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53.12KB ,
资源ID:161312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1312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

1、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方向之外裂开,称为断口。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与研磨的能力称为硬度。岩石结构:反映岩石中矿物本身的特点及颗粒之间的组构特点。如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粗细、分选磨圆程度等。岩石构造:指岩石中不同矿物、矿物集合体之间或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所反映出来的外貌特征。沉积岩:就是在地表或近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及火山作用形成的松散堆积物经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显著特征就是有层理与层面构造。交错层理:由一系列斜交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按其层系厚度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四种;按其层系形态可分为板状、楔状、槽状三种基本类型。韵律层理:就是由不

2、同成分、结构颜色的沉积物有规律的交替叠置而成。常见砂质层与泥质的韵律互层,称为砂泥互层层理。沉积旋回:就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的岩性特征在纵向上连续的、有规律的变化。相对地质年代:用来反映岩石、地层或地质事件相对新老关系的时间单位称为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龄,即同位素年龄:主要就是利用岩石中某些放射性元素的蜕变规律,以年为单位来测算岩石形成的年龄。地层层序律:一般情况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只要把一个地区所有的岩层按由下到上的顺序衔接起来,就能划分出不同时期形成的岩层或地层。这种利用地层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叫地层学方法,又称地层层序律或层叠置律。生物演化律:根据岩层中保存的生物化石建立地层

3、层序与确定地质时代的方法称为古生物学方法,又称生物演化律。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构造运动与岩浆运动,使不同时代的岩层、岩体之间出现断裂或切割穿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可以确定相互切割地质体的相对时代,基本原则就是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称为构造地质学方法,或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岩石地层单位:若地层中化石依据不足或研究程度不够等原因,只能按地层层序、岩性特征与构造运动特点划分地层,称为区域性地层单位或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根据生物化石类型或组合特征为标志划分的地层单位,常用的术语就是:(某生物的)组合带、延限带、顶峰带。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与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

4、用,称为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由内能引起岩石圈甚至地球的物质成分、结构与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地震作用与变质作用等。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外能引起地壳表层形态、物质成分变化的作用,称为外动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块体运动与成岩作用等。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时代连续。这种接触关系反映出缓慢持续的地壳下降,也可能有未露出水面的局部上升,但就是沉积作用连续,上下地层中古生物连续。平行不整合:这种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但地层时代不连续,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中古生物不连续。反映地壳有一次显著的升降运动

5、,也叫假整合。其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角度不整合:这种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呈斜交关系,地层时代不连续,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古生物不连续。下降接受沉积水平挤压,产生褶皱或断裂,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岩层的产状:就是指岩层在空间的位置,用走向、倾向与倾角来确定岩层的空间位置。走向、倾向与倾角称为岩层的产状要素。褶皱:就是岩层受力变形后产生的一系列弯曲。岩层保持着连续与完整性。褶皱形态多种多样,规模有大有小,有背斜与向斜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就是岩层向上拱的弯曲,形成中心部分为老岩层,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向斜就是岩层向下的弯曲,中心部分就是较新岩层,两侧

6、部分依次变老。复背斜与复向斜:巨大的背斜或向斜其翼部被次一级褶曲复杂化,这些次一级小褶曲的轴向与大褶曲的轴向一致。这种巨大的背斜或向斜褶曲称为复背斜或复向斜。隔挡式与隔槽式组合:背斜与向斜褶曲发育程度不同,背斜紧闭,上凸明显,向斜平缓而开阔,称为隔挡式组合。相反,向斜紧闭,下凹明显,背斜平缓而开阔,称为隔槽式组合。断裂构造:岩体、岩层受力后发生变形,当所受的力超过岩石本身强度时,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形成断裂构造。包括:节理与断层。节理:就是岩层、岩体中的一种破裂,在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没有发生显著的位移。断层:就是岩层或岩体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了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断距:被错断的岩层,在断面产

7、状未改变的条件下,其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 正断层:就是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逆断层:就是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平移断层:就是两盘沿断层面走向方向相对错动的断层。地震:就是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就是构造运动的一种激烈的表现形式。岩浆作用:从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却,岩浆本身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周围岩石影响的全部地质作用过程称为岩浆活动或岩浆作用。侵入作用:岩浆从深部发源地上升但没有达到地表就冷凝形成岩石,这种作用过程叫侵入作用喷出作用:岩浆直接溢出地面,甚至喷到空中,这种作用叫喷出作用或火山作用。变质作用:就是指原岩在物理化学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岩石基本在固态下,其矿物

8、成分、结构与构造发生改,生成新岩石的作用。风化作用:就是指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与水溶液以及生物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面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的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物理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以及岩石空隙中水与盐分的物态变化,使地壳表面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成分的过程叫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氧、水与水溶液使地壳表面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化学变化并产生新矿物的过程叫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就是指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解或分泌物对岩石、矿物的破坏作用。这种作用可以就是机械的,也可以就是化学的。河流:沿地表狭长谷地经常或周期性流动的天然水流称河

