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截至2009年12月31日止,公司已拥有76家控股子公司,4家合营公司,3家参股公司,分布在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公司生产线全部采用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技术,具有产量高、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环境保护好等特点。三条日产10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代表着当今世界水泥行业最先进的水平。公司在华东、华南地区拥有丰富的优质石灰石矿山资源,含碱度低,碳酸钙含量高,为生产高品质低碱水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原材料;公司生产全部采用新型干法旋窑工艺技术,装备先进,实现了从矿石开采到码头装运的全程自动化控制,按照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体系进行质量管理和监控;依据完备的铁路、陆路及水路
2、运输系统,形成了“熟料基地-水泥粉磨站”的专业化生产体系和庞大的市场营销网络。“海螺”牌高等级水泥和商品熟料为公司的主导产品。“CONCH”商标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海螺”牌水泥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免检产品,长期、广泛应用于举世瞩目的标志性工程,如: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磁悬浮列车(轨道梁)、连云港田湾核电站、浦东国际机场、海沧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工程。同时,产品现已出口美国、欧洲、非洲、亚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二)公司产品介绍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水泥生产和销售。产品分类有三种:32.5标号水泥、42.5标号水泥和水泥熟料。由于水泥熟料是制造水泥的重要原料,公司生产的熟
3、料先供自身生产使用,富余部分出售给其他公司的粉磨站。从收入的构成上看,三种商品的比例是稳定的:从生产工艺上,生产吨熟料的原料配比为:标准煤124公斤、石灰石1.7吨、电65度以及人工成本和设备折旧;生产吨32.5标号水泥需要:水泥熟料0.7-0.75吨、混合材0.25-0.3吨、电65度;生产42.5标号水泥需要:水泥熟料0.85吨、混合材0.15吨、电35度。从产品的去向上,32.5标号水泥价格低廉,产品特性稍劣于42.5标号水泥,主要用于农村;42.5标号水泥主要用于基建和房地产。二、我国水泥行业发展概况(一)我国水泥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我国水泥工业在经历19921995年的高速发展后,19
4、95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低水平总量过剩,一度陷入困境。1998年从低谷中开始爬坡,增长速度逐年提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世界水泥工业进入了一轮快速发展时期,水泥产量突破了此前稳定缓慢增长的势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受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水泥工业继续保持了高速的发展。到2006年底,我国水泥制造业扭转了亏损态势,2010年,我国水泥行业发展势头良好,行业规模持续扩大。20世纪末,煤炭价格上涨压力在不断增大,另外,国家积极稳妥地推进石油、天然气、水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步伐在加快,煤电成本在水泥制造成本中占百分之六十以上,水泥制造业的成本上涨压力在不断加大,行
5、业成本增长相对较快,成本控制已经成为水泥生产企业竞争的核心。同时,针对我国水泥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国家对水泥行业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宏观调控。2006年9月,国家对水泥行业出口退税实施了第一次调整,出口退税率降低至11%;2007年6月1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取消水泥及部分高耗能产品出口退税,进一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出口。同时2006年发改委颁布实施的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水泥产业政策和八部委出台的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
6、干意见的具体措施推动了2007年水泥工业企业重组、并购、联合加快。2009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8号),水泥行业也成为被重点整治的行业之一,业内人士一般称之为“38号文”。文件指出,对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开工水泥项目一律暂停建设并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对不符合上述原则的项目严禁开工建设。这些政策都表明国家对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的水泥企业淘汰力度在不断加大。(二)我国水泥行业发展特点1.总量过剩。从90年代中期开始,全国水泥产量供过于求,产能过剩。2.产品结构极不合理。产量的快速增长主要是以立窖水泥的发展为支撑的。2002
7、年技术先进的新型干法生产线水泥产量仅占16%;其他各种回转窖占11%;技术落后的立窖占73%。优质水泥短缺,低标号水泥供大于求。3.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2002年,小型企业占全行业企业数的78.8%,大型企业仅占2.9%,行业利润主要来自大型企业,占109.3%,小型企业整体亏损。4.环境污染严重。三、海螺水泥发展模式(一)奏响品牌崛起的“三部曲”从山区水泥厂、集团企业再到全国建材行业龙头,在品牌崛起的“三部曲”中,海螺号角鸣奏得一次比一次嘹亮。战略决定成败。海螺的每一次成功跨越,都来源于其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战略规划。瞄准国家产业政策,谋定战略规划,推进产业布局,先人一步的战略眼光,让海螺在
8、市场经济大潮中,始终乘风破浪,勇立潮头。1.“双跨战略”让海螺发展插上翅膀1993年,海螺集团的前身宁国水泥厂领导班子大胆决策:实施跨地区、跨行业发展战略,把企业做大。1995年,宁国水泥厂出资4000万元在芜湖投资发展塑钢门窗型材项目,迈出跨行业发展的坚实一步。1996年,宁国水泥厂用2亿元整体并购芜湖白马山水泥厂,在跨地区扩张水泥主业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随后,宁国水泥厂将总部移至芜湖市。总部的搬迁,鼓舞了全厂职工的士气,企业发展的条件大为改善。如今,海螺集团水泥的产销量已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PVC型材产能居世界第一,在集聚大量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同时,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税收,解决了几千人的就
