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程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掌握十年建设时期成功探索、重大失误、取得成就等史实,培养学生比较历史问题和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展示材料,分组讨论,课后探索等手段,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探究,学会收集资料,提高辨析与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学会用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统一原理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重大挫折,学会以史为鉴。【重点难点】 1.重点:过渡时期总路
2、线,三大改造;十年建设时期的探索、失误与成就。 2.难点:如何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理解“一化三改”的内在联系;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区别与联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时期的阶段特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展示“开国大典”(3副图片),导入新课。在此基础上分析导语。新课教学时间:20世纪5070年代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531956年底)(一)前提条件: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底)1.原因:展示材料,让学生感受建国初期国家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
3、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那里有许多投机商人,专门买卖银元、黄金、美钞。纸币一日间贬值数次。投机商人都知道附近各单位的发薪日期,所以经常乘机抬高银元价格。去得越晚,亏就吃得越大。换了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韩儒林回顾与展望,南京大学报1982年5月19日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解读】材料一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韩儒林对解放前夕南京市通货膨胀情况的回忆。韩儒林当时为中央大学教授,他的这段回忆使我们看到,30多年过去之后,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们仍会对极度通货膨胀下的生活恐慌感到心有余悸。 以上材料显示,从抗战结束到建国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经济全线崩溃,通货膨胀严重,货币急剧贬值,市场混
4、乱。【归纳】新中国建立初期继承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经济极其落后的烂摊子,而在财政经济方面的严重困难,恶性通货膨胀造成的市场混乱等严重地影响着生产的正常进行,威胁着人民政权的稳固。因此,集中力量迅速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紧迫,是当时一项牵动全局的中心任务。2.措施:材料一 我们现在在经济战线上已经取得的一批胜利,例如财政收支接近平衡,通货停止膨胀和物价趋向稳定等等,表现了财政经济情况的开始好转,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一)土地改革的完成;(二)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要争取这三个条件,需要相当的时间,大约需要
5、三年时间,或者还要多一点。到了那时,我们就可以看见我们国家整个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了。毛泽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1950年6月6日),人民日报1950年6月13日【解读】材料一是毛泽东于1950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作的书面报告。这次重要会议全面分析了建国初期的形势,明确提出当时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就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争取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材料二 为了实现经济的恢复与重建,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国营经济,稳定市场物价,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合理调整工商业,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产销关系,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打击不法经济行为;完成
6、了农村土地改革,并引导农民发展互助合作;进行重点建设,主要集中在水利、交通和以煤、电、钢铁为主的工业方面;积极恢复和发展国内外贸易。 3.结果:材料三 经过三年的努力,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于1952年底胜利完成。首先,1952年,工农业生产总值比1949年增长了775%,比建国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三年平均年增长率为211%。其次,随着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内贸易迅速增长,市场日益繁荣,实现了金融物价的稳定和财政收支的平衡,国家财力增强,人民的物质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在三年中,国家兴建了治淮、荆江分洪、官厅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起到了
7、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交通运输业、对外贸易、文教卫生事业都得到显著的恢复和发展。 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胜利完成,使新政权更加巩固,也为从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归纳知识】 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全面崩溃,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困苦。2.结果:1952年的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为从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一五计划的制定1.过渡时期总路线背景: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时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国家经济情况有了根本好转。内容: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
8、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重点提示】: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的关系:一化三改。工业化是主体,是实现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三大改造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一五”计划 【解读】这段材料取自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6月14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的一段讲话。在这里,毛泽东尖锐地指出当时我国现代工业基础的薄弱以及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迫切性。(1)措施: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B.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特点: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三)一五计划的
9、实施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建国后,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2)1953年,中国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任务。 2.实施(1)工业方面:概况:到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开始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一五计划的工业成就: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二线:宝成铁路和鹰厦铁路三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和新藏公路四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材料一无缝钢管厂是鞍山1952年开始建筑的三大工程之一。这一工程开始施工后,由于全体职工日夜
10、的辛勤劳动,进度极为迅速。拿该厂的25 000立方公尺的基础工程来说,原计划1953年1月底完成,但到1952年11月底为止,就已全部完工,比原计划提前了两个月。其他如金属结构、机械安装与电气安装等工程,根据1952年施工的情况来看,也都将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到两个月完成。因此,这一工程的预期完成是可以肯定的。爱芝、常工:我国的第一座无缝钢管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介绍之二,人民日报1953年1月4日材料二全体职工首先要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力争按期完成这一庄严和光荣的建厂任务。我们会遇到不少困难,但我们有毛主席、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最大的关怀,有全国各地的大力配合和支援,有苏联在技术上、装备上以及
11、苏联专家热诚无私的帮助,依靠全体职工自觉的努力和高度的创造热情,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希望全体职工兢兢业业,很好地运用这些有利条件,以工人阶级所特有的高度的顽强精神和创造性的劳动,克服各种困难,满怀信心地、努力完成每一个时期的工程计划,为力争按期完成建厂任务而奋斗。林枫对第一汽车制造厂建厂工作的指示(摘要),东北日报1953年7月20日材料三1953年9月,王崇伦响应毛主席增产节约的号召,制订了1年完成3年工作量的先进计划。这个先进计划的制订,是在八次改进工具,特别是创造“万能工具胎”突破了旧定额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韦玉玺缩短辅助时间的先进经验,和继续做了许多技术改进,经过精打细算之后制订
12、出来的。如使原来只卡四个活的工具胎,挤出十毫多卡了一个活,每天就可多生产12个零件创造拐形工具代替手松螺丝零件,使每下一个零件就节省30分钟,一天多生产137个零件,一年节省出了相当原定额的五个工作日。 重工业部关于学习王崇伦首创精神的通报(1954年1月1日),新华月报1965年第3号材料四武汉长江大桥工程是在1955年9月正式开工的。我国铁路职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及全国人民的支援下,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把我国前所未有的巨大桥梁工程,根据我国五年计划规定提前近两年胜利地完成了参加试通车的人们乘电梯下到铁路桥面,沿着铁路两旁的人行道步行过江。九点钟,大家乘着一列挂着毛主席巨像的、由17个车厢组
13、成的火车从汉阳驶过大桥。这时,汉阳岸的引桥和紧靠着引桥的龟山上下,响起了一片暴风雨般的掌声。接着,人们又在武昌改乘汽车由公路桥面过江,并驶过汉水公路桥到达汉口武汉关附近,市民群众夹道热烈欢迎。 长江大桥全部完工,人民日报1957年9月26日【解读】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都是“一五”计划中的国家重点工程。王崇伦是鞍钢技术革新能手,全国工业劳动模范。材料一、三、四是对这些工程的进展情况以及工人阶级的劳动热情的报道,材料二为当时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副书记、东北行政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林枫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典礼大会上的讲话。“一五”计划反映了全国人民要求迅速改变我国贫穷落
14、后面貌,把我国建设成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共同愿望;显示了全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以巨大的劳动热情投身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之中。材料显示,工人阶级在工业化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他们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创造性的劳动,使许多重点工程建设提前完成,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在“一五”期间,我国在基本建设方面成就突出,建立起一批为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基础工业,一些新型工业部门如飞机、汽车、发电、重型机械、国防军工也纷纷建立起来;同时,国民经济结构和技术结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工业产值超过了农业,重工业落后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变。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开始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在于:我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出于国防建设的需要;学习和借鉴苏联工业化经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一五期间东北地区成为重工业基地。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