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应电流 1mA 脱离电流 10mA致命电流 100mA触电形式:单相触电三相触电跨步触电触电急救是一旦发生触电事故时,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急救。急救时必须做到果断、动作迅速、方法正确。基本原则是动作迅速、方法正确。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较小时,仅产生麻感,对机体影响不大。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增大,但小于摆脱电流时,虽可能受到强烈打击,但尚能自己摆脱电源,伤害可能不严重。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进一步增大,至接近或达到致命电流时,触电人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跳动停止等征象,外表上呈现昏迷不醒的状态。这时,不应该认为是死亡,而应该看作是假死,并且迅速而持久地进行抢救。有触电者经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人工呼吸而得
2、救的事例。 电气消防知识是电气火灾发生后,电气设备和线路可能带电,因此在扑灭电气火灾时,必须了解电气发生的原因,采取正确的补救方法,以防发生人身触电及爆炸事故。2、安装技能工具:平口钳 尖嘴钳 斜口钳 剥线钳 一子起 十字起 小一子起 试电笔 锤子 (电工刀)材料:导线(单股铜芯线、多股铜芯线) 绝缘胶布 线卡导线与导线连接:a. 相向连接 b. 同向连接 c. T向连接导线与接线柱间的连接:a. 针孔式 b. 夹板式 c. 螺钉式安装要求:明装板安装a.导线要求走直线直角b.电器元件安板合理紧凑c.安装顺序:确定元器件位置导线连接(导线连接中不宜有分支)。实习项目二、安装简单照明电路(201
3、0年9月19日上午)了解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学习安装简单的照明线路。实习内容:1、电路图如下图:2、电路工作原理:刀闸开关闭合,电路接通。开关1控制白炽灯,开关2控制日光灯,闭合1白炽灯亮闭合2日光灯亮。3、安装过程:将白炽灯,日光灯和开关的元件按照明电路安装图中位置在接线板上摆放,初步确定位置。导线按照直线直角的布线原则布置。选取适当长度的导线按电路图接线,连接完成后合上刀闸开关检测线路,日光灯和白炽灯都能按开关控制工作,符合要求。将导线整理,拐弯处折成直角其他地方按水平或竖直走线,最后固定元件,并用线卡在导线较多或者改变方向的的位置将导线固定。注意事项:布局要紧凑,不要出现交叉线。小结:通过
4、此次实习,掌握了基本电路的安装,对以后的生活有很大帮助。实习项目三、安装电度表配电电路(2010年9月19日下午)了解单相电度表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了解空气开关的作用和构造。 学会正确安装电度表以及室内动力、照明线路。1、电路图如下: 电度表是利用电压和电流在铝盘上产生的涡流与交变磁通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使铝盘转动,同时引入制动力矩,使铝盘转速与负载功率成正比,通过轴向齿轮传动,由计度器计算出转盘转数而测出电能。电度表主要结构是由电压线圈、电流线圈、转盘、转轴、制动磁铁、齿轮、计度器等组成。另外1接线柱和2接线柱都要连上,否则电度表后面的电路可以正常工作但是电度表不工作,这是一种典型的偷电行为
5、,不应出现。由于电度表结构因素,电度表需要在竖直位置是铝盘才转动,所以安装时要把电表装在要求的方向上。在开关切断电路时电路会出现发光发热现象,空气开关是利用空气作为介质来灭光灭热的,因此得名空气开关。空气开关适用于电流不是太大的场合。3、 安装过程:1) 考虑简洁美观并且布线方便等因素,将电度表、空气开关、白炽灯、插座、开关的元件按照电表电路安装图所示位置摆放,电度表要立起与桌面垂直,空气开关要装成竖直的。图中一条线的地方不是指只有一根导线而是几根导线并在一起,与电路图不同。2) 用适当长度导线将各元件按电路图连接。闭合刀闸开关,闭合空气开关以及控制灯的开关,灯亮,并且电度表转动,说明安装电路
6、满足要求。3) 将导线整理,拐弯处折成直角其他地方按水平或竖直走线,最后固定元件,并用线卡在导线较多或者改变方向的位置将导线固定。线路要接触良好。 学生安装电路完毕后,须经老师检查方能接通电源。 开关必须安装在火线上。 电度表应垂直于地面安装。 凡是导线接头处,都必须用绝缘胶布把裸露的导线包扎好,不能用其。他胶布代替绝缘胶布。 在拆除电路时,应首先将总电源断开,方能动手拆除电路。 严禁带电操作,以防触电事故发生。通过此实习,了解了电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了电路保护方面的内容。实习项目四、安装电动机点长动控制电路(2010年9月20日上午)了解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了解按钮开关的构造。 掌握三
