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共关系心理学是以行为涉及的领域作为划分依据的, 因此它和同类 分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样,具有广泛性。公众:公共关系的客体,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3、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第二节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实践的任务是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位的任务。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 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专业素质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第三节 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根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 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第二章 公众的心理特征 第一节 概述是公众心理特点的表征。公众心理特征的结构1、个性心理特征是公众心理特征结构的第
2、一个组成部分(底层)2、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中层)3、实际群体的心理特征(高层)三个组成部分是相对独立、 又相互影响的。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角色心理特征和群体 心理特征的基础,显示的是个体在心理特征上与其他个体的差异,最具稳定性和独立性;角 色心理特征是同类公众共同心理特征的抽象, 显示的是该类角色和他类角色在心理特征上的 差异,具有变换性和伸缩性;群体心理特征是公众在群体互动中产生的和个体心理特征相对应的心理特征,显示的是人类社会性和群体性的特质,具有凝聚性和排他性。每一个公众都 同时具备这三种心理特征,因而他们是统一的,又必然是互相影响和制约的;每一种心理特 征在不同公众身上的表现是不一样
3、的,因而他们是相对独立又不能互相取代的。第二节 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个体在能力上的特征能力是使活动顺利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的范畴, 最鲜明的特点是与活动 的效果相联系。良好的操作能力特征: (1)针对性,针对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入手; (2)技术性,技术熟练,能得心应手把目标转化为现实; ( 3)变通性,应变自如,触类旁通,善于用非常规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交往能力:善于和各种人打交道,善于用合适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看法、意见、要求,善于倾听和理解对方的意见,并能够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沟通。个体在气质上的特征气质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内外倾向性的心理特点的总和。由个体心理特点决定。
4、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个体在性格上的特征性格是对客观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摩擦型A、平常型B、平稳型C、领导型D、逃避型E1、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 人具有自觉的能动性, 都具有改变对象物的能力。 因 此人的能力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不仅表现在主体活动者方面, 也表现在主体活动的对象 方面。由于公共关系的主客体都是人,因此公共关系心理学必须研究人的能力。对于不同2、人的气质和性格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也同样表现在主体和客体两类人的身上。气质、不同性格的公众应当采用不同的施加影响的方法。 从最具体的公共关系活动来 看,起关键作用的是公共关系活动者
5、的人际影响力, 而人际影响力受制于气质和性格 方面的感染力,因此公共关系心理学必须研究人的气质和性格。第三节 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不同的角色之所以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不同的角色和社会的联系具 有不同的特点。对性别心理差异的评价1、女子或男子的心理特征只是就其一般性和总体性而言的,并非每个人都一定有这样 的表现。2、女子或男子的心理特征是历史的、发展的。3、女子或男子的心理特征只反映男女的共性的特点,它不应成为一种刻板印象,而代 替对具体对象的具体分析。不同职业者的心理特征1、军人:整肃性、奉献性、坚毅性2、工人:群体性、娱乐性、外露性3、农民:对土地和家乡的眷恋、对现代生活的渴望
6、、求实用讲实惠4、服务员:善于观察、反应灵敏、自尊和自卑交织第四节 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1、认同意识: 所有群体成员都有认同群体的共同心理特征, 即不否认自己是该群体的成 员。大群体认同低,小群体认同高。2、归属意识:所有群体成员都有归属群体的共同心理特征,即具有依赖群体的要求。3、整体意识:所有群体成员都有整体意识,即意识到群体有其群体的整体性。4、排外意识:群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群体成员有整体, 必然在不同程度上产生排外意识。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群体领袖包括非正式群体中的自然领袖和正式群体中的各级领导。自然领袖的心理特征是以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吸引为基础的正式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
