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6 ,大小:589.51KB ,
资源ID:161245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1245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样车整车姿态设定作业指导书资料下载.pdf)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样车整车姿态设定作业指导书资料下载.pdf

1、本标准由 研究院第五中心 提出。本标准由 技术标准分院 负责归口管理。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 3 目目 录录 一 整车姿态概述.1二 整车姿态设定流程.2三 整车姿态设定过程.23.1地面线确定.23.2坐标系确定.43.3造型设计.63.4整车姿态设计.73.5ET 阶段整车姿态复核.13四 结论.13 1 一 整车姿态概述 整车姿态指空载(K)、半载(D)、满载(A)、自由状态(R)四种状态,是乘用车的重要参数,涉及到重量控制、造型、整车视野、碰撞及通过性等诸多要素。在整车数字化设计过程中,整车的不同姿态是地面线通过和整车坐标系的相对关系体现的。整车坐标系指车辆制造厂在最初设计阶段确定的

2、由三个正交基准平面组成的坐标系统,这三个基准平面是:基准平面:车辆纵向对称平面;垂直于基准平面并通过半载下前轮轮心连线与基准平面交点的铅垂平面;垂直于和基准平面的水平面。(地板纵梁下平面为 Z0 平面);即在数字化设计过程中车身地板同整车坐标系是平行关系,所以在体现整车姿态的时候是以车身为基础,通过对悬架弹簧的调节来实现轮胎不同加载状态,然后通过轮胎和地面的相对关系,从而体现出不同的地面线状态,如下图 1 所示。由于地面线的变化主要通过对悬架弹簧的调节来实现,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确定前后悬架的弹簧参数,然后通过相应的地面线状态,再验证其是否能够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如果不满足则需要不断地反复直至满

3、足为止。当弹簧的参数特性能够使各种载荷下的姿态满足各方面要求,则该弹簧参数即为整车最终设计结果。因此整车姿态的设计过程其实就是前后悬架弹簧参数的设定过程。图 1 整车坐标系,和车身纵梁是平行关系 和轮胎对应的地面不同的轮胎状态 2 二 整车姿态设定流程 三 整车姿态设定过程 3.1 地面线确定 进行整车姿态即地面线的设定,首先应该确定初始的设计硬点。概念设计的输入条件之一就是整车架构的确定。而架构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选择或重新设计同车型定位及要求相合适的底盘,在底盘确定后,悬架的结构便随之确定。目前地面线的确定都是根据标杆样车进行测量得到,在平台上利用三坐标打点数据,以平台为地面基准,得到车辆空

4、、半、满三个状态下车轮轮心的不同位置及各个状态下的地面,具体流程如下:3.1.1 将样车放到测量平台上,调整轮胎气压到样车要求的范围内,即XXXXkPa;3.1.2 按照国家标准把车辆调整到整备质量状态;三坐标扫描 造型设计 悬架设计 CAE 分析 实车验证 N N 坐标系确定 标杆车试验 3 3.1.3 将车身撑起,使车轮处于悬空状态;旋转车轮,用铅笔在车轮中间划出四轮中心十字线;图 3-1 轮心确定 3.1.4 定义三坐标测量的坐标系:车辆纵向对称平面为Y0基准平面,以测量平台所得的平行平面为Z0基准平面(Z0非设计状态,设计状态Z0在地板下平面即纵梁上平面),通过左、右前轮轮心连线中点且

5、同时垂直于Y0、Z0基准平面为X0基准平面;3.1.5 将标杆车移至测量平台,四个车轮分别停放在四个车身滑动板上,用打点坐标找左右对称点中心的方法将车辆中心线调整到测量平台中心线,再对四个轮心进行打点;图 3-2 调整车辆 3.1.6 在车辆上放置沙袋,使车辆处于半载状态,并对车辆进行多次晃动,使悬架达到半载受力状态,重复步骤1.1.5,对四个轮心进行打点;3.1.7 在车辆上放置沙袋,使车辆处于满载状态,并对车辆进行多次晃动,使悬架达到满载受力状态,重复步骤1.1.5,对四个轮心进行打点;车辆滑动板 车轮十字中心线 4 3.1.8 对打点得到的样车数据进行整理,得到样车不同姿态下轮心位置及各

