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梅尔文德弗勒、桑德拉鲍尔洛基奇:大众传播学诸论,杜力平译,新华出版社。1992年:戈夫曼:性广告广告的符码,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张锦华:媒介文化、意识形态与女性,台北正中书局。1994年:约翰伯杰(英):视觉艺术鉴赏,戴行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马力安、崔绮云:香港居民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评价,见新闻与传播研究1994年第2期。1995年:张国良: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牧原:给女人讨个说法,华龄出版社。周月英,顾玉珍:媒体的女人,女人的媒体,硕人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李巍:设计家女性形象广告,浙江人民出版社。刘成纪:欲望的倾向叙事中的女性及其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卜卫:广告与
2、女性意识,见妇女研究论丛,1997年第1期。刘伯红、卜卫: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报告,见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年第1期。1998年:王德胜:文化的嬉戏与承诺,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杜芳琴:中国社会性别的历史文化寻踪,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陆敏: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性别思考,见中国广告1998 年第2期。M斯特海克、冯E里克(法国):广告,你了解女性吗?,见国际广告1998年第12期。何辉:学会关注消费者女性内心及消费心态调查,见国际广告1998年第12期。1999年:傅汉章、邝铁军:广告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金励勤:中国广告创意十五人谈,知识出版社。吉尔里波韦兹基:第三类女性女
3、性地位的不变性与可变性(田常晖、张峰译),湖南文艺出版社。廖雯:女性主义作为方式,吉林美术出版社。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魏国英:女性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林丹娅:广告与魔镜,中国女性文化(No.l),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解读女友杂志的性别论述,中国女性文化(No.l),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雷启立:我们在广告时代的生活、在新的意识形态的笼罩下90年代的文化和文本分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女性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董昕:女性与大众传媒,见新闻采编2000年第1期。李思屈:中西方广告的女性符号比较,见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9期。2001年:多米
4、尼克斯特林纳提(英):女权主义与大众文化,高燕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陈阳:女性与传播,见人文杂志2001年第1期。杨明: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诉求,见青岛化工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陶东风:口香糖与爱情:欲望的虚幻满足,见中华读书报2001年7月4日第3版。饶德江:新广告与人本观,见光明日报2001年8月21日第4版。王志钧:商品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与两性社会关系,见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1年第10期。2002年:荒林:女性生存笔述,山西人民出版社。王眉:杂志广告的女性形象变化研究,见中国广告2002年第3期。2004年:幸福生活的谎言与广告中的性别歧视,见现代广告2004年第4期。王政:越界跨文化
5、女权实践,天津人民出版社。关于广告中两性形象和两性关系研究的综述近些年来,伴随着女性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关于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应该说,已经有了一个相当明晰的发展脉络。而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大女子主义和强调男色的广告新鲜出炉,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女性主义广告批评,已经不仅仅关注于广告中女性形象这个单一方面,而是扩大了理性视野,开始关注广告中男性形象以及两性关系。根据现有研究材料,我们主要从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理论研究进程开始,回溯这一研究领域的已有成果。(一)关于广告中女性形象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首先要回溯到艺术史中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广告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方式,是艺术与商业的综
6、合体,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表现方式,与艺术发展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研究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离不开对于艺术史中女性形象的研究。第一、艺术史中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艺术永远钟情于人类两性世界,女性形象是艺术的永恒主题。1)旧石器时代后期,代表女性形象的图象和符号,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腹部、大腿等,夸张女性生理特征,不论是写实的还是抽象的,都与人类繁衍的身体部位有关,一种对女性生殖崇拜,原始社会时期女性是被放在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的,是女神。2)古希腊罗马时代,对女性的赞美不再是对生殖力的宗教般的崇拜,而是对躯体的纯粹形式化的讴歌,其目的也只是想塑造理想中的美貌。3)中世纪,女性美与堕落之间有了千丝万缕的
