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绪论本研究採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扎根理论,以多位受访者的访谈内容作为主要的资料来源,而后对资料进行开放性译码、主轴译码、选择性译码以及最后的整合分析等。;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歷史研究法,有系统地蒐集与客观地鑑定史料,以批判探究的精神推求史实的意义与联繫关系,以瞭解现况与预测未来的一种研究。,这是在质性研究的报告或论文中,我们时常见到的一些研究者对于研究设计及内容的陈述。对质性研究而言,不论是进行观察时能否敏锐察觉复杂表象后的脉络,或是对受访者提问时能否切入核心与引导话题,或进行资料分析时是否有良好的理论触觉等,使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成果与研究者个人的立场和解析能力息息相关;同样地使用歷
2、史研究法也受到研究资料的限制,例如:1. 研究资料不易掌握,时常发现资料记载可能偏差,缺乏代表性及完整性;2. 研究资料只能在既存的文献和史料中找寻证据,因此资料是否足够将影响研究结果;3. 研究对象是已发生的事件或人物,无法控制操纵,较其他研究方法处理研究对象来得困难。因此,对于质性研究者时常面对一些问题和疑虑:你本身是资料蒐集者,同时又是资料的分析者,那你如何知道研究结果是对的呢?你怎么知道何时该停止资料的蒐集或是资料尚未蒐集完成?可否请你提供一些可供比较的研究作品?你怎么能够把故事称为资料呢?(李政贤,2006)陈伯璋(1987)认为,由于观察研究大都强调移情的理解所观察的对象(即参与的
3、观察),因此无法检验其信度,加上因时间、地点、人物、情境的变动或流失,很难对原先研究的对象,重复再研究或观察,所以研究的信度不高。王文科(1995)认为,观察是主观的,无法查核其信度,观察者经常主动参与所研究的环境,可能造成角色冲突与情感投入,因而降低蒐集得到之资料的效度。研究者选择了适当而且有效的质性方法,在其计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部分组成元素之间相互关联的缘故,面对著读者、审核者或口试委员的质疑,其实就是质性研究方法的信度(Reliability)与效度(Validity)。二、质性研究质性研究亦称为田野研究或实地研究(field research),在各种文献中包含了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研
4、究方法,例如:现象学的观点、符号互动论、文化、俗民方法论(Ethnomethodology)等。最常使用的方法包括:访谈法、焦点团体法、观察法、档案纪录法、田野研究、视觉影像资料、个人经验体悟资料、口述歷史法、情节内容语词分析等资料蒐集。有些学者亦将女性主义及后现代主义也纳入质性研究范畴(胡幼慧,1996;王文科,2000)。Bogdan & Biklen(1982)在其教育的质化研究一书中曾指出,质化研究是一个涵盖不同研究策略的名词,而这些策略又共享如下一些特质(高敬文,1996):(1)研究中蒐集的资料,是人、地和会谈等所谓软性资料的丰富描述;(2)研究问题并非由操作定义后的变项来界定,而
5、是在复杂的情境中形成;(3)研究焦点可在资料蒐集中发展而成,而非在一开始就设定待解决的问题或待考验的假说;(4)了解行为必须由被研究者的内在观点出发,外在因素仅居次要地位;(5)倾向于在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情境里,与被研究者做持久接触,以蒐集资料。欧用生(1989)对于质性研究的十个面向,亦有详尽的说明:1. 现实的性质现实是多重的(multiple),不同的人可能建构不同的社会现实,现实不是具体的,而且只能从整体、个案的方法加以探讨。2. 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採取主主关系,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界限不若量化研究般分明,两者之间无可避免的产生交互作用,并使交互作用成为研究的利器,藉以发展同理心
6、与洞察力,使诠释更为深入和可靠。3. 真理叙述的性质认为发展通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的思考与行为会随著情境之不同而产生变异,因此,质性研究的目的在发展个案的知识体,属于个案研究的性质。4. 因果关系相信社会事件交互作用非常复杂,由其中勉强得出的因果关系,充其量也只是值得争论的推论(plausible inferences),而这些推论是受时空因素的限制的。因此,质性研究不重视因果推论,但重视相关因素间互动歷程的探讨。5. 与价值的关系认为价值中立是不可能的,反而鼓励研究者去发掘不同的价值观,呈现花花世界的异质面貌,但此处所谓的价值中立是指研究者保持训练有素的主观性,尽量以客观的态度捕捉人的主观意
7、识。6. 理论的来源认为引导研究的不是理论而是研究的问题,若研究被先验理论所限制,可能会导致偏见。7. 知识类型认为人就是工具,强调隐含的知识(tacit knowledge),亦即不容易使用语言表达,常利用直观和理解所获得的知识。8. 工具强调以人为工具,因为人具有最大的敏锐度、弹性与适应性,亦能兼顾整体的观点与使用隐含的知识。9. 研究设计无法事先设计,随研究而逐渐成形。10.研究情境偏重在自然的情境中进行。因此,探讨质性研究的信度与效度有其困难之处,尤其对于效度的探讨。虽有部分质性研究的学者认为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认识论、本体论不同,不必探讨信度与效度问题,但多数的研究者则认为质性研究优
