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时,张师傅还向小李提供了本企业三个生产车间的生产成本资料,让小李熟悉企业的成本计算过程。有关资料如下:某产品经过三个生产步骤。第一步骤生产的半成品直接转入第二步骤;第二步骤生产的半成品,直接转入第三步骤,在第三步骤生产出产成品。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见表1至表3:表1-1 第一步产品成本计算单摘 要产 量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成本合计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6000007500069000744000本月生产费用144000108000生产费用累计半成品成本200半成品单位成本4020005400063000519000表1-2 第二步产品成本计算单510000 459003720059310
2、0156000834003006600005490043500758400表1-3 第三步产品成本计算单36300017400 72003876008400057000产成品成本产成品单位成本300000138005700319500思考题1、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实际成本结转法)计算成本并将计算结果填人相应表中。2、该厂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案例二 BBC公司全部成本计算法与变动成本计算法案例BBC公司生产女式钱包和男式钱包,本年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女式钱包男式钱包 生产量(个)100000200000 销售量(个)90000210000 单价 550 450 直接
3、人工小时5000080000 制造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250000400000 变动性制造费用2000024000 固定性制造费用 直接成本40000 共同成本 非制造成本 变动性销售费用3000060000 直接固定性销售费用35000 共同固定性销售费用*25000 说明: 共同成本即为共同制造费用总共40000美元,在两种产品之间平均分配。 共同固定性销售费用总共50000美元,在两种产品之间平均分配。 本年的预计固定性制造费用与实际固定性制造费用相等,为130000美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按照以预计直接人工130000小时为基础计算的全厂分配率进行分配。该年男式钱包的期初存货为l000
4、0个。这些钱包的单位成本与该年生产的男式钱包相同。1、用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计算女式钱包和男式钱包的单位成本;2、用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编制损益表,并分析两种损益表的差异。案例三 某特殊钢企业的工序加工费分配案例一、行业背景 习惯上,钢铁产品按大类划分,分为普通钢和特殊钢。普通钢一般是指以矿石高炉转炉轧钢工艺流程生产的普通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通常是大批量生产,主要用于建筑、汽车、船舶制造等领域。特殊钢一般是指以废钢电炉轧钢工艺流程生产的高档功能性材料(如弹簧钢、工具钢、轴承钢等)和具有特殊性能的结构材料(如耐热钢、耐腐蚀钢等),产品的批量一般较小,主要用于机械、电子、军工、化工等领域的零部件
5、制造。因两者的区别,钢铁行业也区分为普钢企业和特钢企业。 我国钢铁行业中,规模较大的特钢企业有近20家,特钢产量约占全国钢产量的15左右。这些企业如沪昌特钢、大连钢厂、抚顺特钢、北满特钢、重庆特钢、长城特钢、大冶特钢、贵阳钢厂等。产品批量小,品种规格多,成品专用性强,不同产品的成本差别大,是特钢产品的几个显著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在企业进行产品产销决策时,客观的成本信息才显得尤为重要。在企业有多种产品可供选择的情况下,首先应该考虑的当然是盈亏,哪种产品有盈利,盈利多,就增产什么;反之,则减产或停止生产。否则,不正确的成本信息,很有可能对决策造成误导。特别是共同费用的分摊,在制造业是一个影响会