7、联系。4)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终于登上了美的化身的最高宝座,摆脱了原有的与罪恶的联系,而被视为能反映出人的善良和内心美好的可贵品质,外表美成为心灵美的标志。此时大师笔下的形象是作为完美和永恒的人出现的,灵性和肉欲,神的光辉和人的真实统一,即使是鲁本斯笔下的那丰腴的、肉感的女人体,也笼罩着一种神性的精神光辉。5)印象派开始,女性形象开始处于被凝视、被控制状态,裸体画成了真正的裸体画,是欲望的对象。女性越来越被当成泄欲工具,一种弱者形象,一种被凝视的对象。第二、广告史中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1)突出形体美的女性形象。广告中常见的女性形象年轻貌美,出众的五官和形体在摄影机特写镜头的刻画下显得迷人、性感,
8、是镁光灯的焦点与男性目光追逐的对象。这些以女性形象美为创意的广告有着如下的特点 :A.以女性的形象美来强化对观众的视觉冲击力,引起观众注意,有利于增强观众对广告的记忆度。B.以女性的形象美来显示商品(服务)的优良品质,预示将带给受众某种利益和好处。C.以女性的形象美刺激受众的购买欲望,激发受众的购买行为。D.以女性的形象美烘托一种梦幻浪漫般的情境,增强广告作品的感染力。2)男性话语下的女性形象。女性形象大量用于广告也有另外一层原因,男性话语仍在社会各领域占据绝对优势,男性作为具有主动性的主体,对女性有着欣赏的资格和评价的权利。 A.女性被切割、物化。广告中从男性角度出发,把女性描绘成被观看的对
9、象,否定了女性的行为能力和主体性,她们被迫屈就于男性的目光与需求。摄像机以男性视角为基准,分离刻画女性身体的各个部分,用部分肢体替代整体。B.女性形象被超现实地完美再现 。广告中女性大都年轻靓丽,拥有骄人的身段、娇柔无瑕疵的肌肤和出色的外表。这并不是对现实中女性的真实表现,在更大的程度上是男性所幻想、所希冀的女性形象,是从男性的视角,男性的渴望出发的,它不仅依照男权社会的价值体系与思想模式而塑造,而且其所营造的美好的浪漫气息更诱导女性将此模式内在化,自我认同于广告中的女主角,并“快乐地”融合到这一复杂的体系中。C.女性形象被肤浅地转变为“色”的代言人。“色”是什么呢?仅仅是指美色吗?不是,色是
10、人内心深处最原始的一种欲望的现实目标,是对性的占有欲所产生的由精神转化而来的一种物质导向,广告中对美女的偏爱和喜好,就是男人对色的一种最基本、最外在的体现。由此不难看出,无论是艺术史还是广告史中对女性形象的表现,都投射出各个时代两性关系的特点,也都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女性的认识状况。这也就是我们对于广告中两性关系研究的一个着眼点,并由此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时代对于女性的评价和认识,反过来讲,这一研究也将对如何在广告中使用女性形象,和如何看待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二)接下来,我们对那些针对广告中女性形象进行研究的研究者及其各自观点进行梳理:1.郭培筠: 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 内
11、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十二卷第一期。观点:女性形象在商业广告中似乎更加独领风骚,但是其中隐藏着性别成见。一,女性形象多出现在消费品广告中,而许多药品、通讯设备以及科学产品中多为男性形象,在广告中变相传达“男主外女主内、男人是社会人女人是家庭人”的观念;二,在时装、化妆品和洗发液广告中,将女性形象描绘成“性感的尤物”;成为男性视觉欲望的“载体”。当今大众传媒对女性形象的表述、女性角色的定位、女性社会地位的承认等仍存在着明显的误区。之所以具有这些性别误区甚至性别歧视,主要原因是社会现实本身存在着性别成见。基于商业化基础之上的大众媒介的内容必然要追求大众认同,因而必然会得到反映。同时,
12、大众媒介又具有建构社会性别意义或模式的功能,媒介对社会规范、角色、等级和制约的种种描述,常常会内化为受众的一种社会期待,最终会影响受众的性别意识和行为。广告对女性资源的利用,实际是一场商业社会和男权思想的“合谋”,是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表现。 观点:广告打着发扬女性美的旗号,实则是利用审美的手段,将女性的身体“零件”化,严重忽视了女性的主观感受,而将女性设定为被看的客体。虽然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已从传统妇女转变成现代都市女性,但广告中女性的角色依旧是贤妻良母,女性的空间依然是在家庭和低智能含量的工作中。我们应该警觉广告文化中以改头换面形式出现的性别歧视和性别不平等,对以广告为代表的
13、大众文化进行适当的批判。张殿元:广告文化的性别建构问题分析,中图分类号:345678 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4-2563(2003)05-0024-06广告文化带有鲜明的性别属性,而两性也被广告文化所规定,接受广告信息并依此而进行的消费活动实际上成了“性别训练”,在整体上并不客观的性别展示只会歪曲人们的性别意识。广告文化对女性的贬损表现在对女性主体性和独立性的否定,女性形象在广告文化中被物化了。广告文化所建构的女性典范形象在现代广告传媒的推动下,很容易成为某一特定地区团体的经验,最后形成一种类型化的社会性格。 陈嬿如 :广告中的女性社会角色,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14、438-0460(2002)01-0122-07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证明,广告具有性别教育功能。中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女性的社会角色定位。时代和社会要求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应突破某些传统成见,体现出女性社会角色的丰富内涵。依据“人本广告观”,广告不应一味地渲染女性对男性的依附,而应该着力于塑造具有“双性”人格特征的新女性形象。在媒体广告与女性自我定位的关系中,媒体可以是引导者,也可以是现有定型观念的维持者,或者堕落为媚俗者。 李雪枫: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及审美期待,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年4 月第26 卷第2 期女性形象表现的四个特点即年轻漂亮、性感风情、享受与多变、象征与物化等。探讨了形成这种模式化倾向的原因是商业文化崇尚年轻漂亮的时尚、传统文化孕育下的男性文化视角、女性主体意识的缺乏。女性形象诉求对于女性来讲,会增加她们的焦虑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