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160.51KB ,
资源ID:16077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077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4.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4.docx

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4-2009LT建设标准(2001年)的基础上,由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贯彻节约土地、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安全生产和国家有关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发展的技术政策,注重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投资效益,结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备国产化、标准化和系列化的要求,对近几年我国已经完成和正在建设的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的实践经验,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编制组广泛征求了各有关部门、单位及专家的意见,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

2、额研究所组织召开审查会,会同各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建设标准共分九章:总则、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选址、填埋场主体工程与设备、配套工程与设备、环境保护与劳动保护、建设用地与建筑标准、运营管理与劳动定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建设标准对政府投资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自建设应严格执行。在施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城市建设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3号,邮政编码:100029),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城市建设研究院 参编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研究所 青岛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 北京高能垫衬工程有限

3、公司 上海环境集团 宁波市鄞州区绿州能源有限公司 主要参编人员:徐文龙 王敬民 陈海滨 杨宏毅 刘涛 吴文伟 徐海云 林泉 邵军 翟力新 夏小洪 姚兆祥 甄胜利 康振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加强国家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投资和建设的宏观调控,提高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保护环境,推进技术进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 本建设标准是为项目决策服务和控制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

4、;也是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尺度。 第三条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新建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改建、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节约土地、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等有关规定。 第五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以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为基础,并考虑区域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按不同区域、不同建设规模合理确定,做到技术成熟、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第六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必须遵循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的原则,在各省、市(或地区)生活垃圾处理总体规划、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生活

5、垃圾处理专项规划等有关文件的指导下,统筹规划,并应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布局和选址应进行技术经济和环境论证,综合比选。新建项目应与现有的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相协调,改建、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 第七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在不断的总结设计与运行经验和汲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及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论证,采用成熟的、适用的、经济合理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以提高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建设水平。 第八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并考虑合理的配套工程项目,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 第九条 生活垃圾

6、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经济、参数标准和指标及定额的规定。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主体工程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以下简称“填埋场”)。填埋场的建设应根据各地区的特点,结合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合理确定填埋场建设规模并完善配套工程。中、小城市应进行区域性规划,集中建设填埋场。 第十一条 填埋场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服务区域入口、生活垃圾产生量,考虑发展等因素综合确定。填埋场建设规模分类见表1。 表1填埋场建设规模分类 注:以上规模分类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第十二条 填埋场的合理使用年限,应在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

7、年。填埋库区应一次性规划设计、分期建设,分期建设库容及相应的使用年限应根据填埋量、场址条件综合确定。 第十三条 填埋场建设项目由填埋场主体工程与设备、配套工程和生产管理与辅助设施及生活服务设施等构成。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填埋场主体工程与设备包括:场区道路,场地平整,防渗工程,坝体工程,洪雨水及地下水导排,渗沥液收集处理和排放,填埋气体导出及收集处理或利用,水土保持,计量设施,绿化隔离带,防飞散设施,封场工程,环境污染控制与环境监测设施,填埋作业机械设备等。 二、配套工程主要包括:进场道路(码头)、机械维修、供配电、给排水、消防、通信、冲洗和洒水、备料场、应急等设施。三、生产管理与辅助设施主

8、要包括办公用房、地磅房及门房、锅炉房、仓库等;生活服务设施主要包括职工宿舍、食堂、浴室等。 第三章 选址 第十四条 填埋场的选址,应符合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和当地的城市规划及相关规划,以及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十五条 填埋场选址,应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工程与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等条件对周围环境、工程建设投资、运行成本和运输费用的影响,经过多方案比选后确定。 第十六条 填埋场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环境保护的要求; 二、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以增大填埋库区容量,使用年限应达到相关要求; 三、交通方便,运距合理; 四、征地费用较低,施工较方便; 五、人口密度较低、土地

9、利用价值较低; 六、位于夏季主导风下风向,具体环境保护距离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结论确定; 七、远离水源,尽量设在地下水流向的下游地区; 八、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对场址所做出的要求。 选址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一、场址初选。根据区域总体规划、区域地形和工程与水文地质、实地踏勘确定3个或3个以上的候选场址。 二、场址推荐。对候选场址进行初勘,并通过对场地的地形、地貌、工程与水文地质、植被、水文、气象、供电、给排水、交通运输、覆盖土源和人口分布等对比分析,并征求当地政府和民众意见,推荐2个或2个以上的预选场址。 三、场址确定。对预选场址进行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比较,推荐拟定场址,对拟定场址进行地