6、计信息客观性,容易造成错误决策的重要因素。特钢企业尤为如此。二、企业背景 该案例涉及的企业是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一家特殊钢生产企业。该企业产品品种繁多,有八大类,800个钢号,上万种规格;这些产品的生产流程、用料种类、成材率不同,因此成本差异非常大,高的每吨万元以上,低的每吨只有2 000多元。该企业每种产品从投料到制成品出厂以前,须经过35道工序,如炼钢和浇铸、初轧开坯、热轧、冷轧、冷拔等各道工序。每道工序均核算成本,实行逐步结转法向下一道工序转移半成品成本。每道工序的原料费,按各批次的订单、生产任务书划分据实人账,而熔炼、浇铸、加热、轧钢、检验、车间内和厂内运输以及发生在分厂的制造费用等,很
7、难具体辨认成本负担主体,因此,按该公司规定先归集为工序加工费用,然后采用系数分配法分配到每道工序的产品成本之上。其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成本i原料费i十工序加工费i工序加工费i单位分值*分配系数i单位分值工序加工费总额(分配系数i*产量)在上述公式中,原料费是个别确认的,工序加工费总额和各品种产量是客观的,惟一带主观成分的变量是各品种的加工费用分配系数。不同品种的加工费用中,除了能源消耗、直接人工外,主要是制造费用难以具体量化到不同的品种。如折旧、修理、管理人员工资等,难以准确认定具体品种应负担的数额,须按不同标准(如直接人工成本、占用机器小时、折合产量和分摊系数等)分配给不同品种,而这些标准的
8、确定存在合理与否的问题,也就是能否客观反映成本耗费的问题。例如,确定折合产量或分摊系数,往往主要依据“难炼”、“难轧”程度,出发点是工人操作难度而不是成本耗费,甚至有的按不同品种的价值高低进行分配。系数分配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成本数据是否准确反映资源消耗问题。该钢铁企业编制的2005年销售利润计划(见表1)。表3-1 2005年销售利润计划产品品种普碳钢弹簧钢不锈钢合 计最大产能 80000计划产量 20000单位成本200000250000740000单位收入280000720000单位毛利5000030000-20000销售毛利 100亿元 024亿元-004亿元 120亿元* 总产能受工
9、序能力制约,并不等于各品种生产能力之和。从表l看,该企业总产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单位毛利较高的品种得到了优先安排,此时的总毛利达到最大值。出于对该企业成本信息真实性,特别是其中共同费用分摊是否合理存在疑虑,笔者对其分配系数进行了研究(见表2)。 表3-2 各工序加工费用分配系数炼钢工序101217初轧工序1520精轧工序这一套分配系数是该企业10年前根据不同品种的单位产品占用加工机时、废品率或改判率、职工对生产难度的评价,以及成本负担能力(即价值高低)等综合因素编制的。但10年来,情况有了很大变化:第一,该公司为了减少不锈钢、弹簧钢等高附加值品种的炼废损失,总是优先使用成分比较均匀、含杂质较少的
10、优质废钢(如切头、轧钢废品等)冶炼这些品种,而把民间收购来的劣质废钢主要用于普通碳结钢的生产,因此高附加值品种的原料成本本来就较高了;第二,职工操作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加上使用优质原料,高附加值品种的废品率和改判率大大降低,与低附加值品种的差别已不明显;第三,由于使用的原料质量较好,冶炼高附加值品种的每炉冶炼时间不仅不比低附加值品种的时间多,反而略少2左右。经与该企业技术、财务、统计及车间生产职工在参考历史数据基础上共同协商,重新确定的分配系数为:冶炼工序的系数均为1;轧钢(初轧和精轧)工序:普通碳结钢为1,弹簧钢为1.2,不锈钢为1.5。分配系数改变后,3个钢材品种的成本从而销售毛利都发生
11、了明显改变,其中不锈钢由毛利为负数变成正数。根据销售毛利多少为序重新安排的产销计划(见表3)。 表3-3 2005年销售利润计划(修订后)1200002200.002500.00300.000.36亿元2400.002800.00400.000.32亿元6500.007200.00700.000.70亿元1.38亿元通过调整不合理的共同费用分摊标准,依据可靠的成本修改原计划,使该企业调整了品种结构,充分发挥了高销售毛利的不锈钢的生产能力,减少了低毛利的普通碳结钢的生产能力,结果使销售利润比原计划增加了0.18亿元。像该例反映的现象在钢铁行业是比较常见的,有的企业的“销售利润明细表”上有的产品品种每吨毛利有几百元,有的却只有几十元甚至是负数。理性的决策方案自然是增产毛利多的品种,减产或者停产毛利少或毛利为负数的产品。 为什么没有做出这样的决策呢?原因在于决策者对账面反映的毛利的准确性持怀疑态度,即会计信息难以起到支持决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