9、业。2.“T”型战略催生水泥行业“海螺模式”海螺崛起的第二部曲源自一个被称为“T”型战略的规划,竖是长江,横为沿海。该战略来自于199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为水泥行业结构调整作出的批示:“水泥工业结构调整要发挥好大企业的作用,变成一种市场行为,今后要形成这样的结构,就是大厂主要搞熟料生产,小厂搞粉磨加工。形成专业化生产,质量也就有保证了。”“九五”期间,海螺集团认真贯彻国家水泥工业“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产业政策,依据“T”型发展思路,先后在沿江的南京、沿海的宁波等地并购立窑和中小水泥企业,将其改造成水泥粉磨站;同时在石灰石资源丰富的长江两岸的芜湖、铜陵、安庆、池州等地建设大型熟料生产基地
10、,发挥长江水路运输的成本优势,快速拓展在华东地区的市场覆盖面。这种“熟料基地粉磨站”的建厂模式被行业誉为“海螺模式”。经过多年发展,从江西到江苏的长江沿线所有重要港口城市,海螺星罗棋布地构筑起了规模达数千万吨的熟料生产基地,在长三角所有重要城市建立了粉磨厂和销售基地,全面完成了市场的战略整合和战略布局。“T”型战略的核心是在资源丰富地区建设大型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在水泥销售地建设大型水泥粉磨站。以往水泥生产全过程(原料研磨制成生料生料煅烧制成熟料熟料加适量混合材料研磨制成水泥),基本是在企业的同一生产基地内完成的,最终输出的是水泥产品。新的模式是将最后一步从原来的生产模式中分离出来,即向位于销售
11、地的水泥粉磨站输出熟料,在销售地根据市场情况制成水泥产品。这一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规模扩张与产品输出、市场拓展之间的矛盾,有效地降低熟料生产成本。水泥熟料在粉磨制成水泥时,要添加10%50%的辅助材料(如矿渣、火山岩等),这些材料一般在销售地即可获得,相对于直接输出水泥,向销售地输出熟料可以节约10%50%辅助材料的运输费用。这一模式的另一重点是可以通过收购销售地中小水泥企业,将其改造成大型水泥粉磨站,以获得当地的水泥市场份额,在自己的市场范围内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消除市场竞争的风险。同时水泥粉磨站又符合水泥散装化的发展趋势。3.产业布局步伐从国内迈向国际在完成了在华东地区的产业布局后,海螺崛起的第
12、三部曲也随之唱响。2003年,海螺集团将战略矛头直指华南地区,先后在广西、广东、湖南等地选址建设了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加快了华南区域水泥产业结构的调整进程。在巩固华东、拓展华南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海螺集团积极响应西部大开发战略,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启动西部发展战略,先后启动了在甘肃、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等地多个项目,规划形成3200万吨熟料生产能力。海螺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先后成功完成了对江西庐山水泥厂、湖南雪峰水泥公司、张家港市水泥厂、上海奉贤水泥厂等19个企业的兼并重组,盘活国有存量资产30多亿元、各金融机构不良信贷近20亿元。通过技术改造、管理输出、制度移植和文化融合,使这些企业
13、重焕生机。截至去年底,海螺集团企业遍布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共形成熟料产能1. 2亿吨,余热发电装机容量达466兆瓦,型材产能55.21万吨。在国际化征程上,海螺集团也迈出了坚实的脚步,海螺水泥远销美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出口水泥熟料732万吨,占我国出口水泥熟料的60以上,成为世界最大的单一品牌出口商。海螺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被广泛认同,为海螺集团的全球战略实施和产业国际化奠定了基础。海螺奏响的品牌崛起三部曲,让海螺从20世纪90年代总资产4.6亿元、150万吨产能、负债率达98起步,跃升至现在总资产近500亿元、1.2亿吨产能,控股经营海螺水泥和海螺型材两家上市公司,参股巢东水
14、泥,拥有4只股票;集团下属110多家子公司,4万多名员工;2009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45亿元,实现利润55.48亿元,同比增长37%。(二)关键成功因素1.坚持技术创新海螺先后建成了我国第一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熟料国产化示范线、第一条日产10000吨新型干法熟料线、第一个千万吨级熟料生产基地、第一套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海螺在水泥生产规模成为行业排头兵的同时,将产业链上端向水泥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和设备制造延伸;下端则围绕节能减排和降低水泥工业生产成本,研究开发余热发电技术设备制造直至工程建设等。海螺自主研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水泥余热发电综合利用技术,解决了企业自身60的用电量,
15、减少了大量煤炭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每年创造的间接效益达16亿元。在利用水泥窑处理城市垃圾上,海螺集团已率先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垃圾焚烧技术和装备,再度引领水泥行业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多年来,海螺集团非常重视在技术研发与创新方面的投入,年平均研发投入都在亿元以上,研究人员的薪酬也高出同类人员的3至4倍,有效调动了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2.成本优势明显,管理水平较高采用先进的预分解干法回转窖水泥生产技术,煤耗、电耗等各项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最先在国内引进余热发电技术,大幅降低公司成本,预计2010年余热发电贡献公司净利润的1/3以上;采用先进的煤粉制备球磨粉磨技术,利于球磨机控制粉磨质量,从而可以多掺便宜的劣质煤和无烟煤,降低熟料生产成本。良好的水路运输条件,降低公司的运输成本,公司主要面向华东和华南区域市场,实行“T”型战略模式,即在长江和珠江流域石灰石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熟料基地,依托河道便利、低成本的运输条件,将熟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