10、形图测量、详细勘察和初步工艺方案设计,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选址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审查确定场址。 第四章 填埋场主体工程与设备 第一节 填埋场主体工程 第十七条 填埋场场底基础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的要求,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一定的纵横坡度。 第十八条 填埋场场底必须进行防渗处理。场址的自然条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的要求,可采用天然黏土防渗方式;不具备天然防渗条件的,应采用人工防渗措施。防渗系统结构应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的要求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九条 填埋场底部应铺设渗沥液收集和

11、导排系统,并且宜设置长久有效的疏通设施。渗沥液收集和导排系统包括导流层、导流盲沟、渗沥液收集导排管道、集水井、泵房等,盲沟和管道应以一定坡度坡向集水井。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必须能耐渗沥液的腐蚀。 第二十条 填埋场应设渗沥液调节池,调节池应有足够容量,其容量应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设计,并应作封闭处理。渗沥液处理设施的建设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相关内容执行。 第二十一条 填埋场应设置独立的雨水及地下水导排系统。雨水导排系统应满足雨污分流、场外汇水和场内未作业区域的汇水直接排放的要求,尽量减少雨水侵入垃圾堆体,其排水能力应按照50年一遇、100年校核

12、设计。地下水导排系统应做到及时排导,防止地下水对地基和防渗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其排水能力应与地下水产生量相匹配。 第二十二条 填埋场的防洪标准应按照不小于50年一遇洪水位考虑,遵循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防洪标准GB50201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以及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并和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相符。第二十三条 填埋场场内的运输道路根据其功能、使用年限和交通运输量分为主要道路和辅助道路、临时性道路和永久性道路,均应满足填埋作业、维护、管理、生活和其他辅助工作的要求。 道路设计标准应满足交通量、车载负荷及使用年限要求。场内永久性道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

13、2的要求,其他道路应根据使用功能符合有关的国家现行的道路设计规范及标准。 第二十四条 填埋气体的导排、处理和利用措施应根据填埋场库容、建设规模、生活垃圾成分、产气速率、产气量和用途等确定。设计填埋量大于2.5Mt且垃圾填埋厚度超过20m的填埋场,应建设甲烷利用设施或火炬燃烧设施处理含甲烷填埋气体;小于上述规模的填埋场,应采用能够有效减少甲烷产生和排放的填埋工艺或采用火炬燃烧设施处理含甲烷填埋气体。 第二十五条 填埋场填埋作业区周围宜设置防轻质垃圾飞散设施。 第二十六条 填埋场应设置环境监测井。监测井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的要求。 第二十七条 填埋场必须

14、设置计量设施和车辆冲洗设施。 第二十八条 填埋场在作业过程中应进行临时覆盖,终场后应进行封场处理、土地再利用和生态环境恢复,具体内容应符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的要求。 第二节 卫生填埋作业 第二十九条 卫生填埋应根据作业计划确定工程相关设备,采用单元作业法进行填埋作业,作业工序为卸车、推铺、压实、覆盖。 第三十条 填埋场作业区应设置和道路相连接的卸车平台。道路和卸车平台应满足运输量和车载量的要求。 第三十一条 填埋作业过程中,随着垃圾堆体高程的变化,应根据需要在相应的高程上设置阶段性的填埋气体和边坡渗沥液导排设施。 填埋气体导排设施宜采用垂直导气和水平导气相结合的系统。

15、渗沥液导排设施应与边坡导排系统相结合。 第三节 卫生填埋工艺设备 第三十二条 填埋场主要工艺设备应根据日处理垃圾量和作业区、卸车平台的分布情况配备,参照表2选用。 表2填埋场工艺设备选用表(台) 第三十三条 填埋场覆盖应尽可能使用覆盖土的替代材料。运输车需按覆盖方式、覆盖材料种类、运输距离、垃圾填埋量等配备。 第三十四条 垃圾进场后需要进行二次倒运时,应配备足够的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并应设置倒运场地。 第五章 配套工程与设备 第三十五条 填埋场的配套工程应与主体工程相适应,其配置标准应以满足填埋场安全作业和有利于环境污染控制为原则。 第三十六条 、类填埋场应设置环境监测室,配备垃圾、渗沥液、填

16、埋气体、填埋场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常规指标的化验分析仪器和监测设备。类填埋场可不设置监测室。 第三十七条 填埋场内生产管理、生活服务区与填埋区的距离应符合安全防护要求,生产管理、生活服务区与填埋区中间宜用绿化隔离带隔离,绿化隔离带宽度一般不小于8m。 第三十八条 填埋场供电电源应由当地电网供给,负荷等级应采用二级,全场防雷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等有关规定设置防雷与接地装置。 第三十九条 填埋场应有可靠的供水水源和完善的供水设施。生活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3的要求。 第四十条 填埋场消防设施的设置应满足场区消防要求,消防设施应符合国家现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