8、于其他方法,仍必须针对此问题加以探讨,以显示其重要性。因而质性研究信度与效度的分析,日益受到质性研究者的重视。一般而言,质性研究是归纳逻辑,藉著分析以及提出渐呈抽象和综合形式的资料中,建立起得自资料的发现,藉著归纳推理,从分析观察结果,而建立叙述性描述(narrative descriptions),并归纳逻辑从叙述性描述中,产生概念(王文科,2000)。因此,质性研究比较偏重效度、强调主观性,并注重全貌分析。相对的,量化研究比较偏重信度、客观性,与部份的分析。雷斯特根据哲学、认识论等理论背景,做了以上分辨,自然有其道理,但有两点须加以补充:1. 量化研究同时重视信度与效度的考验,且已有精确考
9、验的方法和工具;2. 质性研究虽然确实有较高效度的特徵,但考验效度与依据的方法,并不同于量化研究。质性研究对信度的定义不同于量化研究,因为两者构成的资料性质不一样,以量化的观点而言,信度是指运用相关的工具或不同研究者之间其观察结果的一致性。但质性研究信度是指不同参与者透过互动、资料蒐集、记录与分析,其对结果诠释的一致性。且质性研究是高度个人化,每一个个案都有其特殊的脉络,使信度不容易达到(林重新,2001)。因此,讨论信度、效度问题时,须先给予新的定义,并应注意质、量研究考验这些项目时,是依据不同理论,并採取不同途径的(高敬文,1996)。任何科学研究都会注意信度与效度,亦要求研究结论的可信度
10、与有效性,缺乏信度与效度的验证,研究将遭到质疑,对于研究的科学性步骤,都是有所欠缺的,则其结果的呈显与推论,都也将是不周密的。三、信度(Reliability)质性研究较重视研究的整体性,致力于观察后完整的记录,各种对情境及事件的潜藏含义及特质时,必须以相同的方式加以诠释。换句话说,研究者的记录资料与自然背景中实际发生事物的吻合程度视为质性研究之信度。Denzin and Lincoln(1994)主张在质性研究中的信度可由下列几方面来著手(徐振邦、梁文蓁、吴晓青、陈儒晰译,2006):1. 观察的稳定性研究者在不同时间和地点是否可做出相同的观察与诠释;2. 平行模式当研究者在观察期间注意到其
11、他现象时,是否还会对之前所见的现象做出相同的观察与诠释;3. 评分者信度当另一观察者以相同的理论架构观察相同现象时,是否会以相同的方式加以诠释。质性研究信度可分为外在信度(external reliability)和内在信度(internal reliability)。内在信度系指对相同的条件,蒐集、分析和解释资料的一致程度。若质性研究缺乏内在信度,资料就成为蒐集者的函数,而非实际发生之事件的函数。至于外在信度则在处理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类似的情境中复制研究的问题。如果该项研究结果是具有信度的,则研究者使用与前一项研究相同的方法、条件等,会获致相关的结果(王文科,2000)。2-1外在信度
12、王文科(2000)认为质性研究的外在信度是指独立的研究者在相同的或类似的情境中,能发现相同现象的程度。其主张信度的检核不需经由复制,因为人的行为并非是静态的,而是一连串动态的组合,也无法复制。例如俗民志(Ethnograph)是一种以观察的形式,直接资料蒐集分析,综合了一些质性研究的策略,可以利用以五个部分,来提升资料的外在信度,分别为(林重新,2001): 1. 研究者角色(researcher role)研究者运用本身的专业素养与社会关系,使研究者能把握在该团体的角色与地位,以提升信度。2. 提供资讯者的选取(informant selection)研究者必须对资讯提供者的背景与选取的歷程
13、加以交付,若研究者所选择的资讯提供者与先前研究类似,则比较容易复制。3. 社会脉络(social context)必须详细叙述脉络的物质性、社会性、人际性与功能性。4. 资料蒐集与分析策略(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strategies)研究者必须描述回溯与解释资料的综合方法,以及确证与诠释资料的一般策略。5. 分析的构念与前提(analytical constructs and premises)研究者公开报导该研究的架构,并以该架构统合各种发现。2-2内在信度内在信度是指资料蒐集者之间对资料的蒐集与诠释之一致性,亦是表示在单一的研究内,多位观察者是否一致,特
14、别是当有数个研究小组在几个工作场所时,内在信度便显得特别重要。质性研究因为是以人为工具,故必须特别重视交互观察者信度,亦即对事件的描述是否一致而非发生频率的记录是否一致(林重新,2001)。王文科(2000)指出有六种策略可以提升质性研究的内在信度:1. 逐字解说(Verbatim Accounts)与低推论描述(Low-inference Descriptions)直接引用文件,以及具体、精确的田野札记,对正面与负面的报导同样予以关注。2. 使用多位研究者质性研究因为要从事长期而专业的观察,因此使用多位观察者并不常见,比较常见的是使用两位观察者,但应事先必须:(1) 接受广泛的训练与讨论;(
15、2) 确认在不同场所进行的观察,其一致性如何;(3) 由每个田野工作者独自为所观察的现场负责。3. 参与研究者研究者可以透过参与者的协助来确认记录的内容、参与者对意义的诠释。研究者将资料综合之后,亦可邀请参与者加以检核。4. 同侪检查与参与者检查同侪检查有三种方式:(1) 将其他类似的研究加以统整;(2) 在多种场所同时进行研究,并将资料统整;(3) 将研究结果出版,供同僚探讨,而且将结果交由参与者复查。5. 以机械来记录资料可以辅以科学仪器来记录,例如,录音机、录影机、照相机等,增加内在信度。6. 负向个案或不一致资料负向个案是指与所呈现的意义组型相互矛盾者,而不一致的资料是指与意义组型变异的资料,研究对这些资料应加以主动的探讨、记录、分析与检核。四、效度(Validity)一般讨论质性研究的效度时,多指其研究结果是否可接受的、可信赖的或是可靠的。因此对于可能影响结果的多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