7、相电动机点动、启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安装及操作方法。 掌握继电器常开、常闭触头在电路中的应用。开关有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常开触点在不按的情况下处于连接导通状态,而在按下时处于断开状态;常开触点刚好相反,不按的情况下处于断开状态而在按下时将电路接通处于导通状态。交流接触器下层是线圈上层是触点,上面的触点式常闭下面的是常开。当控制电路接通,交流接触器得电线圈将动片从上吸下,即把常闭点断开常开点接通。控制电路掉电,线圈对动片失去作用力,动片在弹簧作用下回到原来位置,使常闭点接通常开点断开。闭合刀闸开关,整个电路接通电源。SB1接常开点,当按下SB1时SB1接通,SB1的回路接通产生电流,KM1产生
8、电流使线圈将动片吸下接通电动机电路,松开SB1后SB1断开,KM1中没有电流使电动机电路断开,从而实现点动。SB2接常开点SB3接常闭点,当按下SB2时SB2接通,KM2线圈中有电流使动片被吸下,KM2上有一组常开点并联在SB2两端,使一旦KM2得电即使SB2断开电流仍可从SB2并联的KM2通过,从而实现自保,SB3接常闭点使得按下时切断电路,使KM2断开。从而实现SB1为点动与SB2长动。1) 考虑简洁美观并且布线方便等因素,将交流接触器KM1、交流接触器KM2和组合开关的元件按照点长动控制电路安装图中所示位置摆放。由于组合开关内接线较多,为简单起见,在外部可以共用一根导线的尽量不多接,如电
9、路图中SB1和SB3都有从电源火线接来的线,但实际接线只要从电源接到SB1接线柱,再由SB1接线柱接到SB3即可实现同样目的。这样可以节约导线并且外观整洁。3) 闭合刀闸开关,按下SB1(绿色)时KM1的动片被吸下,松开SB1(绿色)时KM1的动片自动弹起,点动。按下SB2(黑色)时KM2动片被吸下,松开SB2动片不弹起,按下SB3(红色)时KM2动片弹起,长动。满足要求。将导线整理,拐弯处折成直角其他地方按水平或竖直布线,最后固定元件,并用线卡在导线较多和改变方向的的位置将导线固定。接线时合理安排元器件位置,接线要求牢固、整齐、清楚、安全可靠。 操作时要心细、谨慎,不许用手触及各电器元件的导
10、电部分,以免触电和造成意外伤害。 要观察电器元件的运行情况时,必须在断电状态下揭开挂箱面板,然后接通电源再进行观察与操作。 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断开电源总闸。通过本次实习,了解了控制电路的安装与原理,感到对以后的家庭装修又有了很大的帮助。实习项目五、安装电动机顺序控制电路(2010年9月20日下午)了解顺序控制电路的连接。 了解顺序控制电路的原理。 1、电路图如下:SB3接常闭点,按下时断开,用来切断电路。SB1接常开点,按下SB1时KM1得电,与SB1并联的KM1接常开点,当KM1得电则闭合使得即使SB1断开KM1仍然处于接通状态起到自保作用。SB2接常开点,按下SB2时接通,与SB2并联的
11、KM2同样起自保作用,原理同上不再赘述。在KM2的回路中串联了KM1的一个常开点,也就是只有当KM1接通按下SB2时KM2才会得电。这样就实现了顺序控制,即先开KM1后开KM2,如果按错开关交流接触器不工作电机不转。最后按红色的SB3断开整个电路使其停止工作。3) 闭合刀闸开关。按下SB1(绿色)KM1得电将动片吸下,按下SB2(黑色)KM2得电将动片吸下,按下SB3(红色)两个交流接触器掉电,动片复位。按下SB2(黑色)KM2不得电,无现象,按下SB3(红色),无现象。满足顺序控制的要求。接线时合理安排元器件位置,接线要求牢固、整理、清楚、安全可靠。初步掌握了顺序控制开关的使用与原理,对日后
12、专业学习与家庭基本电路奠定了一定基础。实习项目六、安装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2010年9月21日上午)掌握三相电动机正、反转主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安装方法。 掌握交流接触器互锁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安装及操作方法。 掌握电器互锁原理以及应用方法。 掌握交流接触器常闭触头在电路中的应用。 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连接方法。1、电路图如下:由电动机主电路图可知,实现电动机正反转是靠对换三相电源的任意两根线,即改变三相电源的相序来实现的。但是当电动机正转时在不先断电的情况下按下反转按钮改变相序则会将三相电源的两根线通过开关直接连在一起发生短路,不仅不能实现反转还会顺开电源冲击电网。所以电动机正反转
13、控制电路的目的是使电动机正转使反转按钮不起作用,反转时正转按钮不起作用。要在正转时反转必须先按停止按钮。在KM1的回路中串入KM2的常闭点,使得KM2接通时KM1回路始终断开,无论SB1是否接通;同理KM2回路中串联KM1的常闭点,使KM1接通时KM2不能接通,从而实现在正转过程中反转按钮不起作用,要反转必须先将电动机用SB3停止再反转,实现对电源的保护。与SB1 SB2并联的KM1 KM2常开点其自保作用同上。1) 考虑简洁美观并且布线方便等因素,将交流接触器KM1、交流接触器KM2和组合开关的元件按照正反转控制电路安装图中所示位置摆放。3) 按下SB1(绿色)KM1得电,动片被吸下,此时按下SB2(黑色),电路没反应。按下SB3(红色)KM1掉电动片复位。按下SB2(黑色)KM2得电动片被吸下,此时按下SB1(绿色)电路没反应,按下SB3(红色)KM2掉电。满足电动机正反转要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