6、个姿态地面。表 1 轮心位置(示例)整车姿态 前轴中心 Z 坐标(mm)后轴中心 Z 坐标(mm)整车前倾角()空载 设计载荷(半载)满载 空载至设计载荷车轮跳动量(Z 向)设计载荷至满载车轮跳动量(Z 向)图 3-3 空、半、满地面及轮心 3.2 坐标系确定 3.2.1 整车坐标系的输入条件 3.2.1.1 整车坐标系要求:X0 在前轮中心(设计状态),Y0 车辆左右对称中心,Z0 在地板下平面即纵梁上平面。3.2.1.2 整车坐标系的确定在样车点云采集的初始阶段进行,默认的点云处理软件是美国 EDS 公司出品的 Imageware。3.2.1.3 做为确定坐标系的第一步,要求得到以下五部分

7、在同一初始坐标系下的点云,分别是:设计状态下的三坐标测量半载前轮轮心坐标值(左右轮胎气压基本相等,车轮打正);5 整车外表面点云;白车身点云;一段相对水平的地板下平面及纵梁点云(最好把地板胶铲除,尽量多的扫描)车身安装孔三坐标打点数据。3.2.2 整车坐标系的确定方法 3.2.2.1 Y/0 坐标系确定(车身对称度调整)以车身安装孔三坐标打点数据为基准,在车身地板左右纵梁上选择相对应的四个基准孔(一般取地板纵梁上主焊线定位孔),分别以相对应的两个孔中心作直线,得到两条直线 L1、L2,再以两直线的中点作一条直线 L3,以直线 L1 中点作为坐标原点,使该坐标系的原点在直线 L1 的中心,X 轴

8、与直线 L3 平行。对白车身关键孔位硬点的对称性及位置进行偏差分析,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工作坐标系,循环往复直至镜像形成的右侧点云和原采集的左侧点云误差控制在 90%以上的点云面积在 1mm 以内为目标,左右对称度满足设计要求。3.2.2.2 Z/0 坐标系确定(车身水平度调整)在车身点云上选择一段理论上前后水平的部位(例如:门槛梁、地板下纵梁等),垂直于 Y 轴截取两条断面线,拟合成直线 L4、L5,测量直线与 X 轴的夹角。6 工作坐标系绕着 Y 轴旋转,直到 L4、L5 前后两端各自的 Z 值基本相等为止。垂直 Y轴密集截取断面线,寻找水平参考特征(门槛梁或地板下纵梁),检查车身前后水平度,

9、和 X 轴夹角控制在 0.05之内。重复步骤直至水平度满足设计要求。3.2.2.3 确定坐标系原点 根据三坐标测量半载前轮轮心坐标值,用直线“L6”连接两点。工作坐标系沿着 X轴移动使“L6”中点的坐标 X=0。选择一块前地板的下平面(纵梁的上平面)大面,工作坐标系沿着 Z 轴移动使坐标 Z=0 处于大面上。经过以上步骤,点云转换到整车坐标系下,该坐标系就作为以后数字化设计的基准和依据。3.3 造型设计 整车坐标系、地面及轮心数据确定后,造型部门根据整车部门提供的整车硬点数据及线框图进行设计构想,并形成三维外表面。整车部门根据三维外表面制作油泥骨架,利用三坐标打点得出的地面线调整整车姿态到空载

10、状态,铣削油泥状态为空载状态(车辆整备状态),然后经过油泥调整及相关评审,确定最终油泥状态。7 图 3-4 线框图 图 3-5 油泥骨架 3.4 整车姿态设计 整车底盘的悬架硬点处理上通常采用原平台的悬架在设计载荷时所对应的硬点关系,并根据目前设计的车型进行相应的调整,确定当前设计的布置硬点。在车型变化、性能要求需求改变时,则需在整车架构确定时对悬架的部分零件和硬点进行调整,并同对标车型进行性能仿真对比,确定悬架的设计硬点。整车部门根据最终确定的造型,对各系统的质量进行分配,确定质量目标。并根据加载情况控制各载荷阶段的前后载荷分配,得出空载、单驾驶员状态载荷、半载载荷、满载载荷及前后悬上载荷。

11、设计中的车型参数变化,特别是载荷分配的变化和舒适性要求,需要对弹簧的参数进行重新设定。下面以某车型前后悬架为例进行说明:图 3-6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图 3-7 双横臂式独立悬架 3.3.1 悬架系统设计的输入条件 8 表 2 设计输入参数列表 参考样车 设计车型 质心高(mm)空载 满载 前轮距(mm)后轮距(mm)整车整备质量(kg)最大总质量(kg)前轴荷(kg)空载 满载 后轴荷(kg)空载 满载 前悬架非簧载质量(kg)后悬架非簧载质量(kg)3.3.2 弹簧刚度 弹簧刚度计算公式为:前螺旋弹簧为近似圆柱螺旋弹簧:前n8DGd31411=Cs(1)后螺旋弹簧为圆柱螺旋弹簧:后n8DG

