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项目规模及建设内容项目总用地面积为2930平方米。建设综合办公楼1栋6层,服务大厅1栋,功能:办公、金库、会议、档案管理等。一层面积620平方米,共计3720平方米;办公桌椅80把;档案柜子120节;金库房30平方米;院内地坪及绿化1240平方米。1.1.3水电供应整个项目建设地水源、电力充足,可保证项目使用。1.1.4环境保护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垃圾经治理后均能达标排放。1.1.5项目组织与实施本项目承办单位成立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管理,确保项目的进度和施工质量,监督项目资金的及时到位,合理使用。项目实施中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预计工程工期12个月。1
2、.1.6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1560万元,资金来源:自筹。1.1.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1。表1-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单位数量备注1项目用地平方米29302建筑面积37203动力3.1电KVA2003.2水立方米/天23.194劳动定员人1305全年工作天数天3006总投资万元15607资金筹措7.1自筹1.2 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县“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15年远景发展规划;2、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金融服务中心用房建设标准;3、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通知(计投资19992250号);4、关于编制建设*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金融服务中心项
3、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5、项目单位提供的材料;6、编制人员调查的有关数据资料;7、相关专业设计规范。1.3 研究范围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本报告在对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查勘基础上,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项目区概况与建设条件、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劳动定员、项目实施计划、环境保护与消防安全、招投标、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为有关部门对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和准确的依据。1.4 研究结论与建议经论证,该项目符合*县发展规划,符合*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方向,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其选址适宜、
4、规划合理,项目可行。项目建成后,可为*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金融服务水平,保证*县的建设发展以及在*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工作建设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影响。因此,建议建设单位加快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向有关部门申报项目,积极落实建设资金,使资金及时到位,争取早日开工,并加强项目的施工管理和质量管理,做到在保证进度和质量的同时,节省资金,使项目早日建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保证项目能够顺利、稳妥地建设和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争取中央、省、县在各方面的支持,使建设*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金融服务中心项目的顺利进行。二、项目承办单位应在人员和管理等各方面向本
5、项目建设倾斜,按建设基本程序及政府有关规定,保证该工程按期、顺利的进行建设。三、在项目的建设中,承办单位应做好施工中各项工作的协调、衔接工作,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1 承办单位概况*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和完善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机制,使*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真正成为服务“三农”的地区性金融企业。 多年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自身建设上牢固树立审慎经营、稳健发展的现代银行经营理念,坚持风险防范优先、持续协调发展
6、的经营原则,坚持发展至上、以人为本、客户优先、科技支撑、服务第一的发展战略,全力打造“资本充足、管理规范、服务一流、业绩优良”的现代金融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全社481名信合员工兢兢业业、团结务实,承担着全县11个乡镇、413个行政村20多万农户和部分中小企业的信贷结算等金融服务工作。截至8年11月底,全辖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4.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6.6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2.7亿元。存、贷款规模均占全县金融机构之首,已真正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金融主力军,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将继续坚持以强化管理为前提、防范经营风险为重点的经营理念,同
7、心协力,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实现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行安全、效益良好的地方性社区银行的发展目标。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构建和谐*、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2.2 项目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县位于安徽省北部,总面积1953平方公里,总人口107万人,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煤电能源基地、外派劳务输出重点联系县、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县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属北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侯,四季分明,平均年降水量860毫米。水资源丰富,有10万亩水面可供开发,年可利用水