7、: (1)以个性心理特征为基础; (2)受制于本人的思想素质、 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3)与非正式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不能尽兴简单的好与坏的比较。第三章 公众的心理倾向 第一节 公众的兴趣倾向 一、兴趣:是人脑对特定事物的特定反映。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等社会活动中,对有一 些事物印象特别深刻, 这些事物带来的是愉快的感觉和深入研究的愿望,于是形成一种定向 反射。每当这类事物重新出现的时候,人们便又出现愉快的感觉,并把注意集中在这类对象 上,就是兴趣。二、兴趣的个别差异1、兴趣指向上的差异2、兴趣范围上的差异3、兴趣主导上的差异4、兴趣程度上的差异5、兴趣迁移上的差异三、公众兴趣和公共关系一)公
8、众兴趣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作用1、公众兴趣对公共关系目标发挥导向作用2、公众兴趣对公共关系过程发挥能动作用3、公众兴趣对公共关系主体发挥启迪和诱导作用二)主体正确对待公众兴趣的任务1、承认公众兴趣的客观性,第二节 公众的需要倾向、需要:是有机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或受到某种刺激、特别是受到强烈刺激时,产生的一 种主观状态,是有机体特有的一种寻求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的心理倾向。需要的特点:广泛性、关联性、反复性、竞争性、发展性、差异性、需要的类别1、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目的性需要)生存需要:对吃、穿、住、行的需要 发展需要:在体力和脑力方面更发达、在活动方面自由度更大的需要。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对象
9、性需要)3、个人需要和公共需要个人需要:本人意识到并给予承认的需要 公共需要:一定范围内的人的共同的需要4、眼前需要和将来需要5、刚性需要和弹性需要6、满足的需要和不能满足的需要三、需要的层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 需要。1、人的基本需要:(1)生理和安全的保障需要( 2)活动和劳动的支出需要( 3)归属、 爱、尊重的社会需要2、提高、发展需要: (1)索取和享受需要( 2)展现和创造需要( 3)和谐发展需要四、公众需要和公共关系一)了解公众需要特点的意义二)了解公众需要类别的意义1、公众的需要既有公共的需要,又有个人的需要,2、公众的
10、需要既有眼前的需要,又有将来的需要, 性在他们身上体现着需要的双重性 在他们身上体现着又一种需要的双重3、公众的需要既有刚性的需要,又有弹性的需要,4、公众的需要有能满足的需要,也有不能满足的需要强度有根本的不同第三节 公众的价值观倾向、价值和价值观价值:指周围事物以及人和社会的关系在人的心目中的轻重、主次地位。价值观:人对事物的是非、善恶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评价以及行为取向、价值评价体系三、价值取向类型1、功名型:以获取功名为特征。沉湎于精神世界中,为功名而割舍其他的兴趣爱好。时间观念强,怀着紧迫感,不太会因挫折和失败而屈服。2、安稳型:以维持安稳太平的生活为特征。要求不多也不高,无忧无虑,平
11、衡性较好。3、享乐型: 乐方面。以追求物质享受或精神享受为特征。工作上不大有进取心,精力放在个人享4、储蓄型:以迷恋和积敛金钱为特征。比较保守固执,把金钱视同生命。5、事业型:以献身事业为特征。对个人利益考虑较少,一心扑在工作上,品德高尚,受人敬重。6、模糊型:以综合和多变为特征。看风使舵,受外部环境的支配,自己也不清楚追求的 是什么。四、价值观和公共关系第四节 公众的自我倾向、自我的构成和境界自我: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身及其自身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认识、评价、态度等心理倾 向。自我构成:生理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自我的四个境界1、生理自我的境界:表现为注重自己的生理属性,强调自己的物质要求,以
12、生理和物 质方面的优越与否作为评价自己的依据。2、社会自我的境界:表现为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强调社会对人的制约作用,以个人能 否与周围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和睦相处作为评价自己的依据。 关心周围的人对自己的态度是 重要特点。3、精神自我的境界:把精神上的追求放在第一位,受自己的精神方面的信念、理想支 配,不太为个人的一时的利害得失和外部环境的不利评价动摇。是一种自我比较,把现实的 我和理想的我比较,比较超脱。4、和谐自我的境界:指个人和社会关系和谐发展的理想的自我境界。 ( 1)是充分发掘 个体生理和物质方面潜力的自我; ( 2)是了解和掌握社会对人的要求和期望的自我; (3)是 精神上有寄托、有追
13、求的自我。、自我的分化和统一 三、自我倾向和公共关系的关联1)内部公众,团体内部意见容易统一,但公众态度消(2)外部公众,消极态度本身是公共关系的障碍。公1)内部公众,采用不理睬和批评惩罚方法; ( 2)外部 问题复杂。极,使团体缺乏生气,没有竞争活力; 共关系活动将被拖入一场旷日持久的结果不可知的疲劳战。第四章 公众的心理定势 第一节心理定势概述 一、含义:就是心理上的“定向趋势” ,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以后 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正向或反向的推动作用。、特点1、潜在性:即不自觉性。人们不一定能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定势,但心理定势一定 在以后的某种活动中反映出来。2、固着性:即习惯性。指两个方面:一是指存在上的固着,它一经产生就在人的心理活 动中占据一定的位置,不会轻易地消失;二是指功能上的固着,只要它存在就要发挥作用。3、综合性:除了心理定势产生、来源具有综合性外,它的心理成分也具有综合性。心理 定势是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诸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合成。三、类别1、微观的心理定势:是在具体事件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反映当事人心理素养的心理定势, 它的特点是易受暗示、情感性强,理智往往被情感所抑制。包括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 效应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