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注意的广度11.( )是理解活动的开端。 A.感知觉 B.注意 C.思维 D.想象 12.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是( )。 A.以有意记忆为主 B.以词语逻辑记忆为主 C.以无意记忆为主 D.以意义记忆为主 13.在掌握概念上,幼儿总是( )。 A.先掌握空间概念,后掌握实物概念 B.先掌握数概念,后掌握实物概念 C.先掌握实物概念,后掌握数概念 D.先掌握科学概念,后掌握数概念 14.中班幼儿爱告状是孩子( )发展的表现。 A.美感 B.理智感 C.内疚感 D.道德感 15.游戏时,一个幼儿即使拥有游戏所需要的玩具材料,但如果同伴拒绝与其共同游戏,他会很不快乐。这是因为他的( )没有得到满
2、足。 A.生理需要 B.安全和保障的需要 C.求知的需要 D.交往和友爱的需要 16.( )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A.个性 B.性格 C.气质 D.水平 17.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 A.不存有性别的差异,也没有年龄的差异 B.不存有性别的差异,但有年龄的差异 C.存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D.存有性别差异,但不太明显 18.幼儿音乐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 )。 A.成为音乐人才打基础 B.掌握音乐活动的技能技巧 C.唱得更好,跳得更美 D.自由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内心的情感体验四、判断说明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19.
3、幼儿时期,有意注意开始发展。 20.整个幼儿时期,幼儿是以创造想象为主的。 21.幼儿掌握言语的过程就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 22.对待攻击性强的孩子的唯一办法就是严厉的惩罚。 23.幼儿不必多跟小伙伴玩,因为在小伙伴那里学不到什么东西。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4.简述幼儿动作发展与规律。 25.举例简单说明“表象”这种心理想象。 26.简述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27.简述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价值。 六、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8.举例说明教师应该怎样恰当地利用“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组织教育活动。 29.试论述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 一、名词解释
4、(每小题3分,共15分) 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某一年龄阶段在心理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2.无意注意就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人类对客观现实理解的主动形式。 4.机械记忆是在不了解材料意义的情况下,只根据材料的表现形式,采用简单重复的方法实行的一种记忆。 5.直观行动思维是指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实行的思维。 6.好学好问、抽象水平开始萌芽、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个性初具雏形 7.问题言语、游戏言语 8.动机作用、组织作用、信号作用、感染作用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5、选项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准确选项填在括号内) 9.B 10.A 11.A 12.C 13.C 14.D 15.D 16.C 17.B 18.D四、判断说明题(每小题3分,共l5分。 19.对,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开始发展。 20.错,幼儿以再造想象为主。 21.对,幼儿掌握言语的过程就是幼儿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过程,也就是其社会化的过程。 22.错,不当的惩罚会加剧孩子的攻击性。(适当的惩罚与说理教育相结合可以纠正孩子的攻击行为)23.错,同伴交往可使幼儿从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等方面获得发展。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24.从身体动作的发展顺序看,孩子是先学会抬头,然
6、后俯撑、翻身、坐、爬、站、最后学会走。或答:从整体混乱的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和专门化的动作,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由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上述两个答案,答出其一即可得分)25.表象是指在头脑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形象。如看了天安门后,在头脑中出现的“天安门”的形象。26.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进行积极的探索,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27.游戏能较好的解决幼儿的实际能力和心理需求的矛盾,有助于幼儿智能、情绪、社会性等发展。六、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28.幼儿的注意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那些新颖多变的活动,刺激强烈的
7、因素就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因此,教师可以恰当地利用这些因素实施对幼儿的教育:(1)教师选择和制作的玩具、教具必须是颜色鲜明,对比性强,形象生动,新颖多变的。(2)要求教师说话清楚,符合儿童特点,同时说话要抑扬顿挫,.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3)恰当安排、布置教育环境,既要避免繁杂干扰,又要能适当引起幼儿的注意,利于幼儿正常活动的开展。(4)教育内容、方法要新颖,赋予各种容易引起幼儿注意的因素。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的丰富,使得幼儿对更多的事物产生无意注意。只要幼儿感兴趣和爱好的事物都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29.【答题要点】自
8、我评价大约从23岁开始。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和幼儿认知及情感的发展密切联系着。其特点如下:(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依靠成人对他的评价。例如,他们评价自己是好孩子,因为“老师说我是好孩子”。(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往往不从具体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3)自我评价受认知水平的限制。此阶段幼儿的认知水平的局限表现在笼统性、局部性、外部性、没有评价的论据等方面。16.儿童最初的思维是( )。A.以直接思维为主B.以具体思维为主C.以逻辑思维为主D.以抽象思维为主17.( )是伴随道德认知产生的,是由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以实现而引起的内心体验。A.道德
9、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践行D.道德行为18.同一时间能把握的对象数量称为( )。A.注意的时间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广度D.注意的转移能力19.游戏时,一个幼儿尽管拥有游戏所需的玩具材料,但如果同伴拒绝与其共同游戏他会很不快乐。这是因为他们的( )没有得到满足。A.生理需要B.安全和保障的需要C.求知的需要D.交往和友爱的需要20.( )是个体最早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A.个性B.气质C.能力D.性格21.在整个幼儿期,( )是孩子使用的句型中最基本的句型。A.单词句B.电报式句子C.简单陈述句D.复合句四、判断说明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先判断正误,
10、对错误的请简要说明理由)22.幼儿的大脑发育标志着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23.良好的触摸对婴儿的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24.幼儿很容易受到自己的情绪影响,但不能够自我调节。25.34岁的儿童主要是“自我中心语言”。26.对待攻击性强的孩子的唯一办法就是严厉的惩罚。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7.儿童注意的发展对儿童成长的意义。28.简述依恋的特征。29.简述师幼关系的价值。30.简述道德心理结构的发展特点。31.简述儿童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32.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特点。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33.在实践中如何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34.国外有媒体指出,中国的小孩越来越不会
11、玩了。他们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穿着干干净净,不允许他们做那些可能会使衣服弄脏的游戏。同时,中国很多的年轻父母觉得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不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画画、英语、钢琴等。请结合游戏对成长的作用分析这些父母的做法。1.偶发记忆现象:是指当要求幼儿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记住的是和这件东西一起出现的其他东西。2.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或非语言如图画等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3.注意的转移能力:有意识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4.移情:是指儿童在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5.自尊:是一个个体的价值判
12、断,它表达了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6.发展的基础性、发展的递进性、发展的易感性7.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功能8.前依恋期、依恋关系建立期、依恋关系明确期、互惠关系的形成期9.严厉型、灌输型、开放学习型、民主型10.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11.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请把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12.A 13.D 14.B 15.B 16.A 17.B 18.C 19.D 20.B 21.C22.错误,幼儿的思维发展标志着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23.对。24.错误,幼儿能够自我调节。25.对。26.错误,不当的惩罚会加剧孩子
13、的攻击性。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7.答:(1)注意是心理活动的积极维护者,是高质量认知活动的捍卫者。(2)注意对儿童心理活动发展有功能性意义。28.答:(1)依恋关系是依恋双方情感交融的关系,但有一方表现出更为依赖。(2)依恋者寻求与依恋对象的身体亲近和目光追随。(3)依恋关系可以提供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4)依恋还具有传递性和稳定性。29.答:(1)对儿童的学习及其对早教中心、幼儿园以及学校的适应发挥着重要作用。(2)对儿童社会性,特别是自我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3)对儿童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产生一定影响。30.答:(1)发展趋势的循序性和统一性。(2)发展水平的差异性。(3)发展切入点的多端性。31.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