8、资源6亿多立方米。农业盛产小麦、玉米、瓜果蔬菜、芝麻、大豆和绿色小杂粮等,年产粮食50亿公斤,优质瓜果2000万公斤,素有“中原粮仓”之美称。畜牧业发达,年出栏商品牛 15万头、山羊100万只、优质猪85万头、家禽1000万只。劳动力资源丰富,青壮劳力60多万人,年输出劳动力25万。境内公路总里程328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22.6公里。有国道106线穿过,全长35公里,省道2条,全长79公里;县乡道全长214公里。桥梁64座1889延米。乡公路晴雨畅通,每个行政村通汽车。境内浍河正在建设南坪码头,以货运煤炭、农产品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拨23.5-32.5m,淮河支流沱河、浍河在境内
9、自西向东,横贯全境,两河在县内小支流多达195条。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水量860毫米,全年无霜期202天。国内生产总值90亿元。现有耕地197.8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有油菜、芝麻、花生、瓜菜等。长期以来,*县在坚持做大做强煤炭主业的同时,积极强化其他产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以煤电为主,酿酒、建材、机械制造、化工、轻纺等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一是煤炭产业实力雄厚,目前拥有淮北矿业集团和皖北煤电集团两个矿业集团公司,中央、省属和地方矿井27对,年产原煤3000多万吨,居华东之首,全国第4位,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二是地方工业发展势头强劲,电力工业装机总容量165万千瓦,轻
10、纺工业拥有4000台织机,酿酒业特别是口子系列名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又创发展新高,2009年,实施销售收入15亿元。铝业基地、6个乡镇工业集中区、机械制造业等重点项目建设,将大大增强地方工业企业的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三是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全县共有私营企业2000多户,从业人员3万多人,逐步由服务型、加工型向外向型和高科技型转化升级,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主体和新的增长点。南坪镇素有“浍南雄镇”之称的*县南坪镇位于本县东南部,距县城75公里,南与蒙城县接壤,东与宿州市相邻, 联孙町、五沟、双堆三个乡镇,全镇辖47个行政村,10.16万人,20.06万亩耕地,2004年工农业部产值4.7
11、5亿元,财政收入600万元,人均收入2550元。该镇曾是淮海战役的阻击战场,现在为区划调整的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交通条件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全镇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该镇东临合徐高速公路和京沪铁路。宿阜公路、刘濉公路、青芦铁路穿镇而过,与镇内的矿山公路交叉构成交通网络,古老的浍河自西向东流经镇16公里,年吞吐量200万吨的运煤码头,已被淮北市列为重点建设项目。自然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年产200万吨的任楼煤矿坐落在镇内,已探明的南坪煤矿储量10亿吨,年开采量在250万吨以上,通过卫星遥感探测的大型油田正在勘探之中。围绕煤炭资源在镇内建设的淮北煤化工基地总投资238亿元,是安徽省
12、861重点项目之一,目前一期工程投资36亿元,正筹建动工。该镇地处淮北平原腹地,又在我国重要的地里分界线上,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农业生产以小麦为主,盛产五谷杂粮、棉花、瓜果、蔬菜。畜牧养殖“鸡、鸭、鹅、水、兔、猪、牛、羊、鸽”九大产品强劲发展,其中长毛兔、生猪、肉鸡生产已形成规模。“月王牌”兔毛已注册商标,打入国际市场。粮油贸易吸引全国各地商贾云集南坪。成为县城南部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集散地。随着任楼煤矿的生产和淮北煤化工的投建,镇政府扬煤突企,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迅速发展,主要工业有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运输等10多个门类。其中镇联运公司年产值达1500万元,每年上交利税在2
13、00万元以上,被省政府命名为明星乡镇企业。2.3 项目背景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加强农村信用社建设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切实搞好此项工作,对解决“三农”问题至关重要。我国的农村信用社经历了一个曲折多变的发展过程。195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大力发展农村信用社,由村民自愿入股组建。到1957年底,全国共有农村信用社88368个。这一时期的农村信用社,资本金由农民入股,干部由社员选举,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1959年直至“文革”结束,由于受“左”倾路线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先后下放给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管理,后来又交
14、给贫下中农管理,成为基层社队的金融工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信用社逐渐走上由农业银行进行管理的“官办”轨道,成为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1996年以后,农村信用社脱离农业银行管理,中国人民银行直接负责对其进行监管。此次体制改革后,国有商业银行为降低成本纷纷退出农村,农业银行也逐步取消县以下网点。农村信用社一方面成为农村金融惟一的支柱,另一方面又面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尴尬局面。在过去的50多年时间里,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199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农村金融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愈加明显。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农 村金融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农村信用社改革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便开始了。从那时起,农村信用社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如恢复“三性”(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与农业银行脱钩、提高业务自主性、扩大管理权限等。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历史包袱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自2000年至今,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力度,不断探索改革的方向。按照“扩面、增量、 延伸”的要求,为积极推广“阳光信贷”服务模式,*县联社于 09 年创立贷款服务中心,全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