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55.89KB ,
资源ID:16058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058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谈亚当#8226斯密的两种价值理论和古典资本理论.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谈亚当#8226斯密的两种价值理论和古典资本理论.docx

1、浅谈亚当#8226斯密的两种价值理论和古典资本理论浅谈亚当•斯密的两种价值理论和古典资本理论(作者:_单位: _邮码: _) 论文关键词: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古典资本理论资本的生产性资本的剥削性 论文摘要:西方主流经济学认为资本是具有独立生产力性质的要素,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认为资本是体现剥削性质的社会关系。对资本性质认识的分歧建立在要素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而这两种对立的价值论都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要素价值论的基拙上判断资本的本质是生产力性质,失去了对社会关系的批判性。而马克思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资本剥削性质的判断,割裂了资本和商品使用价值的联系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要根据实践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价值论,并对资本性质进行客观公正的判断。 资本理论向来就有很大的争议,以至于有的经济学家称“经济学如果能在资本的理论方面取得一致意见,其他所有的问题就将迎刃而解了”。资本理论的争论体现在两个层次上:其一,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还是一种社会关系?其二,如果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它是否具有和劳动、土地要素一样的生产力性质?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本的本质是体现资本主义剥削性质社会关系的生产关系,并且把认为资本是具有生产力性质要素的古典经济学称为庸俗经济学。理论上,资本性质判断的分歧以价值理论为基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西方主流经济学要素价

3、值理论的对立是资本性质认识对立的根本。而这种分歧在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已埋下了伏笔。 一、劳动价值论和资本理论 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对资本性质的判断都是非正面的,它或者被当作剥削的手段,或者作为劳动要素的附属品而存在。对于资本利润而言,它或者被看成剥削收入,或者是对劳动产品的扣除。亚当斯密是第一个系统提出劳动价值论的经济学家。 1.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资本及利润的性质1776年亚当斯密那部影响深远的国富论诞生了,其中共存的两种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和三种收人价值论成为后世严重对立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西方主流经济学要素价值论的源头。在国富论中他最初提

4、出了劳动价值论。 首先他指出价值的源泉是劳动,“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其次,他指出劳动时间是商品交换价值的尺度,“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尚未发生以前的初期野蛮社会,获得各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量之间的比例,似乎是各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唯一标准。这成为以后古典劳动价值论的源头。 亚当斯密认为资本积累是一国财富增长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资本增加国民财富的作用却只能通过劳动要素迂回体现。“资本的增减自然会增减真实劳动量,增减生产性劳动者的人数,因而增减一国土地和劳动年产物的交换价值,增减一国人民的真实财富与收人”。显然亚当斯密认为资本不是独

5、立的生产要素,并不具备和劳动要素等同的生产力性质。这个基本判断贯彻到资本利润的来源上,亚当斯密指出利润是在财产私有权的基础上对劳动生产物的扣除。 可见,在亚当斯密眼里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资本利润是从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的扣除。没有参与价值创造的要素如何能够参与价值的分配?劳动价值论和资本利润之间的矛盾早在亚当斯密那里就扎了根,但是亚当斯密并没有察觉,更没有在理论上做出适当的解释。然而这个矛盾却和劳动价值论一并被古典经济学家继承下来,李嘉图没能成功地解决它导致了李嘉图学派的解体。而在逻辑上解决了这个矛盾的资本论成就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当然他的目的和一心想增加国家财富的亚当斯密相去甚

6、远。 2.李嘉图学派坚持劳动价值论,却走向解体 李嘉图在商品交换价值的尺度上坚持斯密的劳动价值论,而反对效用价值论,“效用对于交换价值说来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却不能成为交换的尺度具有效用的商品,其交换价值是从两个泉源得来的,一个是它们的稀少性,另一个是获取时所必需的劳动量在社会的早期阶段,这些商品的交换价值,即决定这一商品交换另一商品时所应付出的数量的尺度,几乎完全取决于各商品上所费的相对劳动量”。 然而在商品价值决定上,他却又引人了资本一般利润率因素。在投入100个劳动生产的谷物和机器的价值决定中,他举例道:“假定每年要为每个劳动者的劳动付出五十镑,也就是要用资本五千镑,利润为百分之十,那

7、么每架机器的价值和谷物的价值在第一年末便同样是五千五百镑”。一般利润率规律的运用必须以资本具有参与分配的资格为前提,但是李嘉图却没有详细论证这个前提。他对此简单地解释为资本作为积累的劳动从而具有参与分配的权利,“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的交换价值与投在它们生产上的劳动成比例;这里所谓劳动不仅是指投在商品的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而且也包括投在实现该种劳动所需要的一切器具或机器上的劳动”。因此和劳动力得到工资一样,资本也应当得到利润。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受到了来自反对者的攻击:第一,关于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和资本得到一般利润之间的矛盾。当时资本主义的现实是利润率的一般化倾向,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那么在资本

8、有机构成不同的产业部门投人相同的资本推动的劳动数量是不同的,此时按照劳动价值论,两个产业部门的总价值应当是不同的,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由于推动的劳动数量多因而价值大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然而,根据一般利润率规律此时两个部门的价值却是相等的。李嘉图也认识到了这个矛盾,他的解释是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导致的商品价值对劳动价值论的偏离是例外。他说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条件下“工资上涨对商品相对价格的最大影响不能超过6%-7%。因此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又被后人戏称为93%的劳动价值论。第二,劳动价值论不能解释资本和劳动之间的交换是公平的。既然价值都是劳动创造的,商品也是根据其中包含的劳动量进行交换的,那么资本