9、流。环流:水质点作螺旋形的运动。在过水横切面上的投影为环状。岩溶作用:地下水通过对岩石、矿物的溶解所产生的破坏作用称化学潜蚀作用(岩溶作用/喀斯特作用)。岩溶作用形成的地形称岩溶地形(喀斯特地形)。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自然现象可统称为岩溶或喀斯特现象。刨蚀作用:冰川的剥蚀作用主要就是一定的冰体及其及其所携带的石块对岩石的纯机械性破坏过程,称刨蚀作用。风蚀作用:就是指风以其自身的力量与所挟带的砂石进行冲击与摩擦,致使地表岩石遭受破坏的作用。按作用方式分为吹蚀(吹扬)作用与磨蚀作用。潮汐:由月球与太阳的引潮力作用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称为潮汐。滨海:就是海陆交互地带,其范围就是低潮线与最大浪潮所能

10、冲击到的上界之间的地带,它属于海岸带的一部分,可分为前滨与后滨两个亚环境。后滨:又称为潮上带,它位于平均高潮线以上,在特大高潮与遇风暴时可以被水淹没。前滨:又称为潮间带,就是平均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随着潮汐的涨落时而被淹没,时而露出水面。残留沉积:就是指大陆架上那些与现代海洋环境不相适应的沉积。即外陆架上广布着以砂为主的沉积,而内陆架上的沉积物却以粉沙与泥为主。生物礁:生物原地生长堆积形成的抗浪块体。抗浪块体中的大部分生物保持生长生态特征(35%),地貌上呈明显的凸起,高:宽之比大于1:30为生态礁,小于1:30为地层礁。浊流: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湖泊:就是陆地上的积水洼地,包

11、括湖盆与水体两部分。沼泽:指地面异常潮湿、植物大量生长,并有大量泥炭堆积的地方。沼泽地区的潜水面位于地面附近,土层常年处于过湿状态。如果地表土层中的水分只就是季节性处于过饱与状态,则称为沼泽化阶段。负荷地质作用:地表的松散堆积物与岩块等由于自身的重量,并在各种外因触发下产生运动所引起的地质作用称负荷地质作用或块体运动。板块:组成地球表面的岩石圈并不就是一个整体,而就是由一些活动的、周围被大洋中脊、海沟与水平断层所分割的“板块”构成。二、简述题1、论述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答:、地球的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状态,地球内部有圈层由外向内分三层: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古登堡面以

12、上至莫霍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地壳就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圈层,由岩石组成,就是相对刚性的外壳。其下届为莫霍面与地幔分开。陆壳具有双层结构,其分界面称为康拉德面。上层主要由氧硅铝等组成,称为硅铝层。其主要岩石为酸性岩浆岩与变质岩,故又称为花岗岩质层。岩石密度平均2.7g/cm3。下层主要成分就是氧硅铁镁,称硅镁层。岩石主要就是基性岩浆岩,又称为玄武质层,岩石密度平均3.0g/cm3。大洋地壳缺少硅铝层,只有硅镁层,为单层结构,厚度变化在5-8km之间,平均厚度6km,大洋地壳最薄处不足0.5km。地幔介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厚度2880km,平均密度4.5g/cm3,以1000km为界

13、(雷波帝面)将其分为上地幔与下地幔。从地表至250km深度划分两个带,070km为A带,包括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部分,通常称岩石圈。70-250km为B带,岩石接近熔点,但并未完全熔化,只有10%左右的熔融物质,物质可以缓慢流动与对流,岩石强度降低,故又称软流圈。地核以古登堡面与地幔为界限。由2880km至地心为地核。地核又根据4640km与5120km深度划分为外核、过度层与内核三个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个圈层。大气圈就是指环绕地球的最外面的一个圈层,由大气组成。物质成分:以N、O为主,占98、5%,其次为CO2、水气与固体杂质。水圈:由地球表层的水体组成。组

14、成水圈的水体包括海洋、冰川、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以及矿物中的结晶水。生物圈:就是由生物及其生命活动地带构成的圈层。生物的生活范围:陆地的表面、水体的上层、地表以下的土壤与岩石的裂隙内。某些深海底与大气中都发现有生命活动迹象。2、简述整合、不整合类型及形成过程。 答:整合接触就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时代连续。这种接触关系反映出缓慢持续的地壳下降,也可能有未露出水面的局部上升,但就是沉积作用连续。不整合按其不同情况又可进一步分为两种情况。这种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但地层时代不连续。3、简述正、逆断层造成的地层重复与缺失情况。正断层造成地层的重复与缺失情况如下:、当断层的倾向与岩层的倾向相反时,造成地层缺失;、当断层的倾向与岩层的倾向相同时:断层的倾角地层倾角,地层缺失;断层的倾角地层倾角,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