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琴 研究员 导师单位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论文答辩日期 2007 年 6 月 15 日 Study on consume structure of off-farm workers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HoHai UniversityIn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Lawbyxu xiao-bao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Dissertation Supervisor: Professor chen a-jiangxuqinJune ,2
2、007 Nanjing,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地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如不实,本人负全部责任。论文作者: 2007年6月15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河海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网、(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权保留本人所送学位论文的复印件或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
3、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论文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办理。 论文作者 2007年6月15日内 容 摘 要国内对于市民与农民的消费结构研究成果相当丰富,而对于一个新兴的、影响中国社会进程的流动民工群体的消费结构研究,鲜有涉足。笔者源于对流动民工群体的关注,选择了流动民工群体的消费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在本研究中,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参与式观察等究方法获得第一手的资料,运用消费社会学相关理论对资料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得出的结论主要是:一、流动民工群体在城市生活场域和农村生活场域中的消费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城市社会的消费结构与在农村社会的消费结构相比,具有了某
4、种程度的分化,并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二、由于生活的场域不同,影响流动民工在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的消费结构的因素也具有差异性。鉴于笔者本人理论水平不足,对流动民工消费结构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还有待提升,除此之外,本研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还可以做进一步探讨:不同消费结构对流动民工群体自身现代性的影响以及对农村现代化的影响等。关键词:流动民工;消费结构;原因分析AbstractDomestic researches on the consume structure of citizens and villagers have obtained great achievements. However,
5、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ume structure of off-farm workers, who will take great effects 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na, are not sufficient. After seriously considering this group, lastly, the author treats the consume structure of off-farm worke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ncretely, the author g
6、ets the first-hand data with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view, and participated observation, and then analyses the data with the theory of consume sociology, based on which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firstly, their consume structure of the field for urban living differs obviously from t
7、he one of the field for rural living, each of which presents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beside of that the two forms own some differentiations to a large extent; secondly, owning to the differences existing between the field for urban living and the field for rural living, the factors, which ta
8、ke effects on the consume structure of off-farm workers in the two fields, also possess individual and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the analysis on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onsume structure can be further researched to some extent, as the author is lack of relevant theory study. Besides, b
9、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achievements, we can further discuss more subjects, such as the effects induced by different consume structures on the self-modernity of off-farm workers and self-modernization of villages, etc. Key words : Off-farm Workers;Consume Structure;The Analysis On The Factors目
10、 录一 绪论 1(一)问题的提出 1(二)视角的选择 2(三)研究结构、内容和研究意义 41.研究结构、内容 42.研究意义 5二、文献回顾及研究方法、样本 7(一)流动民工消费研究理论回顾 7(二)研究方法和样本 141.调查方法 142.样本基本情况 15三、流动民工收入在城市的消费结构及其原因分析 17(一)流动民工在城市的消费结构 171.食品消费 182.衣着消费 193.家庭设备、日常用品及服务 194.交通、通讯费用 195.医疗支出 206.教育文化娱乐消费 217.人情往来消费 228.婚丧嫁娶消费 239.居住消费 24(二)流动民工在城市的消费结构特征 24(三)流动民工
11、在城市社会消费结构特征的原因分析 291.流动民工的收入 292.城市社会中的社会排斥 303.流动民工的家庭因素 324.自我因素 335.社会环境因素 34四、流动民工的农村生活中消费结构及其原因分析 36(一)当前农民生活消费总体状况描述 36(二)流动民工在农村社会中的消费结构现状研究 38(三)流动民工在农村消费结构特征 45(四)流动民工在农村消费结构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46结 语 51参考文献 54附录 58致 谢 61一 绪论(一)问题的提出笔者出生于安徽北部、黄淮大平原南端的一个村庄,这个村庄具有典型意义,首先,这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区,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从事着“日出而作,日落而
12、息”的农业生产劳动。其次,这个社区是广大中西部地区中的一个。再次,这个村庄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第一个“民工潮”形成前后,也开始了外出打工历程。从第一个人离开村子南下温州开始到全村几乎所有的成年(包括部分未成年)劳动力倾巢而出,将近15年了。在笔者的记忆中,在这个村子待过的岁月里,几乎每隔几天就能看到县邮局送“汇款”的事件,即使在笔者外出求学,离开村庄的过程中,这种汇款行为也没有中断过。根据每年外出人数,以及每个人一年中可能汇到这个村庄里的钱,笔者做了一个大胆推测:平均每年流入到村子里的钱应该在50万左右。就按最近10年算,也该有近500万了。但是,笔者发现,除了村子里的新房子多
13、了以外,并没有发现这笔巨大财富给这个村子带来其他显著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笔者,是不是判断错了,根本就没有这笔巨款,显然不太可能,这都是笔者利用闲谈的时间对大多数外出务工者访谈之后得出的结论。如果这笔巨额汇款是一个既存事实,那么它到哪儿去了,或者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运用这笔汇款的。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和思考,笔者把这个问题提炼为:流动民工的消费结构。选择消费结构作为一个研究对象,透过流动民工群体在城市和农村两个不同的生活场域中的消费结构,来回答笔者思索了许久的问题。在对流动民工消费结构的现状进行整体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其在城市和农村两个场域中的消费特征,进而从社会学角度分析
14、了影响流动民工消费结构的因素。本文在进行研究时并没有一个预先的理论假设,借用胡塞尔的“悬置”,尽量将相关理论和概念搁置起来,试着对流动民工的收入做一个实证调查,通过实证调查,去分析并回答这个问题。(二)视角的选择作为中国20世纪末开始并将在21世纪持续存在的流动民工,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无法估量的。这一社会事实,已经深深地改变着中国社会,并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中国社会。对于中国社会影响的研究,是多角度的。从宏观层面上看,对这种影响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城市社会的影响也即对流动民工流入地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农村社会的影响也即流动民工流出地的影响。既有的研究主要从外出务工对
15、流出地的家庭结构、农业发展、经济的商品化、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社会变迁等方面所产生的正功能。作为一个有所经验的、能动的个体,笔者对流动民工现象所产生的意义进行不断地反思,当然这种所获得的意义并不是孤立的东西,它会构成意义的构造而成为“库存的知识”,并进一步形成“经验图式”,对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来说,具有某种理论阐释意义。关于大规模的农村社会人口向城市社会流动对农村社会到底产生的是一种如“现代化理论”论者所说的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还是如“依附理论”论者所说的导致农村社会的“荒漠化”,也或是其他状态。本文基于这个问题意识,选择“流动民工消费”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以及处于不同家庭周期的流动民工个体或家庭在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对自己打工收入的尽可能真实的消费结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