9、家得到利润和地主得到地租在来源上就缺乏合理性。例如当时的反对者托伦斯和贝利就声称商品(或大部分商品)的价值是由用在商品上的资本而不是劳动决定的,利润并非来自于生产领域,而是来自于流通领域的贱买贵卖。面对反对派的攻击,李嘉图的支持者詹姆斯穆勒和麦克库洛赫试图通过扩大劳动的范围为李嘉图劳动价值论进行辩论,最终导致了李嘉图学派的解体。例如詹姆斯穆勒不仅继承李嘉图资本是积累的劳动的概念,而且直接表明资本利润是对资本家积累劳动的报酬,试图通过把资本纳人到劳动范畴中扩大劳动范畴解决矛盾。而麦克库洛赫甚至提出凡是能引起合乎人的愿望的结果的操作都是劳动,不管进行这种操作的是人,还是牲畜或自然力。 从包括资本的

10、劳动到包括动物、机器和自然力的劳动,李嘉图的追随者对劳动价值论的坚守仅仅是形式上的,在本质上扩大劳动范畴的同时却背离了劳动价值论。实际上李嘉图本人在晚期也表达了放弃劳动价值论的意思。他在182年6月13日写给麦克库洛赫的信中写道,“我有时认为,我要是把我的书中有关价值的一章重新写过的话,我就会承认商品的相对价值是由两个原因而不是由一个原因决定的,也就是由有关商品生产所需的相对劳动量以及其送上市场以前资本积压时期的利润率两个原因决定的”。如果李嘉图真这样做了,那么他就彻底放弃了劳动价值论而走向要素价值论,但是他最终没有走出这一步,在182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三版中他坚持了劳动价值论。

11、 3.马克思将资本定义为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社会关系 从19世纪开始,古典的劳动价值理论在早期社会主义者手中从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转变成无产阶级批判资产阶级的武器,而无产阶级经济学家马克思继承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这一次他进一步发展了劳动价值论,更加彻底地发挥了劳动价值论的批判作用。 (1)马克思论证资本和价值的关系 马克思首先创新性地提出了商品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理论,指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劳动也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重属性。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商品之间相互交换的尺度只能是价值,即商品中凝结的抽象劳动时间,而且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见,只

12、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同样资本和使用价值及价值也存在着两重关系。在和使用价值的关系上资本的具体形式生产资料和具体劳动一样构成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泉源。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泉源。在和价值的关系上,生产资料中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是新商品价值的构成部分,它不增不减地转移到最终产品的价值中。在最终产品的价值构成C+V十M中,C就是生产资料的价值的转移部分。因此资本或生产资料既是使用价值的源泉,也是商品价值的构成部分。但是仅此而已,它绝对不是价值增殖的源泉。马克思明白地写道

13、: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只有劳动才创造了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在C+V+M中,C是资本价值转移的部分,而V十M则是活劳动创造的部分,其中V补偿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而M是作为产出大于投人的增殖部分,是活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但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不仅如此,获得这个价值增殖部分剩余价值才是资本家生产的目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区别于其他经济形态的特征,同时也是马克思经济学分析的特定对象。 (2)马克思资本、利润的定义和性质 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理论分析的特定对象,马克思的资本概念是历史性的。“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决不是就具备了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

14、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当劳动力没有成为自由买卖的商品的时候,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具备成为资本的条件;而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之下,没有了劳动力商品,生产资料也不会表现为资本。 不仅如此,在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中,资本体现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社会关系。前面我们分析了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论证了资本不是价值增殖的源泉,而资本家利用生产资料私有权无偿占有了这部分剩余,马克思规定当价值增殖的部分不能归于它的创造者工人阶级时,剥削就产生了。因此,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的实质是利用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剥削工人阶级。至于资本家获得的收人无论表现为利润、利息或其它形式

15、,都是从剩余价值转化而来,因而属于剥削性质的收人。资本收人是剥削收人的本质在市场竞争中由于具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而被掩盖了。 以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社会关系为目的,马克思明确规定资本的本质不是物,不是一个个具体的机器、厂房、设备,而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工具。“像其他一切发展劳动生产力的方法一样,机器是要使商品便宜,是要缩短工人为自己花费的工作日部分,以便延长它无偿地给予资本家的工作日的部分。机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从根本上说建立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资本只能体现剥削性质的社会关系,劳动价值论是论证资本剥削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反对资本关系的武器。资本论中的任何概念和分析都不可能为资本和利润的合理

16、性服务,而任何试图调和劳动价值论和资本利润的尝试都将会丢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精髓。 综上所述,马克思的价值理论、资本理论和古典经济学家截然不同。对相同的分析对象做出不同的分析根源于两者的阶级立场不同,理论分析口标不同。马克思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性质,在区分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基础上,把劳动价值论发展到极致,认为它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同时也把使用价值、国民财富的分析排除在外。而古典经济学家无论是持劳动价值论还是要素价值论,一个根本的目的都是想促进经济增长,财富增加。他们的价值概念从来没有和生产力的发展、财富的增加和使用价值的增长分开过。在这样的目标下,随着实践的发展,古典经济学家逐渐接受了资本的独立要素地位,把它正式纳入价值构成因子中,同时为资本参与分配提供了价值论基础。 二、要素价值论和资本理论 劳动价值论关于资本没有生产性的论断显然不符合当时现实情况。19世纪初正是西欧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