到招商局的弊端之后,拟订了救弊大纲16条,包括用人宜贤、合理调度、减少消耗、加快船运周转、赏罚分明、禁止工作人员舞弊等措施。与此同时,他偕唐廷枢于光绪九年与怡和、太古签订为期6年的齐价合同。这一合同虽然向外商作了某些妥协,但也起到一定的限制外商倾轧的作用。经过上述整顿,招商局业务颇有起色,出现了“股票价大涨”的局面。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
2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观应整顿轮船招商局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经济生涯发生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1)原因:轮船招商局当时内受官场积弊侵蚀,外受怡和、太古的排挤倾轧;出现亏耗严重难以维持的局面。(2)变化:从买办生涯到投资洋务企业(中国近代企业)。意义:有利于振兴民族经济,促进中国经济近代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有利于挽回国家利权。【解析】本题考查郑观应。第(1)问,据“正值该局困难时期”“了解到招商局的弊端之后,拟订了救弊大纲16条”“他偕唐廷枢于光绪九年与怡和、太古签订为期6年的齐价合同”等信息和所学知识概括作答。第(2)问,“变化”抓住“入英商宝顺洋行做低级雇员”“被聘任为英商太古轮船公司总理”“上海机器织布局、津沪电报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局等企业中都有他的投资或股份”“就职轮船招商局帮办,正式脱离太古轮船公司”等信息归纳即可;“意义”从振兴民族经济、挽回国家利权等方面分析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