12、d32422=Cs (2)式中:G 为弹性剪切模量 79000N/mm2 d 为螺旋弹簧簧丝直径,前螺旋弹簧簧丝直径 d1=mm,后螺旋弹簧簧丝直径 d2=mm;1D为前螺旋弹簧中径,D1=mm。D2 为后螺旋弹簧中径,D2=mm。n 为弹簧有效圈数。根据汽车设计(刘惟信)介绍的方法,判断前螺旋弹簧有效圈数为 圈,即 n 前=;后螺旋弹簧有效圈数为 圈,即 n 后=。9 前螺旋弹簧刚度:=N/mm 后螺旋弹簧刚度:后n8DGd32422=Cs=N/mm 前螺旋弹簧刚度:1Cs=N/mm;后螺旋弹簧刚度:2Cs=N/mm。3.3.2悬架偏频的计算 悬架系统将车身与车轮弹性地连接起来,由此弹性元件

13、与它所支承的质量组成的振动系统决定了车身的振动频率,这是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图 3-8 前悬刚度满载下计算示意图 314118nGdDCs前=10 3.3.2.1 前悬架刚度计算 根据受力平衡,从示意图中有:FA=GCos FR=GCos P/u=fa/fb fb=FA/CS1 fa=FR/C1 C1=2(uCos/PCos)CS1 C1为前悬架刚度 通过公式(3)计算C1=N/mm;3.3.2.2 前悬架偏频计算 前悬架偏频:13111021mCn=(Hz)m1 空为前悬架空载簧上质量,m1 空=kg;空载偏频:n空=Hz m1 满为前悬架满载簧上质量,m1 满=kg;满载

14、偏频:n满=Hz 3.3.3.3 后悬架偏频计算 设计车的后轴荷 m2 轴空=kg;m2 轴满=kg;空载到满载后悬架变形量 h2=mm。则后悬架刚度 C2=(m2 轴满m2 轴空)9.8/h2=N/mm;根据公式计算得到:后悬架空载偏频:空空23221021mCn=;其中 C2 为后悬架刚度;m2 空为后悬空载簧上质量,m2 空=kg。后悬架满载偏频:满满23221021mCn=Hz;11 m2 满为后悬满载簧上质量,m2 满=kg。3.3.3 悬架静挠度计算 静挠度也是表征悬架性能的参数,通过下面公式计算 Cmgfc=式中 fc 为静挠度,单位 mm;m 为簧上质量,单位 kg;g 为重力

15、加速度,单位 m/s2。通过公式(4)计算得到:前悬空载静挠度:0f=11Cgm空=mm 前悬满载静挠度:f=11Cgm满=mm 后悬架空载静挠度:22Cgmfc空后=mm 后悬架满载静挠度:22Cgmfc满后=mm。3.3.4 参数列表 表 3 悬架参数列表 项目 XXX 车(计算值)标杆样车车(试验值)空载前偏频 空载后偏频 空载前后偏频比 满载前偏频 满载后偏频 满载前后偏频比 前螺旋弹簧刚度 后螺旋弹簧刚度 前悬架刚度 后悬架刚度 3.3.5 悬架优化 进行悬架软硬及偏频确定时,整车部门需要控制前后偏频比,使之符合整车驾乘舒适性要求。乘用车前后偏频比通常为 0.85 0.95,前悬架偏频的范围一般在 1 1.3Hz。12 在悬架的刚度范围内,预选刚度计算轮心的变化量。并将结果同各姿态地面线进行对比,优化相关参数的取值,确定一个合适的刚度值。该过程通常进行 2 3 次调整,使得结果最大化满足各方的要求。姿态变化确定,需要协调考虑造型状态地面线、车辆主线条的运动趋势以及相关的法规、规范。通常轴距中心的车辆高度变化控制在 40 mm,车辆倾角变化在 1以内。乘用车在最大载荷下会出现负的倾角,设计阶段该值需保证在 0.5以内。表 4 整车姿态变化统计表 整车前倾角 倾角变化量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